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9737318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45.98KB
19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19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本《静夜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诗仙”李白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五言诗,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1.从思维能力的培养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出了宁静的月夜,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月儿圆,人团圆”,此时此刻诗人见景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诗人的有关资料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获得情感的体验。
从而对“思”字留下丰富的想象:
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思念家乡的一幕幕往事……
2.从识字写字习惯培养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本课生字学习中,学生要认识“思、夜”等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
“光”字的笔画、笔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人创造这个字,上面是一把燃烧的大火,下面是面朝右跪着的人,表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变成了现在的“光”。
由小篆演变成楷体字,“火”演变成“
”,笔顺是:
竖、点、撇,“人”演变成“儿”。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汉字的演变中,感受汉字文化历史的悠久,按照笔顺规则写好汉字。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兴趣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熟读成诵。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只会模仿大人的读音,并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入学后,学生学习了《古朗月行》《赠汪伦》等多首古诗,对诗人李白有了初步了解,知道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是“诗仙”,李白的诗歌夸张豪放。
有的同学还能够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
2.识字写字中的难点
本课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前、低、光”等5个汉字。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很多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具有了基本的分析生字字形的能力。
认读的9个生字中,“床”是翘舌音,“思”cr是平舌音,个别学生会出现混淆的现象,在指导学生发音时可以通过比较读准字音。
“床”、“光”、“望”都带有“ɑnɡ”音,也要引导学生读正确。
在理解字义上,学生会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发现规律,如本课学习的“思”字带有心字底,学生还认读过“想、念、忘”等,它们都有“心字底”,和思想、思考有关。
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汉字间架结构的特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阅读中的疑难点
在前测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朗读古诗时产生疑问,诗人为什么两次提到“明月”?
为什么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充分调动生活积累,经过丰富的想象,结合相关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夜、思”等9个生字;会在田字格里书写“思、光”等5个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静夜思》。
3.结合诗句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夜、思”等9个生字;会在田字格里书写“思、光”等5个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信息做出简单推断,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了解“光”字的汉字演变,按照笔顺规则写好汉字。
教学流程
环节一:
谜语导入,了解诗人(预设时间:
4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
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2.出示图
这是( )的月亮?
唐代有位诗人,他小时候,看到圆圆的月亮认为是白玉盘,又觉得它像传说中的瑶台镜,多么天真可爱的想法呀!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吧!
说一说你对李白的了解。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
他写的诗想象丰富,风格豪放。
正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被人们成为“诗仙”。
3.在宁静的夜晚,诗人李白看到圆圆的月亮又会想什么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听谜语,然后揭开谜底:
月亮。
2.预设:
这是圆圆的月亮。
是唐代诗人李白。
学生背诵古诗: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学生根据对李白的了解进行介绍。
预设1:
李白称为诗仙。
预设2: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3.齐读课题:
8《静夜思》。
(三)设计意图
用猜谜语的形式激趣。
借助图片,在语言训练中帮助学生对“明月”一词加以理解。
链接学生已学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初步了解诗人,走近诗人的作品。
环节二:
自读古诗,识记生字(预设时间:
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你们发现了吗,古诗题目中有个新的汉字,你们认识吗?
说说好方法?
2.教师结合学生所说,进一步讲解。
“思”上面代表大脑,下面是“心”,古人认为大脑和心脏都是思维的器官。
本义为思考、想法,后来又引申为思念、怀念。
谁来用“思”组词?
3.借助拼音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4.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5.请会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6.出示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①在四人一小组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床”、“前”、“光”这三个字的?
②识记“光”字。
我们的汉字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最早的时候,人们把字刻在龟甲或者动物的骨头上,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做“甲骨文”。
你能猜猜这是哪个字吗?
7.出示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8.把生字送回到整首诗中,自己再读一读古诗。
听老师朗读,听清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
①指名朗读。
②抬起手来叫举手,抬起头来呢?
出示:
举头 低头
一边读词语一边做动作。
③你是怎样记住“低”字的?
