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方案1405.docx
- 文档编号:9754795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81KB
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方案1405.docx
《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方案14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方案140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校本课程研究方案1405
《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
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方案
沈阳市第十九中学
《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
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方案
和平区作为实验区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级德育课题《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德育脱离中小学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脱离中小学学生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脱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不良状况,开发既具有生活气息又真正让学生参与的富有地方资源的德育课程,从而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使中小学德育工作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我校“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于2014年被批准列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
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请各位老师研究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是新时期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新形势下对学校德育认识的深化,它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沈阳工作、生活。
如何使这些新市民从思想和行为上迅速的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我们身边的一份子,需要全社会做大量的教育工作。
特别是他们的随迁子女相当一部分也来到沈阳生活和学习,他们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思想上更容易产生波动。
但他们也更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更希望成为一名新市民,更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教育工作。
目前关于新市民特别是新市民子女的教育各地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我校作为和平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指定就读初中,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近80%,构成我校生源上的一大特色。
他们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家庭氛围,导致外地孩子与本地孩子之间的诸多不同,特别是在行为习惯、礼仪修养、文化素养、道德水准等方面差距明显。
这些因素使我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一,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务工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和生计,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这类孩子的家庭教育成为盲区,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二,许多学生小学时候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小城镇读书,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以后才来到城市生活,基础教育相对落后,没有养成系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第三,生活条件艰苦,流动性大,归属感较差,自卑心理严重。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也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面对这样一个错过了小时候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前期的文化引领基本空白、行为自由随意而不讲规矩的特殊群体。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牢记责任,不辱使命,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状况。
大家发现这群孩子虽然有许多不足和缺陷,但也有许多闪光处,如吃苦耐劳、纯真朴实、容易相处等。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非常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渴望学习一技之长。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艰苦,但更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成为一个新市民,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虽然他们的不足和缺陷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难度,导致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但只要我们转变视角,改变态度和教育方式,积极开发,扬长避短,我们相信:
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一样会出众、优秀,成为融入沈阳这座大城市的合格新市民。
如何引领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市民,我们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发地方德育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行为养成、思想道德和人格的健康成长。
(二)概念的界定
1、“养成教育”的界定
“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养成教育”是指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受教育者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2、“新市民”的界定
“新市民”在这里特指由外地流入,在沈阳从事经营、务工和其他职业而没有常住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
3、“新市民养成教育”的界定
“新市民养成教育”指促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三)研究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指定初中,如何在这样的学校开展新市民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开展新市民养成教育由于人员来源不同,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纵观各地有关新市民养成教育的诸多探索和研究,我们利用德育校本课程,开展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情境教育”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青少年学生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2.“和谐德育论”强调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中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其中的重点内容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比例,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实践依据
1.我校多年参加区域性和谐德育理论研究成果
我校参与过的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省级课题《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等研究成果。
2.我校多年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德育实践成果及经验。
我校2004年被和平区委区政府确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指定就读学校,从当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不到50%到今天已占学生总数80%,十年间共有千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我校毕业,他们中绝大多数继续在沈阳或其他城市学习工作,有的升上了省市重点高中,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有的进入职高技校,学习一技之长,在沈阳找到了工作,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十年的历练,使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都比较了解,感同身受到他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对融入城市生活的向往。
同时在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的调整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经验。
十年来,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升学就业,虽然他们的工作可能是平凡的,但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我校四名学生见义勇为,扶助马路上受伤老大爷,弘扬了正气,被《沈阳日报》登载,获得感动沈阳人物提名奖,作为嘉宾参加了颁奖晚会,市区文明办领导特意到学校颁发了奖金。
三、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
1.科研目标: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初中生新市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校本课程教材,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应用于德育工作的实效。
2.育人目标:
使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新市民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
提高教师德育理论水平和艺术,整体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发校本德育课程教材,使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点,我们规划设计的的德育课程将分为四个部分:
懂礼仪、遵道德、爱沈阳、做贡献。
我们相信:
通过补习缺失、改掉陋习、树立典型,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一样也会成为出众、优秀的新市民。
懂礼仪:
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程度,用良好的语言、行为、仪表、仪态展示自己的风采。
遵道德:
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为载体,践行沈阳人基本道德准则,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质。
爱沈阳:
介绍沈阳的地理位置、人口构成、政治地位、经济文化情况。
做贡献:
结合家庭教育,以身边好人、优秀毕业生、文明市民为榜样,立足身边,为“第二家乡”沈阳做贡献。
学校将编辑校本德育教材,七八年级各上下两册,共四本教材,每学期上四节课,使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2、开展多种规范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体验中完善言行
活动育人是教育永恒的规律。
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这一点。
所以,在实践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类规范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将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沈阳市第十九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开展“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活动”,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
