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765698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866.34KB
形态构成教案.docx
《形态构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态构成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态构成教案
形态构成课程教学摘要
目的:
培养学生对形态的审美能力和建筑造型的创造能力,培养具备建筑师的基本素质。
重点:
对形态构成的感悟、理解和分析,通过形态构成具体的操作过程,认识造型的基本规律,达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进行“造型”的目的。
难点:
深刻理解关于形态构成的“抽象”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内容:
理论内容:
(2周)
1、理解形态构成的涵义和设计思维方法。
2、研究形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体、空间及其相互转化。
3、掌握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分离、接触、叠加(覆盖、透叠、差叠)、减缺、重合。
4、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单元、切割、变形。
5、领悟形式美的规律:
统一、调和、均衡、律动。
设计训练:
(14周)
1、线的构成
2、面的构成
3、线面构成
4、线体构成
5、面体构成
6、线面体构成
7、经典建筑分析
8、外部空间设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设计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形态构成的涵义
课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实例启发
进程
第1次课
教学目的
1.理解:
关于设计的基本问题。
2.掌握:
形态构成的涵义。
重点
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难点
掌握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方法。
复习提问
1.设计通常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2.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
实施步骤:
一、组织教学、教学引导(10ˊ)
二、进入本次课讲授内容(85ˊ)
三、小结巩固(重申教学目的、重点、难点)(5ˊ)
讲授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设计的范畴(15ˊ)
1.设计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2.设计要求适用和美感。
3.设计范围、类别和关系。
服装、家具、家电
建筑、城市、园林
室内、包装、广告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实用+美观—设计
物与人
绘画、雕塑
视觉美术
美观(纯精神)
人与人
二、设计的性质(20ˊ)
1.概念:
“设计”一词的概念来自于英文的design(有计划、构思、记号之意)。
意思是“通过符号把计划表示出来。
”即把思想上的意图表示为可见的内容,把环境和功能的要求、技术和经济的保证体现为形象,这一造型计划就是设计
2.设计的思维特征。
(1)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
逻辑思维:
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以抽象的推理和判断来达到论述的目的,从而认识事物的共性。
形象思维:
通过对众多具体形象的积累,扬弃非本质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等心理操作的综合过程,直接推出典型形象创造个性。
(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
(2)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像天才那样思考的八种策略)
复制性思维:
遇到问题时,“生活和工作中学到的知识是怎样教我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选择出以经验为基础的最有希望的方法,并沿着这个明确界定的方向去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
遇到问题时,“能有多少种方式看待这个问题”,“怎样反思这些方法”,“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复制性思维方法会使思想僵化,如果你永远按照惯常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将永远是惯常的东西。
(爱因斯坦举例)
①以多种角度考虑问题;
②设法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③从相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
把两种对立的思想结合到一起,你的思想就会暂时处于一个不定的状态,这种“悬念”使思考能力之上的智力活跃起来,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立思想的纠结缠绕为新观点的奔涌而出创造了条件。
3.设计目的:
必须充分完成某种规定的任务,发现和选择与功能和构造相吻合的形,同时适合大众和时代要求创造形态美。
第二节形态构成的涵义
一、形态(15ˊ)
1.形态概念:
Morphology;事物的外在形式(建筑的外貌),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成关系,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
如断石伸向海中,浪水冲激,“身残”的形表现出“志坚”的态,“心意之动而形状于外”即形与态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形态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不仅指物形的识别性(是什么,有何用)而且指人对物态的心理感受。
2.形态分类
(1)自然形态:
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天云、漏石、生物)
(2)人为形态:
按某种目的人为加工的(家电、汽车、雕塑)
(3)自然形态是人为形态的基础,研究自然形态已获得对设计的启迪。
(仿生设计)
3.形态符号与意义
(1)人们对形态的好恶、取舍和设计取决于人们对形态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这便是形态设计中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问题。
(2)任何形态在与人发生关系时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每一符号都与某一逻辑意义相关,人们见到了符号就想到了它的功能并对其情态产生联想。
(3)对形态的联想的确定,需要约定俗成的经验,并得到强化,常常多次反复才能被理解。
二、构成(15ˊ)
1.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指将各种形态或材料进行分解,并作为素材按某种目的重新赋予秩序组织。
康定斯基认为所谓构成便是把要素打碎进行重新组合。
2.构成的意义:
(1)构成是一种近代造型概念,是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
