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docx
- 文档编号:9757804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52.17KB
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docx
《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
近年来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析
复习思路:
经济生活抓主线;政治生活抓主体;文化生活抓主干;生活与哲学抓原理方法论。
必修一《经济生活》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
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
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 P3
1.一条主线:
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消费什么?
(商品);用什么消费?
(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怎样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三个关键词:
商品、货币、消费
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P27
1.一条主线:
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宏观生产)——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3.三个关键词:
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 P57
1.一条主线:
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形式;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六种财政支出形式;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 P77
1.一条主线:
经济活动(交换)的背景与舞台(主要把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背景)
2.知识体系:
(1)国内环境——经济制度环境:
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市场体制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
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
(2)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消费专题高频考点:
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价格变动的意义
1.商品生产者为什么重视商品的质量?
(1)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利,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
(3)只有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是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使用价值与价格——为什么说优质优价?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般来说,商品质量(是从使用价值考虑的)好,会消耗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价值高,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会导致商品价格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优质优价、按质论价”。
(2)并不是“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格从根本上是由价值决定的。
如果在供过于求、产品严重滞销的情况下,即使质量好,价格也不一定高。
3、货币、纸币、外汇(解析)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媒介”作用。
货币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另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2)纸币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可以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3)A、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量过多,超过限度,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B、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起物价全面、持续地上涨。
因此,国家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来克服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物价上涨。
但不能认为凡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会引发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率不等于货币贬值率 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X100% (即物价上涨率);货币贬值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x100% (货币贬值与商品数量的关系:
货币贬值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比如:
如果某国M商品的价格是100元每件,现在货币贬值了20%,这就意味着现在用100元货币只能够购买到(1-20%)件商品了);
(4)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重点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我国出口。
货币贬值与汇率变动的关系:
如果甲货币贬值10%,那么同样多的甲货币兑换的乙货币的数量会减少10%;反之,如果甲货币升值10%,则同样多的甲货币兑换的乙货币的数量会增加10%;
4.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归纳)
(1)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货真价实”表明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一般来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如“物丰价廉”、“物以稀为贵”表明供求影响价格,说明了市场形成价格。
(3)其他因素:
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差异、热钱炒作、自然灾害、战争、哄抬物价等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5、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1)关系示意图
(2)一定要掌握常考点
①只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对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来说,价值量只有一个。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但对生产者来说:
它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对社会而言:
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这是引起商品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
④掌握3个比例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总数量)
6、价格变动的意义(理解)——重点考查物价变动的影响,要求会画出价格与需求变化的4种示意图:
图1、图2、图3和图4。
(1)对生活:
价格变动直接影响人民生活
——某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一般呈反向变化(需求法则)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弹性理论)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替商品与互补商品的变化规律------互替商品呈正向变动,与互商品呈反向变动)
(2)对生产:
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A.调节作用——能促进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
B.刺激作用——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C.淘汰作用——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三个作用归纳为一点:
就是优化配置资源
7.消费观念的变化(辨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产专题高频考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劳动与就业
8.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是生产的动力、是生产的目的、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9、重点知识:
公司能否经营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中小微型企业应该怎样做?
)
(1)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进行“强强联合”、规范企业兼并和破产。
(5)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6)要筹集发展资金。
(7)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8)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9)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10)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0.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
(1)是什么?
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2)怎么做?
