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届中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地理部分我国的人口专题训练与解答.docx
- 文档编号:9740616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55.60KB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届中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地理部分我国的人口专题训练与解答.docx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届中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地理部分我国的人口专题训练与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届中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地理部分我国的人口专题训练与解答.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届中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地理部分我国的人口专题训练与解答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2016届中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地理部分“我国的人口”专题训练与解答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变化图”,据图可知,与往年相比近10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总量已经停止增长
B.人口总量仍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C.人口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D.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
2.下面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
A.
B.
C.
D.
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A.哈尔滨﹣﹣成都一线B.漠河﹣﹣腾冲一线
C.黑河﹣﹣腾冲一线D.黑河﹣﹣昆明一线
4.读我国2000年到2010年人口数据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0~15岁人口比重最大B.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C.国民文化素质提高D.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5.表示我国人口分布疏密的地理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D.黑河﹣腾冲一线
6.下列对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
B.人口开始从城市向农村迁移
C.人口总量的增长已经停止
D.应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7.如图为中法两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对图中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一直高于法国
B.近5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快于法国
C.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一直很慢
D.法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一直比中国快
8.“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近5亿人口,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开始有减少的趋势,老年人增多,社会负担加重.面对新形势,政府又逐步开始推行“单独二胎”政策,以增加人口出生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B.人越少越好,这样人均财富就更多
C.人口增长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9.我国人口稠密区位于( )
A.东部沿海平原地区B.西部高原山区地区
C.漠河﹣腾冲一线以东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10.我国人口界线大体是( )
A.漠河﹣腾冲B.黑河﹣昆明C.黑河﹣腾冲D.漠河﹣昆明
11.读如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 )
A.东部B.西部C.东北部D.中部
12.图中是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6岁以下
16﹣60岁
60岁以上
2000年
22.89%
66.78%
10.33%
2011年
16.60%
70.14%
13.26%
A.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短缺B.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C.16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增加D.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减少
13.如图是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的部分统计数据,自201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成效明显
B.我国目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C.受教育程度上升,文化素质提高
D.应控制人口增长,微调人口政策
14.全国各省已陆续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中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 )
A.人口老龄化问题B.就业困难问题
C.人口分布不均问题D.交通压力增大问题
15.读图知,截止2010年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人口约( )
A.9亿B.1亿C.5亿D.3亿
16.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 )
A.鼓励生育B.提前退休
C.青壮年人口外迁D.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1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省市陆续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单独二孩”的主要目的是( )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8.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关于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B.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C.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D.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19.2014年1月17日以来,我国先后有23个省(区、市)实施的新的人口政策是( )
A.“单独一孩”政策B.“单独二孩”政策
C.“双独一孩”政策D.“双独二孩”政策
20.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利用平坦的地势,发展种植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发展淡水养殖业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
21.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下列生活方式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22.“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 )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C.我国人口数量大D.我国经济发达
23.读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结构比例年份
0﹣15岁
15﹣60岁
60岁以上
2000年
22.89%
66.78%
10.33%
2011年
16.60%
70.14%
13.26%
A.我国劳动力资源短缺
B.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
C.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D.0﹣15岁的人口比重减小与我国人口政策密切相关
24.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B.山东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C.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D.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2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西多东少B.西北多东南少C.北多南少D.东多西少
26.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界线是( )
A.秦岭﹣﹣淮河线B.800mm年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界线D.黑河﹣﹣腾冲线
二.解答题(共4小题)
27.我国“十二五”农业规划重点支持农业优势产区的发展,尤其是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读下列两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在 线以东,是人口稠密区.我国农业生产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关系是 .
(2)“华南主产区”和“东北平原主产区”都是我国糖料作物主产区,其糖料作物分别是 和 .
(3)“长江流域主产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该区农作物熟制是 ,从自然方面分析,该区发展淡水渔业的优势是 .
(4)“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粮食作物主要是 .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该区粮食产量大,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5)“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农业最不利的因素是 ,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改善当地环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得力措施?
2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
提高到
;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预计2023年以后,年均将减少约800万人.
材料三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单独两孩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新时期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四中国人口分布图
(1)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
(2)现阶段,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什么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
.
(3)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结合材料二回答:
人口增长过慢,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
(5)我国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多项选择).
A.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B.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D.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2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不包括港、澳、台人口)
年份{年)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人口(亿)
5.9
7.1
10.3
11.34
12.66
13.39
材料二:
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可知,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 亿,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增加的人口数相比较,我国近十多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 降(上升或下降),这说明了我国实行的人口基本国策已见成效.
(2)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30.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有了明显变化.
