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注解.docx
- 文档编号:9736691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45KB
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注解.docx
《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注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注解
识字写字板块的编排解读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
一、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识字课教学内容的亮点
1、凸显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一是部编教材新增了传统教学内容。
传统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如上册第一单元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对韵歌》,下册第五单元的《古对今》《人之初》都是新增的传统蒙学内容。
新增的传统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穿靴戴帽”,而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除了传统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以外,汉字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日月水火》一课呈现的象形文字,《日月明》一课呈现的会意文字,其字型符号象形、直观,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
识字教学应该为学生敞开文字背后的那个神奇世界,让学生领略汉字的美妙,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2、识字方式更加多元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然而怎样让孩子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与能力,对于一年级识字课教学而言,就要注意识字方式的多元化,要把识字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写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
如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可采用字理识字法(象形、会意),《口耳目》《画》可采用看图识字法,《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在反复吟诵中识字;而下册则可新增一些识字方法,如《小蜻蜓》《动物儿歌》可采用字族识字法(即利用形声字识字),《猜字谜》可采用谜语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可采用归类识字。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凸显字理,体会汉字的意象美
(1)图文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
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就要避免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一笔一画,而要努力地揭示从图形到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汉字一笔一画的有理与合理。
如《日月水火》的教学,可按这四个步骤设计:
①展示字的原始图形;②出示古体汉字;③出示楷体汉字;④指导学生正确收发室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原始图形、古体汉字与楷体字进行对比,分析汉字的构型,实现从图形到汉字的转变,这样的识字教学就是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提高识字的兴趣与效率。
(2)引导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依据汉字的构字特点,部编教材下册《小青蛙》一课的生字是以字族的形式出现的,教学本课可设计为这五步:
①借助拼音读儿歌;②去掉拼音读儿歌;③出示本课要求识记的词语;④画出跟“青”有关的字,发现形声字左面的是形旁表意,右面的“青”是声旁表示读音;⑤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读的要求,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明确读的方式,先练习读,再指名读,体现先学后教,明确读的方式的多样性,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拍手读等等,在第四步中让学生画出跟“青”有关的字,要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字与“青”字的联系,发现字族中都有韵母ing,只是声母和声调略有变化,读音相近,最后一个环节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可出示青蛙的青,让学生猜猜怎么读,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构字的规律,这把识字过程变成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挥创造力的过程。
2、凭借插图,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决定,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处理好“看图”和“识字”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识字、学词。
如课文《口耳目》的识字教学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再把图画中的事物与汉字结合起来,这样从图到字,凭图解字识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性从而乐于识字,效果自然就比较突出。
3、联系生活,感受识字内容的丰富性
如上册课文《天地人》的识字教学,可按这4个步骤设计:
①出示学生生活的画面,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学生练习说话,描述画面的内容;③再引导,想想人们在天地之间还可以做什么?
④教师相机引导。
在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本班学生上课的照片,说说同学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相机引导,天地间的我们正坐在教室里专心地学习,学生已经愉快地融入天地间学习,学习自然变得兴趣盎然。
4、注重实践,提升运用汉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要注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执教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大小多少》,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这几步:
①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说出看到的事物;②借助拼音读词语;③去掉拼音读词语;④练习读童谣,换个说法,比较几组量词;⑤课件出示图片等,说出事物名称、数量以及如何比较;⑥实践练习,说说教室里的事物;⑦拓展练习,自由表达。
其中在引导学生练习读童谣这个环节,可以在练读童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变换说法,可以说“谁比谁大”也可说“谁比谁小”,力求思维的求异性,在第5、6、7这三步中引导学生练习实践时,要遵循从说图片到说身边的事物,最后拓展到学生的生活这样的三个层次,要说清楚事物的名称、数量、以及如何比较,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
5、多种方式有机结合,拓宽识字的渠道
和游戏结合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堂上,老师们经常组织游戏活动,如“开火车”“摘果子”“猜字谜”“识字大转盘”“走迷宫”等等,还有“开心碰碰车”“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其实就是运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除此以外,我们还会用到“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识字方法,不管是什么游戏活动,都可以不局限于单个的生字,还可以呈现一组一组的词语,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如上册第五单元《大小多少》一文的生字多为合体字,可以设计“开心碰碰车”“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用部件组新字巩固识字。
先准备教具:
部件头饰,学生自主选部件,说明比赛规则:
比一比,哪辆小汽车今天碰撞出的生字宝宝最多,就是今天的最佳赛车手!
