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17中国石拱桥 配套练习.docx
- 文档编号:9745790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6.90KB
第5单元17中国石拱桥 配套练习.docx
《第5单元17中国石拱桥 配套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单元17中国石拱桥 配套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单元17中国石拱桥配套练习
17 中国石拱桥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为例,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流露出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热爱之情。
2.重点突破
文章写完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后就完全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拱桥的建设呢?
提示:
说明我国桥梁事业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辉煌成就,令读者精神振奋。
3.考点链接
说明方法:
列数字
【定义】列数字也叫列数据,是说明文中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
【特点】这种说明方法的特征是必须呈现具体的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作用】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物特征,或阐述某种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2,“课内精读”T9。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大拱由28道拱圈(quān)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lǒnɡ(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2)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qīn)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jì(纪)念的。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列数字)
(2)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打比方)
(3)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打比方、作引用)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
(举例子)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下定义)
3.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
【基础提升】
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钢筋(jīng) 洨河(xiáo) 惟妙惟肖(xiào)
B.记载(zǎi)推崇(chónɡ)长虹饮涧(jiàn)
C.暴涨(zhǎnɡ)桥墩(dūn)古朴美观(pú)
D.雄跨(kuà)残损(sǔn)巧妙绝伦(lén)
(解析:
A.“筋”应读作“jīn”;C.“朴”应读作“pǔ”;D.“伦”应读作“lún”。
)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
A.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
形容生动活泼,就像活的一样。
)
B.颐和园的十七孔桥,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它的建筑设计真是巧妙绝伦。
(巧妙绝伦:
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
C.升旗仪式进行过程中,所有人都不能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交头接耳:
指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
D.元旦这天,他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节目。
(独一无二:
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相比的。
)
(解析:
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解析:
B.成分残缺,应删去“由于”或“使”;C.句式杂糅,“的主要原因”和“……造成的”任选一种;D.否定不当,应删去“没有”。
)
7.下列句子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D.“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解析:
D.并没有运用说明方法。
)
02 课内精读
阅读“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回答问题。
8.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9.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
10.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
是按从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到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1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不能。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性。
(意近即可)
03 拓展阅读
(原创)
周庄的桥
①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②水镇之古,古在水。
围绕全镇有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条大小河流,镇上有四条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乡泽国”之称,总面积36平方公里。
圆圆小镇,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
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
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
③水乡之美,美在桥。
周庄是水的世界,狭窄的青石板街道两侧,错落有致的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民居,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富安桥、双桥、贞丰桥等古桥,将老镇连为一体。
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
最古老的一座是富安桥,修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桥身四周都建有桥楼,并且保存完整,这在江南水乡十分罕见,另外,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
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④而周庄的双桥,则是一首立体的诗。
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
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它为“钥匙桥”。
这两座石桥,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最能体现古镇神韵。
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只只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
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
⑤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多幅作品,在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画廊展出。
当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并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
次年,这幅油画又成为当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
钥匙桥不是钥匙胜似钥匙,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⑥从此,周庄在恬静地沉睡了千年后,以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旖旎风情。
(选自“全游网”)
12.仔细阅读全文,思考:
为什么作者说周庄“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理解文章内容】
因为周庄拥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
13.选文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庄地形的特点。
14.阅读③-⑤段,说说周庄的桥的特征。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牢固耐用,和周围景色搭配极为和谐、优美。
15.“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品析说明文的语言】【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不能,“大多”是限定副词,表示不是全部的桥都建于元、明、清三代,去掉后与事实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04 综合性学习
某班级举办以“那些年走过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16.下面图片是某个汉字的小篆字体,还带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请你用正楷写出这个汉字,并展开联想,从图形构成来分析这个汉字的构造。
【示例】桥。
该汉字的小篆字体,左边是一棵树,右边上半部分像一个大步走的人,下半部分像桥洞。
17.结合下图和下面的文字,说说坝陵河大桥美在何处。
贵州坝陵河大桥
坝陵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高原重丘区,跨越坝陵河峡谷,是国内跨度最大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
它东接壮美的黄果树大瀑布、西临三国索马古道、南毗神秘的红岩天书、北靠滴水滩瀑布,建成后成为黄果树风景区的又一道举世瞩目的风景。
坝陵河大桥美在雄伟、壮观,设计精巧;美在周围都是美景名胜。
18.我国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由于年代久远,面临受损失修的问题。
请你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示例】这两座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
希望相关部门担负起责任,为修护它们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并向民众宣传保护理念,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说明文语言
文明文语言要求具备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
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的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要注意运用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
【典型例题】“《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大约”和“可能”能否删去?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因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个人对资料的掌握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表述留有余地。
“大约”“可能”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所以不能删去。
【答题指导】
(1)加点词(一般是限定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不能,该词原指……,文中指……,准确生动地写出……(本段中心句或本文主题),去掉后就太绝对,与事实不符,该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补充:
“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表估计,“多”“有余”表数量)
(2)能否用A词代替B词?
为什么?
不能,B词原指……,文中指……,写出……(本段中心句或本文主题),而A词指……,换了后意思发生……的改变,与事实不符,该词的使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11,“拓展阅读”T15。
12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名校讲坛
1.写作背景
《野望》:
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感情。
《黄鹤楼》:
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即作于赴河西途中。
《渡荆门送别》:
本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青年时期的李白此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2.考点链接
描绘诗词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
【考查方式】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句所展现的景象(或画面)。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技法点拨】
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现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题格式】
描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课内精读”T8,“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课内精读”T5。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 落huī(晖) 驱dú(犊)
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
2.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诗画: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薄:
接近
(2)徙倚欲何依徙倚:
徘徊
(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
平川,原野 历历:
分明的样子
(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
草木茂盛的样子
(6)使至塞上使:
出使
(7)单车欲问边问:
慰问
(8)长河落日圆长河:
指黄河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
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面是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实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
7.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C.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解析:
B.“《观沧海》”有误,应该是《短歌行》。
)
(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示例】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原野上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9.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B.后四句虚写,描写想象中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乡愁。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
D.尾联中“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
(解析:
B.后四句是实写。
)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10.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中的景象,“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1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伤感(或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塞外风光图。
B.颔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颈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颔联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感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解析:
D.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不是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感情。
)
03 拓展阅读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
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
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
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
代州。
⑤狐塞:
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
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
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用典寓意。
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14.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解析:
B.“儿女缠绵,气哭悲切”表述有误。
颔联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
第二课时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
【基础提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来从楚国游 从:
往
(2)仍怜故乡水怜:
喜爱
(3)水面初平云脚低初:
刚刚
(4)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
向阳的树
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表现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5.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
(100字以内)
【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叙事,紧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
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象。
C.颈联以动写静,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依次是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C.颈联依次是“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
)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7.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景象?
“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乱”字突出了早春各种花多而密的特点;“渐”字描写出了初春各种花逐渐开放的景象;“浅”字突出了初春的小草柔嫩的特点。
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早春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C.诗歌以时间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解析:
C.“以时间为线索”表述有误,应为“以诗人行踪为线索”。
)
03 拓展阅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0.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1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04 综合性学习
古诗像一朵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
【示例】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古人的旷达胸襟吧。
13.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的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
①
②
①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单元17中国石拱桥 配套练习 单元 17 中国 石拱桥 配套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