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解析.docx
- 文档编号:9744457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59KB
五年级上册科学解析.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科学解析
第一课小苗
1.一粒种子就是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种子的萌发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这些外界条件。
3.种子在(没有水)的环境下不会萌发。
4.花、草、树木的种子落在土壤里,在(冬天)不会萌发。
5.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水)。
6.种子在(温度过高)的环境里不会萌发。
7.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所以,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8.我国的“(神舟三号)”飞船带着从地面培育的(葡萄、树莓和兰花)的试管种苗在太空遨游一周后,于(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
发现返回地面的幼苗在10天内的生长速度是正常情况的(5—7)倍,平均长幅高达(3—5)厘米。
9.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护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二.问答:
1.为什么冬季生豆芽时必须把盛豆子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
答:
因为豆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生豆芽时必须把盛豆子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
三.实验:
1.名称:
种子萌发需要水
材料:
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步骤: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水。
2.名称:
制作种子标本盒
材料:
各种叶子,盒子(瓶子)
步骤:
(1)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
(2)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的相同和不同。
(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4)制作种子标本盒,幷进行展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填空:
1.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2.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3.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4.根据不同土壤含沙和黏土的比例差异,(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
5.(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6.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合种植(根,茎)作物。
7.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玉米,高粱)等作物。
8.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9.西瓜、甘薯、马铃薯、花生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
或(西瓜、甘薯、马铃薯、花生)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
10、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质土、壤土、沙质土。
二.问答:
1.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答:
(1)沙质土透气性好,透水性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但土壤保水和供水能力差。
(2)黏质土通气和透水性差,供水性好,养分保持能力强。
(3)壤土透气性良好,保水保肥性强,适宜作物生长。
三:
实验;
1.名称:
土壤的渗水能力
材料:
三个透明塑料瓶、纱布、支架、水、三个烧杯、三种不同的土。
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平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幷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结论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材料:
水,豆苗
过程:
(1)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一致。
(2)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
(3)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
(4)观察生长情况。
结论: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1、(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2、(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要好一些。
4、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应该(保持相同)。
5、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肥料)是影响大多数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外界条件。
此外,(除虫、除草、施肥、松土)对植物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6、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
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
7、植物茂盛的地方,水土流失的现象少。
8、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9、大多数新鲜蔬菜水果中的含水量约是自身质量的70%-90%。
10、萝卜、山药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11、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
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答:
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可以给植物定期除草,除虫,松土,浇水,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2、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为什么当地适合这些农作物?
答:
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13、实验名称:
研究光线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
实验材料:
8株豆苗、硬纸盒或黑色纸袋、线绳。
实验过程:
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
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
实验结论:
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
第四课根和茎
1、根据植物根的不同分类标准把根分为:
(直根)(如芹菜、白菜、油菜、芫荽)、(须根)(如葱、蒜韭菜)、(贮藏根)(如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等)
2、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3、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
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
例如(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是(茎);(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是(根)。
(萝卜)、(山药)是根。
4、研究根的实验滴层由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瓶中的水减少说明(根吸收了水。
)
5、植物根的作用?
答;①固定植物身体②吸收输送营养③贮存营养④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功能。
6、植物茎的作用?
7、答:
①茎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②少数的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8、实验名称:
研究根的作用
9、实验目的:
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
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
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
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0、实验名称:
茎的作用
11、实验目的:
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
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
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红线。
实验结论:
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第五课动物的食物
1、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同时,还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养)和(能量)。
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3、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
第六课葵花向阳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在没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工作)和(生活)。
2、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3、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
4、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我们把植物根的这种特性称为(向地性),这是植物受到(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
5、图中植物的根延伸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答:
向水性
第七课燕子南飞
1.冬眠时,动物的体温( 下降 ),血液循环速度( 减慢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 )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2.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 两 )次“旅行”。
春天,他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向北方(繁殖后代 );秋天,它们由陆叙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 季节 )不同而变更( 栖息地区 )的习性,称为迁徙。
3、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洄游)行为。
4、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5、(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眠)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生存下来。
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6、植物也有迁移现象。
郁金香最初产于土耳其。
7.植物迁徙的例子有(蒲公英、郁金香、椰子等)
动物迁徙的例子有(大雁、燕子、海龟、等)
动物冬眠的例子有(蛇、熊、青蛙等)
8. 燕子用( A)的方式过冬,大马哈鱼用( B )的方式过冬,蚂蚁用(C )的方式过冬,青蛙用( D )的方式过冬,绵羊用( E )的方式过冬,杨柳用(F )的方式过冬,向日葵用(G )的方式过冬
A.迁徙B.洄游 C.躲藏 D.冬眠 E.换毛 F.落叶 G.种子
9.鱼的鳍适合在水中(D ),鳃适合在水中( C ),草原上动物的身体结构适于( B ),森林的动物适于( A )。
A.攀援 B.奔跑 C.呼吸 D.游泳
10、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
答:
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
11.与夏天相比,一些动植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在冬天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
我们常见的植物形态变化夏天植物茂盛,叶绿花红,冬天植物枯黄,叶柘枝残.动物形态,变浓密稀、颜色深浅有变化.