生1:
我是“木”字旁,谁来跟我对对碰?
生2:
我是“兆”字,我来跟你对对碰!
生1生2:
我们就是“桃”!
还可以大家一起唱《找朋友》,拿部件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朋友,读出组成的新字。
大家也可以试试“识字擂台”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恰当地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和阅读结合
识字不单是识字,更是为了阅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生字与课文内容或者是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孩子拍手朗读,儿歌中飘红的字就是本课的生字,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既巩固了生字,又丰富了孩子的语文积累。
如上册第五单元《小书包》一文的生字,我们编成儿歌:
《小书包》我的书包怪模样,嘴巴大大肚子胖,课本、铅笔和尺子,整整齐齐往里放,伴我早早到学校,是我学习的好帮手。
又如《升国旗》,五星红旗多么美丽,迎接太阳高高升起,立正敬礼唱国歌,国旗国旗我爱你。
和运用结合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可以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生字说或写一句或几句话,在运用中分辨同音字、形近字等,有效地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上五种识字方法,有的识字课可用其中一种,有的识字课可把多种识字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二、解析写字板块特点,突出学生学写主体
(一)写字板块的编排特点解读
1、写字板块的几个变化,主要体现在:
四个增加,三个减少,三个改进。
①四个增加:
一是增加了对田字格的认识。
部编教材在学生第一次学习书写汉字时就明确地呈现出《认识田字格》栏目,如一年级上册第8页,对田字格的核心构成要素如横中线、竖中线给予了明确的提示。
二是增加了新笔画的呈现。
每逢新笔画,都会在相应的田字格的左上方出现,如一年级上册第8页等。
三是增加了书写提示,用“小贴士”的形式对坐姿、握笔姿势、笔顺规则予以提示。
如一年级上册第8页对汉字在田字格中所居的位置,第16页对坐姿、握笔姿势,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第77页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如一年级下册第13页先外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第52页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的笔顺规则,第99页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四是增加了对笔画“斜钩”的掌握。
②三个减少:
首先,减少了一年级的写字量。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会写100字,下册要求会写200字。
比现行教材的350字少了50字。
其次,减少了重复书写的次数。
部编教材对每个字重复练写的次数都是三次,一年级上册描红两遍,独立练习一遍(而现行教材重复练写的次数最多高达六七次之多)。
一年级下册描红一遍,独立练写两遍(与现行教材一致)。
第三,减少了“竖折撇”和“横折折折钩”这两个笔画(可能是放到了二年级)。
③三个改进:
第一,创新了笔顺的呈现形式。
部编教材将笔顺完整地呈现在字的上方,不再像现行教材那样占用田字格,而且用红色将顺序笔画凸显出来。
这样,不会为完整地呈现笔顺而让学生机械重复地多练写。
用醒目的红色标注的顺序笔画能够帮助刚入学的儿童清晰地观察笔顺,便于按笔顺规则写字。
第二,调整了部分笔画的先后顺序。
将现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横斜钩”调整到一年级下册,见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页(但教材没有明示)。
将现行教材下册中的“撇点”提前到一年级上册,见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3页。
将下册中的“提”调整到一年级上册,见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3页“虫”。
第三,只书写本课中出现过的字,如《画》《雪地里的小画家》,而在现行教材中还会书写其他课文中出现本课未出现的字,像这样的情况现行教材中还有很多。
(二)写字板块的编排思路
1.先写基本字表,夯基固本。
先认先写“300基本字表”,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部编教材一年级,要求书写的300字中有225个都是“300基本字表”中的字,剩下的75个字绝大部分的部件也是在“字表”中出现过的。
2.少写精练,减负提质。
减少写字量,切实做到“多认少写”,相比现行教材,部编教材在一年级的书写量由350字降到了300字。
书写总量、书写次数在减少,但是对书写技能的掌握、书写习惯的养成甚至是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在提高。
3、强化书写技能。
比如部编教材把构成现代汉字的8种基本笔画集中呈现在第一个识字单元里边,学生不仅要认识它们,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它们的书写要领,以及它们居于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
书写技能还应包括对不同结构字的形体间架结构的掌握。
教材中每逢有新要掌握的笔画,就会把该笔画用红色呈现在生字的左前方。
不光是要让学生认识其笔画名称,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运笔、收笔以及所占的格子位置,也就是书写基本笔画的基本技能。
这样,为写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在书写要求上有体现。
从最初的第8页认识田字格,横中线与竖中线到第16页的坐端正、握好笔,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再到下册的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从这些笔顺规则的提示可见书写的要求在逐步拔高。
