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整理学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9759041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58.90KB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整理学习资料.docx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整理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整理学习资料.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整理学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事业与事业单位
&★什么是事业?
所谓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
&★什么是事业单位?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兴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兴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企业事务的概念:
1、公共物品
完全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比如,国防,义务教育,全民医保,等。
2、私人物品
不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3、准公共物品
地下水资源、森林、灌溉渠道、高等教育、医疗服务、有线电视、电信、电力、煤气、自来水、高速公路,等。
4、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指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特征。
5、企业事务
企业事务是指生产私人物品的活动,是涉及企业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利益的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的特征。
6、准公共事务
准公共事务是指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涉及全体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的特征。
&★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
就是社会的一些组织和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群体需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条件而从事准公共事务、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
特征:
1)准公共性
即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满足社会群体的需要”,所以带有准公共性,;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所以具有公众性;他的服务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具有公益性。
2)非营利性
为了社会利益,从事科教文卫等活动的社会服务。
虽然有时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可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收费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第一章第二节:
公共事业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的含义
1、组织
非公共组织——市场组织
公共组织——政府组织和公共事业组织等
2、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3.公共事业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在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包括: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或积累资本)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社会团体:
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目前的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行使部分政府职能。
(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中国文联、残联、全国侨联、中国作协欧美同学会、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例如:
民办学校、民办医院、
民办图书馆、民办福利院,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等等
区分要点:
事业单位:
科教文卫
社会团体:
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作协等
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中心等;卫生行业,如各类民办
医院、康复中心等;文化体育行业,如各类艺术培训中心、
运动俱乐部等;劳动类,如各类职业培训中心等;民政类,
如各类民办敬老院、老人服务中心等;还有建设类、科技类
以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等。
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14个)*
1组织性;
2非政府性;
3服务性;
4沟通性;
5非营利性;
6独立性;
7公正性;
8自主性;
9使命感;
10多样性;
11专业性;
12灵活性;
13开创性;
14参与性。
&★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
1、国际分类
1)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TheU.N.International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System),简称ISIC。
教育类:
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
医疗和社会工作类:
医疗保健;兽医,社会工作;其他社区和个人服务类:
环境卫生、商会与专业组织,工会,
其他会员组织(包括宗教与政治组织),娱乐机构,新闻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运动与休闲。
2、)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
教育类:
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护理教育。
研究与开发类。
医疗卫生类:
医院、诊所,其他医疗机构,牙医,兽医。
其他公众服务类:
社会工作,慈善机构,专业组织,雇主协会,工会,宗教组织和学会,旅行社。
休闲与文化类:
娱乐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动物园,体育组织。
3)有一批学者设计的公共事业组织国际分类体系,或简称ICNPO体系
1、文化和休闲:
文化和艺术,休闲,服务性俱乐部
2、教育和科学研究:
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其他教育,研究
3、卫生:
医院和康复、诊断、精神卫生和危机防范,其他保健服务。
4、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紧急情况救助,社会救济
5、环境:
环境保护,动物保护
6、发展和住房:
经济、社会和社区发展;住房;就业和职业培训
7、法律、推进和政治:
民权与推进组织;治安与法律服务;政治组织。
8、慈善中介与志愿服务为鼓动。
9、国际性活动
10、宗教活动和组织
11、商会、专业协会、工会
12、其他
2、中国的分类
1)按照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分类
1、市场中介组织
2、非市场中介组织
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a)信托业
b)商业经纪与代理业
c)其他非银行金融业
d)放大产开发与经营业
e)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
f)居民服务业
g)信息咨询业务
h)其他社会服务业
i)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业
j)综合技术服务业
k)社会团体
l)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m)其他行业
3)按照审批部门分类
1、事业类
2、企业类
3、公务类
&★公共事业组织与其它组织区别
(1)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
第一,有无抽象行政行为
第二,是否进行有偿服务
第三,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
第四,是否全额拨款
(2)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
第一,组织目标是否追求投资收益
第二,服务是否具有独占性
第三,是否按供求关系确定价格
第一章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
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1、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
企业管理
1)管理目的:
公益性
实现经济效益,即盈利
2)管理的运行轨道:
法制轨道
利益轨道
3)物质资源
的来源:
部分来自于收入、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
来自于投资回报,即来自于所获利润
4)绩效评
估标准: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1)管理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
政府机关
2)管理方式
平等
等级制
3)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间接性
直接性
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
自负盈亏
国家财政拨款
5)从阶级性来看
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统治阶级需要
3、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
1)管理范围不同
公共事业组织
国家和公共事业组织(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2)管理主客体不同
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客体:
准公共事务;对象:
全体或部分公众
主体:
政府;客体:
公共事务;对象:
全体公众
