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与建筑深圳小梅沙12位建筑师的实践.docx
- 文档编号:9748826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66.85KB
海与建筑深圳小梅沙12位建筑师的实践.docx
《海与建筑深圳小梅沙12位建筑师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与建筑深圳小梅沙12位建筑师的实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与建筑深圳小梅沙12位建筑师的实践
“海与建筑”-深圳.小梅沙-12位建筑师的实践
● 时间:
2005.9-2005.11
● 地点:
深圳·梅沙
● 人物:
12位建筑师/事务所——马达思班、王澍、王绍森、冯越强、齐欣、刘珩、汤桦、张雷、余啸峰、
周恺、都市实践、倪阳
● 事件:
“海与建筑”概念设计
●发现滨海城市
尽管深圳被称为滨海城市,但在大规模建设的前15年,海岸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相反,由于香港对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强大经济辐射力,深圳城市建设主要沿“香港—深圳—广州/汕头”大通道发展,呈内陆型形态,海岸线大部分被用于水产养殖和建设港口。
这虽然由深圳城市发展初期阶段的经济规律造成,但无意中为城市保留下大部分未利用的宝贵岸线。
(王富海,深圳岸线规资源规划思路,海语——现代海滨城市规划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随着深圳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深圳东部滨海建设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黄金海岸”大梅沙地区为距离市区最近的旅游度假胜地,大、小梅沙之间的海岸线则汇集了山、海、石、林等丰富、稀缺的自然景观资源。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深圳规划部门邀请了SWA、SASAKI等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参与该地区的概念性规划。
●概念设计征询
规划建设中的梅沙海滨步道工程是在美国SASAKI设计公司的概念方案基础上,由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完成实施景观方案及施工图。
全长约3km,西起正角嘴,途经大梅沙海滨公园及沙滩,东至墩洲岛及小梅沙沙滩。
除去公园及沙滩,海滨步道的实际长度约1km,分为东西两段,沿途进行绿化及景观建设,设置了观光、休憩、餐饮等小品建筑及必要的服务设施。
海滨步道的重要节点——观景阁(暂命名)、端点的墩洲岛(暂命名)为设计的核心内容,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东部海岸线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及市民体验滨海生活、彰显深圳滨海特色的场所。
·场地选择:
美国SASAKI设计公司的概念方案选址于梅沙海滨步道观景阁、墩洲岛。
基于建筑创作的考虑,在梅沙海滨步道西段(小梅沙段)范围之内由设计者依据设计意图自行选定。
·建筑设计:
考虑与海滨栈道、盐梅路、大梅沙海滩的有机衔接;考虑场地的特殊环境要求(如台风、潮汐、海浪等)。
美国SASAKI设计公司概念方案设计两处节点分别为观景阁、餐厅(墩洲岛)。
基于建筑创作的考虑,对建筑的面积、层数、功能不作具体要求。
·环境设计:
适当考虑场地中相应雕塑、灯具、坐椅、标识物等环境小品的设计。
·建筑的命名可由设计者根据意境和设计意图自行命名。
·方案应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01. 海枯石烂·水落石出|马达思班
海与建筑-创立并破坏
海创造着也破坏着!
它创立世界领域的同时也打破了它的统一性;它建立了清晰的生态秩序的同时也破坏着其微妙的变化;它正在创造新的休闲经济,也开始摧毁靠海吃饭的生活基础。
海千年不息的冲刷着,拍打着,并以一种优美的旋律创立和破坏着一切!
建筑是否具有同样效应?
建筑在创立空间秩序的同时常常也对现有的活动网络进行着破坏。
从这个层面上讲,海和建筑是一脉相承的。
然而它们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海来了又走了,而建筑来了就持意呆者。
那谁创造了谁?