其次,笔画呈现出先易后难的规律。
。
如由“提”到“竖提”,再到“横折提”,比现行教材中由“竖提”到“横折提”再到“提”更科学,由“横折”“竖弯钩”到“横折弯钩”,再到“横斜钩”,比现行教材由“竖弯钩”到“横折弯钩”“横折”,再到“横斜钩”更科学,由“弯钩”“横折钩”到“竖弯钩”,比现行教材由“竖弯钩”到“横折弯钩”“弯钩”“横折钩”更科学,这些都是在简单的基础上再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是字的形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由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结构,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汉字的特点,利于保护学生在书写中产生的成就感。
5.突出形近笔画的对比。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对于形近笔画的掌握应该是书写的难点之一,为此,部编教材在形近笔画的对比方面体现得很充分:
一是及时对比。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3页,“云”字中的笔画“撇折”与“山”字中的笔画“竖折”的对比。
二是延时对比。
如一年级上册第73页的“卧钩”与第81页的“斜钩”的对比。
之所以有及时与延时之分,全由难度大小而定。
撇折与竖折书写难度小,可以同时比较;卧钩与斜钩书写的难度大,所以两者之间要经历一定的间隔时间,待学生消化以后再进行比较效果会更好。
6.笔画数量前多后少,呈现出前密后疏的趋势。
一年级上册一共出现了22个常用笔画,一年级下册只出现了4个笔画。
就拿一年级上册来说,各单元也呈现出前密后疏的趋势:
识字单元一出现10个笔画,课文单元一出现了6个笔画,识字单元二出现了2个笔画,课文单元二出现了3个笔画,课文单元三出现了1个笔画。
之所以前密后疏,是因为学生可以利用后面大部分的时间对前面密集出现的笔画进行反刍、消化、巩固,学生越学越轻松,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三)写字教学的策略
部编教材的写字教学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必须保证让学生做回学写汉字的主人,必须保证学写的过程都是他们亲历。
那么,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革命性的改变,提供三种可参循的教学策略。
1.“导、练、展、评”策略
部编教材将点、横、竖、撇、捺、提、折、钩这八种最基本的笔画提前集中放置到第一个识字单元里,足见要夯实学生笔画书写基本功的用意。
对于刚入学就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用这种教学策略比较恰当。
案例:
一年级上册第8页,笔画“横”的教学片断。
(1)导: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画是怎样写的,写好横要注意些什么,然后老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师:
课件出示笔画“横”。
生:
热情地招呼。
师:
仔细观察,怎么样才能写好笔画“横”?
生1:
要写得平平的、直直的。
生2:
要写得长一点。
师:
“横”的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师范写,学生跟着书写。
)
(2)练:
生描红、练习,并尝试写“一”“二”“三”,教师巡视指导。
(3)展:
择取部分学生的书写进行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生:
用投影展示自己写在课本上的字,并表述:
“一”要写在横中线上,左边低右边高。
“二”的第一横比第二横要短一些,“三”的最后一横最长。
生1:
他的“一”写得好,可是“二”字第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不是横中线上。
生2:
“三”字第二横比第一横稍微短一点,不要短太多了。
生3:
我认为在写好“二”字的基础上,把最短的那一横写在横中线上就是“三”了。
生:
错啦!
不是把“二”字写好后再添中间那一横,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才对。
师: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每一画的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4)评:
老师作总结性评价。
这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汉字,书写基础很薄弱,,而且又遇到本单元有10个基本笔画的繁重任务,所以选择先导后练的策略,先启发学生发现笔画的特点再范写。
接着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独立练习,后展示交流,最后评价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让学生在摹仿中练习,在展示中比对,在评议中较正,突出了学生学写的主体。
这是基于学生处于书写的最初水平而采用的策略。
2.“练、导、练、评”策略
部编教材一年级当中的27种笔画分布前多后少,呈现前密后疏的趋势。
待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的书写技能后,就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教学策略。
案例:
一年级上册第69页,“鸟”字的教学片断。
(1)练:
学生尝试独立练习书写新笔画竖折折钩,先描红两遍再书写一遍,老师巡视搜集学生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
独立在书上的田字格练习“竖折折钩”,先描红两遍再书写一遍。
师:
巡视搜集学生遇到了哪些困难,发现有的把下面的“折钩”部分写得太扁,有的把“竖折”的“折”写得太长。
(2)导:
针对发现和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
回忆一下“竖折”和“横折钩”的书写要领。
生1:
“竖折”要写得直一些。
生2:
“横折钩”的折钩要向左边斜,最后的“钩”要提笔出尖。
生3:
折画处要顿笔。
师:
那么书写“竖折折钩”要注意什么?
