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772529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46KB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
(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故答案为:
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
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
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
(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
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
4.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齐鲁青未了________
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
③阴阳割昏晓________
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
(1)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2)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未了:
不尽;钟:
聚集;割:
分;曾:
同“层”;会当:
终当,终要。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
注意重点词语如:
钟、割、会当等次的正确理解。
示例:
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示例: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
⑴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⑵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诗句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要结合自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5.请你分别对含“最”字的两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和“此物最相思”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朗读技巧提示:
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所以“最”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
《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所以“最”应重在抒情,读出对友人的思念。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
朗读设计包括设计朗读的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要对诗中的某个词进行朗读设计,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不同,朗读的设计也不同。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指今天的________省,“岱宗”指五岳中的________。
(2)诗中“________”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________,更表明诗________。
【答案】
(1)山东;泰山
(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峻雄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切热爱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齐鲁”指山东;“岱宗”指泰山。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名句的理解掌握,本诗中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还写出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⑵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诗句。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_______________。
(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________的情景。
(2)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 )
A.一牛吃过柳阴西
B.不脱蓑衣卧月明
C.收篙停棹坐船中
【答案】
(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2)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能力。
(1)考查诗句中文字的表现力。
“草满花堤水满溪”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嫩草与春花铺满地,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对诗歌最后一句内容的判断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歌前三句的意境,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所以第四句应该是“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另外由“童子”角度考虑,下文也应该是“一牛”,“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是因为“童子柳阴眠正着”。
这是情节的前因后果。
故答案为:
(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2)A
【点评】诗歌鉴赏的技巧,一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作者的思想;二是读背景,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三是读注释,通过注释来了解诗歌内容;四是能找出诗歌的关键句,进而推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被称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主题思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1)“独坐幽篁里”的“幽”,“深林人不知”中的“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2)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3)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独坐、弹琴和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宁静、淡泊的心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
解答时,要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
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把握诗歌内容,根据诗中“弹琴复长啸”可知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独坐、弹琴和长啸这些事,体现了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根据诗歌内容可知:
前两句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后两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知己朋友来写,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
故答案为:
(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独坐、弹琴和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宁静、淡泊的心情。
【点评】在做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还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分析。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诗中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做到熟读原诗,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
通过前两句可知,“笼”字写出秦淮夜色迷蒙冷清的特点,次句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本题主要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
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分析内容可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故答案为:
(1)笼;近酒家
(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点评】在体会作者感情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诗歌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①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②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
我选(________),理由:
________
【答案】
(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2)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
(1)“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是写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由漫天飞舞的杨花以及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可知,此诗表现的季节是初夏。
(2)这是一首绝句,要求押韵,故排除B;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结合“笋根雉子无人见”可知,表现的是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所以此句应是写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亲密和安然,而“眠”字更符合此意境。
故选A。
故答案为:
⑴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⑵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
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读懂诗歌,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⑵标题考查诗歌押韵特点的理解。
考查的是诗歌的基本知识,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并且要灵活运用,阐述理由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1.古诗阅读
月夜①(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背景: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困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②鄜州:
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则被困长安。
③虚幌:
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1)理解此诗时,小淇翻阅了明代王右仲在《杜臆》中对“云鬓”、“玉臂”二词的点评,王右仲认为其“语丽而情更悲”。
小淇联系了颈联的描写,认为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字中能读出杜甫想象妻子独自望月的时间之长,更有助于理解王右仲所言的“悲情”。
(2)本诗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试结合诗句,通过诗眼揣摩作者情感。
【答案】
(1)湿;寒
(2)“独看”写的是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双照”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
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
【解析】【分析】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在这样雾气凝重,寒气逼人的情境之下,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故“湿”“寒”更加体现了作者思念家人,而又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
(2)“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
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既写出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内心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湿;寒;
⑵“独看”写的是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双照”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
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
【点评】⑴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2.关于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B. 颔联中一“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一“入”字,写出了船达平原旷野时江水气势之博大,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C.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把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D. 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化动为静”错。
应该是:
化静为动。
通过“随”字的“化静为动”的手法,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年级 下册 语文 诗歌 鉴赏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