谁又摧毁了谁?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柔的克了刚的。
海建筑-海宣言的新建筑
海破坏一种建筑的同时也创立了一种新的建筑。
海破坏的是那些教条主义的方盒子以及僵化的理性;海创立的是具有柔软的动量和丰富的层次的建筑。
这种新型的建筑并不是在一种武断的抽象化过程种产生的,而是逐渐消减、调节和破坏的结果。
它不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建筑,而是用来强化和诱发人类新活动方式的建筑。
就让我们称它为“海建筑”,它是人类表现主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长期压制着,后让海唤醒了的结果。
小梅沙-海建筑的出生地
海和建筑相遇的沙滩,是海建筑产生的地方。
小梅沙则是海建筑的诞生地。
海建筑作为岩石和海洋长期纠葛的结晶,连接着人类在陆地和海洋的所有活动,并给出了人类最仪式化,最具展览性的瞬间体验。
这一点正是以下两个以活动为内容提案的脚本。
海枯石烂|婚礼堂
位于爱人岛的第一个项目被构想成结婚的礼仪场所。
它庆典的不仅是爱,而且男与女,石头和水。
虽然它延续了恋人岛原有的兴奋体验,同时也通过建立前所未有的建筑,石头,水和人的体验关系,从而为爱情岛提供了新的此岸与彼岸的理解。
它令体验传透空间如同海水穿过岩石。
它表现了岛上石头被海水冲刷过程当中的一个瞬间定格。
它石爱情岛上的一块石头!
它强烈的方向感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表面:
凹陷的表面朝着主风向和涨潮的方位,而直切而成的玻璃面与宁静永恒的海面融为一体。
它石爱情岛上的一栋海建筑。
它对基地的两个方面进行了链接。
它同从小梅沙来的栈道直接引入室内,并在内部组织操纵之后放出来,向大梅沙方向延伸。
从而建筑介入了小梅沙与大梅沙之间的联系。
但建筑并非被动地接受海的冲刷,反过来,它通过对海的不同感受的分离和重混,它让人们体验了海的力量以及海的永恒。
建筑在被海摧毁、创造的同时也通过海与建筑之间紧密的关系影响并重新定义了海。
在这种关系里海也同时被定义为“筑海”。
在建筑里的运动,类似于水在岩石之间的运动。
它与发生各种事件的空间无关,而是基于空间之间,尤其市海、天与地平线之间交流的奇观。
在一个地点,听的到而看不到,而在另一个地点,看的到而听不到。
在一些地方,可以看的到天空的变化,而不是水的变化;而在另一些地方,可以感觉到水的潮湿和风的吹拂。
感官在这里被创造,被分裂,被混合。
水落石出|展示馆
处于悬崖石缝间的第二个场地被设置为展览空间。
它与前一个的结构相反。
与平缓渐进的形态相比,这种形态,作为波浪与悬崖对峙的结果,更能表达一种迅速而灾难性的绝壁。
如果说前一个项目是运动开始的瞬间,那这一个则是运动结束的刹那:
结局将近,是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新的地平线浮现的那一刻。
这个隐寓是这个项目的剧本。
人类活动在垂直形式上被有效组织起来。
场地地势的最低一层是一个在甲板、回旋楼梯和快艇进入线路的交叉点。
它是主要空间之下的洞穴。
在洞穴之上,是一个完全开敞式的被玻璃幕墙包围的主楼梯,可以看见360度连接地平线的全海景。
再上一层,是坚实的,类似于遮阳蓬的体量。
巨大外部尺度既是结构深度的要求,又是山体力量表达。
在结构中必须空隙就成为各种私密休闲空间。
这个混沌体量的顶部是户外活动区域。
与前一个项目类似的是,它们都是不同流线的枢纽和转接。
这一个创造了连接了地势高于现场的现有道路和游船甲板的垂直流线。
被透明玻璃墙包围了的楼层是陆地活动和水上活动的分水岭。
它被设置在海平水面和现状道路标高的中点,成为是主接待区和展览空间。
从这里,可以看到天空和海洋的全景。
由此向上,则可进入完全脱离海景空间;或往下,任意沉浸于波涛之中。
02.横放与竖放的冠云峰|王澍/业余建筑工作室
●横放与竖放的冠云峰
作品取太湖名石“冠云峰”形意。
对中国文人来说石有特殊意义。
代表人工与自然交流的某种极限状态,尤以湖石为代表。
半是人工,经水浸泡冲刷,宛若天开。
湖石又称“云根”,指奇异云型接地之状。
而“冠云峰”为海内三绝之首。
在深圳大梅沙海湾,二峰飞来,一竖放,一横卧,因其所落位置而姿态境遇各异。
湖石结构为一系列小结构聚合,切割空间,歧态旁出,对外部环境和内部使用均有多种可能性与适应性。
古人用湖石叠山造园,不准砍圻湖石,因它是一完整生命,也指湖石无论在空间中如何翻滚飘移,均不散其形。