生:
“竖折”与“横折钩”两部分基本要写得差不多宽。
生:
两个折画处必须要顿笔。
(3)练:
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生:
练习“鸟”字,描红两遍再独立书写一遍。
师:
巡视指导。
(4)评:
师生合作,用展台评议部分学生的作品。
师:
用展台呈现一学生书写的“鸟”字。
生1:
第二笔“横折钩”所处的位置要靠近竖中线。
生2:
折画处顿了笔的。
生3:
“横折钩”和“竖折折钩”的折钩都做到了向左方倾斜。
生4:
最后那一横的起笔应该要多靠左边些。
这种边练边导的策略的安排,一是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能过后,他们有能力也乐于尝试独立练写新笔画,这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挑战性,有助于引发和保持其书写兴趣。
二是前面大量笔画的出现必然导致学生对一些笔画掌握不牢固,在练写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或这或那的问题,老师此时给予及时的指导正好唤醒他们的回忆,促使他们反刍、消化、巩固和提升。
3.“练、评、展、导”策略
部编教材一年级中字的形体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以及基本字的书写技能后,可以大胆运用这种教学策略了。
案例:
一年级下册第23页四个左右结构字“种、样、伙、伴”的书写教学
(1)练:
学生自主练习“种、样、伙、伴”,先描红一遍再练一遍,老师巡视指导。
生:
自主练习“种、样、伙、伴”,先描红一遍再练一遍。
师:
巡视,参与并指导。
(2)评:
各组成员有序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交流,推举一名代表准备汇报。
生:
各组成员有序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交流,推举一名代表准备汇报。
师:
参与并相机指导。
(3)展:
各组代表全班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评议。
生1: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我们小组把它们写得左窄右宽。
生2:
我们同意第一组的意见,但是他们组把四个字左右两边都写得一样高。
我们就把“种”字左边的禾字旁写得要低一点点。
生3:
我们组也是写得左窄右宽,你们看。
生4:
我们小组把平撇和斜撇的不同之处写出来了。
(4)导:
教师针对各小组代表展示作品中所暴露的共性进行点拨和指导。
师:
刚才你们都注意到了左窄右宽,而且第二组的同学还提到左右部件的高低问题。
但还不具体,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只有“种”这个字要写的左低右高吗?
生:
不是,还有“伴”和“样”也是的。
师:
很好,其实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左右部件有些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
比如“样”字,木字旁的最后一笔就要写成一点(师范写,学生跟着书写),这样就是为了把空间留给右边的部件,字才紧凑漂亮。
瞧,咱们的汉字多懂得谦让啊!
生:
根据老师刚才的指导把四个字再写一遍。
这是一种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完全是先让学生独立去写、交流、展示之后才进行指导的课堂。
但这种教学策略是科学的:
一是因为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书写基础之上。
二是根据全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指导,这是顺学而导。
这种教学策略极大地保证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在有限的时间发挥了无限的效率。
以上三种识字教学策略是基于学生不同的学情而采取的不同策略,都体现和突出了学生学写的主体。
(四)写字教学的建议
1、提高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新增设的“对田字格的认识”“‘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这些以前不曾见过的笔顺规则”、一个个“新笔画的呈现框”以及一幅幅精美的小贴士,无不表现出部编教材对写字教学的高度重视。
2、明确写字教学的目标
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目标有三个:
一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二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8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
4、养护好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创新对学生书写效果的评价
总之,作为教者,我们要好好体会编者的编写意图,运用恰当的识字写字方法,让识字写字课入眼、入口、入耳、入脑、入心,从而不断提高识字写字效率,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让识字和写字的教与学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体验,一种愉悦的文化熏陶,一种快乐的学习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这也是我们教师的共同追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 教课 一年级 上册 识字 单元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