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科学第1周.docx
- 文档编号:9754061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2KB
6科学第1周.docx
《6科学第1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科学第1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科学第1周
学期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
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五单元,共20课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世界。
本单元就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让学生知道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状态。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月亮。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让学生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
四、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期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具体目标:
1理解科学知识
2掌握科学方法
3弘扬科学精神
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1)
课题
1水滴里的生物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分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寓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
本课教材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深入到微观的生命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中。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高至12000米的高空,深至10000米的海底,以及江、河、湖、溪中都有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点
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策略
指导观察法
教具学具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多媒体等。
教
学
流
程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1、引导学生观察采集来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同学们,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将采集来的水样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们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现在,老师给每个组发个放大镜,大家再进一步观察观察水样,看发现了什么?
3同学们,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4激趣:
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大家想想,水滴里会有什么?
这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学生积极发言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大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2、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先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3教师强调:
1 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到眼睛
2 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
3 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3、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有些什么呢?
观察并记录下来。
2同学们,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小结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4、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不断探究,不断发现。
五、拓展延伸
活动:
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学生观察并记录
达标检测题
知道什么是微生物?
并在显微镜下观看。
目标对应点
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只能靠显微镜才能看到。
板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微生物:
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
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2)
课题
2做酸奶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地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同时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能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使学生知道细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微生物及功与过。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
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
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学策略
讨论交流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酸奶、纯牛奶、保温壶、白糖、小盆等
学生准备:
做好的酸奶
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3教师小结:
a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分布
b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4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a介绍模拟实验,
b进行实验
c预测第21代细菌的个数
5讨论并交流:
酸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小结:
酸奶中的乳酸杆菌在事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1教师小结细菌的功过之处,并出示有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2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5、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细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
2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
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体、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资料,谈谈细菌的功与过。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达标检测题
牛奶是怎么样变成酸奶的?
目标对应点
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板书设计
做酸奶
功:
传播途径:
过:
如何预防: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3)
课题
3馒头发霉了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分析
本课的研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究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霉是微生物的一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互助、细致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在生命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法
教具学具
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发霉的物品、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片。
教
学
流
程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
2你在哪里见过霉?
是什么物体发霉了?
当时的环境、气候等情况怎么样?
3讨论:
关于霉,你还想了解什么?
2、观察霉的形态
1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并记录下来。
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
观察完毕后,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箱,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霉。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仔细观察记录
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2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3、提出疑问,引导设计实验
1你认为霉是有生命的吗?
怎么证明?
2引导假设
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3设计实验方案
1)同学们你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
下面先请各个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2)小结:
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
假设的条件
实验
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学生汇报
有
各个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在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霉能够生长,就可以证明是有生命的。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避免实验雷同。
达标检测题
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目标对应点
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假设的条件
实验
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图片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4)
课题
3馒头发霉了
课型
新课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分析
本课的研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究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知道物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3)认识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互助、细致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互助、细致的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法
教具学具
资料
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1、汇报探究霉生长条件的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物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2、了解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
1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发霉吗?
2我们怎样预防食物和其他物体发霉呢?
3、阅读资料
1霉和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
2介绍弗莱明和青霉素
生自由答
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
学生阅读教材——《霉的功与过》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食物和其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霉菌的功与过: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