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
公共事业组织人员
在职公务员
学科层次不同
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章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定义与学科特点:
定义:
对于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研究。
是对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科特点:
1.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
跨学科:
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专门化:
专门研究纲领
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学术性:
对规律总结,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应用性:
来源和指导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实证性:
作出预测并得到证实
规范性:
强调价值和伦理分析
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公共性:
和政治过程密不可分,立足本国实
管理性:
研究一般规律和方法,具有国际性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市场失灵)
(一)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
市场体制在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发展活动的效率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信息传递的高效率。
在供求力量作用下的价格机制是最有效和伸展最广泛的社会调节网络。
价格网络迅速传递信息,沟通供给与需求,为合理配置资源和满足社会需求创造前提条件。
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利用参与者的利己心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在市场体制下,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市场和契约关系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所需要的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市场组织,以集体协同的努力去致力于市场竞争活动。
2、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市场体制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体制进行,甚至在不少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社会后果,被称为“市场失灵”。
局限性突出表现有下列5点: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
垄断和企业的短期行为而致。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会导致两极分化。
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在市场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外部效果现象,即私人活动的私人收益同社会收益的偏离。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因为市场体制下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市场交易进行的微观活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的机制。
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
企业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政府失灵)
1、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
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政府的监督作用)
2)提供和维持市场正常运作的经济环境
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
4)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基本社会服务
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6)应付紧急事件。
2、国家体制的局限性*
实践证明,国家体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是以“政府失灵”而闻名的体制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
国家体制的本质决定了它在开发蕴藏在民众中间的各种发展潜力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政府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
(1)政府体制权力集中化的趋势限制了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政府体制僵化和官僚化趋势,使其对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突发问题的反应迟缓。
(3)政府体制具有不断膨胀的内在驱动力,庞大臃肿的体制不仅降低了政府施政的效率,而且其本身的存在就构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3.国家也可能是不公正的。
国家的公权有可能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被私用。
4.决策时滞。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和生效时滞。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代国家体制的低效率和不公正等不足,现代国家体制下政府也不应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1、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1非营利性。
即不以营利为目的,法律也禁止它们将盈利分配给组织的经营者。
2沟通性。
表现为深入社会基层,贴近民众的优势。
可以用主要精力为弱势群体服务,如扶贫。
3低成本。
因为:
一是这些组织有志愿人员为其提供免费服务;二是这些组织能得到私人捐款的赞助;三是它们一般没有叠床架屋式的行政体系。
4)创新性
5)开放性
2、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
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在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voluntaryfailure)。
志愿失灵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1是筹款不足。
这是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即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2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志愿活动的收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掌握志愿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很大的发言权。
4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由于志愿组织强调义工服务,往往不能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使得很难吸引专业人士加盟。
5)志愿活动产出的量难以测定和量度
&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
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合作,可以解决志愿失灵问题。
双方成功的合作应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补充
从政府方面看,政府通过公共事业组织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去解决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
如有助于解决贫困、教育落后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有助于社会稳定。
从公共事业组织方面看,同政府,特别是同当地政府建立合作工作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可以获得政治、思想指导,技术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增强组织的活动能力。
第二章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为什么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公共事业组织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
2、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
3、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
★第一节领导
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基础或基础性权力:
1、合法权
2、惩罚权
3、奖励权
4、模范权
5、专长权
二、公共事业领导素质
定义:
就是公共事业领导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并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
公共事业领导素质的特征
1)时代性
2)综合性
3)层次性
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基本内容:
1、政治素质
2、法律素质
3、知识素质
4、能力素质
5、道德素质
6、身心素质
三、公共事业领导行为和领导体制改革
•1.领导行为含义
领导行为就是领导者领导群体去实现目标的行为。
公共事业领导体制
1)专权独裁式
2)开明专制式
3)协商式
4)参与式
四.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领导者
共同点——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同点——1、素质不同2、工作方式不同3、人事权限不同
4、与大众传媒关系不同5、绩效评估不同
★第二节沟通
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含义:
沟通即沟通联络,又称信息交流,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反应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2.使决策更加合理
