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调研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968601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550.83KB
不良资产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不良资产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资产调研分析报告.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良资产调研分析报告
不良资产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1、不良资产解析及其相关名词解析
2、不良资产的行业前景分析
3、不良资产的机构主体
4、不良资产解决办法、处置方式和案例分析
五、不良资产的风险和收益
六、不良资产的历史发展概况
七、不良资产未来发展的趋势(机遇和挑战)
八、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及展望
九、处置不良资产对金融流通的意义
十、如何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的作用
1、不良资产解析极其相关名词解析
1、不良资产的含义: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帐,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常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
备注:
【也就是说,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
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
(“一逾两呆”)
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
不良资产是不能参与企业正常资金周转的资产,如债务单位长期拖欠的应收款项,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呆滞积压物资以及不良投资等。
中国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划分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在1998年以前,各银行业按财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四级分类”,俗称“一逾两呆”,也就是“逾期”、“呆滞”、“呆账”。
按这种方法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有普通呆账准备金一种,为贷款总量的1%。
二是1998年以后,中国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即“五级
分类”。
1999年7月,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
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通常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
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
后三类为不良资产。
】
2. 可疑类贷款
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
3. 损失类贷款
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4. 不良资产剥离
指的是80年代以来我国几大商业银行所遗留下来的巨额不良资产(数以万亿计的难收回的贷款等),拨给专门为此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长城等),由后者追收,拍卖,以尽可能的为国家挽回损失。
5. 贷款核销
和呆坏账不是同一个概念,呆账仅表示目前无法解决,例如企业一段时期内对所贷款项没有偿还能力;坏账则属永久性损失,例如企业破产,清算后仍无法清偿的那部分损失属于坏账。
呆坏账无法完全解决,国家所谓的"核销呆帐"是指强制银行将已有的贷款帐务消除,并给与一定补偿(额度视情况而定)的办法,因此对于银行来说绝对是一种损失。
国家核销呆帐手段的主体一般是享受国家政策扶植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银行,例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不是任何一笔不良贷款都可以核销,必须符合一定条件,中央政府对贷款核销有着严格的法律程序。
必须是经过多种努力认定没有任何收回或者减少的可能性,已经成为呆帐的不良贷款。
核销呆帐是用利润来核销的,因此会减少银行当年的收益,但是一般银监局对银行又有不良贷款率的指标要求,因此各家银行必须综合考虑利润和不良指标,来决定是否进行核销。
目前政策下,不良记录是不允许消除的,消除的唯一途径是经由人民银行征信科申诉,如核查属实即可消除。
6. 资产包
不良资产所有人根据项目的特点、区域、行业类别等将两户以上的单项目组成资产包,购买人也可以自由挑选组包购买,两户以上即可称之为资产包。
7. 尽职调查
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以及基金管理中。
8. 不良资产的尽职调查
是指利用专门的工具和指导手段对于项目所涉及的债务人以及关联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涉及资产情况的调查,包括房产、土地、工商、对外投资、负债、现场经营情况、各种报表文件等的调查分析工作。
9. 处置
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用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
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
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等。
不良资产的处置指的是资产所有人基于对所拥有或管理的项目开展尽调工作后,对项目或者项目所涉及的资产进行变现或者获得其他权益的过程。
主要的处置方式有转让、营销出售、和解、诉讼、资产置换、债转股、以资抵债、重组、破产清算等。
10. 重组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
11. 债转股
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
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
12. 四大AMC
即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是长城、东方、信达、华融。
1999年10月中旬,为了集中管理和处置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历史遗留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不良贷款,我国政府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家AMC,分别收购、经营、处置来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
13. 省级AMC
在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和当前不良资产市场进入春天的背景下,截止2015年全国各省先后成立了18家省级地方AMC,省级AMC即省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14. 不良资产标准化
标准化资产,指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的债权性金融产品或股权性金融产品。
与标准化资产对应,非标准化资产主要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其范围更为广泛。