在这里,二石均是放在那里,自成结构,意在对场地的破坏可被控制在最小限度。
王澍写于杭州飞来峰下
2005.11.28
图注:
1.采用钢、木结构,将整体分解为至少七个单元,预制装配,可减少施工难度。
2.结构与场地只有几点接触。
3.表皮材料待定,但定有“云”意。
4.七个结构单元,七种从内向外的看海方式。
项目概况
名称:
横放与竖放的冠云峰——墩洲岛滨海建筑(横放的冠云峰),观景阁(竖放的冠云峰)
地点:
深圳大梅沙
可能形成的项目功能:
对外部环境和内部使用均有多种可能性与适应性,七种从内向外的看海方式
建筑规模:
墩洲岛滨海建筑约300平方米,观景阁约120平方米
图片版权:
所有设计资料版权均归设计者本人所有
03.深圳表情|王绍森
●都市渔火
LightOnTheSeaside
概念: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都市,每个人生活其中,似海中之舟,扬帆远航,也需近岸养息。
本设计从整个海滨景观关系出发,依据场所的具体自然特征——滩边石,引出心理观念——海上舟,诠释深圳人都市生活心态与自然观照的意境。
见缝插针、力保礁石——环境观
得之于海、映射生活——形象观
滨水北斗、引航海上——心理观
以单元体组合,现场组装,平面形似“北斗”。
以现代建筑语言,营造现代都市渔火“意境”,取得“心境”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名称(NAME):
都市渔火(LIGHTONTHESEASIDE)
●地点(SITE):
墩州岛(DUNZGOUISlAND)
●功能(FUNCTION):
茶室(TEAHOUSEorCOFFEEBAR)
●规模(AREA):
1700平方米
●观景阁 ViewTower
本概念设计重在理解建筑与海的关系,从景观和观景两方面处理建筑功能、形象和尺度,利用隐喻手法,将“极目”前瞻性深圳意识和“静心”赏海的心境结合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驻足场所和生活模式。
极目、静心——矛盾的隐喻
面具、扬帆——表情的再现
尺度、质感——山海的需求
建筑以简洁构图形成禅意的“静思平台”和象征的“极目平台”,构成简约的山海尺度的景观形象,体现深圳对海的表情。
名称(NAME):
深圳表情(SHENZHENFACE)
地点(SITE):
景观道
功能(FUNCTION):
景观+观景(VIEWING+VIEWEDSPOT)
面积(AREA):
150平方米
04.方寸餐厅|冯越强
追问是思的虔诚。
─马丁?
海德格尔
真正的回答并非是给出一个定义的、终了的结论,而是富有教益的敞开,使之保持在进行的时态当中。
─马丁?
海德格尔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
薮,物之归也。
─国语?
周语下
海与建筑的关系问题,根本而言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建筑不过是“人”这一他者存在的庇护与痕迹。
人在文明的不同时段、不同场所,所持有的自然观是有极大的差异性的,更何况人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
魔方作为一个游戏工具,形体简单但变换繁复,游戏规则既有规律可循,又随游戏者而变化莫测。
在大、小梅沙之间的墩州半岛上兴建一座餐厅,是滨海人的一种欲望诉求。
海与建筑的关系问题成了人类实践理性的又一次考验。
自然法则作为道德律令,禁欲克制作为实践方法,双双成为本次设计的最高准则。
以标准海平面为0米标高,由22米高的盐梅路上小型停车场这一点,下挖7米创建一座15米标高2米宽度的微型峡谷,直指香港的西贡湿地,经由平台转换至7米标高2米宽度的台阶,面向盐田港,继而转向3米标高2米宽度的海上步行桥,到达海中升起的幻方,幻方有一个驳船平台,用于餐厅的物质供应和涨潮时就餐顾客的船运,更欢迎月明星稀时分,撑一叶扁舟而来的追求梦幻的游客。
幻方是长、宽、高均为13米的立方体组合,厨房与餐厅配比接近2:
3,厨房位于面向山体的一侧,其他三个朝向香港、大梅沙、小梅沙的方向则让位于餐厅,使其尽览框景式多变的壮阔海面。
建筑主体材料为黄褐色混凝土,6个立面上的长窗则为颜色各异的透明玻璃,整个餐厅演变为海面上石化的的魔方形态。
在岩石的耸峙里,在海浪的拍打中,在阳光的触摸下,拜伦浪漫主义的情感铺陈出印象派的画卷,支离的色彩转译了莫奈的《印象?
