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docx
- 文档编号:9762087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592.50KB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docx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第一部分:
改革实施情况和成效
1.体制机制建设与明确专业定位
1.1调研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
为了使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实现协调对接,首先对与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密切相关的汽车制造、销售、运输、检修和保险等行业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等对象的广泛充分调研和分析,全面了解行业企业现状、发展规划、本专业就业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和对学生成长的需求等。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动态及社会发展需求,同时结合学校定位、学生自我成长需求和专业本身的特点,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定位为为满足汽车运用、检测、维修、组织、管理、营销、保险等汽车运用工程领域需求而设置的本科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方向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如图1所示。
图1交通运输专业方向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1.2顺应行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由专业定位确定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确定为: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关于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能在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汽车服务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从事道路交通运输组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
由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确定毕业要求,交通运输专业的12条毕业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
具有较宽的学科背景和综合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针对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创造性地设计满足本专业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及工艺流程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本专业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将学习成果中概念性的表述分解成可考核的指标点,为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的可考核的指标点如表1所示。
表1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的可考核的指标点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毕业要求1
1-1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并能将其用于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1-2
掌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将其用于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汽车运用和保障、汽车运输组织管理和汽车服务问题。
1-3
能运用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对汽车运用和保障、汽车运输组织管理和汽车服务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尝试改进。
1-4
掌握专业知识,能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汽车运用和保障、汽车运输组织管理和汽车服务复杂系统或者过程,并能对模型进行推理和求解。
毕业要求2
2-1
具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与判断,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的能力。
2-2
具备对分解后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表达与建模的能力。
2-3
具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能力。
2-4
具备借助文献辅助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建模与求解的能力。
毕业要求3
3-1
能够根据设计需求确定系统、单元(部件)的设计方案,并能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2
能够对集成单元过程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对流程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
3-3
能够用图纸和设计报告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毕业要求4
4-1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制图、实验、计算等方面的技能,具有进行实验、调研、测算,获取、处理、分析、解释数据的基础研究能力。
4-2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模拟与仿真、实地调研、问卷设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设计调研方案、构建模型,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
毕业要求5
5-1
理解工程活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5-2
掌握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
6-1
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熟悉交通运输行业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6-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
7-1
了解本专业工程实践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充分考虑工程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
7-2
认识交通运输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树立绿色制造的理念。
毕业要求8
8-1
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历史等一般知识;具备政策、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的一般知识。
8-2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3
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毕业要求9
9-1
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9-3
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
9-4
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
10-1
能够就汽车运用和保障、汽车运输组织管理和汽车服务相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和设计文件。
10-2
能够就汽车运用和保障、汽车运输组织管理和汽车服务问题针对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研究或设计的具体思想、思路、方案、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
10-3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对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11-1
掌握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活动所需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了解复杂工程问题多制约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12
12-1
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12-2
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1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系统构建
由分解的毕业要求的可考核指标点,反向倒推确定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将人才培养体系从空间上分为三个方面:
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其中,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主要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学生自我教育体系指的是学生在大学中的自我养成教育。
