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9712655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77
- 大小:302.69KB
中考物理知识点.docx
《中考物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知识点.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了解人们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4、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了解声音的特性2、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非晶体区别;了解熔化凝固曲线物理意义)
① 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知道蒸发的特点;了解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知道蒸发吸热制冷;会简单的实验证明蒸发吸热;知道沸腾现象,知道沸点与压强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知道液化现象)
① 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
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知道升华和凝华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
①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在导体间定向移动)
1、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
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
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1e=1.6×10-19C
单位:
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
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会使用电流表。
)
1、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
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
(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
mA、μA
(3)、换算关系:
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
电流表,符号: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
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
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
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定义:
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
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
定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
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探究实验: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想想做做:
连接简单电路,连接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组成:
②用电器:
定义:
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
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
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
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
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
定义:
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
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
在识别电路时,电流:
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
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
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
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
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第六章《电压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内容要求:
会使用电压表;活动建议: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
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常用单位:
kVmV、μV
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1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
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
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
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
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能
量程
0.6A3A
3V15V
每大格
0.2A1A
1V5V
每小格
0.02A0.1A
0.1V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六)、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二、电阻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
探究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想想做做:
观察小灯泡分别接在一节干电池、两节干电池电路中亮度变化;测量电池、电池组两端电压;铅笔芯制成滑线变阻器)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
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
欧姆。
规定: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
千欧、兆欧。
3、换算:
1MΩ=1000KΩ1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
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
1、定值电阻:
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
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
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
变阻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
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
“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
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
电位器
优缺点:
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注意:
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⑵电阻箱: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
结构:
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
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Ω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
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
结构:
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
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
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第七章《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内容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活动建议;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实验: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学生实验)
①提出问题:
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即: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
(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
⑤得出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
①适用条件:
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四、伏安法测电阻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定义: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
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
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
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
根据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比较串联电阻总电阻跟分电阻的关系;比较并联电阻总电阻跟分电阻的关系)
1、电流:
文字: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
I=I1=I2=I3=……In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物理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