日出》。
“美就是自然”,自然的美在于和谐与绵延,指向宇宙的绝对理念,这也是艺术与建筑的最高理想。
时间是封闭的环,海与建筑的关系问题,应该唤起人对起源与归宿的回忆,地球的表面80%被海水覆盖,海边的陆地只是人类肉体暂时的栖居之所,灵魂与思想则始终席卷在呼啸的海风里,在海洋这真正的家园上空游荡。
方寸空间的餐厅设计,只是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层次追问,其答案只存在于对自然无限趋近的道路上,正如茫茫夜色中的海中魔方和天上繁星,确实存在,但又扑朔迷离……
04.方寸餐厅|冯越强
追问是思的虔诚。
─马丁?
海德格尔
真正的回答并非是给出一个定义的、终了的结论,而是富有教益的敞开,使之保持在进行的时态当中。
─马丁?
海德格尔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
薮,物之归也。
─国语?
周语下
海与建筑的关系问题,根本而言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建筑不过是“人”这一他者存在的庇护与痕迹。
人在文明的不同时段、不同场所,所持有的自然观是有极大的差异性的,更何况人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
魔方作为一个游戏工具,形体简单但变换繁复,游戏规则既有规律可循,又随游戏者而变化莫测。
在大、小梅沙之间的墩州半岛上兴建一座餐厅,是滨海人的一种欲望诉求。
海与建筑的关系问题成了人类实践理性的又一次考验。
自然法则作为道德律令,禁欲克制作为实践方法,双双成为本次设计的最高准则。
以标准海平面为0米标高,由22米高的盐梅路上小型停车场这一点,下挖7米创建一座15米标高2米宽度的微型峡谷,直指香港的西贡湿地,经由平台转换至7米标高2米宽度的台阶,面向盐田港,继而转向3米标高2米宽度的海上步行桥,到达海中升起的幻方,幻方有一个驳船平台,用于餐厅的物质供应和涨潮时就餐顾客的船运,更欢迎月明星稀时分,撑一叶扁舟而来的追求梦幻的游客。
幻方是长、宽、高均为13米的立方体组合,厨房与餐厅配比接近2:
3,厨房位于面向山体的一侧,其他三个朝向香港、大梅沙、小梅沙的方向则让位于餐厅,使其尽览框景式多变的壮阔海面。
建筑主体材料为黄褐色混凝土,6个立面上的长窗则为颜色各异的透明玻璃,整个餐厅演变为海面上石化的的魔方形态。
在岩石的耸峙里,在海浪的拍打中,在阳光的触摸下,拜伦浪漫主义的情感铺陈出印象派的画卷,支离的色彩转译了莫奈的《印象?
日出》。
“美就是自然”,自然的美在于和谐与绵延,指向宇宙的绝对理念,这也是艺术与建筑的最高理想。
时间是封闭的环,海与建筑的关系问题,应该唤起人对起源与归宿的回忆,地球的表面80%被海水覆盖,海边的陆地只是人类肉体暂时的栖居之所,灵魂与思想则始终席卷在呼啸的海风里,在海洋这真正的家园上空游荡。
方寸空间的餐厅设计,只是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层次追问,其答案只存在于对自然无限趋近的道路上,正如茫茫夜色中的海中魔方和天上繁星,确实存在,但又扑朔迷离……
下载(45.81KB)
2006-2-2316:
15
项目概况
名称:
大梅沙墩州岛方寸餐厅。
地点:
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墩州岛。
可能形成的项目功能:
餐饮、酒吧、休闲平台、观景长廊。
项目规模:
建筑面积570平方米。
05.海与建筑|齐欣
●墩洲岛
那儿本来就堆了一堆石头
索性就再加一两块……
>>观景阁
你可以把它看作灯笼
或脚手架
或海藻
或章鱼
或乱发
或黄瓜
06.软硬兼施|NODE刘珩
“软硬兼施”GYMNASIUM
每个人对去沙滩的期望是可以预言的,除了欣赏大海的美色外,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晒太阳,拍拖和婚纱摄影等。
尝试去改变这些行为惯例和日常经验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看似柔顺曲线的石头,内核却顽固不化;而外是有棱有角的方盒子,里面却有柔弱散漫的空间和情调;过于单调划一的行为容易让人郁闷,于是这个偶尔才是探访旅游者的去处也将成为精神和肉体都能量过剩的都市单身贵族找寻刺激和极限运动的场所——“软硬兼施”GYMNASIUM:
在残缺的地形里寻找补偿的另一种结构美——“竖起的健身器”;同时又得在近乎“完美”的石“林”中意制造出“破绽”。
互补的策略共创着一个貌似“无厘头”的和谐小社会。
这种情形让人联想起《颠疯的纽约》里都市健身俱乐部(DowntownAthleticClub)九层生壕吧(OysterBar)的那一幕,也许在这梅沙海滨步道上我们可以解读为另类的一线风景:
Eatingoysterswithboxinggloves,naked,ontherosegardenbeach.