组词:
高低、低年级、低声,我们知道了“低”跟“高”相对。
“低头”做一做动作,“低”指的是向下垂。
体会“低”的一字多义。
④朗读诗句。
(二)学生学习活动
1.熟字加偏旁,“田”加“心字底”就是“思”。
2.预设:
思念 思考 思乡 思想 相思 思维 沉思 思路 心思 左思右想 不可思议
3.学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4.学生边圈生字边朗读。
5.会读的同学朗读古诗。
6.四人一小组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汉字。
预设:
光
四人一小组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汉字。
预设:
光
预设:
月光 时光 阳光 光明 光阴 光芒 光盘 光荣 风光 光彩照人 五光十色
学生书空。
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
加一加:
广(广字旁)+木=床
换一换:
林——床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我发现了“前”的反义词是“后”。
预设:
前方 前后 前门 前天 学前班 前言 向前 前奏 前思后想 前所未有 前因后果
注意下面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指名朗读诗句。
7.是举头。
举头
低头
换一换:
底——低
预设:
低头 高低 低空 低谷 低空 低声 低烧 低温 低压 眼高手低
活动评价:
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经验,在合作中识记汉字。
(三)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经验,在合作中识记汉字。
了解汉字的字理,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发展,不断产生探寻汉字奥秘的兴趣。
抓住书写的难点,通过了解汉字演变中关键笔画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笔顺笔画。
环节三: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预设时间:
1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李白25岁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在他26岁那年的九月,独自一人住在扬州的小旅店里。
那天夜晚,李白看到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再也抑制不住思乡之情,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描绘出怎样的画面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吧!
出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2.已经到了深秋时节,此时正是农历九月十五,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夜空,分外光明。
这月光就像是地面上的什么?
再读诗句。
3.出示: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指名朗读。
就在这月色如霜的夜晚,李白在做什么?
想什么呢?
和同桌做一做动作,说一说。
请你一边朗读诗句一边根据诗句做动作。
4.故乡,那是李白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你的故乡是哪里呢?
如果你独自一人离开故乡,你会想念谁?
你还会想念什么呢?
对,我们爱故乡的亲人,爱故乡的朋友,爱故乡的山和水。
当我们离开家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思念故乡。
当诗人李白看到这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时,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一起读一读!
5.朗读古诗。
指名朗读古诗。
全班齐读古诗。
(二)学生学习活动
1.预设1:
我看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
预设2:
我看到了又大又圆的月亮。
2.预设1:
这月光就像是地面上的冰霜。
预设2:
这月光就像是地面上的秋霜。
学生朗读诗句。
学生朗读诗句。
3.同桌交流。
预设1:
抬头望月,低头沉思。
预设2:
李白看见圆圆的月亮,思念起了家乡。
4.预设:
我的故乡在北京。
预设1:
我会想念我的爸爸、妈妈。
预设2:
我会想念我的老师、同学。
预设3:
我会想念我的好朋友。
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学生朗读整首诗。
全班齐读整首诗。
(三)设计意图
适时补充资料,渲染气氛,帮助学生走近古诗,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感受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明月”再次出现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了解诗人是借助“明月”来抒发深深的思乡之情。
环节四: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预设时间:
11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大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记住了“床、前、光、低”,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几个字写正确。
仔细观察这四个字,说一说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2.教师范写“前”、“光”、“低”。
3.学生动笔书写
请大家打开语文书,描一个写一个,注意执笔和写字的姿势。
4.评价、修改。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写的字。
谁来评价?
5.自己观察书写“思”、“床”字,同桌评价。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活动内容:
“床”是半包围结构,
“前”“光”是上下结构,
“低”是左右结构。
2.活动方式:
观察范字
预设:
“前”下面部分的“月”的撇要变成一竖。
“光”上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横的横中线起笔,略往上扬。
竖弯钩紧贴着竖中线起笔。
“低”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书写。
4.学生点评。
5.同桌评价。
活动评价:
学生观察范字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三)设计意图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写字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教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范字,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间相互讨论,学生可以及时查缺补漏,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
教师适时地范写,指导学生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课堂问题链的设计:
1.猜谜语、背古诗,引出新课。
2.读诗题,学习“思”字。
3.初读古诗,借助拼读认识的生字。
4.合作识字,了解汉字的演变。
5.教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好停顿。
6.朗读古诗,想象画面。
7.观察范字,静心书写。
板书:
课下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静夜思》朗读给家长听。
后测:
设计理论依据
暂无内容
评价
暂无内容
教学反思
暂无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夜思 19 年春部编版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课时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