(2)构成的要素可以在构图要素的思维层次上进行形态构成,亦可以作为功能要素、结构要素在综合形象系统的思维层次上来进行构成;甚至于进行在文化背景的层面上把形态打碎成凝聚着不同文化因素的片断来进行构成。
这便是所谓构成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3.构成训练要求
(1)对于形态训练,我们习惯的方法是通过大量临摹典型作品达到表象的积累,逐步接近于权威大师的境界,进而学会变通的本领。
(2)构成的概念认为,一个设计形态,用把基本型按关系元素组织起来的方法,即可构成。
基于如此解释,在完成基本训练阶段而进入含有具体目的的设计时,任务中的功能要素、结构要素等亦可按同样的方法进行解析、重组、参加构成。
三、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的关系(20ˊ)
1.表现特点相通
(1)形态构成要素的视觉因素(空间、形体、色彩、肌理等)即是建筑存在的物质表现,又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语言。
(2)通过形体、空间的表现所构成的建筑场所与环境,建筑才得以在社会生活、文化、宗教、习俗、传统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3)在错综复杂的设计条件下,建筑师在这方面的驾驭能力越强,思路越广,其解决整体方案的自由度就越大、造型能力越强。
(4)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阶段,脱离开实际工程建筑中的各种因素,为提升建筑艺术素养与创作技巧而进行一些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是充分必要的。
2.审美观念相通
(1)科学水平的影响。
一定的社会生产水平和一定的社会文明孕育着与之相应的社会审美观念,并渗透、延伸于一切文化艺术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2)时代文明的影响。
古典建筑程式美,精雕细琢的美,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体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工业时代的到来掀起了现代文明而引发社会审美观念的重大改变(少就是多、功能美、空间美、有机美),建筑领域中多元化的倾向(理性的与浪漫的、典雅的与粗野的、高技术的与人情味的、地方的与历史的)呈现在形体与空间艺术表现中的多姿多彩。
(3)时代风尚的影响。
时至今日,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凸现,地方文化的兴起促进了当代建筑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导致一些古典建筑的构图原则令人重新思考(如开裂、扭转、交叉会令人领略到特异和突变之美。
把复杂的古典柱式、线脚与现代的玻璃、金属材料并置以求一定历史内涵的表现,建筑审美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4)社会发展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审美观念上明显地表现出多样化和兼容性的特点,在造型手段上更为注重几何形体的应用和抽象的表达。
而形态构成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抽象了的形以及形的构成规律,并通过物理、生理、心理等知识对形的审美进行分析和解释,从中认识和把握现代建筑的审美特点和发展趋向,是一切现代造型艺术的基础。
3.形态构成应用相通
(1)形态构成的重点在于造型,以视知觉为出发点(大小、形状、色彩、机理)从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入手实现形的生成,并对不同形态表现给予美学和心理上的解释(量感、动感、层次感、张力、场力、图与底),这也是建筑设计中进行有关建筑形式美的探讨时经常涉及的问题。
(2)建筑物中通常大量重复墙、拄、门窗,既是物质手段又可抽象为形态构成的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或基本形,通过构成的方法建立秩序进行建筑形式美的创造。
(3)建筑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其内部空间使用秩序的建立。
基本单元+使用秩序+功能要求,这一模式在建筑设计中广为存在,这与形态构成在模式上存在相似性(建筑功能、、建筑结构、形象系统、历史文化等)。
教学提示:
【举例引入新课】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包括两个方面,即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者的总和称为文化。
其中最基础、最主要、数量最多的创造活动是造物。
我们把人们使用实际材料和工具制造物的过程称为造物活动。
设计便是对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在造物工作中,形是重要的因素。
所谓形包括了形状、大小、色彩、机理、位置和方向等因素。
人们在造物过程中,如果主动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对材料和物质进行加工、组合或综合的这种活动称为“造型”。
由于形状、大小、色彩、机理、位置和方向这些造型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引起人们视觉的反应,引起愉悦造成美感。
因此造型活动除了适用功利目的之外,必然会牵涉到人们的审美心理。
并与纯艺术的创造活动有所区别。
【举例引证】
有人习惯从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出规律性,称之为收敛性思维。
有人则习惯从典型的例子中举一反三,称之为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设计创造过程中尤为重要。
【具体事例说明】例1:
达芬奇在铃声与石头入水时发出的声音之间建立了联系,使他得出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结论。
例2:
莫尔斯在设法制造出强大的,足以越过大洲大洋的电报信号是,一筹莫展。
一天他看到拉车的马匹在驿站被换下来,于是,他由更换马匹的驿站联想到了电报信号的中继站。
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即每隔一段距离把电报信号放大。
)
例3:
爱迪生发明的照明装置就需要在灯泡中,把并联线路与高电阻细金属丝相结合。
而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两样东西根本不可能结合。
而爱迪生能够允许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同时存在,看到了一种他人看不到的关系,从而有所突破。
)
【引导学生观察】
【具体事例说明】
起源于鲍豪斯,发展于60、70年代。
产品的工业化要求形态设计难以继续维持模仿和变形的方法,新的思想认为把各种事物分析为基本因素,再找出新的联结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具体事例说明】
形态构成是从抽象化的点、线、面、体开始的,以基本形为基础,通过各种“构形”方法进行形的创造,以获得造型能力的提高,其形态构成这一基本思路与建筑形式美创造过程中所具有许多相当因素的互通之处,因而认为他对提高建筑设计中有关形体与空间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举例引证】
【举例引证】
小结巩固
一、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及其思维方法
二、形态构成的涵义——形态构成的概念以及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课堂练习
重点概念:
形态构成
课后作业
思考:
形态构成的意义?