党和政府:
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企业:
要遵守法律法规;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劳动者:
要提高职业技能和劳动素;要遵循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积极实现就业)。
11.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评述案例)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8权
维权途径: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国家:
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加强监督,加强劳动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
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诚信经营,严禁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个人:
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分配专题高频考点: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与税收
1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其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侧重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1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1)区别:
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家对其采取的态度不同。
(2)联系:
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4.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重点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
(5)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6)发挥财政和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7)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5.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评议某项目,说明)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治安、司法等方面;
(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支减税、或从紧的财政政策:
减支增税、或稳健的财政政策:
松紧适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P66
16.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分析)----重点:
作用及计算
增值税——特点:
只对增值额征税,实行比例税率;既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又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行为。
作用: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实行比列税率,基本税率为17%。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1项,按应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对工资薪金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7.关于我国的税收:
备考重点
税收的特点: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的种类;重点复习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公民违反税法的4种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公民要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交换专题高频考点:
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8.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计划。
(2)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这一前提条件。
(3)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如水利设施等公共物品由政府投入,就可选择该原理作为经济学依据。
(4)要注意区别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不同:
自发性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别人利益;盲目性是自己不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情况导致自身利益受损;造成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则属于滞后性。
(5)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具有2个优点: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竞争使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19、复习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你认为应该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2)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力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强有力、更有效,要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怎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不限定主体的措施类设问题型——应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三方面回答)
2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解析事例,说明)——重点
(1)为什么?
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不能调、调不着、调不动);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调不准);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是什么?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怎么办?
国家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A.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等方式,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般是间接调整,一般不采取强制的方法;具体内容有许多种,如价格政策、供求机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利率调整、贷币政策、制定计划等。
B.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法律、法规)和经济司法等方式,规范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调节社会经济关系。
它具有法的强制力。
C.行政手段是依靠国家权力,用行政命令、行政指示、行政指标、行政规定等方式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通过审批、审核、核定来实现,它具有行政强制力,一般是直接调整。
2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内涵:
(2)具体措施:
答:
①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是:
“一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转变”(重点记忆):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需求结构)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结构)
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素投入结构)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3.用全面的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应对措施
(1)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3)积极作用:
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消极影响:
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消极影响是次要方面。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应对: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WTO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此外还包括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基本原则。
24.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明确)
(1)为什么?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正确态度: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B.基本战略: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C.基本目标:
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D.基本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3)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方式和意义
A.4种具体方式:
到境外直接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海外并购组建跨国公司。
B.3点意义:
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的经济技术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必修二《政治生活》
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观、政府观、民主观、国际观”这四个单元的内容,要厘清“一二三四五”------“一”即一条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即两大板块:
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三”即三大政策:
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四”即四项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即五大主体:
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国家等主体入手,把握必修2的知识结构特点。
1、公民:
(1)地位——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其地位是通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来体现和保证的
(2)3个政治权利与自由+4个政治性义务
(3)参与政治生活:
基本原则(3个)+主要内容(4个)+4点基本要求(有序参与的途径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了解、相信、支持、寻求、监督)
2、政府:
(1)性质、职能(4个)
(2)宗旨、原则
(3)依法行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自觉接受监督(为什么—怎么样)
(5)树立政府权威(含义、标志、体现、影响因素、如何树立)
3、人大代表:
地位+ 权利(4个)+义务(3个)
4、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职权(4个)+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
--地位:
性质、宗旨、执政理念+作用
怎么做?
--执政方式(3个)+领导方式(3个)+指导思想(3个)
6、民主党派:
性质、地位、参政基本点(一参加三参与)、与中共的关系
7、人民政协:
创立、组成、性质、主题、职能
8、主权国家
(1)地位、类型、构成要素(4个)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4个)+义务(3个)
(3)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9、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组织
(1)分类+作用(积极作用、局限性)
(2)联合国:
(成立、性质、宗旨、原则、主要机构、作用、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世界贸易组织+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性质、原则、宗旨、作用、主要机构、与中国的关系)
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
(1)静态:
主要成员、国际关系(含义、内容、形式)决定因素、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2)动态:
①时代主题(和平问题:
含义+总体和平的原因+世界仍不安宁;发展问题:
含义+最突出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2大障碍、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②发展趋势:
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表现+意义)
③国际竞争:
表现、实质、内容、如何应对?
公民专题高频考点: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政治参与的四个途径和意义。
1.我国的国家性质(依据):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引述宪法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其广泛性表现在: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其真实性表现在: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
2.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说明)——3权利4义务;3准则4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主要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主要有: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遵循三准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注意:
“统一”不等于是“对等”,更不能理解成先后关系,二者也不是对立的关系)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公民政治生活的四个主要内容:
p12
3.怎样进行政治参与?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年来 高考 政治 高频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