这三个方面形成了立体的人才成长空间,其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有机统一,共同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服务。
同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图2为构建的交通运输专业的三维空间人才培养体系。
图2交通运输专业三维空间人才培养体系
2.2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析
(1)课程体系总体构成分析(表2)
表2第一课堂总体构成分析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课程开设主要目的
模块一
公共基础课
15门
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
模块二
学科基础课
8门
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学科素质和能力
模块三
专业必修课
10门
培养大学生专业基础素质和能力
模块四
专业方向限选课
4门
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能力
模块五
专业任选课
22选8门
拓展学生素质和能力
模块六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8项
专项和综合训练学生所学
(2)公共基础课模块构成分析(表3)
表3公共基础课模块构成分析
模块
分类
课程门数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15门)
人生观、世界观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形式与安全
2
形势政策、军事理论
身体素质
1
体育
外语能力
1
大学英语
计算机能力
1
计算机技术基础(C)
基础科学理论
6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3)学科基础课模块构成分析(表4)
表4学科基础课模块构成分析
模块
分类
课程门数
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8门)
机
6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
电
1
电工与电子技术
液
1
液压传动
(4)专业必修课模块构成分析(表5)
表5专业必修课模块构成分析
模块
分类
课程门数
主要课程
专业必修课(10门)
导论
1
交通运输专业导论
结构
2
汽车构造
新能源汽车
原理
2
发动机原理
汽车理论
电气
3
汽车单片机
汽车电气设备
汽车电控技术
使用
2
汽车运用工程
专业英语
(5)专业方向限选课模块构成分析(表6)
表6专业方向限选课模块构成分析
模块
分类
课程门数
主要课程
专业方向限选课(4门)
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
4
汽车测试技术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运输组织与
管理方向
4
汽车运输技术经济学
汽车运输企业管理
汽车场站设计
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营销与
保险方向
4
汽车营销学
汽车保险与理赔
汽车事故鉴定
汽车检测与维修
(6)专业任选课模块构成分析(表7)
表7专业任选课模块构成分析
模块
分类
课程门数
主要课程
专业任选课(22选8门)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
10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设计、汽车节能与排放、汽车评估、汽车再生工程、专用汽车、汽车安全工程、汽车可靠性工程、电动汽车、汽车安全与法规
岗位能力弥补课程
4
汽车事故鉴定、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营销学、汽车钣金修复与喷涂
软件能力提升课程
4
汽车CAD、有限元法、LabVIEW、Matlab
管理知识补充课程
2
汽车企业财务基础、企业管理
相关学科了解课程
2
交通工程、智能运输
(7)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成分析(表8)
表8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成分析
模块
分类
课程门数
主要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
(9门)
创新创业必选课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
创新创业任选课
6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方法、科技论文与专利写作、移动互联网创新、创新创业与领导力、创业项目管理
(8)集中实践教学模块构成分析(表9)
表9集中实践教学模块构成分析
模块
分类
课程门数
主要课程
集中实践教学
环节(8门)
军事能力培养
1
入学教育及军训
专项能力训练
3
金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综合能力训练
3
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1
创新创业训练
2.3交通运输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构建分析
(1)第二课堂模块构成分析(表10)
表10第二课堂模块构成分析
序号
活动类别
活动主要目的
模块一
思想政治教育类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模块二
教育管理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模块三
社会工作类
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奉献精神
模块四
社会实践类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模块五
志愿服务类
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模块六
文化艺术类
培养工科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模块七
体育类
增强学生体质
模块八
知识技能类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模块九
科技创新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各模块任务和活动构成分析(表11)
表11各模块任务和活动构成分析
模块
主要任务和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类
时事政治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团校培训、团内评优、推优入党;党团组织主题教育活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纪念活动
教育管理类
新生入学教育;“一日常规”教育;考风考纪教育;综合素质测评及评优评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毕业就业创业及教育管理
社会工作类
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日常管理工作;学院自律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学院年级团总支、学生会日常管理工作;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学院班级学生干部日常管理工作;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校大学生艺术团等校级学生组织成员的日常行为管理工作
社会实践类
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山东、专业调研等
志愿服务类
交通协管活动;走进敬老院活动;“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活动;火车站、汽车站志愿者活动;红色景区志愿讲解员活动;爱心植树活动;爱心捐款/义卖活动;爱心献血活动
文化艺术类
学院文艺演出;学院教室文化节系列活动;学院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学校“知性雅居”系列活动;学校“大学ing”微博活动;校、院合唱比赛、歌手大赛等;校、院国学比赛、读书活动、征文、演讲比赛等;学院手工品制作、创意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体育类
早操;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球类项目;啦啦操比赛、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冬季长跑、趣味运动会等趣味运动项目
知识技能类
汽车知识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物理竞赛、力学竞赛、汽车技能大比武汽车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营销大赛、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等
科技创新类
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大学生电子产品设计大赛、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大学生三维数字建模大赛、大学生车身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制图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能与创新大赛、ANSYS有限元分析;“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学术科技立项、大学生专利产品设计大赛、学生机电产品设计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
(3)学生可获取各类证书(表12)
表12学生可获取各类证书
类别
主要证书
语言类
CET-4、CET-6、俄语四级、商务英语(中级)、普通话等级证书
计算机类
计算机二级(VB或C)、计算机三级、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应用工程师等
专业资格类
高级汽车维修师、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二维CAD工程师、保险公估师、车辆工程领域见习工程师、助理物流师、驾驶证等
2.4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的第三部分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就是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通过自我教育实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我成长进行部分设计,比如:
第一课堂:
a.任课教师推荐和该课程相关的书籍或杂志供学生自觉阅读;
b.介绍和专业相关的企业让学生观摩调研。
第二课堂:
a.要求学生每天收听收看央视新闻联播;
b.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c.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书籍;
d.要求学生按活动分类参加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第二课堂活动(学分)。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授课经验,编写了更加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并向学生推荐大量的参考教材。
教学团队开发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动画视频、微课视频、网络课件、测试、习题集等,如图7所示。
图7《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资源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堂讲授+实验室演练+实习”为教学方式,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三方共同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置身于项目认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生命周期环境中,实现工程教育与实际工程建设的有机衔接。
具体措施如下:
(1)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开展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3+1”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5年开始招生,每年培养学生40人,实施学生选拔与独立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注重校企联合,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与企业联合培养,如图2所示。
校内主要进行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验课的教学,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以及参与项目设计与研发等。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全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实行双导师制。
图10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2)“3+2”贯通教育培养
与高职学校开展“3+2”贯通教育培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
在第一阶段培养过程中注重职业技能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第二阶段,以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提升为培养主线,构建能力培养平台,以交通一线具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培养为导向,实现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遵循“携手合作企业、贴近工程一线、紧跟技术前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思路,以汽车营销、检测、维修、汽车运输企业管理等核心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建立“岗位导向、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三线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主线,两个阶段,“三阶”岗位对口贯通,衔接培养,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开发课程体系,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发专业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融入汽车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内容,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能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技术能为满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知识”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对口高职院校开展“3+2”贯通人才培养。
图11“岗位导向、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
(3)中外合作办学
进一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与俄罗斯罗斯托夫大学交换生名额,探讨合作培养研究
4.教学资源建设
4.1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通过不断地改革与投入,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汽车电气设备》校级精品课程等在线课程,同时建设了汽车运用与检测虚拟仿真平台。
4.2教材建设
随着交通运输专业改革的不断进行,团队注重适应交通运输专业改革需要的教材。
表14交通运输团队教材建设一览表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入选规划/受资助/获奖情况
汽车电气设备
王慧君、于明进、吴芷红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4
汽车运用技术
刁立福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冉广仁
北京出版集团
2015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汽车电气设备(第二版)
吴芷红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5
汽车技术(英文版)
李清民、刁立福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轿车车身维修技术
李清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汽车运用工程
刁立福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5
汽车安全工程
郭荣春、曹凤萍、王刚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6
4.3双语示范课程建设
李清民老师开设了电动汽车选修课双语教学课程。
4.4微课、幕课课程建设
(1)微课建设
将《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工程》多门课程制作了微课。
(2)慕课建设
2015年《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电气设备》课程获批校级慕课建设项目,交通运输专业获批专业核心课程慕课课程群。
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已经完成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慕课建设。
6.5实验室建设
结合我校新建工程训练中心,重点建设了汽车电气设备实验室、汽车检测诊断维修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检验实验室、汽车燃润料实验室、汽车整形与测量实验室、汽车电子电控实验室,积极开发柴油机共轨系统检测、汽车网络系统检测等实验项目,加强专业技能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满足不同就业岗位对技能培养的要求。
进一步增加了试验仪器设备台套数,增加学生分组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扩展综合性试验项目,使学生相对独立或合作完成试验准备、试验操作和试验报告编写等全过程。
7.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7.1训练式、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课堂教学
开展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推广训练式、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模式,教师承担起“讲师”与“教练”双重角色,探索创新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把学生融入到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7.2翻转课堂、MOOCs教学方法
积极尝试翻转课堂、MOOCs等新型教学方式,推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
8.产教融合、校际交流
8.1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润华汽车集团等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新增实训基地3-5个,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双向选择机会。
表19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习基地
实习内容
1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车辆定损、保险理赔、保险内勤管理
2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车辆定损、保险理赔、保险内勤管理
3
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
机动车检测、维修、车辆销售
4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
车辆定损、保险理赔、保险内勤管理
5
安利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专业人才 培养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