参考资料
教材《建筑初步》
《形态构成解析》(建筑初步配套教材)
建筑形态设计基础
第二章
形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第一节概念要素
第二节视觉要素
课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实例启发
进程
第2次课
教学目的
1.理解:
形的概念要素
2.掌握:
基本形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设计方法。
重点
基本形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设计方法。
难点
运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方法进行形态构成设计,并从中感悟、理解、分析和比较,以致达到认识造型规律和提高造型能力的目的。
复习提问
1.基本形和单体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有哪些?
2.形态构成设计有哪些操作方法并画图说明。
实施步骤:
一、组织教学、课前提问(5ˊ)
二、教学引导(5ˊ)
三、进入本次课讲授内容(包括课堂练习)(85ˊ)
四、小结巩固(重申教学目的、重点、难点)(5ˊ)
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念要素
自然界中的形千变万化,形的构成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的形态都能引起我们的审美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对万物复杂的形式进行简化、抽象、分解、归纳和总结。
一是研究形态构成的自身规律,二是找出符合审美要求的形态构成的原则,即通过研究形态构成的造型问题从而发现和利用并[培养我们的造型能力,在前人总结的一些审美原则的经验中认识、掌握和创造。
任何复杂的形都可以分为简单的基本形,而基本形都是由形的基本要素构成的。
形的基本要素是构造形的“原始材料“,由基本要素→基本形→新形,为研究方便将基本要素分为概念要素和视觉要素。
一、点(5ˊ)
1.点的概念:
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没有量度,它在空间中只表明一个位置。
2.点的特征:
点是力的中心,具有构成重点地作用,并以场的形势控制其周围的空间。
空间中的两点可以确定一条轴线垂直于引道。
3.点的作用:
强调和确定轴线。
二、线(10ˊ)
1.线的概念:
点的运动轨道,是细长的型,有方向性和联系性,精致而轻盈。
2.线的特征:
方向感、平衡感、重力感、稳定感、运动和张力感。
(线在造型中作用:
实线-量感、虚线-空间感)
3.线的作用:
(1)空间限定、创建空间形态。
(2)建立秩序、分割比例、改变尺度、装饰构件。
三、面(20ˊ)
1.面的概念:
二维的。
线移动的轨迹或围合体的界面,有直面、曲面两种,是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
2.面的特征:
(1)给以延伸感、力度感,曲面给人的动感。
面可以限定空间,在围合中有封闭和开放的感觉。
(2)实面:
二维和三维中实在的面;虚面:
平面构成的“底”经过图底反专可视为虚面,立体构成中的虚面则可通过对体块的处理的道:
线化的面:
当面的长宽比较大时,面就转化成线体化的面:
由各种面围合或排列就能形成体的感觉。
3.面的空间限定
(1)垂直限定
(2)水平限定
(3)综合限定
4.面的组合方式
四、体(10ˊ)
1.体的概念:
由面的位移或旋转而成,建筑造型本质上是体的造型,是三维的,具有充实的体量感和重量感。
可分为块体、面体和线体。
常用体:
方体、棱柱体、锥体、圆柱体、球体。
2.体的特征:
(1)建筑形态的基本形式是规则的几何体,几何体准确规范,符合基本的数字规律。
(2)集合体简洁、纯粹、雄壮的美感具有肯定的力量。
(3)体量感是体表达的根本特征。
体量是实力和存在的标志。
(4)形体表面的质地,色彩对体量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质地和色彩会引起不同的量感联想。
如:
雄伟、庄严、轻松、亲切。
(5)由于体的长、宽、高的比例不同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产生各种形态的体:
实体:
完全充实的体,或至少表面的感观如此;
点化的体:
当体的长、宽、高比例大致相当时,并且与周围的环境相比较小时,体就被视为点;
线化的体:
当体的长细比较大时可视为线体;大量的线体集中时也能变成题,比如建筑中束柱的处理就是如此;
面化的体:
当体的形状较扁时,就可以视为面
五、空间(30ˊ)
1.空间的概念:
指虚无之处。
2.空间的特征:
(1)内部空间。
(面的围合)
(2)外部空间。
(线、面、体的空间限定)
3.单体空间关系
(1)包容(母子)
(2)穿插式空间
(3)邻接式
4.群体空间关系
(1)并列——各单元功能相同或不同,但无主次关系。
方法是利用骨骼与基本型的关系,形式有线式、辐射、网格和组团形成重复构成或渐变构成。
基本形态单元可以聚集、切割、旋转、移位等操作
(2)序列——各单元功能的先后次序关系明确,形成序列空间。
(3)主从——各单元功能的重要性不同,形成(集中)主从关系。
第一节视觉要素(10ˊ)
使抽象的概念要素成为可见之物,必须赋予视觉要素,即形状、色彩、肌理、大小、位置、方向。
1、形状:
方、圆、三角等。
2、色彩:
红、黄、蓝、绿等。
3、肌理:
粗糙、光滑等。
4、位置:
上、下、左、右。
5、方向:
东、南、西、北、中。
6、材质:
金、木、石、土等
7、材性:
刚性、柔性、塑性、粘性等
教学提示:
【举例引入新课】
人的审美水平是随着自身修养的提高而变化,一个职业画家总是比一般人更能敏锐发现形势的美,因此要提高个人审美品位和修养需要长期的体验和积累,更需付出辛苦的劳动。
(比如树的树叶、树干)要素和结构的关系即基本形和造型方法的关系。
【具体事例说明】
建筑中的点:
广场、小品、城市中的节点;
建筑街面上的点:
窗洞、阳台、雨蓬、入口等;
端点:
类似书法的起笔和落笔,形成关注点和趣味中心;
塔式建筑、钟楼、尖顶、柱头、山墙。
【具体事例说明】
建筑造型中的应用
碑塔、广场的排柱、结构过梁、窗台、屋檐、结构框架。
【具体事例说明】
【引用书中事件描
述】
【引导学生阅读】
【具体事例说明】
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经常利用体量感表示雄伟、庄严、稳定的气氛。
建筑也常用体量感表示对人力、自然力的歌颂,对丰功伟绩的纪念,以唤起人们的重视、敬仰之情。
但是,建筑物的体量表现并不始终是有利的。
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仅追求伟大与崇高,也追求平凡、轻松、亲切。
。
不适当地表现体量会造成笨重、压迫等不舒服的感觉。
在具体的造型设计中有时必须设法减轻体形固有的沉闷、增加活跃欢快的气氛。
(如在形体表面开洞削减体量,增加活泼感。
建筑的形体是中空的,表面的孔洞可以将内部空间显示出来,加大窗洞,暴露内部空间是减轻体量的有效方法。
另外,形体表面的图案、花饰会吸引观者的注意,削弱观者对体量感的体验)
【具体事例说明】
尺度为主的空间是主空间。
位置居中的、多次限定得到的。
序列中,高潮所在的空间。
如体育馆、展览馆、剧场。
线式-重复空间的线式排列。
辐射-线式空间组合从一个中心空间辐射扩展。
网格-在网格结构或三度网格的范围中组合的空间。
组团-根据位置接近、共同的视觉特性或共同的关系组合的空间。
集中式-在一个中心主导空间周围结合一系列次要空间
小结巩固
一、点、线、面、体、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二、线、面、体的空间限定。
三、面的组合方式,单体空间关系和群体空间关系。
课堂练习
作业构思。
课后作业
思考:
概念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参考资料
教材《建筑初步》
《形态构成解析》(建筑初步配套教材)
建筑形态设计基础
第三章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和审美
第一节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形态构成的形式法则
课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实例启发
进程
第3次课
教学目的
1.理解:
形态构成的形式法则。
2.掌握: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重点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难点
运用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形态构成设计创作。
复习提问
1.形态构成设计有哪些操作方法?