积极利用学生群体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监督、管理作用,设立学校行为规范监督员。
启动“优秀学生”、“校园文明标兵”、“班级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导行,各班每学期评选1次,每次可评选十多名学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并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设计启动“行为规范特色班”建设活动。
各班从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整体表现出发,以学生的特点或弱点为切入点,师生研讨共同确立创建主题。
如“遵纪班”、“自律班”、“惜时班”、“诚信班”、“爱心班”等。
各班围绕创建主题展开系列活动,设计制作班标、制定班规、打造班级特色文化、设立班级行为规范监督岗等等。
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会较好地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全校性整体活动和年级系列活动,体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层次性、新颖性和实效性。
如组织“国学诵读经典活动”,“礼仪之星”评比活动,“知沈阳,爱家乡”活动,评选“身边好人”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等。
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请各界成功人士作报告的活动,通过自觉遵守法律纪律,维护社会公德的教育,开展争做社会好公民、家庭好孩子、学校好学生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每一项设施,利用媒体舆论宣传活跃校园文体生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建各具特色的校园、班级文化,逐渐形成“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良好校风、班风。
各班级加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力争达到每班有班歌、班训、班级公约,有适合班级学生的评价标准,逐渐形成师生和谐、精神振作、身心愉快并具有本班级特色班风、班貌。
学校适时开展文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示个性风采。
并把有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组成体育训练队,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发挥他们的优势,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也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4.提高家长家教技能,让学生在合力中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家教活动,总结外来务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经验,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人质量,解决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管轻疏的问题,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开展家校互访,教授家教技能。
倡导班主任主动到学生家上门了解情况,班主任每学期对外来务工家长普遍走访1至2次,班主任手机24小时开机,出现情况随时与家长联系。
班主任通过家访、家长到校、家长会、家长学校、电话联络等途径,提高进城务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办好家长学校,规范有效办学。
家长学校让家长走进学校,坐进课堂,学有所得。
每学期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为进城务工家长举行专题讲座,介绍好的家庭教育经验。
创设活动平台,推进家庭教育。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借助活动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如评选“孝心小使者”,假期要求学生每天帮父母做家务,体会做家务的辛劳,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
设立家长开放日,增进家校沟通。
每学期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在运动会或其他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在活动中发现各自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真实的情况。
构建信息平台,促进家校互动。
定期通过家校通发放《家教指南》。
收集提炼优秀学生成长的个案,积极推广他们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
不定期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引导进城务工家长针对特殊时段或特殊问题给予指导,如每年寒暑假、节假日等。
5.开展个案跟踪研究,让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转变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更是不易。
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有一部分孩子的陋习根深蒂固,光靠单纯的规范学习、活动参与是难以奏效。
在实践中,我们需关注到了这部分孩子,并积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对他们进行个案矫正研究,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爱心、耐心、恒心。
各班为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的2-3名学生建立跟踪档案,每月做一次跟踪记录,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和同学指定帮扶,努力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行为上存在严重偏差的学生展开。
6、丰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得到激励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宣传之后,校行为规范监督员每周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第二周公布在学校橱窗,每周根据检查结果颁发流动红旗。
各班也设有班级行为规范监督员,参照学校检查内容每天管理班级,每月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的意见评出一月的“文明小标兵”“形象之星”,对进步较大的同学授予“进步之星”。
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回到家要么把学校的习惯忘得一干二净,要么受家长的影响回到初始状态。
我们拟把家长评价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也借此督促家长注意形象,对孩子产生正影响。
“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活动中,以前学生违反了规范,班级就会被扣分,会影响流动红旗的争夺。
我们拟对班级在哪方面做得特别出色,或者为学校做出贡献的,进行加分,这样就可弥补前面被扣的分。
这种双向多角度的评价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始终贯彻“切合实际、立足实践、发展创新”的方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客观地反映德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道德的发生基础,是道德的存在形式,道德实践能力是德育的最终目标。
实践性是进行德育课题研究的最基本原则。
3.和谐性原则
和谐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和谐性原则主要是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理念融通、德育目标趋同、德育内容互补、德育过程互动、德育管理协调、德育评价一致,进而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4.主体性原则
构建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唤起学生、家长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环境促进自身的发展。
5.实效性原则
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并辅之为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
1.通过专题调查、理论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思路,向和平区课题组申请课题立项。
2.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向和学校特点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
细化任务分工,夯实研究基础,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
3.课题开题论证,对于课题实验教师和实验班进行实验前培训、辅导,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高对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能力。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6月)
1.各实验教师和实验班根据学校课题研究方向,结合学校特色开展研究。
2.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库开展创设新市民养成教育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形成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校本德育教材。
3.召开阶段研讨会,在前期形成阶段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德育实践完善校本德育课程,并形成我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操作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
1.进一步提炼理论成果,丰富实践操作模式,进而形成适应我校特点的校本德育课程,初步构建起新市民养成教育德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
2.形成《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3.形成具有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校本教材。
4.形成实验教师论文汇编。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山绍春
课题组成员:
盛夏赵研伊广冰王贺吴敏胡皑如韩雪李奕颉尹晓睿李颖彬田垚陈迪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研究报告
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经验总结
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教材
初中生新市民养成教育校本德育课程教育实例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领导重视,课题组以山绍春校长为本课题研究负责人,参加实验教师由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科研主任、一线班主任教师等。
2.科研实力雄厚,负责人山绍春校长具有多年管理经验,有着比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且在农村学校挂职锻炼近3年,对外来务工人员有感情,对农村学生和家庭情况比较熟悉。
德育副校长盛夏在十九中学工作五年,了解师生情况,多次主持或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本课题主要参与人赵研、伊广冰、王贺、吴敏、田垚等同志均有着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教学改革、德育活动等领域各项理论和实践成果颇丰。
各实验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很高,素质好,能力强,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
3.本课题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同时也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
学校将借助此项课题研究与学校各项德育活动进行整合,进一步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内容,构建和谐德育体系,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校本 课程 研究 方案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