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 复习纲要.docx
- 文档编号:969557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51.30KB
清代文学 复习纲要.docx
《清代文学 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文学 复习纲要.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代文学复习纲要
一、填空
1、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为代表。
其中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为代表。
2、钱谦益的明代作品收在《初学集》中,入清后的作品收在《有学集》中。
其后期的代表作是《后秋兴》。
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3、吴伟业的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
4、“江左三大家”是: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5、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
著有《带经堂集》等。
其成名作是《秋柳》诗。
6、王士禛在司空图和严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神韵说”,竭力提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诗歌。
赵执信著《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
7、清代中期的诗歌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
翁方纲并提出了“肌理说”。
8、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
性灵说是对明代公安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竹石》等。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出自赵翼的《论诗》。
12、明末清初有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3、开创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14、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迦陵词》,存词1600多首,为历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师法苏轼和辛弃疾。
15、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16、朱彝尊的词学影响广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17、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
著有《通志堂集》和《纳兰词》(一名《饮水词》。
他的词代表了清词的最高成就。
18、被王国维称赞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词作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
19、顾贞观的《金缕曲•寄吴汉槎》二首在体例上以词代书。
20、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编有《词选》,是常州词派的重要选本。
21、周济著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等,编选有《宋四家词选》,取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以为学词楷模,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理论。
22、清初散文分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两类,学人之文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文人之文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三人也被称为“清初三大家”。
23、顾炎武主张文章“须有益于天下”。
24、黄宗羲著有政论集《明夷待访录》。
25、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26、方苞自称“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柳之间”。
他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概括为“义法”二字。
代表作有《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7、刘大櫆的文论主要见于《论文偶记》,重点探讨了文章写作过程中“神气”、“音节”、“字句”三者之间的关系。
28、姚鼐,字姬传,号惜抱,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
在理论上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提出散文八要素:
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他的代表作有《登泰山记》等。
29、嘉庆年间,阳湖派的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
30、陈维崧开清代写作骈文风气之先。
汪中的骈文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
31、汪中的《哀盐船文》被杭世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钧”。
32、清代文言小说有500种左右,居历代之首。
33、清代白话小说的新品种有:
才子佳人小说、才学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等。
34、从明代开始,文言小说形成了“剪灯系列”、“虞初系列”、“聊斋系列”、“阅微系列”和“世说体系列”等。
35、清代《水浒》续书三种:
陈忱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俞万春的《结水浒传》(一名《荡寇志》)。
36、清初至中期的历史演义小说有:
钱彩、金丰的《说岳全传》、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无名氏的《说唐演义全传》等。
37、清代中期,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施公案》便是合流的开始。
38、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有:
“名教中人”的《好逑传》、“荻岸散人”的《平山冷燕》和《玉娇梨》等。
39、清代家庭生活小说有:
“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随缘下士”的《林兰香》、李海观的《歧路灯》等。
40、清代的讽刺小说有:
刘璋的《斩鬼传》、张南庄的《何典》等,它们都是受到《西游补》的影响。
41、清代才学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42、清代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的讲唱文学形式是鼓词、弹词、子弟书。
43、现存最早的鼓词文本是明代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直接采用“鼓词”为书名的是清初贾凫西的《木皮散人鼓词》。
44、弹词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一种。
《义妖传》和《三笑姻缘》为吴音弹词的代表作。
《义妖传》又名《白蛇传》和《雷锋塔》,是根据民间长期流行的白蛇与许仙的故事改编而成。
45、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
子弟书的曲调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或称东韵与西韵,东韵的代表作家是韩小窗,西韵的代表作家是罗松窗。
46、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先生。
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47、现存最早的《聊斋志异》刻本为柯亭本。
4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49、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号文木山人。
全椒(今属安徽)人。
50、《儒林外史》大约写于吴敬梓33岁移局南京以后。
现存最早刻本是卧闲草堂巾箱本。
51、《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当以王冕为代表。
52、《儒林外史》采用的是“散中有骨”的结构方式。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论“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53、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祖籍东北辽阳(一说河北丰润)人。
54、《红楼梦》可能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改写而成。
在乾隆十九年前,《红楼梦》前80回基本完成。
《红楼梦》书名第一次出现是在乾隆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55、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对《红楼梦》作了加工,并增补了后40回,合成一部故事完整的小说,即程甲本。
一般认为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56、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红学”逐渐形成,但较零碎。