12.除迁移和冬眠外,动植物还有哪些过冬的方法?
(以麻雀为例说明)
答:
有的动物皮毛增多,脂肪增厚:
有的动物体表颜色变白,为灰白色。
树叶落地。
二.判断。
1哺乳动物的毛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它们过冬。
(√ )
2.所有鸟类到了冬天都要飞到南方去。
( × )
3.冬眠的动物长期不吃东西会饿死。
( × )
4.植物不能移动,所以不会迁移。
( × )
5把鱼放在沙漠中也能生存。
( × )
第八课仙人掌的刺
1、在千差万别的环境中,生存着(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植物。
2、骆驼是最(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之一,享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3、北极狐的短鼻子和小耳朵显然是有利于(防止)散热。
而热带狐的长鼻子、长耳朵则是有利于大量(散热)。
4.骆驼的驼峰储存的是( 脂肪 ),足有( 40-50 )千克重,约占体重的五分之一。
驼峰里的脂肪既能隔开太阳光照射的( 热量 ),又能转化成(水分)供给身体。
所以有人把驼峰叫做(固体水库 )。
5、试着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答:
仙人掌叶子能减少水分蒸发;茎能贮存水分。
莲叶子利于水分蒸发。
茎利于吸收空气和运输水分
6、假如将旱生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答:
水生植物种到旱地里会因为水分蒸发太快而枯萎旱死;旱生植物种到水里会因为水分蒸发太慢而烂根淹死。
换了环境后这些植物就不能生存。
7、骆驼适合在沙漠中生活,它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呢?
(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活?
)
答:
①驼峰:
固体水库,隔热。
②蹄肥大,有肉垫:
防陷、耐高温。
③眼耳鼻:
辨方向、挡风沙。
8.鸟类的外形特征是怎样适应飞翔的?
答:
①有翅膀②有羽毛。
③骨骼中空。
9、鱼类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答:
①流线型的身体、光滑的鱼鳞能减少水的阻力,②鳍像船桨,在游泳时划水用。
③尾鳍像船舵和螺旋桨发动机。
④用腮呼吸。
第九课奇妙的护身术
1、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2、壁虎与天敌相遇的到时候,常会丢弃自己的(尾巴),来诱惑敌人,自身一溜烟地逃离险境。
3、生物学家利用某些技术提取(动物)或(植物)分泌的(毒素),制成(药品)。
4、使用生物农药的好处?
答:
使用生物农药对环境无污染,技能有效抑制有害动物,又不会对有害动物的天敌构成威胁。
5、使用从(鱼藤草)中提取的毒素制成的(鱼藤菊酯植物杀虫剂),对常见的蔬菜害虫(蚜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9.85%),而对蚜虫天敌——瓢虫的杀伤率仅为(11.58%)。
6、常青藤分泌的毒素,会引起动物(皮疹),浑身上下又红又肿,奇痒难忍。
7、人们可以利用(有毒植物中的毒素),经过提炼后生产出(省区农药)。
8、有些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分泌出(毒性物质),作为自己有效的防身(武器)。
防御方式
动物名称
防御方式
动物名称
放臭气
臭鼬、黄鼠狼
盔甲
犰狳、蜗牛、穿山甲、乌龟
蜇刺
蜜蜂
装死
负鼠、甲虫
变色
雷鸟、变色龙、比目鱼
拟态
竹节虫、尺蠖、螳螂、枯叶蝶
喷射毒液
蛇、蝎子、黄蜂
尖刺
豪猪、刺猬
逃跑
鹿、兔子、羚羊
断尾
壁虎
喷黑
乌贼
第十课人对环境的需求.
1、人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2、人类所吃的各种食物,几乎全部来自植物或动物,如(食物里米、面、蔬菜、植物油等来源于植物,鸡蛋、牛奶、牛肉、猪肉等来源于动物。
)等。
3、许多学习用具也是直接来自植物或动物,如(铅笔、书本、桌椅、书包)等。
4、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吃的许多药品、保健品都来自植物或动物,如(鹿茸、人参、甘草)等。
5、(乔治.麦斯特)发明了一种(新型纽扣),这种纽扣由两条(尼龙带)组成,一条尼龙带上布满(小环),另一条尼龙带上布满(小钩),当两条尼龙带搭在一起时,小钩就钩在了小环上。
5、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呢?
