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2高校课堂必备.docx
- 文档编号:975899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64KB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2高校课堂必备.docx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2高校课堂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2高校课堂必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2高校课堂必备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2(高校课堂必备)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预习案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
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
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
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二、了解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
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三、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认真巩固落实。
四、整体感知
1、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请同学们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预习自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壬戌之秋 ( )( ) 歌窈窕之章 ( )( )扣舷而歌之 ( ) 苏子愀然( )舳舻千里 ( )( ) 酾酒临江 ( )举匏樽以相属( ) 挟飞仙以遨游( )
2.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⑴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⑵凌万顷之茫然
⑶渺渺兮予怀
⑷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⑸而今安在哉
⑹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信息链接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感受“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翻译与赏析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探究点2提炼概括
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探究点3鉴赏评价
1、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2、本文构思精湛、缜密,试分析本文是如何把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的。
文本拓展
阅读读本上苏轼的《后赤壁赋》,并与本篇进行比较: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y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
C.横槊(shuò)江渚(zhǔ)蜉蝣(fú yóu)
D.无尽藏(zàng)枕藉(jiè)壬(rén)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
3.下列名组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即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扣弦而歌,击空明兮朔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
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白露横江(二十四节气之一)
B.倚歌而和之(倚歌:
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和:
同声相应,唱和)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
细丝)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江面浮动的月光B.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貌女子
C.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D.托遗响于悲风:
余音,指箫声
6.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一世之雄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何为其然也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举匏樽以相属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D.不知东方之既白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舞幽壑之潜蚊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而今安在哉
A.羡长江之无穷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击空明兮溯流光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9.下列对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
译:
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
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
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同时写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B.后人习惯把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我们的课文选的就是前一篇赋。
C.这篇赋中作者谈到的三国赤壁之战时,周瑜破曹军赤壁,其地方就是黄州的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有这样的明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这篇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检成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单元 导学案 高校 课堂 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