从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开始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57、“旧红学”是指“五四”运动之前的红学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王希廉、张新之为代表的评点派和以王梦阮、蔡元培等为代表的索隐派。
58、“新红学”是“五四”运动以后才开始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
59、清代文学的主要样式是戏剧和小说。
60、清代戏剧的声腔发展是雅部声腔的衰落和花部声腔的盛行。
61、清初传奇的三大流派:
一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二是以吴伟业等为代表的文人派;三是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
62、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他们两人也因此被称为“南洪北孔”。
63、李玉传奇的代表作是号称“一人永占”的《一笠翁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李玉另有与人合撰的政治时事剧《清忠谱》,此剧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64、李渔的戏剧理论主要见于《闲情偶寄》,并提出“结构第一”的重要主张。
65、清代中期传奇和杂剧创作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蒋士铨和杨潮观。
66、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著有《藏园九种曲》。
67、杨潮观著有《吟风阁杂剧》32种,均为单折短剧。
68、洪昇,字昉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创作的传奇《长生殿》问世。
他另撰写有《四婵娟》杂剧。
69、洪昇的《长生殿》剧本曾三易其稿,初名《沉香亭》,第二稿名《舞霓裳》,第三稿才易为今名。
70、孔尚任,曲阜(今属山东)人。
孔子64代孙。
康熙三十八年(1699)《桃花扇》定稿问世。
其戏曲作品除《桃花扇》外,另有与顾彩合作的《小忽雷》传奇。
71、《桃花扇》的内容是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
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名词解释:
1、“南施北宋”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
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
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格调说”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
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4、性灵诗派
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5、阳羡派
清初词学流派,以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故称“阳羡派”。
陈维崧词作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崿等。
他们相互唱和,并编辑过《今词苑》和《瑶华集》等。
但除陈维崧外,其他人的成就和影响都有限。
6、浙西词派
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
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7、常州词派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
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
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
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8、桐城派
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9、阳湖派
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也产生一定影响。
因二人及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所以被称为“阳湖派”。
他们在散文理论上与桐城派相异处有二:
一是在桐城派规定的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家之外,同时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的笔法引入古文。
他们的文章较为纵恣洒落,笔势较为放纵。
但他们的散文多为碑铭文字,内容陈腐,只有一些山水游记较为可取。
10、《施公案》
小说主要写康熙年间江都知县施仕伦审案的故事,其间穿插了一些绿林豪杰的活动。
从施仕伦任江都知县开始,到他升任通州仓上总督为止。
11、才子佳人小说
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
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
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
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
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12、才学小说
清代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的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
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
有的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有的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应,如《野叟曝言》。
13、“剪灯系列”
明洪武年间,瞿佑编创《剪灯新话》,嗣后有李桢《剪灯余话》、邵景詹《觅灯因话》。
内容多为胭粉灵怪故事,有歌颂男女自由爱情,也有宣扬封建道德成分。
形式上韵散相间、骈散相间。
它们的出现上使传奇小说重新振兴,也为《聊斋志异》的出现作了铺垫。
14、“艳情系列”
受《剪灯新话》和话本小说影响,明代后期出现一批编选前代爱情故事的文言小说集。
内容和形式都与当时的拟话本小说有密切联系。
大部分是男女爱情故事,文字比较通俗,中间往往穿插诗词。
主要有陶辅《花影集》等。
15、“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
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16、“阅微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
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
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
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
17、“世说”系列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
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
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18、“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
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
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19、鼓词
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
有两种演唱方式:
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
形式上散韵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
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等。
20、弹词
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
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
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部分组成。
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
作品多为长篇,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
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演唱形式。
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
前者重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后者有《义妖传》、《三笑姻缘》等。
21、子弟书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
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
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
前者代表为罗松窗,主要作品有《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等;后者代表为韩小窗,主要作品《长坂坡》、《托孤》、《宝玉问病》、《黛玉悲秋》等。
