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校本课程.docx
- 文档编号:968599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51KB
泥塑校本课程.docx
《泥塑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塑校本课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泥塑校本课程
第二中学校本教材《泥塑》前言
前言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经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将“泥塑”溶入我校校本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艺术特色,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泥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有很活跃的生命力。
特别是学生泥塑创作,以其生动、活泼、趣味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冲击,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接触,与泥为伴,这些都是学生走进“泥塑”校本课艺术殿堂的外在环境,同时,学校的美术教师就是泥塑艺术的爱好者,内部条件也十分成熟,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学生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
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我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在校本课程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编写了这本教材,忠诚希望这本书能成这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编写提供指导意见的教师,在这里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二中学“泥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
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五、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每周各年级一节课。
六、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指南,撰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八、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泥塑活动过程中,学生产生的情感、疑惑、提升、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因集体教学呈现的群体性,不能很细致的展示出来。
泥塑课程本身衍生的各种宝贵的资源不能及时的整理和搜集。
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不能很好的体现。
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小脚丫走出大世界”的研究课题。
该课题以泥塑刊物的形式呈现。
包括“泥塑动态”、“泥塑技法点击”、“金河滩”、“小脚丫的大梦想”“解惑答疑”等板块。
“泥塑动态”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最新的泥塑动态。
“泥塑技法点击”把最近学生要制作的作品的技法详细的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和使用。
“金河滩”把学生最近泥塑活动中要涉及的有关泥塑的资料、技法和泥塑于各学科的整合所需要的资料展现出来。
“小脚丫的大梦想”包括学生的作品(泥塑作品、泥塑绘画作品、泥塑美文、泥塑诗歌等泥塑综合课堂展示出来的作品)、学生的风采等资料展示出来。
“解惑答疑”是一个详细给学生解答疑惑的板块,他是师生零距离接触的载体。
各板块合起来组成一期期的刊物,拆开再把相同的板块分别合起来,它又变成了泥塑课程的具体内容。
该课题实用、易操作,有利于师生和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为师生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
2、它画出了泥塑课程的发展轨迹。
3、它指引学生掌握基本的泥塑技法,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4、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风采,激发学生学习泥塑的兴趣。
5、解惑答疑活动,促进了师生对泥塑课程的研讨情趣。
三、课题实验课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搜集各种资料,精心筛选,初创报刊。
第二阶段:
记录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挖掘整理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第三阶段:
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
第四阶段:
师生同成长,完善校本课程《黄河泥塑》。
堌堆小学泥塑校本课程简介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的天性。
对学生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虽然他们对泥塑懂得很少,但那种对原始材料的处理,得天独厚的能力、溢出心灵的想象以及游戏似的创作方式的确让人着迷。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泥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创造条件,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
为更好的开展泥塑教学,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美术教室。
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我们为孩子们准备好了泥巴、各种泥塑工具、操作台⋯⋯墙上挂的,桌上摆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作品。
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创
作,尽情地释放着天性。
二、创造性的开发泥塑课程资源,体现泥塑的趣味性。
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很多种泥塑流派,我们应当继承与传承这些泥塑文化,我们天津的“泥人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继元代刘元之后,是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
泥塑做为我校校本课程,既要有传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造性的开发更适合学生的泥塑。
我们学校在实践中自编了《泥塑脸谱》,《泥塑蔬菜》,《泥塑虫虫》等形式有趣的内容。
选择这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我们的作品《金秋》,主题就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孩童放学回家,看到院子收获的大南瓜,一时兴起,连书包都没来得及放下就爬到上面去玩耍,两只大白鹅在旁边“嘎、嘎”的叫着。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景物都比较熟悉,可以说一年四季都在感受着自然景物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设计泥塑校本课程的时候注重采纳学生的意见,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审美、造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身边美好的事物、愿望表现出来。
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生活,美化生活、陶冶情操,是我们开展泥塑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三、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泥塑教学中要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他们的审美个性。
在课堂上我最愿意听到,“老师,我可以这样做吗?
我可以那样做吗?
”。
我们的作业一般都是开放性的,比如做蔬菜,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很多蔬菜图片,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学生自由创作。
最后每个学生做的蔬菜一定是各不一样的。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天资、个性和激情。
例如,我们在创作《大嘴巴笔筒》的时候,学生问我:
“老师,我可以用一只鞋子的外形做一个笔筒吗?
”我说当然可以啦,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创新的意识。
我说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你这个“鞋子笔筒”更有意思呢?
