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 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968345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1.42KB
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 人教版.docx
《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 人教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人教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人教版
谭地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内容及主题、结构、主要艺术成就。
2、精读《匡超人》一文,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借人物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
3、把握并运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难点:
把握并运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段,大家思考:
这个片段是根据哪篇小说改编的?
对,是《范进中举》,54岁才中举人,喜极而疯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人物。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个字的只有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儒林外史》,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选自《儒林外史》中的文章《匡超人》,重温伟大作品,体会伟大之处。
教学环节二:
说说你知道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1、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
明确: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
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
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
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介绍《儒林外史》的内容及主题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朝,它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
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
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
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3、《儒林外史》的结构:
本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往往一回或者几回描写一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互为引子,例如,正文部分首先写的是周进,由周进选录范进,小说转入对范进的描写,又由范进路遇了严监生,接着小说开始对严监生的描写,严监生的遗物给他的哥哥严贡生,小说开始描写严贡生;同样,由范进写到王惠,由王惠写到蘧公孙,由蘧公孙写到娄府二公子;由蘧公孙写到马二先生,由马二先生写到匡超人,像串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糖葫芦式"结构。
鲁迅评价"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能紧紧围绕反对科举制度这个主题,让各类人物与事件轮番出场,能深刻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4、《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所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
达到中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
教学环节三:
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近200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不惜笔墨,用了五回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书中正面人物杜少卿等也不过三回的篇幅)。
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今天我们通过节选的课文来了解一下。
1、结合课文节选部分的第4-6段以及第8-9段,思考:
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主要依据是什么?
小结:
自私蛮横--逼妻下乡(第4段)
虚荣无耻--停妻再娶(第5-6段)
虚伪无情--拒看潘三(第8段)
厚颜无智--吹嘘自己(第9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是如此令人生厌与不屑。
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丑态百出之人,是什么使他蜕变的呢?
介绍节选部分的相关情节:
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杭州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后遇马二先生资其路费,并嘱咐:
要想在世上出人头地,必须以文章科举为重,光宗耀祖才是大孝。
回乡后,他白天杀猪,卖豆腐,给父亲做好吃的和买药。
晚上便一边服侍父亲一边读书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一次,家中失火,他哥独自逃命,是他冲进房内,背出父亲,又跑回来,救出母亲和嫂子,后脚刚迈出门槛,火就到了门口。
闲着时,便到门口与邻居下象棋。
一日晚上在烛光下读书时,被路过的知县发现,感其孝心和苦读,提携他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
后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身,在潘保正的帮助下,躲回到杭州。
匡超人到了杭州,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
这些人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内心希望借此侥幸获取名利。
于是匡超人主动地加入到这群名士中,也想从中获取些好处。
后碰到衙役潘三。
他是一个把持官府,包揽词讼,拐带人口,买嘱枪手的市井恶棍。
匡超人和他一起伪造朱签、替人考试等,颇赚一些钱。
潘三也没有亏待他,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娶了亲。
小结:
我们不禁叹息,这个原本淳朴善良的匡超人,怎么会堕落成无耻之徒呢?
你怎么认为?
明确:
一个人本性的改变与他本身有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马二先生、假名士们、潘三是他生活与交往的圈子。
马二先生是一心鼓吹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富贵的人;假名士们借附庸风雅希冀名利双收;潘三是不择手段求取功名富贵的人。
功名富贵是他们的主流意识。
在这个丑陋无形但又有巨大力量的环境的引诱与挤压下,生活其中的匡超人这样的青年士子,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
这样作者就借匡超人表达了功名富贵观念毁灭了青年士子的精神生命的深刻主题。
作者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形象得益于他的高超的描写手法。
鲁迅评价说,吴敬梓的写人艺术高超,能摄魂勾魄,那么在节选的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匡超人的?
2、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特征?
例一:
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
匡超人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
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
"后事是怎样办的?
"
(对比手法细节描写)
例二:
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
"还不曾。
"
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
"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
"即便应允了。
(心理描写)
例三:
匡超人道:
"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牛布衣笑道:
"先生,你此言误矣!
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乎?
"匡超人红着脸道:
"不然!
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
"
匡超人道:
"这也是第的好友。
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唯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
(语言描写)
教学环节四:
延伸拓展--《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一、写实:
作者退居幕后,不作评介
例子一:
严贡生道:
"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
这时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望着他道:
"老爷,家里请你回去!
"
严贡生道:
"回去做甚么?
"
小厮道:
"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
严贡生道:
"他要猪,拿钱来!
"
小厮道:
"他说猪是他的。
"
例子二:
"方先生,你收到我的信没有?
"一般人撒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纠纠地胡说,眼睛懦怯不敢平视对方。
高松年老于世故,直盯着对方。
方鸿渐惶遽地说:
"没有呀!
我真没有收到呀!
重要不重要?
高先生什么时候发的?
"
"咦!
怎么没收到?