22、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
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
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23、“南洪北孔”
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思考题
1、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
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2、简析清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
(1)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罪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
很多作品表现了民众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
(2)诗歌呈现出慷慨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
(3)与明末诗歌相比,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倾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
3、简述顾炎武的生平和诗作特点。
顾炎武,号亭林,少年时曾参加复社,后从事抗清活动。
入清不仕,以恢复汉室为志向。
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等。
面对明末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兴亡感慨特色。
他以深挚的情感,在诗歌中将晚明统治者的腐朽堕落、清兵入关后残酷的杀戮行为和汉族人民的灾难和反抗熔为一炉,再现于纸上。
如《大行哀诗》、《京口即事》、《秋山》二首等。
诗歌风格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语言却又朴素自然。
4、简述吴嘉纪的生平和诗作特点。
吴嘉纪,明末太学士,明亡后绝意仕进,僻居海滨,苦吟度日。
他的诗表现了明清易代之际的民族矛盾和亡国之痛。
由于他个人的经历,诗歌中能够较多地反映海滨地区民众的苦难生活。
如《临场歌》、《海潮叹》等。
有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歌风格,自然质朴,浑然天成,不事藻绘,在清初具有独特的风格。
5、简述屈大均的生平和诗作特点。
番禺人,曾参加抗清武装,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还俗,北上与顾炎武等人交往。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人格与诗风都十分接近李白。
《鲁连台》诗风洒脱飘逸。
6、简述钱谦益的生平和诗作特点。
钱谦益,号牧斋,曾仕于崇祯和弘光朝,清兵渡江后率先迎降,不久辞官从事著述。
曾秘密支持抗清活动。
早年曾醉心于前后七子,中年以后开始注重诗歌的抒情作用,转而抨击前后七子的模拟复古倾向,而明清之际的沧桑巨变和个人的污点有为他以诗歌排遣心灵、痛苦寻找心理平衡提供了题材和素材。
提倡宋元诗歌,又能兼融唐人诗歌之长,故能汇唐宋诗歌风格为一炉,形成“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沉思,音雅而节和,味浓而色丽”的特色。
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7、简述吴伟业的诗歌创作特点。
推崇前后七子,却又不排斥公安派所提倡的性灵,取法唐诗却又能吸收宋诗精华。
早年诗歌华艳绮丽,藻采风流;明亡后则苍凉凄楚,风骨遒劲。
后期作品代表了诗歌创作的成就。
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亡国之痛、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和心态等,有“一代诗史”之誉。
《圆圆曲》为其代表作。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七言古体,尤长七言歌行,时有“梅村体”之称。
其歌行体诗歌在叙事方面受到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但在用事和辞藻方面则接近李商隐,形成沉郁苍凉、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律度严整的特色。
(5)在清人宗法唐人的诗路中,吴伟业为开导先路者。
8、试述清代感伤和重实的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
清代感伤思潮主要体现在清初词坛。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虽然政治立场各不相同,但词作中蕴含的兴亡之感和凄怆之情,多相类似。
他们的词风不仅预示着清词的中兴,而且也是清代文学感伤思潮的肇始。
阳羡派的词风豪放苍凉,浙西派崇尚清空婉约,也与清代感伤文学思潮相关。
纳兰性德词风既感伤幽婉而又直抒胸臆,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
重实思潮主要体现在清代中后期词坛。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
这个时期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由于人们对质实的内涵理解不同,造成当时词的风格的明显差异,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词的延续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的崛起,就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以厉鹗为代表的清中叶浙派则从形式方面强调词的质实。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派则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风雅比兴。
9、简述赵执信和查慎行对王士禛诗的纠正。
赵执信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缺乏真情实感。
他力主把诗人的喜怒哀乐在诗中宣泄出来。
他的诗路也是宗法唐人,但希望弥补王士禛诗歌中真情不足的缺憾。
(2)查慎行推崇宋诗,他的诗较多地反映了社会民生问题,对于王士禛忽视诗歌社会内容的倾向是一个提醒和纠正。
10、简述厉鹗的诗歌创作特点。
厉鹗,号樊榭,著有《樊榭山房集》和《宋诗纪事》。
论诗取法南朝谢灵运、谢脁和唐代王、孟、韦、柳一派,但以师奉宋人为主,为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也是“浙派”诗领袖。
诗作以游览写景为多,大多清丽幽逸,善于表现自然美。
大型组诗《游仙白咏》借仙境典故,影射现实社会,富于想象力。
学宋诗而又不为宋诗末流所挟,有成功之处。
11、简述郑燮诗歌的内容及特点。
“歌咏百姓之勤苦”在他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逃荒行》、《还家行》、《悍吏》等反映了民生疾苦。
他常常通过题画诗(特别是竹子)来表达个人的情怀。
他还将对百姓无比眷恋之情融入表达个人情怀的题画诗中。
12、简述赵翼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他的诗题材与风格比较多样,并注意在诗中突出个性,抒发才情。
也有许多诗好发议论,有不少富有见地的见解。
他的诗歌不讲格调和宗法,不雕饰字句,明白晓畅,随意书写,给人以清新明畅的感觉。
13、简述黄景仁的诗歌内容和特点。
他的诗主要反映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生活。
困顿的生活使他形成孤傲清高的品行。
《圈虎行》抒发了作者对于封建权势扭曲个人人格的强烈愤懑,表达了他对于文人个性复归的强烈愿望。
14、性灵诗人的主张与明代公安派文学思想有何关联?
性灵派诗人的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
在文学上,公安派提出“独抒性灵”的口号,主张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性灵派则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在文学史观上,公安派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而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主张文学的创新。
性灵派同样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应当有自己的文学。
15、简述清代词中兴的表现及其原因。
清代词坛开始了全面的中兴,表现为:
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词学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等一大批词学著作;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2)清代词中兴的原因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其对文人心态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清代社会政治格局的骤变使文人从晚明的狂放恣肆转而为内敛拘谨;散曲这种随心所欲、自由灵便的诗体不再适应内敛型文人的抒情要求;词这种相对能够比较含蓄地抒情,又有一定法度的形式就成为他们在压抑状态时抒发性情时的重要选择。
16、简述纳兰性德的风格特色及其与阳羡派、浙西派的区别。
纳兰性德词风既感伤幽婉而又直抒胸臆,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情,自然流转,没有雕琢的痕迹。
阳羡派不乏壮怀激烈,然而有失粗率;浙西派长于工巧,而短于挚情。
纳兰性德的词则纠正了二者的偏颇。
代表了清词的最高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文学 复习纲要 清代 文学 复习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