设计单位: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刘珩
设计小组:
SebastianKettner黄杰斌李晓鹏陈贺昌林少丽
06.软硬兼施|NODE刘珩
“软硬兼施”GYMNASIUM
每个人对去沙滩的期望是可以预言的,除了欣赏大海的美色外,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晒太阳,拍拖和婚纱摄影等。
尝试去改变这些行为惯例和日常经验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看似柔顺曲线的石头,内核却顽固不化;而外是有棱有角的方盒子,里面却有柔弱散漫的空间和情调;过于单调划一的行为容易让人郁闷,于是这个偶尔才是探访旅游者的去处也将成为精神和肉体都能量过剩的都市单身贵族找寻刺激和极限运动的场所——“软硬兼施”GYMNASIUM:
在残缺的地形里寻找补偿的另一种结构美——“竖起的健身器”;同时又得在近乎“完美”的石“林”中意制造出“破绽”。
互补的策略共创着一个貌似“无厘头”的和谐小社会。
这种情形让人联想起《颠疯的纽约》里都市健身俱乐部(DowntownAthleticClub)九层生壕吧(OysterBar)的那一幕,也许在这梅沙海滨步道上我们可以解读为另类的一线风景:
Eatingoysterswithboxinggloves,naked,ontherosegardenbeach.
设计单位: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刘珩
设计小组:
SebastianKettner黄杰斌李晓鹏陈贺昌林少丽
08.悬念|张雷建筑工作室
●悬念
在自然里永远无法找到的正方
充满物质缺失
却也充分反映了人造世界的物性本质
面对不断被侵蚀的自然
一个简单的操作
可能会帮助我们剥离景观中多余的物质
使得平凡的建造活动与无限融合
立方体动人的悬置
模糊了高度宽度深度和时间的幻觉
它存在的痕迹是除自己之外所有剩余的场景
神秘的盒子扭曲的视角
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疲惫的思想
默默感知海的深邃
岩壁景盒:
正方体20×20×20,三个轴向各偏转15度镶入岩面
礁岛餐室:
立方体25×25×6,三个轴向各偏转10度嵌进礁石
结构:
钢框架结构,景盒的钢构坡道,餐室的线形悬梯起稳定与支撑作用
材料:
镜面不锈钢穿孔板外部完成面包裹
设计:
张雷建筑工作室
设计主持:
张雷
参加设计:
沈开康王丽君郑辰阳钟冠球
09.足迹|余啸峰
偶尔,城中居民会抛开一切城市烦嚣,去寻找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我也是其中一员。
一个偶然机会使我来到梅沙海岸这个无边无际、风景如画的地方,我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我可以任意想象的梦中乐土。
当我慵懒地坐在诞生于远古的巨石上,被纯净的绿环抱,被惬意的风轻拂,枕着明亮的天空,任凭海浪一下一下拍打我的脚面,我感受着大自然。
梅沙海岸几乎拥有了它所需要的一切,大自然早已赋予了它天然的美丽。
这一线的海岸,遍覆植被的山崖陡峭险峻,岸边满布大小石块,海浪永不停息地一次次涌上前来......