主要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这类资产一般不公开发行,风险较高,流动性也低,缺乏标准化的证券特征,但名义收益率会高很多。
而我们所讲的不良资产的标准化概念可以称之为行业标准化,因为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和业务的不成熟,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包括组包、议价、尽调标准化、处置标准化等等,这也是目前很多不良资产从业人员致力于打造的一个目标,现实不良资产流程的标准化和产品的标准化。
15. 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NPAS)包括不良贷款(NPL)、准履约贷款(SPL)、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化。
NPAS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以美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最为活跃,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都曾经深受银行体系坏帐的困扰。
就其含义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
16. 互联网+不良资产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流行,投资人创新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将互联网引入不良资产的处置,打造不良资产的互联网处置服务平台。
先后成立的包之网、资产360、青苔、搜赖网等多家线上互联网处置服务平台。
17. 出表
制作记账凭证与填制会计凭证、报表。
银行的出表业务简而言之就是借助某种通道将表内的不良转移到表外,使资产负债表变得好看。
银监对于银行的监管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对表内资产,有无数的监管指标盯着并且表内资产大量占用资本和信贷规模,影响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资产收益率,因此,银行为了或腾出信贷规模,或减少资本占用,或为了提高收益,或为了减少税收等原因,往往会有把部分资产从表内往外挪需求,或者挪到表外,或者找下家接手。
18. 政策性剥离
特指1999年国家为消化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成立四大国有资产公司,将1.4万亿不良以0价格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19. 商业性剥离
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后续发展为通过公开转让的形式转移不良资产,一般采取拍卖或竞拍等模式。
20. 资本运作
又称资本经营、消费投资、连锁销售、亮点经济、离岸经济等,是中国大陆企业界创造的概念。
它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简言之就是利用资本市场,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
21. 债务重组
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
22. 资产打包
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打包(将某一银行某一地区的银行不良资产集中起来)通过拍卖(对一般买受人来说)、协议转让(对国资委等来说)的方式将银行不良债权转让给买受人并获得相应对价的一种交易行为,原来是政策性处置,现在已经逐渐商业化。
23. 分包
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所拥有的部分资产,以签订分包合同的形式委托给承包人,由承包人负责经营或代为追偿债务的一种行为。
24. 公开拍卖
又称公开竞买是一种通过特殊中介机构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和交易活动。
不良资产采用公开拍卖处置方式,具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符合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能体现市场化原则,是当前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抵押资产中使用较多的方式。
该处置方式主要适用于标的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通用性强的不良资产,如土地、房产、机械设备、车辆和材料物资等。
25. 协议转让
是指在通过市场公开询价,经多渠道寻找买家,在无法找到两个以上竞买人,特别是在只有一个买主地情况下,通过双方协商谈判方式,确定不良资产转让价格进行转让地方式。
它主要适用于:
标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合适地买主极少,没有竞争对手,无法进行比较选择地情况。
26. 招标转让
是指通过向社会公示转让信息和竞投规则,投资者以密封投标方式,通过评标委员会在约定时间进行开标、评标,选择出价最高、现金回收风险小的受让者的处置方式。
具体有公开招标转让和邀请招标转让两种。
该处置方式适用于标的价值大,通用性差,市场上具有竞买实力的潜在客户有限,但经一定渠道公开询价后,至少找到三家以上的投资者。
27. 竞价转让
是指通过一定渠道公开发布转让信息,根据竞买人意向报价确定底价,在交付一定数量保证金后,在约定时间和地点向转让人提交出价标书和银行汇票,由转让人当众拆封,按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受让人的处置方式。
该处置方式适用于处置资产市场需求差,竞买人很少,拍卖效果不佳或依法不能拍卖,又不适合招标转让的各类资产,包括债权、股权、抵债实物资产的转让出售。
28. 委托保底清收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协议受让银行的不良资产包,并委托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原转让银行或其他有清收追偿能力的第三方,下称“受托方”)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处置清收,受托方承诺不论处置清收的结果如何,均按约定金额(通常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支付的不良资产包收购价款,加上委托处置期间按照固定收益率计算的预期收益)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支付处置清收款,而委托期限届满时,不良资产包内剩余未实现处置清收的资产作为委托处置费用,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交付给受托方。
二、不良资产的行业前景分析
1.经济下行压力
这是一块机遇巨大的市场——越是经济下行时,机遇越多。
根据国金证券的研报,经济下行压力催生不良资产供给。
加上供给侧改革的开展,行业不断去产能、调结构,银行业、非银金融业以及传统工业、企业都将面临不良资产上升、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
这些行业不良资产的持续增加,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同时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迅速上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2年第一季度为0.94%开始,连续16个季度增长,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20%。
不良资产听起来“质次”,其实不然。
据介绍,不良资产分两种:
一种是金融不良资产,由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对外放款产生;
