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732556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66.97KB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带答案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应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某些难以测量的反应焓变
C.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例如木炭燃烧等,A错误;B.应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某些难以测量的反应焓变,B正确;C.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不一定都能自发进行,C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注意自发过程的两种倾向:
①体系趋向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自发反应进行的规律:
①放热且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②吸热且熵减少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③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度有可能对反应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气体,欲除去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气体,选用的试剂最好是()
A.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
【答案】C
【解析】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气体,欲除去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气体,选用的试剂最好是A.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均与乙烯不反应,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B错误;C.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浓硫酸干燥乙烷,C正确;D.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均与乙烯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C。
3.下列有关石油的炼制工艺中,属于获得汽油的主要途径的是()
A.裂化B.裂解C.常压分馏D.减压分馏
【答案】A
【解析】石油的催化裂化的目的是获得轻质油,提高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的质量和产量,属于获得汽油的主要途径,裂解是采取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物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答案选A。
点睛:
掌握裂化、裂解的含义以及目的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裂化和裂解均是化学变化,不论是常压分馏还是减压分馏均是物理变化,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4.可逆反应A(s)+B(g)
2C(g)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能使B的转化率提高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使压强减小
B.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C.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
D.保持恒温恒容,加入一定量A物质
【答案】A
5.恒定温度下,反应CO(g)+2H2(g)
CH3OH(g)在一个体积可控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充入一定量H2,并适当增大容器体积使H2的浓度维持不变,则CO的转化率跟原平衡状态相比()
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体积可变,充入一定量H2并增大容器体积,维持容器的温度和H2的浓度不变,由于平衡常数不变,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CO与甲醇的浓度会发生变化,这与平衡常数不变矛盾,所以平衡不移动,因此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跟原平衡相同,即不变,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原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平衡常数不变的角度去分析解答。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态下,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该条件下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则该条件下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N2(g)+3H2(g)2NH3(g) ΔH=-38.6kJ·mol-1
C.常温下,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D.标准状态下,1molH2完全燃烧放热142.9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1
【答案】C
【解析】A、水的状态应该是液态,A错误;B、反应是可逆反应,不知道转化率,不能计算反应热,B错误;C、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正确;D、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燃烧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C。
7.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选项
离子
A
K+、SO
、Cl-、HS-
B
Na+、Al3+、Cl-、HCO
C
H+、Ba2+、NO
、CH3COO-
D
Fe2+、Na+、NO
、ClO-
【答案】A
【解析】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氢离子与醋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次氯酸根离子氧化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8.如图,甲池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H4+2O2+2KOH===K2C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两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e-+4H+===2H2O
C.反应过程中,乙池的pH减小
D.甲池中消耗O2的体积与丙池中生成气体的总体积在相同条件下的比值为1∶2
【答案】C
【解析】A、甲池是燃料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乙、丙池是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A错误;B、在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在碱性电解质下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错误;C、电解池乙池中,电解后生成硫酸、铜和氧气,pH逐渐减小,C正确;D、甲池中根据电极反应:
O2+2H2O+4e-=4OH-,所以如果消耗1mol氧气,则转移电子4mol,根据丙装置可知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和氯气,因此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甲池中消耗O2的体积与丙池生成气体的总体积在相同条件下的比值为1∶1,D错误,答案选C。
9.分子式为C5H10的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不考虑顺反异构现象)()
A.4种B.5种C.6种D.7种
【答案】B
【解析】分子式为C5H10的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CH2=CHCH(CH3)2、CH2=C(CH3)CH2CH3、CH3CH=C(CH3)2,共计5种,答案选B。
