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docx
- 文档编号:9753580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30KB
《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docx
《《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
《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
摘 要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本书也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他所确立的政治、家庭、公共伦理等伦理纲常,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的生活规范。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所包含的伦理思想有些已不适用现代的中国,因此我们要对这本书辨证的学习,与时俱进的运用这些伦理纲常。
关键词 伦理思想 道德修养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在汉朝就已成为专门的学科,有专人传授,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长期为伦理教化服务。
在中国,最早有意识研究社会伦理道德现象的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周代。
周灭商之后,为了降服商朝所统治的遗民诸国,保护周朝的政权,尤其是纣王因为失德而亡国的教训更是直接激发了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政治家、思想家对社会道德生活的自觉意识,并制定了周礼,提出以“孝”为核心的一套宗法道德规范,用以调节宗族内部的人伦关系。
同时,还发明了具有道德意义的“德“字。
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周人所建立的有孝有德的伦理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正处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阶级斗争异常激烈,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更加显示了道德在阶级斗争中的特殊功能,从而推动了人们对道德的研究。
孔子思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其中,孔子的言行录《论语》作为中国第一本伦理学著作也就这样出现了。
一、《论语》中所含的伦理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本书也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这部书所涉及的领域及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但伦理道德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中占了很大比重。
他所确立的政治、家庭、、公共伦理等伦理纲常,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的生活规范。
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一些思想可能有了历史局限性,但总的看来,大多数主张是符合自然人性和社会规律的。
许多精华部分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概括说来,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关于个人和个人之间关系的伦理思想。
中国人向来喜欢和谐的社会生活。
个人对社会而言犹如细胞对身体的作用,只有每个细胞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状态,身体才会健康。
因此只要人和人之间能和平相处,也就不愁整个社会秩序的不安稳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和每个人接触,和每个人都熟识,因此这里我们讲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伦理思想主要指个人与朋友之间的伦理思想。
《论语》开篇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宋代朱熹对这就话曾作出评价,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前两句是说学习和交友的事情,后面一句就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思想,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包容,宽容。
体现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人是群居的动物,没有朋友的生活是不正常的生活,和朋友在一起畅所欲言的聊天和争论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不同,但这不应该是人们之间成为朋友的障碍。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人们处理朋友之间矛盾的最佳原则。
在现代的社会,人才辈出,各个行业的竞争力都日趋激烈。
所谓千里马多,伯乐少,不是每个人的才能都能被发现,继而被提拔重用的。
不被重用的时候,心里可能会郁闷,会纠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而现在的人们功利心比较强,为了利益会不惜出卖朋友、国家。
而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是需要每个人对国家忠诚和热爱的。
所以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
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升官发财,而是为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君子应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希望被了解,却不责怪别人的不了解。
这都暗含了孔子思想的基调。
做个有仁爱的人。
总之,只有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才能有个好基础。
整个社会大厦才能稳固。
(二)关于协调个人和家庭关系的伦理。
张东荪指出:
“中国的社会组织是一个大家庭而套着多层的无数的小家庭。
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层系’(ahierarchicalsystemoffamilies),所谓君就是一个国之父,臣就是国君之子。
在这样层系组织之社会中,没有‘个人’观念。
所有的人,不是父,即是子。
不是君,就是臣。
不是夫,就是妇。
不是兄,就是弟。
中国的五伦就是中国的社会组织;离了五伦别无组织,把个人编入这样层系组织中,使其居于一定之地位,而深以那个地位所应尽的责任。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家庭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
家庭是国家的基本单位,就是这样千百万个小家庭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孔子的思想中也是非常重视家庭的伦理关系。
孔子的学生有子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的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人民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和社会的安定有直接联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思想主张就由此出发,认为孝悌就是仁的根本,主张以孝治天下。
人人都做到了仁爱和孝悌,那么就不会有人反抗社会,国家就安定和谐而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了。
那么在孔子眼中,什么算是孝悌呢?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句话中体会一下。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现在所谓孝,不只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行了。
试想狗、马能够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诚心孝敬,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样去分别呢?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孝必须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是一种自觉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情感,而不仅仅止于供养上。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也是看到了道德的软约束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至深。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宣传自己的优良传统,正是人们心里认同了这些优良传统,就会自觉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
让依法治国的制度更加完善。
我们强调家庭伦理关系的作用还要注意一点:
正是家庭里长辈以身作则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孩子们也从小耳濡目染,这样我们所要大力宣传的道德行为从家庭开始做起,比在社会上宣传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家庭都做到了和谐相处,尊老爱幼,那么整个国家的秩序就会安定了。
此外孔子以家庭为礼治社会的模型,还因为家庭是容易接纳人类社会有差异及不平等的前提下而最可能达到和谐境界的人际组合。
(三)关于协调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伦理思想。
孔子虽然以重建社会秩序为理想,但也明白,人是社会中的最小单位,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个人,便没有社会。
无数个遵纪守法的人是建立社会秩序的最佳保证。