2.形态构成设计应遵循那些形式法则。
实施步骤:
一、组织教学、课前提问(5ˊ)
二、教学引导(5ˊ)
三、进入本次课讲授内容(85ˊ)
四、小结巩固(重申教学目的、重点、难点)(5ˊ)
讲授内容:
第一节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将基本元素(概念要素和视觉要素)进行有目的的组合。
一、单元法(15ˊ)
以相同和类似的形为基本单元。
1.骨骼法:
形的基本单元按骨骼所限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新形。
(1)网格式-平面、空间
(2)线式-直线、曲线
2.聚集法;无明显的结构方式。
基本单元之间通过聚集形成新形,既加法操作,基本形在空间汇集、群化造成力感和动向。
(1)自由式
(2)规则式
二、切割法(20ˊ)
积聚是把基本形态作空间运动,按骨骼系统集积起来成为整体。
而切割是把一个整体形态分割成一些基本形进行再构成,是一种减法的操作过程。
切割后可减缺、穿孔、消减、移位、错落等操作。
因为原来是一个整体,经过切割移位操作的形态,如果变化后尚能秀出原形,那么各局部之间的形态张力会造成一种复归的力量,使整体的形态具有统一的效果。
1.分割
2.削减
3.移位
三、变形法(5ˊ)
对基本形态线、面、提进行弯曲、扭弯、折叠、挤压、生长、膨胀等变形操作,使形态发生变化,产生紧张感。
(1)手动
(2)机械
四、空间法(5ˊ)
利用空间的作用来组织形体,在平面构成中形成图与底的关系。
即空间限定法。
(1)垂直限定(设立、垂直)
(2)水平限定(凸、凹、肌理、覆盖、架起)
(3)综合限定(垂直限定+水平限定)
第二节形态构成的形式法则
一、统一性法则(8ˊ)
以相同和类似的形为基本单元。
1.主属关系:
强调主要的部分必须占有优势,从属则顺从追逐。
2.单纯:
基本化、明确化、简洁化、普遍化。
单纯是去掉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点缀,对人的幻觉和意识是一种负担的减轻,好像秋天一望无际的明朗的天空;乡间碧绿澄清的湖水和在水边飘游的白鹅,一尘不染,令人心情纯洁。
3.集中:
指集合在中心,指一个动作,一种现象,一个目标,一个中心。
4.反复:
相同要素的重复,如,夜晚爬楼梯。
二、调和性法则(12ˊ)
以相同和类似的形为基本单元。
1.适合:
彼此要素向佩市和要求,如,这件衣服你穿核实,这个主角你来演合适,指一个造型部分与部分相匹配部分与全体相适合,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自然和谐的美感就能成立。
2.关系:
适合是人格或格调的适应,关系是系统等质上适应,方法是把已有的关系的同性质事物方在一起或把原来没有关系的东西变成等质或近乎等质使发生关系。
指美学上的同一式样,同一造型,一套一组,一队视觉关系。
3.对比:
万物必须对比才能显出变化,指两个以上的要素放在一起相互增加彼此的份量而产生刺激从而表现出全体的力量。
(1)线条的对比——曲直,粗细,长短
(2)形状对比——水平,垂直
(3)份量对比——多少,强弱、轻重
(4)明度对比——明暗,黑白,光影
(5)色相对比——红绿、黄蓝
(6)质地对比——凸凹、光华、粗糙
(7)位置对比——前后、左右、上下、高低
4.类似:
为组合上共属的适应,指一切相近类同的东西都容易相处在一起。
类似事物共存,感情是柔和而愉快,安全无虑的感觉,如微风下的水浪,美女的曲线,泰山的云雾产生视觉的统一美,妙在形色的变与不变之中。
三、均衡性法则(10ˊ)
1.平衡:
平-公开,衡-份量没有偏移。
(1)稳定平衡:
移动后有恢复其原来的倾向。
(不倒翁)
(2)不稳定平衡:
受外力作用立即倾倒。
(单脚站立)
(3)随遇平衡:
不管如何施力,重心在一定位置上不变。
(球)
2.对称:
一种固定形式的均衡。
(1)左右对称
(2)平移对称
(3)旋转对称
3.安定:
综合视觉要素的一种安定感。
如:
重心偏下;关系密切;彩度低;色相数少;良好秩序;单元少而集中;形态单纯;多采用水平形态。
4.比例:
部分与部分,部分与全体的比数的研究。
理想的人体的尺寸就是神像比例,古老的建筑文献记载,爱奥尼人当时建造阿波罗神殿的时候用的是男人脚掌长度丈量高度。
脚掌=1/6身高、柱身=6倍的柱径,发现有强壮的男性美,多立克柱式产生了。
黄金比为1/1.618
三、律动性的形式法则(5ˊ)
1.层次:
一种渐变的造型。
按形态视觉要素规律性的递减或递增而形成和谐的微差而产生律动。
如,建筑表现上的退晕,兰色的天空。
2.反复:
如前,重点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态 构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