另一种是企业不良资产,例如陷入互保、三角债的企业资产。
金融类不良资产法律权责明晰、诉讼时效非常明确,金融机构一般对证据链等保留完整,法务部门也有专人维护诉讼时效,所以后端处置比较好做。
而企业类不良资产中,有的企业也存在价值,例如主营业务不错、但是互保债务链拖垮的企业,只需帮其隔离债务或追索债权,减轻企业包袱,再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企业获得重新存活的生机,抬升企业估值。
近年来,中国经济放缓,结构转型,金融业不良资产规模迅速扩大。
尤其是银行业,谈坏账“色变”,无论是四大国有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都在努力控制自身的不良贷款率。
然而,坏账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同时促进了另一个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不良资产规模膨胀
近年来,经济持续下行,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造成巨大压力。
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双升的趋势。
据中信建设证券的研究报告,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整体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1万亿,达1.18万亿,不良贷款率达到1.59%,关注类贷款余额也不断攀升至三季度末的2.81万亿,关注类贷款占比达3.7%。
此外,银行业平均拨备水平不断下降,2015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已下降到200%以下,达到190%,拨备覆盖率的下行空间愈发缩窄,而与此同时,对于银行而言,核销转让不良资产的压力也相应增加。
首先,中信建设证券分析称,据GDP同比增速(季度)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季度),两者之前呈现了显著的反比关系。
在增速的层面体现出了较显著的时滞效应,不良贷款会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而增加,但一般而言,不良贷款往往滞后经济增速2-3个季度。
2015年经济增长率下行,不良贷款余额将累积,2016年不良贷款增速将有所提高。
其次,申万宏源(000166,股吧)研究报告分析称,经济结构性调整推动不良资产规模上升。
企业的过剩产能与高杠杆经营带来的风险在转型时期释放。
另外,创新型企业正处于发展的试错阶段,面临着较大的失败风险,这一过程将伴随着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张。
第三,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资产端风险偏好上升。
正是由于不良资产规模持续膨胀,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投资机会。
申万宏源表示,不良资产行业规模扩张、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水平和较高的行业门槛,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不良资产的处置包括自行清收、坏账核销、资产证券化以及向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转让等方式,其中,通过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是目前处置和消化不良资产的主要途径。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黄金时代
据申万宏源研究报告,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的四大盈利来源
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出发,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取得不良资产时的折扣收益、房产等质押物价值增长收益、兼并重组等整合收益以及税收优惠收益四大部分。
折扣收益:
是指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不良资产:
银行或企业把这些坏账包卖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时,售价和账面价值都会有较大的折扣。
其中很大一部分资产长期价值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中短期现金流暂时出现问题,只能破产。
因此这些不良资产经过资产管理公司专业的处理后,资产交易价格都有望回归到账面价值以上。
资产增值:
多数情况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获得的资产,如有价证券、房地产等都有着较大的价值增值的可能,此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将坐收资产增值的收益,比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行中接收了大量的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这部分资产在房价趋势向上的周期中,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增值收益。
整合收益: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接手不良资产包时会进行再注资、引入第三方等方式处理,其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债务的折扣变现、债务更新、债权置换、债权转股权、将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构成更为复杂的混合债务重组方式。
必要的时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还会对其持有的资产以及附属经营团队进行整合,来提升其持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和价值。
税收优惠收益:
《财税[2013]5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继续执行之前的税收优惠政策。
2.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较高的收益水平和利润空间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较高的收益水平和利润空间。
以四大AMC中上市的信达和华融为例(数据从2012年截至2015年前6个月),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税前利润持续增长,其中2014年信达同比增长38.6%,华融同比增长22.3%。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高利润率及高杠杆的特性,使得整个行业维持了非常高的ROE水平。
以信达和华融为例,其ROE水平基本维持在25%左右。
潜在回报率惊人
如果处置得当,不良资产的回报率惊人。
业内人士透露,有的由损失类贷款组成的不良资产包,往往没有抵押物,1/100的价格能买到,有的“可疑类”贷款有地产抵押,则通常按同期地产六折的价格出售,有时几千万元收购的不良资产包,处置后回款能达两亿元
以某机构近期设立的某期分级私募产品为例,其优先级的收益率能得到11%,期限仅有1.5年,甚至劣后的收益也可以做到固定的20%,之后如果还有超额收益则由投资管理人赚走。
而另一家私募基金则表示,为了拿到优质的资产包,其给银行的报价不会太低,在扣除成本和1个点的管理费后,其私募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达13%-15%。
“如果经验丰富,收购不良资产包一般不会失手,可以说,这类资产的收益回报非常稳健,是很不错的资产品种。
”北京某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投后管理部人士说,“我们也正在看这类机会。