我说老师小的时候把鞋子都穿破了,鞋子都“张口儿”了,学生们听了哈哈大笑,那么我们就做一个张着嘴巴的鞋子笔筒吧。
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创作起来非常的投入,就这样一件有意思的大嘴巴泥塑笔筒诞生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四、亲历过程,在活动中体验乐趣。
学生泥塑的创作过程几乎可以从任何一个局部和细节,诸如肌理、质感和点线面的积累,堆积、切割当中,感受到每一次心灵的颤动和对泥性语言的塑造和升华,可见过程之重要。
因此,我在泥塑校本教材设计上注重学生整个制作过程的参与,学生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从开始的选土、捣碎、和泥到捏制胚胎、阴干、上底粉、彩绘,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学生潜力的挖掘,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帮助。
使学生能够在整个的泥塑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泥塑的魅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泥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时间虽然比较短暂,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之,在泥塑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玩泥的乐趣,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在玩泥中玩出智慧,玩出创意,玩出精彩!
校本课程纲要:
泥塑课程名称:
泥塑课程类型:
美术类课程资源:
有改编与新编主持开发教师:
金鑫吴宏宇学习对象:
年级不限有美术爱好(特别是爱好造型艺术)规模预设:
10人左右
学习时限:
开两学期,每学期36学时场地设备:
雕塑台(桌)182cm×70cm×78cm六至八张、风扇8台、铁桶与塑料桶各4个、塑料薄膜5斤、雕塑架10个、转盘10个、细铁丝10斤、铁钳1把、砍刀1把课程说明: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1、学习泥塑创作的基本方法,运用泥塑表现自己喜欢的内容题材
2、采取小组集体创作形式进行学习,每个小组2——5人,以选择的题材相似或相近组成,以便进行系列创作(如:
动物系列、仕女系列、漫画人物系列等)
3、采取教师示范、合作、参观等形式教学,在泥塑创作的过程中渗透技法的学习
4、定期举办作品展示,加强学生间交流
教学方式:
教师示范、小组合作、参观、展览第一讲:
认识泥塑艺术(1-2课时)
1、泥塑艺术的发展
2、泥塑的民族性
3、泥塑造型的艺术风格
4、泥塑与生活第二讲:
泥塑创作的准备(2-3课时)
1、组建创作小组,确定创作的内容
2、收集相关创作资料
3、创作草图或图片处理第三讲:
单个形象的泥塑创作(4-5课时)
1、泥塑造型的一般技法学习
2、圆雕的学习与创作
3、浮雕的学习与创作
4、彩塑的学习与创作第四讲:
泥塑系列创作(6-8课时)
1、系列创作的草图及分工
2、泥塑系列创作与整体调整
3、泥塑系列创作与细节处理
4、泥塑系列创作与着色
第五讲:
作品展示(1-2课时)1、展示作品(文字介绍作品)2、现场讲解自己作品课程评价:
考勤30分;课堂学习态度30分;代表作品40分。
60分-75分为合格;76分-85分为良好;85分以上为优秀。
(课时数不满12课时者不给予学分)
泥塑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在人类进展的历史上,泥塑伴生活不断传承,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流传着女娲捏泥造人的古老传说。
以泥土为原料,以陶器皿、陶佛像,到学生的玩具,以间断过。
制作工艺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且有天津“泥人张”彩塑、无锡彩塑、敦煌莫高窟泥塑之分类。
新课程的,泥塑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出现,泥塑教学是进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好场所,是审美教育、革新教育和培养动手能力的途径和方式。
为此,在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了探讨。
一、泥塑课程的设计
小学泥塑课是以泥土为制作,引导学生个性塑造的工艺课,是美术教学新理念,给学生休闲创造的艺术教学活动。
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学。
泥塑课程的是:
泥塑的学习欣赏,尝试泥塑的制作,体验泥塑学习的乐趣、策略教学论文,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体现与创作能力,人类文明的由来和进展,激发创造精神,形成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程教材中:
1.欣赏图片—古今中外的陶、瓷作品;2.泥塑造型、装饰技法示范图;3.学生作品图片(本校学生作品);4.学法提示性文字;5.课内课外活动安排、要求提示性文字;6.漫画小插图,学生学习活动照片(本校学生)。
二、泥塑课程的
1.个人体验泥塑是用眼、脑、手、脚等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所以小学泥塑课应引导学生全身心到泥土及创造的体验之中,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激发学生创造出蕴有内心情感生命的泥塑作品来,让学生把泥土打平或垒高,滚圆或拉长,体验随心所欲、自由打造的快感。
,体验给学生对泥土的浓厚情感,出乎意料的收获。
2.引导革新泥塑课教学中,只局限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的单一摹仿,不利于扩大孩子的视野,有违学生本身的创造天性,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进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体现力。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应协调,使技法引导、思维点拨自主革新、个性化塑造激励“棒”。
教学引导中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等,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教学,多种途径和策略教学论文,激发学生革新。
在泥塑课堂中,学生探讨文学、探讨几何体,动物世界,与古人对话,奇思妙想,用泥捏成任意想捏的东西。
话,学生用泥捏出整个
的世界。
教学证明
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
各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下许多宝贵的财富。
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泥塑艺术就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以人物、动物为主,带有强烈的东方情调,反映了中华美学的文化精神。
在小学阶段开展泥塑艺术活动能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我国的民俗艺术,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泥塑校本课程以泥塑教育为特色,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泥塑”的热情,让学生在玩泥巴中,以点带动面,学习捏泥塑的本领。
在玩与学的过程中,既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情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
而在取材上,泥塑艺术以泥土为原料,这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是一种较容易获取的材料,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在经济上也较易于接受。
因而,在农村地区学校泥塑艺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具有实际的开发意义。
一、泥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泥塑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常见的民间艺术。
从古到今,中国泥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一直没有间断。