"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
他没演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们的大幸。
《围城》
分析:
通过与《围城》中的片段比较,《围城》中作者有对人物的表情做介绍与评价的语句:
"一般人撒谎""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表明高松年在说谎;《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的表里不一,虚伪撒谎是通过他与小厮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作者退居幕后,没有作评论与介绍。
二、细节:
刻画形象,画龙点睛
例子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大侄子赶上前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
"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分析:
两个手指头,平平常常,微不足道。
可是,吴敬梓却牢牢地抓住了它,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严监生气息奄奄,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总是断不了气。
他关心着一件事情,挣扎着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关心着一件什么样的重大事情呢?
不是两位亲人不得见面,也不是两笔银子没有吩咐,更不是两位舅爷不在跟前,而是灯里两根灯草费了油!
点灯费油,死不瞑目!
吴敬梓就是这样,通过对两个指头的着力描摩,表现了一个封建地主的悭吝、贪欲、爱财如命的性格,丰富了这一典型的文学形象。
例子四:
余敷正要打开拿出土来看,余殷夺过来道:
"等我看。
"劈手就夺过来,拿出一块土来,放在面前,把头歪在右边看了一会,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拿手指头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着嘴乱嚼。
嚼了半天,把一大块土就递与余敷,说道:
"四哥,你看这土好不好?
"余敷把土接在手里,拿着在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也掐了一块土送在嘴里,闭着嘴闭着眼,慢慢的嚼。
嚼了半日睁开眼,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尽着闻。
闻了半天说道:
"这土果然不好。
"主人慌了道:
"这地可葬得?
"余殷道:
"这地葬不得!
葬了你家就要穷了!
"
分析:
作者抓住余氏兄弟装模做样的看坟土的神态与样子,生动地刻画出他们明明是骗人的勾当却要做得惟妙惟肖使人深信不疑的心理,把两个可憎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皇帝的新装》中的两个骗子的手段异曲同工。
三、夸张:
成倍夸大,强化形象
例子五: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
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
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
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
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吃完了出来,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
山门旁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吃了一碗茶。
柜上摆着许多碟子:
桔饼、芝麻糖、粽子等。
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
马二先生也倦了,直着脚跑到了下处,关门睡了。
因为走多了路,在下处睡了一天。
分析:
马二先生游西湖,毫无目的的乱跑,眼前的美景不知领略,只是一路大嚼。
迂腐的书呆子习气经过夸张形象的表现出来。
例子六:
(60多岁的)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
"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分析:
对周进进贡院撞号板的的表现--"哭"采用了夸张写法,写出了科举制度下老童生的满腹心酸。
四、对比:
不经意中,强化讽刺
例子七:
范进方才说道:
"先母见背,遵制丁忧。
"汤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
"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碗、一双象牙箸来。
范进又不肯举。
静斋道:
"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分析:
范进前面的两次故作逡巡不肯举箸来表现自己居丧如此尽礼,一个大虾元子自己就把自己虚伪孝道的假面具揭露无遗,一个对比,不经意间强化了讽刺效果。
例子八:
(范进)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是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趁早收了你心!
胡屠户道: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分析: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的称呼、文才的说明,相貌的认可上明显的对比,就轻松地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胡屠户庸俗势力的市侩小人嘴脸。
这些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运用最突出的讽刺艺术,我们在外国经典的讽刺小说中也发现了对这些讽刺手法的运用,请看以下三个片段,你能否说出用的是什么讽刺手法?
(1)出示《套中人》的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别里科夫。
然后出示其中的一个片段: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睛,穿羊毛衫,用棉花堵在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是叫马车夫支起车棚。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了,仿佛是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装在套子里的人》
(夸张)
(2)出示《变色龙》图片,学生答出人物--奥楚蔑洛夫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
"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
"
"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赫留金开口了,"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
"嗯!
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
"
"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人群里有人说。
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
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却长得这么魁梧!
"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
"
"我也知道。
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
"
(对比)
(3)出示《欧也妮·葛朗台》图片,学生答出人物--葛朗台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給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态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努力送了他的命。
……
(细节)
我们发现在中外的经典讽刺篇章中都有这些讽刺手法,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来写讽刺片段的话,这些手法也是我们的首选。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大家课前写的讽刺片段是否有意无意地用上了这些讽刺手法?
教学环节五:
读写结合--运用所学的讽刺艺术及手法修改润色片段描写。
选生作品三个读:
说说你要写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怎么写的?
给大家读读。
其他的同学课下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润色修改。
在中国古典经典作品中,《儒林外史》是受冷落的,鲁迅曾经为此打抱不平:
吴敬梓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之下,感叹"伟大也要有人懂"。
希望通过今天《匡超人》的学习,能对大家理解《儒林外史》有所帮助。
教学环节六:
布置作业--阅读《儒林外史》的其他章节,就你喜欢的人物,写一段赏析文字。
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
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独特感受
对待家人的态度
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讨论二:
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讲孝道、重情义的青年的?
(回顾小说15-18回匡超人的形象描写,共同探讨)
讨论三:
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小小辩论:
辩题:
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
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
正方:
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
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
反方:
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
己善良,就不会变质。
第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匡超人 高二语文匡超人教案 人教版 语文 超人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