如何协调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是每一个人作为一国之成员所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统治者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个人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便代表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说国君要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坏绕在他的周围。
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还有: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这篇,孔子举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的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这表明主张以道德教化来治国的原则,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就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这就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也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作为国家代表的统治者,怎么做能协调好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让百姓顺从尽忠,孔子对此也有一些论述:
“季康子问曰,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就是说怎么使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而能尽忠?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这话意思是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相互勉励,社会就会安定了。
这篇文章透视出,孔子主张德治,要求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这样百姓就会拥护他。
这段话讲的是国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那么作为国王和百姓之间的联系桥梁大臣,国王又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论语》中是这样说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君主怎样使唤臣子,臣子怎么样来侍奉君主?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就是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使唤臣子,而臣子应该以忠来侍奉君主。
孔子认为,只要做到这样,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
这是孔子思想中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
孔子自身就是一个对实行礼的好典范。
孔子对国君很尊重。
即使生病卧床,也坚持礼制。
比如:
有一篇就说到这个场景,原文: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孔子有病,国君来探视,他无法起身穿朝服,就把朝服披在身上,他认为这样才能对国君尊重,不违于礼。
儒家学说在当时的年代,并非凭空创造一些守则,要人们遵守,而是将已存在民间的伦理提升到理论的层次。
任何社会都需要某种思想将社会的伦理正统化,使现在的生活方式获得合理的解释。
今天,我们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政策,也是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在现在看来,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就是: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
”法律主要侧重于追究既往,对人们起到威慑的作用,对那些触犯了法律条文的行为给予惩罚,而道德则侧重于防患于未然、扬善抑恶,是一种软性约束力。
我们国家的法治还不完善,需要借助道德的软约束力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大力学习《论语》中所宣传的伦理思想,激发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护国家统一,遵守法律。
二、论语中所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
一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
由孔子说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作为价值源泉,支配中国人的思想与行动达两千多年。
儒家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又引起重视的原因在于对我们稳定国家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孔子对富国强兵的兴趣并不浓厚,只对重建社会秩序锲而不舍。
他不仅留下大量伦理思想,更是提出了修身养性的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一)提倡学思并重。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话是说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错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辄。
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然不失其精辟之见。
“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但人的知识再丰富,也会有不懂的地方,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主张慎言力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么做一个君子,孔子就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就是君子的行为。
意思就是说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是,应先做后说。
只有先做后说,才能取信于人。
所谓“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道德修养行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孔子用这个比喻,是传达出来一个“信”的重要性。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是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人生在世,既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也要对人讲信用。
孔子的这些言论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很有启发意义,不管是我们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也要讲究诚信,特别是对企业来说,诚信就是一种隐性的价值。
(三)强调见利思义。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孔子提倡的思想是重义轻利。
他认为君子的行为不在于是否有利益,在于是否符合道义、符合社会规范。
因此他在义利关系上总的倾向是尚义贬利。
认为做事只须问此事应不应该做,是否符合道义,而不是问此事是否有利,尤其不能考虑个人的利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把义作为是君子之德,把利作为小人之事。
很少讲利,他认为追求利是有害的。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强调以义制利,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他自我表白说: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又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此,孔子十分重视义的作用,希望通过行义以达其道。
此外,对于人和自然之间的相处,孔子也有自己的原则。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来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
这既表明孔子的仁德之心,也表明孔子认为重义不仅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破坏自然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现在每天的新闻都有报告,一些珍贵的稀有动物面临着灭绝。
我们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不仅为了动物的生存,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孔子的思想从古流传至今,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自然有他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虽然孔子所提倡的社会秩序模式是“德化礼治”,和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点差别,但是我们从孔子的伦理思想中虚心学习德治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为我们的法制进程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论语.远方出版社,2008.
[2]李泽厚.论语今读[m].新知三联书店,2004.
[3]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张以文.论语助读[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5]东篱子.边读边悟论语[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
[6]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王集权.现代伦理学通论[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中的 伦理 思想 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