(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密度较 .
(2)我国四个直辖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市;山东省和山西省相比,人口较稠密的是 省.
(3)据图写出藏族人口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
人/千米2.
试题解答参考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变化图”,据图可知,与往年相比近10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总量已经停止增长
B.人口总量仍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C.人口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D.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
解:
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故选:
D.
2.下面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
A.
B.
C.
D.
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通过读图分析可知,A图与我国实际相符.根据题意.
故选:
A.
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A.哈尔滨﹣﹣成都一线B.漠河﹣﹣腾冲一线
C.黑河﹣﹣腾冲一线D.黑河﹣﹣昆明一线
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故选:
C.
4.读我国2000年到2010年人口数据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0~15岁人口比重最大B.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C.国民文化素质提高D.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解:
从受教育程度情况图中可以看出,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受教育人数比重,2010年比2000年受教育人数比重显著增加,说明国民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从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比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加,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而10~15岁人口比重和人口总量问题图中没有相关数据,无法判定.
故选:
C.
5.表示我国人口分布疏密的地理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D.黑河﹣腾冲一线
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该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
故选:
D.
6.下列对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
B.人口开始从城市向农村迁移
C.人口总量的增长已经停止
D.应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
A、我国面积广阔,但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故A不符合题意;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中国的城镇人口会继续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较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经历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故C不符合题意;
D、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7.如图为中法两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对图中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一直高于法国
B.近5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快于法国
C.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一直很慢
D.法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一直比中国快
解:
A、如图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一直低于法国.故A不符合题意;
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中国的城镇人口快速增长,近5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快于法国.故B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较快.故C不符合题意;
D、1949年以前,法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快于中国,1949年以后,法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慢于中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近5亿人口,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开始有减少的趋势,老年人增多,社会负担加重.面对新形势,政府又逐步开始推行“单独二胎”政策,以增加人口出生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B.人越少越好,这样人均财富就更多
C.人口增长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解:
人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所以,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故选:
B.
9.我国人口稠密区位于( )
A.东部沿海平原地区B.西部高原山区地区
C.漠河﹣腾冲一线以东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故选:
A.
10.我国人口界线大体是( )
A.漠河﹣腾冲B.黑河﹣昆明C.黑河﹣腾冲D.漠河﹣昆明
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故选:
C.
11.读如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 )
A.东部B.西部C.东北部D.中部
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如图,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7.8%,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7.04%,中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6.76%,东北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2%,所以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部地区.
故选:
A.
12.图中是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6岁以下
16﹣60岁
60岁以上
2000年
22.89%
66.78%
10.33%
2011年
16.60%
70.14%
13.26%
A.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短缺B.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C.16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增加D.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减少
解:
A、我国16﹣60岁的人口2000年占66.78%、2011年占70.14%,说明目前劳动力丰富.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2000年10.33%,而2011年占13.26%,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故B符合题意;
C、2000年16岁以下的人口比重是22.89%,到2011年下降为16.60%.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城镇人口由2000年的36.22%上升高到2011年的49.64%,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人口会继续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如图是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的部分统计数据,自201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成效明显
B.我国目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C.受教育程度上升,文化素质提高
D.应控制人口增长,微调人口政策
解:
A、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是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的部分统计数据,自201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B符合题意.
C、从受教育程度状况图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说明我国人口素质越来越高.故C不符合题意;
D、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全国各省已陆续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中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 )
A.人口老龄化问题B.就业困难问题
C.人口分布不均问题D.交通压力增大问题
解:
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
A.
15.读图知,截止2010年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人口约( )
A.9亿B.1亿C.5亿D.3亿
解: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如图)全国大约少生了约3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故选:
D.
16.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 )
A.鼓励生育B.提前退休
C.青壮年人口外迁D.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解:
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政策,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人口、社会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
D.
1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省市陆续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单独二孩”的主要目的是( )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
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
D.
18.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关于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B.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C.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D.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这说明我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开始凸显.只有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才能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
D.
19.2014年1月17日以来,我国先后有23个省(区、市)实施的新的人口政策是( )
A.“单独一孩”政策B.“单独二孩”政策
C.“双独一孩”政策D.“双独二孩”政策
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选择空间的拓宽对缓解人口老龄化会有一定帮助;因此,我国先后有23个省(区、市)实施的新的人口政策是“单独二孩”政策.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20.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利用平坦的地势,发展种植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发展淡水养殖业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
解:
内蒙古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该地区草场资源丰富,故A错误;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该地区不能开垦草原,这样会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澧县 张公庙 中学 中考 地理 复习 中国 部分 我国 人口 专题 训练 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