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
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
三、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基本方式:
(1)向下沟通
1.正式沟通
(2)向上沟通
(3)横向沟通
(1)非正式沟通的作用
2.非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3)正确对待非正式沟通
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策略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五、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效果的方法
1.进行信息沟通网络检查
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4.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5.掌握沟通的技巧
(1)选择适当的交谈地点
(2)选择适当的交谈时机并掌握好时间
(3)学会有效地倾听
6.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第三节激励
(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
公共事业领导者针对处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
1、目标认同原则
个人报酬目标、组织目标
2、公平公正原则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4、随机制宜原则
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三)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式
1、内容型激励
主要研究做什么能够激发起人们的行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
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
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2、过程型激励
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1)期望激励
人的积极性不仅取决于需要,而且取决于对
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2)公平激励
不公平会极大挫伤人们的积极性。
3)行为改造型激励
1.采取宽容态度
2.教育当事人端正认识
3.改变环境,注意转化
4.精神宣泄法
(三)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
1、思想政治工作
2、参与管理
3、工作丰富化
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第四节控制
★公共事业中控制的定义:
公共事业组织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及其行为进行约束的过程。
1、维护现成社会秩序,建立新社会秩序;
2、惩罚越轨行为,奖励规范行为;
3、对社会成员的监督、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组织成员对管理者的监督
公共事业中控制的功能:
1、社会秩序的保障
2、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保证
1)良好的环境
2)行为约束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使用人的信念变成强大的凝聚力
4)目标一致性
★公共事业中控制的方式:
1、强制性控制方式
1)法律(指导作用、威慑作用和惩罚作用)
2)纪律(具有组织性、多样性和强制性特征)
2、非强制性控制方式
1)道德
2)舆论(具有大众性、现实性和迅速性特征)
舆论的控制作用体现在:
1.引导公共事业管理行为的方向
2.监督有关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
3.预防公共事业管理中越轨行为的发生
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含义: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效率指的是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公共管理资源之间的比率。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1.不存在利润指标
(1)难于决策
(2)难于量化分析
(3)难于比较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别
2.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
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4.缺乏竞争
5.员工大多数是专业人员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评估:
1、效率评估的意义:
由于社会的成员需求的多样性,而公共事业组织拥有的可支配资源是有限的,要有效的满足这些需求,单靠这部分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充分利用社会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评估,可以比较客观地评判公共事业管理效果的好坏,发现管理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更加充分地利用好社会的各种资源,更好的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2、效率评估的方法
1)定性
2)定量---指标体系评估法
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
2.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3.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
4.分权
5.委员会的合理使用
6.电子化建设
(1)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效率
(2)顺应了网络时代的要求
(3)提高办事效率
(4)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7.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第一节:
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
一、公共责任的构成要素:
1.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
2.公共责任的内容
A.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负责人意味着具有高度的职责感和义务感
B、在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公共职责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
C、在行为实施后,公共职责是一种批判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
3.公共责任的客体
★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
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其实施公共事业管理行为引起的对社会公共利益所负有的责任。
(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正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也就是说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
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监督机制
公共责任关注的焦点是谁(主体)对谁(客体)负有哪些责任,而公共责任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办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公共责任机制形式多样,主线为监督制约机制。
第二节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公共责任监督机制
(1)定义
公共责任监督机制是依法建立的公共责任监督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转方式。
一、发达国家见你和完善监督机制的早起努力
1、英国的“行政监督模式”
最早:
大法官制;
1601年:
监督专员制;
1650年:
法律监督;
1853年:
慈善法;
1860年:
慈善委员会,监督管理慈善机构。
2、美国的“非管制模式”
胡萝卜:
税收优惠、赋予特权和各级政府的支持;
大棒:
税收优惠的剥夺和司法调查与处罚。
★二、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1.监督主体
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机构。
其存在主体多元化(美国)和专门机构(英国)两种模式
•美国则是税务部门和司法部门负有监督慈善机构的主要责任;
•英国则是慈善委员会
2.监督规则
(1)注册登记制度
(2)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3)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则
第一,盈余分配约束
第二,支出比例规定
第三,行政开支比重规则
第四,帐目公开规制
(4)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则
第一,投资和贸易的划分
第二,董事会负责制
第三,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
第四,投资的基本原则
第五,投资类型的限制
(5)对公共事业管理“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3.发展趋势
(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
(2)社会监督机制的强化
舆论监督机制强化
市场监督机制强化
客户监督机制强化
(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
(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到高的重点转移
第三节我过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1)违规从事盈利性商业活动
(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与腐败
(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2、公共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事业 管理 复习资料 整理 学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