10.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C===C键发生断裂,RCH===CHR′可以氧化成RCHO和R′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烃分别被氧化后产物可产生乙二醛的是()
A.CH3CH===CH(CH2)2CH3B.CH2===CH(CH2)2CH3
C.CH3CH===CH—CH===CHCH3D.CH3CH2CH===CHCH2CH3
【答案】C
11.从某植物花朵中提取到一种色素,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弱酸,可用HR表示,HR在盐酸中呈现红色,在NaOH溶液中呈现蓝色,将HR加入浓硝酸中呈现红色,微热后溶液的红色褪成无色,根据以上现象,可推知()
A.HR应为红色B.HR应为蓝色C.R-应为无色D.R-应为红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色素,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弱酸,用HR表示,HR在盐酸溶液中呈现红色,HR在NaOH溶液中呈现蓝色,将HR加入浓硝酸中呈现红色,微热后溶液的红色褪去,由题意可知,在盐酸和硝酸中均显示红色,在硝酸中加热后褪色,是硝酸的强氧化性使之褪色,所以可推测HR应为红色。
故选A。
考点:
指示剂变色
点评:
盐酸只有酸性年,而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在本题中硝酸主要表现为强氧化性,能使指示剂褪色。
12.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极A为负极,Na+由A极向B极移动
B.该电池不能在常温下工作
C.充电时,电极B连接外电源的负极
D.放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xS+2e-===S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Na失去电子,则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Na+由A极向B极移动,A正确;B.常温下钠与硫不能熔化,因此该电池不能在常温下工作,B正确;C.充电时,多硫化钠(Na2Sx)失去电子生成S,发生氧化反应,则B为阳极,充电时电极B与电源正极相连,C错误;D.放电时,B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xS+2e-=Sx2-,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为高频考点,把握电极、电极反应、离子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化学原理的应用,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书写时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是否存在交换膜以及是否是熔融的电解质等。
13.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不变
C.25℃时,Mg(OH)2固体在氨水中的Ksp比在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固体,Mg(OH)2可能转化为MgF2
【答案】D
【解析】A.因氢氧化镁溶度积小,由Ksp可判断饱和Mg(OH)2溶液的Mg2+浓度小,A错误;B.NH4+结合OH-使氢氧化镁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2+增大,B错误;C.Ksp不随浓度变化,只与温度有关,C错误;D.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如果溶液中c(Mg2+)×c2(F-)>7.42×10-11,则生成MgF2,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注意比较两种物质的溶度积大小,特别提醒是的不同物质的溶度积比较应是在化学式相似的情况下具有可比性。
另外还需要注意沉淀能否产生关键是看浓度熵是否大于溶度积常数,与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的相对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14.25℃时,将pH=2的强酸溶液与pH=13的强碱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的体积比是(忽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A.11∶1B.9∶1C.1∶11D.1∶9
【答案】B
【解析】pH=13的强碱溶液中c(OH-)=0.1mol/L,pH=2的强酸溶液中c(H+)=0.01mol/L,酸碱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说明碱过量,且pH=11,说明反应后c(OH-)=0.001mol/L,则:
c(OH-)=(n(碱)-n(酸))/(v(酸)+v(碱))=0.1×V(碱)-0.01×V(酸)/v(酸)+v(碱)=0.001,解之得:
V(酸):
V(碱)=9:
1正确答案选B。
15.常温下,将乙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此溶液中()
A.c(CH3COO-)>c(Na+)
B.c(CH3COO-) C.c(CH3COO-)=c(Na+) D.无法确定c(CH3COO-)与c(Na+)的大小关系 【答案】C 【解析】常温下,将乙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OH-)+c(CH3COO-)=c(Na+)+c(H+),所得溶液的pH=7,则c(OH-)=c(H+),所以此溶液中c(CH3COO-)=c(Na+),答案选C。 16.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 【答案】A 【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②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必定生成2n mol NO,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故错误;③任何时候,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均为2: 2: 1,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表示二氧化氮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⑤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⑦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可逆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各物质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只有前后改变的物理量不变时,才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前后不变的物理量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17.现有下列几种有机物: A.CH4B.(CH3)2C=CHCH3C.C2H2D.C6H14E.CH2=CHCH=CH2F.环戊烷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1)(3)问请用A、B、C等代码作答,第(4)问请用化学用语作答] (1)上述有机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2)请用系统命名法对B进行命名__________。 (3)发生加聚反应后的产物中具有单双键相间排列结构的单体是__________。 (4)CH4的质谱图上质荷比为16的微粒符号是________。 【答案】AD;BF;2-甲基-2-丁烯;C;CH 【解析】 (1)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则上述有机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A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BF。 (2)B是烯烃,名称是2-甲基-2-丁烯。 (3)1,3-丁二烯发生加聚反应后的产物中具有单双键相间排列结构,答案选C。 (4)CH4的质谱图上质荷比为16的微粒符号是CH4+。 18.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大多是离子反应。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含较多Na2CO3、NaCl)不利于植物生长,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碱地呈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水存在平衡2H2O H3O++OH-,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水的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所得溶液显________性。 (3)若取pH、体积均相等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pH仍相等,则m________n(填“>”“<”或“=”)。 (4)常温下,在pH=6的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__mol·L-1。 (5)已知: 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75×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和Ka2分别为4.4×10-7和5.6×10-11,依据上述Kb>__________(填“Ka1”或“Ka2”)可推知NH4HCO3溶液的酸碱性是________性。 【答案】CO +H2O HCO +OH-;向左;酸;<;1×10-8;Ka1;碱 【解析】 (1)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盐碱地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H2O HCO3-+OH-。 (2)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氢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所得溶液显酸性。 (3)稀释过程中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氢氧根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要使稀释的后的pH相等,则氨水稀释的倍数大,即m<n。 (4)常温下,在pH=6的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的水解程度,因此由水电离出来的c(OH-)= 。 (5)由于Kb>Ka1,所以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铵根的水解程度,则NH4HCO3溶液显碱性。 19.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溴苯,并证明反应为取代反应。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D中导管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即能证明。 (5)将锥形瓶中液体分液,得到的溴苯中仍含有杂质________及少量水分,用固体无水硫酸钠等作吸水剂可除去水分,另一种杂质的除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溴苯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沸点156℃)。 【答案】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有白雾;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杂质;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防止对后续反应类型的检验产生干扰;硝酸银;产生淡黄色沉淀;苯;蒸馏 【解析】根据实验装置可知,将溴和苯的混合物滴入到铁丝上,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和苯都是易挥发的物质,所以C装置中用四氯化碳吸收溴化氢气体中的苯和溴,生成的溴化氢用水吸收,注意要防止倒吸,所以导管口在液面上方,A中反应后的溶液放到B中,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则 (1)反应放热,所以可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由于溴化氢易溶于水,氢溴酸易挥发,所以D中导管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雾产生; (2)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溴苯不能,所以目的是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杂质;(3)CCl4能溶解溴不能溶解溴化氢,四氯化碳能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和苯,防止对后续反应类型的检验产生干扰;(4)如果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则有HBr生成,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也就是说,如果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只需检验有无HBr生成。 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发生取代反应;(5)将锥形瓶中液体分液,得到的溴苯中仍含有杂质苯及少量水分,用固体无水硫酸钠等作吸水剂可除去水分。 由于溴苯和苯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另一种杂质的除去方法是蒸馏。 20.常温下,几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物质 Cu(OH)2 Fe(OH)3 CuCl CuI Ksp 2.2×10-20 2.6×10-39 1.7×10-7 1.3×10-12 (1)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少量的FeCl3,为制得纯净CuCl2溶液,宜加入__________,将溶液调至pH=4,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_________mol·L-1。 (2)上述溶液过滤后,将所得滤液经过________、________(按操作顺序填写实验步骤的名称),再经过滤,可得到CuCl2·2H2O晶体。 (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 取0.800g试样溶于水,加入适当过量的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已知: I2+2S2O ===S4O +2I-)。 ①可选用________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氢氧化铜或碳酸铜或碱式碳酸铜);2.6×10-9;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淀粉;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2Cu2++4I-=2CuI↓+I2;85.5% 【解析】 (1)由于不能引入新杂质,为制得纯净CuCl2溶液,宜加入CuO,将溶液调至pH=4,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 。 (2)上述溶液过滤后,将所得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经过滤,可得到CuCl2·2H2O晶体。 (3)①反应中有碘参与,碘遇淀粉显蓝色,则可选用淀粉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②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 ③根据方程式可知2CuCl2·2H2O~I2~2Na2S2O3,所以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的纯度是 。 21.在T℃时,难溶物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1.8×1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Ag2CrO4的Ksp为1×10-11 B.T℃时,Y点和Z点的Ag2CrO4的Ksp相等 C.T℃时,X点的溶液不稳定,会自发转变到Z点 D.T℃时,将0.01mol·L-1的AgNO3溶液逐渐滴入20mL0.01mol·L-1的KCl和0.01 mol·L-1的K2CrO4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 【答案】C 【解析】A、依据图象曲线上的数据结合溶度积常数概念计算得到;曲线上的点是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为: Ag2CrO4(s)⇌2Ag++CrO42-;Ksp=c2(Ag+)·c(CrO42-)=(10-3)2•10-5=10-11,A正确;B、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所以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B正确;C、T℃时,X点是过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银离子与铬酸根离子浓度均降低,不会自发转变到Z点,C错误;D、0.01mol/LAgNO3溶液滴定20mL0.01mol/LKCl和0.01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CrO42-)=0.01mol/L,得到c(Ag+)= ,c(Cl-)=0.01mol/L,依据溶度积计算得到: c(Ag+)=1.8×10−10÷0.01mol/L=1.8×10-8mol/L,所以先析出氯化银沉淀,D正确;答案选C。 22.25℃时,向足量稀H2SO4中加入100mL0.4mol·L-1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化学 考试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