泥塑艺术以泥土为原料,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带有强烈的中国风特色,这门手工艺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早期以泥土为原料,以纯手工捏制成形,从古代祭祀常用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到民间的小型泥塑玩具,泥塑艺术贴近人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主要代表作品有唐代的唐三彩,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等,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特色。
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技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泥塑艺术这一传统技艺。
(二)通过泥塑艺术创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本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在泥塑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泥塑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目标
1、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形成初步了解、认知。
2、学会泥塑的技能技巧,利用捏、挖、挤、压等动作使泥土塑成所想要的造型,同时也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成型,并搭配相应的颜色,进行艺术创作。
2、体验亲身参与实践的快乐,获得对泥塑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6、发扬传统文化技能,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泥塑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学段目标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
对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和泥塑历史的简单了解。
尝试利用陶泥,利用捏、挖、挤、压等动作大胆、自由地表现一些小动物及生活用具。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肌理、凹凸、透视和空间等方法,学习使用各种泥塑工具(竹刀、刮刀、针锥、转盘等),体验陶泥的效果,通过捏、挖、挤、压、粘、刻等方法表现所见的事物,运用立体彩绘技巧给作品上色,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
能够结合语文、音乐等其他课程,进行泥塑创作,并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
运用形、肌理、凹凸、透视和空间等方法,以描绘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事物,并运用立体彩绘技巧给作品上色,创作的作品能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能用简单的专业语言,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说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能进行独立的泥塑艺术创作。
(二)课程理念
1、审美理念
美术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在泥塑创作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创作。
创设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感受泥塑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实践能力的培养。
泥塑艺术创作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活动。
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集体、小组、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
(三)课程评价泥塑艺术创作评价分两部分,师生共同评价。
1、作品展览:
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2、建立学生个人的成长档案袋。
内容包括: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作品学习创作情况。
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收集:
学生作品照片、荣誉证书等。
(3)小组评论:
小组成员对作品进行互评。
(4)自评: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
(5)期末评语:
教师记录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四)教材内容安排在本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泥塑校本课程教材已成雏形。
本教材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泥塑概述,包括:
泥塑介绍民间泥塑的代表作品;第二章泥塑材料、泥塑工具、泥塑成形方法,包括:
(1)泥塑材料
(2)泥塑工具(3)泥塑的制作方法;
第三章泥塑的基础造型训练包括:
(1)浮雕动物——
挂鱼
(2)
圆雕动物—
—马(3)泥塑动物——企鹅(4)泥塑动物—
—兔子
(5)
泥塑动物—
—大象(6)泥塑盆栽——
愤怒的小鸟(7)泥塑动物—
公鸡(8)圆雕动物——猪(9)泥塑人物——小长工推磨;第四章为作品欣赏。
三、泥塑校本课程实施的感受
(一)通过泥塑校本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泥塑艺术的一些基础技能如捏、挖、挤、压、粘、刻等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二)泥塑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当学生看着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在自己手中诞生,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三)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在小学阶段实施泥塑课程,有利于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四)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制作的作品不仅形象逼真而且还能加入自己独特的创意,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小结
泥塑校本课程作为我校的一大教学特色,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捏、挖、挤、压等泥塑基础造型技巧,并且能够结合卡通形象独立进行造型表现创作,运用立体彩绘技巧给作品上色。
实践证明,泥塑艺术教学在农村学校中能很好的开展起来。
泥塑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泥塑—家乡的桥》教案
韩效忠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桥梁的结构和泥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2.通过泥塑制作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感受成功的乐趣。
3.培养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桥梁结构、泥塑方法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难点:
桥梁的制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泥巴、一座泥塑桥、相关的工具学具准备:
泥、做桥的相关工具和饰物(小棒、火柴、小玩具、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珠溪原名三溪,因三条河流经过此地而得名,有河必有桥,因此,珠溪的桥也比较多。
抽生回答,你知道珠溪有哪些桥,说得越多越好。
二、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结果。
1.珠溪大桥
建于1989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泥塑 校本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