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半考试题20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739627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05KB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半考试题20含答案.docx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半考试题20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半考试题20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半考试题20含答案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半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
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
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
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
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
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
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
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
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
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
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
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
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一样。
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
如果孤立地看,一个多义词固然有多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
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话”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自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歌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1.下列关于“诗歌的多义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变得丰富和含蓄,这说明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有相通之处。
B.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抒情状物,并艺术地运用词语构成意象和意境,会使诗歌最终产生多义性的效果。
C.无论是诗人写诗时部分地强调或改变词义,还是读者读诗时因人因时体会不同,都会让诗歌中词语的意义带上一定的主观色彩。
D.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的共通之处,以及二者的区别。
B.作者以恩普逊的书为例,一方面说明诗歌多义性研究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
C.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诗人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两段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不等于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因此它不能作为研究诗歌艺术的一个角度。
B.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要尽可能地有歧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C.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中“凭栏”除有“倚靠着栏杆”之意,还会令读者有抑郁悲苦的联想,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D.“诗无达话”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奇医·奇方
张舟平
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
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
药房门前大书一联: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
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
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
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
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
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
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
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狺狺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
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
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
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
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
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
副官叫宋先生上马。
宋先生略一沉吟,说:
“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
”副官说:
“是麻司令。
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
”先生笑了,“这就去吗?
”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
”
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
“好的。
”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
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
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
“走吧,”他说,“走吧。
”
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
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
“先生救我,先生救我!
”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
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
宋先生乜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
“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
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
”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
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
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
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
”
“没有。
”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
”
“药理全对,怎能无效?
这就奇了。
”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
怎会无效呢?
”
副官一脸茫然。
宋先生缓缓地说:
“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
”
“当然是肚子里呀!
”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
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
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
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
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
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
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
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
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历,为下文具体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
B.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
C.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巧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
D.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宋先生“奇”在何处。
(6分)
6.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
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共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30篇以上。
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
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AI机器人。
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
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
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Heliograf以及纽约时报的blossom等。
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dreamwriter等。
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
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
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
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
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
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
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
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
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
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
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
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
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
2014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
这中间也出过岔子。
去年6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6.8级地震的报道。
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USGS错误发布的1925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92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
《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
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
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
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
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
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B.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C.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普遍,所写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D.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
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C.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D.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9.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
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
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
举进士。
授太常寺奉礼郎。
升直史馆,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
判国子监。
权知开封府。
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注]藏禁书者,戬穷治之。
辞连宰相吕夷简等,遂逮捕夷简子公绰、公弼参劾其状。
既而士元流海岛,绌罚者十余人。
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
徙权三司使,复转运使考课格,分别殿最。
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钱塘湖溉民田数十顷,钱氏置撩清军,以疏淤填之患。
既纳国后不复治,封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
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
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
建言:
“凡军行所须,愿下有司相缓急,析为三等,非急罢去。
”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往往破家不能偿,戬奏岁减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以劝民积粟。
迁尚书礼部待郎。
行边至镇戎军,元昊拥兵近塞。
会暮尘起,有报敌骑至者,戬曰:
“此必三川将按边回,非敌骑也。
”已而果然。
及疆事少宁,诏还,知永兴军。
知并州。
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
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
“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
”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
初,兵兴,用不足。
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
拜奉国军节度使,卒。
谥文肃。
(选自《宋史·郑戬传》,有删改)
【注】赇:
贿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B.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C.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D.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居注,是由史官撰写的关于皇帝的日常言行与生活的记录,作为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B.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类似现代的大学。
C.考课,朝廷依照法规,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官吏进行考核,依其表现,予以升职、赏赐。
D.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考试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戬不畏权贵,严厉治贪。
有小吏非法谋利,他穷追猛打,从宰相的儿子入手,牵出一大批人,最后包括宰相在内的很多人遭到惩处。
B.郑戬治理水利,造福百姓。
钱塘湖水利一度荒废,他征调人去整治,给百姓带来好处,皇帝下令州里每年按郑戬的办法治理钱塘湖。
C.郑戬判断力强,颇有主见。
他边境巡视时,有人报告敌人来了,他认为是自己人,后来证明他是对的;他对契丹与元昊交战淡定处之。
D.郑戬精明干练,为政务实。
他建言有关部门分清事情的缓急,不急的应取消;下面给京城运木材给人们带来困苦,他请求予以缓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
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
(5分)
(2)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国棋王逢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
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
即让一子。
②周伏柱:
指老子,曾做过周期的柱下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入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羸形暗去春泉长”意思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15.本诗全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
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名句是“,”。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两句表达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奖罚一视同仁的观点。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
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地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
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闹得沸沸扬扬。
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
“沉默是信奉真理人的精神练习之一。
”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
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种种热闹一时的吹捧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
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
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侃侃而谈大张旗鼓不堪入目先声夺人
B.侃侃而谈兴师动众俗不可耐先发制人
C.夸夸其谈兴师动众不堪入目先发制人
D.夸夸其谈大张旗鼓俗不可耐先声夺人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
B.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D.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20.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写给长郡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
5分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
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本人有良好的语音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如能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①“_____”改为“_____”;②将“______”改为“_____”;
③将“”改为“”;④将“_____”改为“_____”;
⑤将“_____”改为“___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①_________________,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
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明②_________________,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
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这是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常被问及的问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孩子的回答往往都是“科学家”;而如今,不少孩子的回答是“明星”“老板”。
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测试结果显示,中国“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16.8%,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材料二: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美国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一中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月半 考试题 20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