来这儿最好是步行,不过陡峭的山崖和嶙峋的海岸却是不小的挑战。
从山巅的公路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径隐约通往岸边,我却寻不到一条确切的路,无奈,只有乘船前往。
沿途,岸边先是平坦的岩石,许多人来这里钓鱼,或者干脆就是来晒太阳;接着一条裂隙挡住了我的去路,它劈开海岸,直插入海;向前望便是一丛丛斜立着、宛如多米诺骨牌的石岸,再前方是石滩,无路可往,我只好原路退回,改由东端进入,一路西行。
景致优美而道路艰难,有些地方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将要做的是这样一个设计:
能让人分享这儿的特别,但不能有破坏;使来这儿的人们不再只是看客,让他们能走进风景,近距离地触摸它,切切实实地感受它;以一系列的路径和节点,方便人们到达,使人融入环境,幻想出各自的梦中乐土。
这一程,每一段都有它特有的面貌,我对每一段都有着特殊的感受,我决定确立五个节点:
·转接体;
·潮汐台;
·缓冲区;
·石间踏板;
·悬立公园。
转接体
现状:
这里连接着喧闹的市区与自然的海岸。
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木然地横在高高的岸边,金属栏杆形成一道“边界”,更加拉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从这里,你只能看,看那细幼的沙滩连着嶙峋的石滩伴着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如此的美景只有你的双眼能享受到,只是将大自然的馈赠用作一道远观的风景。
设计概念:
我不能浪费了如此的自然资源,我要它能为多种感官感受到。
降低路面,摒弃围栏,用低矮的栈道串起一处处低矮的平台,不自觉地你便会攀上台旁平坦的石块,或是干脆踏进水中,再加上一支支在风中低吟的音片,你完全走进了风景,你在用双手去触摸,用双脚去感受,用双耳去倾听;而风中的音片,使你不但感受到清风的吹拂,还能看到风在舞动,听到风在低唱,摸到风在颤抖…
潮汐台
现状:
这是一处石块组成的半岛,当地人称之为“情人岛”,潮涨潮落不时改变着半岛的形态。
海浪的冲刷和岁月的磨蚀使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块围合出或大或小的凹穴,风卷着海浪涌向石穴,激起如烟的浪花。
这儿所需要的一切已经全部在这儿,这里是石、风和水汇集的地方。
设计概念:
石穴中低低地铺上镶板,在四周高高低低的岩石遮蔽下,宛如一间间“密室”,三五知己在此谈天说地,享受一个天幕下的私人空间,倾听海浪冲刷岩石的回响;潮起潮落,这些板一些隐去了,一些又显出来,一些浅浅地覆盖着一层海水,静止的镶板仿佛随着潮水活跃起来。
缓冲区
现状:
一侧是繁华都市的一隅,仅一个转弯,眼前剩下的便是纯粹的自然;嶙峋的石滩,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勉强通过。
设计概念:
石滩上是一片嵌板的森林,根随浪涌,嵌板在眼前起舞,像是把海浪的一举一动搬上了空中;沿着蜿蜒小径,穿行在舞动的嵌板中,仿佛心情得到净化,准备好投向纯粹的自然。
石间踏板
现状:
这儿的石块更大、更尖,有着更深的锈红色,石岸向外突出,行人径在这里中断。
设计概念:
上上下下的踏板,连接起成组的石堆,行走在这里,有一种跳动的喜悦;或是在平台上小息片刻,倾听海浪在脚下拍打岩石,任激起的浪花扑面而来。
悬立公园
现状:
行进至此,城市的边缘又忽然出现在眼前,心情有一种缺乏准备的尴尬;再望那凹入的山谷,似乎包含着什么,却原来空空如也。
设计概念:
以此为现实与幻想的交叉点,以一组悬立着的架构,作为自然与城市间的过渡;赋予实际的功能意义:
上层区作为山顶公路来客的落客处和瞭望台,中区依山势而建的叠落台阶衔接大、小梅沙,下层区设水上来客用的码头、休息亭。
10.连连·看/挑站|周恺
●连连·看
LINK-LOOK
连接自然的群山、浩海
连续动态的形体、空间、流线
看移动的风景
简洁线性的建筑形体植入自然中,将山、海、建筑有机地连接;观景平台,电梯,海上栈桥形成连续的建筑空间和观景流线,人们面南拾级而下,海拔在下降,风景在移动,大海在靠近。
●挑站SUSPENDEDSTATION
悬挑在海边山上的混凝土盒子,路边的休息驿站
材料:
砼——人造的石头与天然的山岩
形式:
简洁的建筑造型与有机的的自然山体
内容:
一杯咖啡,独特的观海视角
关系:
有形的对立与无形的对话
11.URBANUS都市实践
●海与建筑
城市与海
城市作为文明的产物在海洋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深圳 小梅沙 12 建筑师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