(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
答:
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从多角度分层面去分析问题;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终身学习,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7、“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什么意思?
答:
比喻自己所在的低档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第十一课人对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
2、遮盖后的草地可能会出现小草(变黄)、小昆虫(减少)或(死亡)等现象。
3,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表现在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滥伐树木,工业污染。
4,收集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答:
使用布袋,尽量乘公共汽车,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使用节能型灯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5、环境的改变如何影响动物和植物的、
答:
人类对森林过量采伐,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对植物的严重破坏;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也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
第十二课和谐相处
1、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于(自然)。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全面
3、为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做的努力有无铅汽油,家庭绿化,城市绿化,骑车和步行上班,建立自然保护区
4、保护环境的广告语手下留情,足下留情,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功在千秋,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5、如果你是一个设计者,如何设计未来的城市
答:
提示;在城市的规划中,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和英明的决策者应当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设计内容;
(1)所有商场超市被取消,代替的是自动售货机
(2)人们居住地各不相同,有的在半空中,有的在陆地上,房子的形状有方的圆的三角形的
(3)人们种树,只需将一半叶子一半埋在地低下,一个星期就会长出树苗。
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
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1、曲线图能告诉我们什么?
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
热传递的现象,热从热水传向冷水,最终热水和冷水达到相同的温度。
第十四课传热比赛
1、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2、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
3、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有不同的用途,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利用它们的?
答:
炒菜的锅是金属的,是热的导导体,能很快把菜炒熟。
塑料、橡胶、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锅勺的把手是塑料的,可以隔热,摸起来不会烫手。
5、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瓷砖和木板的温度是相同的,然而,当我们赤脚分别踩在瓷砖地板和木地板上时,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
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能很快的把你皮肤上的热传递出去,木地板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将你皮肤表面的热量传出去,因而踩上去感觉暖和多了。
6、冬天,我们用手摸铁制的东西,总觉得比木制的东西要冷些。
为什么?
答:
铁是热的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铁会迅速将温度传到手指,木头不会,所以觉得温度不一样,
第十五课衣服的颜色
1、解释冬季人们穿深色衣服,夏季穿浅色衣服的道理?
答:
因为夏天热,而浅色衣服吸热本领差,所以夏天穿浅色衣服感觉比较凉快;冬天冷,而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所以冬天穿深色衣服感觉比较暖和。
2、分析“高斯号”轮船为什么能平安脱险?
答:
高斯号能够脱离危险是因为深色的炉灰、煤屑加上凹凸不平的表面增加了吸收辐射热的能力,能够得到更多的热量使冰融化。
第十六课风的形成
1、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2、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3、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
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外面的空气比室内的空气重,冷空气会贴着地面冲进室内,室内的暖空气会从门的上部往外跑。
4、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答:
暖气片使它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补充过来,补充过来的冷空气又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又会补充过来,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整个室内的空气变暖。
5、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答:
冷空气从窗户缝钻进来,暖气片使它受热上升,冷空气又从窗户缝钻进来,暖气片又使它受热上升,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整个室内的空气变暖,所以暖气片要安在室内窗户的下面。
厨房热空气上升,所以排风扇要安在比较高的地方。
第十七课保温和散热
1、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减少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保温);有时需要使热散失,加快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这就是(散热)。
2、保温就是尽量减慢热的传递,为此可以采取(穿棉衣、保温杯、保温箱)等,散热就是尽量加快热的传递,为此应该采用(散热片、吹风扇)等。
3、解释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有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的严严的?
答:
棉被把冰糕包的严严的,因为棉被中膨松多孔隙,内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尽量减慢热的传递。
4、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答:
因为羽绒服中的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使身体的热量不易散失,因此羽绒服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第十八课地表探秘
1、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6个)大板块和(十几个)小板块拼接而成的。
2、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3、大量的科学考察证明,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地壳的挤压、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地质科学家证明目前的喜马拉雅山已经进入了(中壮年),每年还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抬升。
4、你怎样解释喜马拉雅山脉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答:
在远古时代,现在的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地壳的挤压、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第十九课地震
1、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地震发生时,能在几分钟内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城市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数十万人被夺去生命。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2、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3、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建筑物倒塌和损坏)、(瘟疫)等,实在太可怕了!
4、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5、地震前的征兆包括:
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如鸡鸭不回窝、鱼跃出水面等))、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露等。
6、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
熄灭炉子,拔掉(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
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7、地震的危害?
答:
①建筑物倒塌或损坏②人身伤亡③大量社会物质损失④山体崩塌⑤泥石流⑥水灾⑦火灾⑧瘟疫。
第二十课火山
1、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使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如(日本的富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长白山)。
2、火山喷发预报,大都是依据(历史资料、实地观察和卫星探测)作出的。
依据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科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