3.市场的参与主体仍然是稀缺的
从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产生看,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需要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共同作用下,四家直属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中国信达、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和中国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成立。
从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为加快推进不良资产风险化解工作,2013年11月银监允许各省设立或授权一家地方AMC,参与本省范围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和处置业务。
2014年7月末开始,中国银监会相继正式公布了全国首批可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的地方AMC名单。
至此,正式获准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达到18家。
由于区域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展业受到地域限制(一省之内)、不良资产来源有限以及业务处理能力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中短期还不能撼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地位,但纵向来看,区域型资产管理公司在当前行业扩张的背景下或有更大的增长弹性。
4.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拥有较高的行业壁垒
银监会负责不良资产管理资格的牌照批复。
对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通常还需得到当地省人民政府的授权。
因为当前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准入较难,牌照十分稀缺,因此天然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在推动地方AMC方面,地方政府意愿较强。
主要是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危机,逐步消化区域内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累积的不良贷款。
由于地方政府在资产获取,业务开展等多方面大力支持,各省市的地方AMC拥有其他竞争者不具有的政府优势。
当然,长期来看,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着壁垒降低、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目前正式获批的地方AMC数量有限,但却向市场传达出强烈的信号,预示着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增多的趋势,未来在不良资产管理、经营和处置有一定基础和经验的其他公司也有可能会逐步进入这个市场。
5.资金布局敏锐嗅觉
国内外的资金早已灵敏的嗅到风口的气息。
2014年,知名PE九鼎集团设立九信资产,专门布局这一业务。
九信资产表示,2016年商业银行业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还会继续释放,其希望能够借助行业的复苏将九信资产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资产管理公司。
而一些海外投行机构,也已经闻到风口的味道。
业内人士透露,高盛、美林等又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找标,一些海外知名的擅长投资不良资产的私募机构如橡树资本、海岸投资也已经入场。
据悉,这类投行在2005年四大行上市剥离不良资产时,曾在中国境内疯狂展业,之后随着中国经济上行而退出。
如今这些国际投行已经开始返回中国市场参与这次盛宴。
本土私募基金也凭借主场优势跃跃欲试。
上述金蝉投资已经发行5期产品,东融基金则已经备案2只产品。
据悉,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透露,在其3月29日举办的一期相关论坛上,出现了重阳投资等知名私募的身影。
“如果不参与,就会错过经济下行的一波大行情。
”金蝉投资人士表示。
九信资产预期,不良资产的黄金投资期将持续5-10年。
还等什么,赶紧布局吧!
三、不良资产的机构主体
从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产生看,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需要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共同作用下,四家直属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中国信达、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和中国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成立。
从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成立背景
亚洲金融风暴中的1999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很多历史遗留呆账几乎无法解决,而入世后,这些银行背负大量负债或不良贷款,难以与国外银行进行竞争。
于是,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AMC在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以求换得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轻装改革。
当时财政部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AMC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并用这些钱向四大行收购1.4万亿元不良资产。
两次不良资产剥离
自成立以来,我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两次剥离:
1999-2003年四大AMC收银行6042亿不良资产,这一阶段的收购完全由政府导向,资金多由央行再贷款方式提供,价格按账面价值。
1999年政府划定不良资产的剥离范围,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1.4万亿元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按照帐面值剥离,收购资金全部由政府安排,按照回收现金额的一定比例(信达、华融为1%、东方、长城为1.2%)给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绩效激励。
从2003年起,商业银行改革加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方式也转为非行政审批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
收购价格是按市场价格,而非账面价值。
政府加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首先对建行、中行注资,推动建行和中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尽快上市。
与第一次政策性剥离的区别是,第二次剥离不再采用按帐面值剥离的方式,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良资产 调研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