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概况.docx
- 文档编号:9680894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91.10KB
高性能混凝土概况.docx
《高性能混凝土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概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性能混凝土概况
高性能混凝土概况
自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出现至今也只有10余年,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依照各自的认识实践、应用范围和目的要求的差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解释也不尽相同。
不少人认为,高性能混凝土也应该是高强混凝土,或者更确切的如美国学者Mehta提出的,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高强度(60MPa以上)、高工作度(流态、可泵)、高体积稳定性(硬化过程中不开裂、收缩徐变小)和高抗渗性(耐久)。
1992年法国MalierY.A.认为,高性能混凝土也提出与此相似的强度要求,其特点在于有良好的工作性、高的强度和早期强度、工程经济性高和耐久性好,并将强度超过100MPa并具有良好工作度和其它优良特性的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而199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主办的讨论会上,高性能混凝土被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质和均匀性的混凝土,靠采用传统的组分和施工方法(一般的搅拌、浇注和养护方法)是不可能制备出这种混凝土的。
HPC所具有的性质包括:
易于浇注、密实而不离析的工作性;高的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高早期强度;高韧性;高体积稳定性;在严酷的环境中具有长久的寿命。
三年后,加拿大学者Aitcin又阐述了HPC与高强混凝土的不同,指出,高强混凝土就是强度高的混凝土。
这正如Birchall和Kelly能够制造含聚醋酸乙烯酯的超高强水泥基材料制品,但这种材料的耐湿性和耐久性不能令人满意;同样Roy和Gouda通过加压技术在试验室制备出470MPa的水泥砂浆,但这种材料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现场浇注,仅强调强度并不是高性能混凝土特征。
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情况下强调的不是抗压强度,而是要求其它方面的性能。
例如,高弹性模量,高密实度,低渗透性或对某种侵蚀破坏的抵抗能力。
1992年日本的学者等认为:
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高工作性(高的流动性、粘聚性与可浇筑性),低温升、低干缩率、高抗渗性和足够的强度。
在我国,吴中伟则概括地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针对不同用途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
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蒲心诚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大流动性,高强度,高耐久性。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
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备及应用
1.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备原则
在高性能混凝土按配合比拌制之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尤其要控制好集料,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质量,主要的技术指标必须达到施工规范提出的要求。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少,水胶比低,拌合时较稠,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应需要采用拌合性能好的搅拌设备。
配制的基本原则是:
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如硅灰、粉煤灰、矿渣等,并从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施工工艺方面考虑,以获得高流态、低离析、质量均匀的高强混凝土。
粉煤灰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拌合用水采用无污染、无杂质的饮用纯净水。
另外,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应尽量准确。
2.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耐久性、养护的难易程度以及建设的经济性已成为工程建设的目标.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高强度、高流动性与优异的耐久性。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广泛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包括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
它们主要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
另外,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重量,显著提高受弯构件刚度,在预应力结构中则可施加更高的预应力值,并可利用早强特点提高张拉。
并且,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较强的抵抗大气环境作用和化学物质侵蚀的能力以及耐磨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露天工程或地下工程以及道路桥梁工程当中。
三、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根据混凝土受力过程及混凝土强度理论。
混凝土强度主要受混凝土中水泥石的密实度决定的,即无论是水灰比强度公式、Powers的胶空比理论,还是葛里非斯的脆性材料断裂理论都是以混凝土中水泥石为研究对象,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混凝土的密实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配制高强混凝土的技术途径很多,例如:
采用化学外加剂、超细矿粉、机械压实、纤维增强、聚合物增强及蒸压养护等措施。
实现高强混凝土的手段,一般认为是由胶凝材料本身的高强化,增强胶凝材料与集料的界面粘结力及选择最佳集料三要素组成。
在高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工作性。
良好的工作性是使混凝土质量均匀、获得高性能且安全可靠的前提。
没有良好的工作性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具有高流动性、可泵性。
同时,拌和物还应具有体积稳定、不离析、不泌水等特性。
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配制时还要考虑减小流动性损失。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因素主要有水泥砂浆用量(包括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以及砂率)、集料级配、减水剂品种及用量等;
▲强度。
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水胶比和矿物细掺料的用量等。
受界面的影响,粗集料粒径、砂率和浆体数量也会对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最终目标主要是优良的耐久性,而用于承重结构,则同时强度应满足不同构件的要求。
因为大多数造成混凝土劣化的(物理的或化学的)侵蚀都是有害介质通过水的渗入而发生的,所以低渗透性是混凝土的第一道防线。
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因此,配制混凝土时,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是拌和物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硬化混凝土的密实度、中心质网络的形成、界面结构、尺寸稳定性和所用原材料的品质等。
根据项目的前期研究,认为,对高速铁路用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制基本原则是是通过降低水胶比、强化水泥石与集料的界面、改善水泥水化产物、降低孔隙率、提高密实度来实现高耐久、高强度、高性能。
高耐久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掺入高效减水剂
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许多研究表明:
当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时,消除毛细管孔隙的目标便可以实现。
研究与应用的实践表明:
大掺量高效减水剂时混凝土在水胶比很低的条件下,仍能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可以成型密实,生产强度与耐久性良好的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
配制高强混凝土时,高效减水剂的掺量通常要接近或等于其饱和掺量。
超塑化剂应通过试验,根据与水泥(胶凝材料)的适应性,在萘系和多羧酸系的超塑化剂中选择,必要时复配其他成分,以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大流动度、低坍落度损失等性能。
掺量按固体计,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5%-2.0%。
▲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合料
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活性矿物掺合料(硅灰、矿渣、粉煤灰等)中含有大量活性氧化硅及活性氧化铝,它们能和波特兰水泥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游离石灰及高碱性水化硅酸钙产生二次反应,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优的低碱性水化硅酸钙,从而达到改善水化凝胶物质的组成并消除游离石灰的目的。
▲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的优化
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主要有水胶比、水胶比确定下的浆集比(一定水胶比下的胶凝材料总用量或用水量)、水胶比和浆集比确定下的砂石比(反映一定浆集比下的砂率或粗骨料体积)和超塑化剂用量。
这些参数不是孤立地影响混凝土的个别性能,而是相互制约的。
如为了保证高流动性就要用较大的浆集比和砂率。
高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任务是正确地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参数,使其中的矛盾得到统一,获得保证高耐久性的混凝土。
水胶比: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与水胶比倒数之间的关系仍然近似线性,但是斜率变小。
水胶比越低,混凝土强度越高。
在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胶比反映的是胶凝材料用量以及其组合。
对高强混凝土来说,矿物掺合料对强度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水胶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对高耐久混凝土,水胶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与强度的要求来确定。
浆集比:
根据简化的模型来看,混凝土是一种两相材料,即由水泥浆和骨料复合的材料。
水泥浆体是骨料的胶结材,而骨料是非连续相。
可以说,混凝土的渗透性,强度,工作性,尺寸稳定性和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取决于胶结材/骨料之比和两相材料各自的质量。
水胶比确定下,胶凝材料用量就反映了水泥浆体和集料的比例,即浆集比。
浆集比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因而也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强度、弹性模量和干缩率。
高耐久混凝土特点是流动性大、强度高、水胶比小,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就要求有较大的胶凝材料用量。
随着浆集比的增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会有所下降,混凝土的收缩也会有所增加。
从耐久性角度来看,必须有足够的浆体浓度和数量,得到良好的工作性,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砂率:
在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砂率对混凝土的主要影响是工作性。
HFS-HPC由于用水量很小,砂浆量要由增加砂率来补充,砂率宜较大。
据日本资料介绍,平均坍落度每提高20mm,砂率应增加1%,而强度并无明显变化。
砂率的大小与砂的粗细、级配和石子的粒径、级配有关。
当砂子的细度模数大而石子最大粒径小时,应减小石子用量。
砂率的选择可用砂浆富裕系数来计算。
计算的原则是用砂浆填充石子空隙并保证一定的富裕量。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HPC的配合比特点是:
低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大,浆集比大,砂率大,粗集料量小。
根据以上应用的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可以首先采用砂浆进行力学性能优化试验,采用水泥浆体进行流动性试验与流动度损失试验,提出如下的混凝土配合比具体设计步骤使混凝土获得预期的高耐久、高流动度、高强等性能。
四、原材料选用要求
1.水泥
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仅为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
品质应符合GB175-2007规定:
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碱含量不应超过0.60%,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应超过1.5%,水泥熟料中C3A的含量不宜超过8%(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C4AF含量小于7%、C3S、C2S含量宜在40%~45%之间的水泥。
2.粗骨料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球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母岩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颗粒尽量接近等径状。
(1)粗骨料粒径宜为5~20mm,且分两级储存、运输、计量,5~10mm颗粒质量占(40±5)%,10~20mm颗粒质量占(60±5)%。
(2)选用粗骨料无碱活性(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0.10~0.20%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3.细骨料
(1)细骨料应选择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天然中粗砂(不宜使用机制砂和山砂,严禁使用海砂),细度模数2.6~3.0。
(2)严格控制云母和泥土的含量,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1.5%,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1%,云母含量不应大于0.5%。
(3)选用无碱活性砂(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0.10~0.20%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4.矿物掺和料
适当掺用优质Ⅰ级粉煤灰、磨细矿渣、微硅粉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Ⅰ级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分别应符合GB1596和GB/T18046的规定,Ⅰ级粉煤灰需水量比不应大于100%,磨细矿渣比表面积应大于450m2/kg。
矿物掺和料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30%,粉煤灰与磨细矿渣复合使用时,两者之比为1:
1。
5.专用复合外加剂
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当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专用复合外加剂,尽量降低拌合水用量,专用复合外加剂必须满足专用复合外加剂的规定。
6.拌合及养护用水
用水采用饮用水,并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要求。
五、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及要求
1.高性能混凝土拌合
⑴混凝土的拌合采用两套配有一个砂斗,两个石料斗、四个胶凝材料罐的全自动计量强制式混凝土搅拌站进行。
⑵各种计量装置经法定计量部门定期鉴定,并在每次开盘前,均应进行校核。
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
细、粗集料为±2%;其它为±1%(均以质量计)。
⑶混凝土的拌合时间:
2-3min。
⑷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进行含气量测试,并控制在2~4%
2.高性能混凝土输送
⑴高性能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
泵送混凝土应连续进行,输送时间间隔不大于45min,且坍落度损失不大于10%。
⑵当混凝土坍落度较低时,不准在料斗内加水搅拌。
⑶输送泵接料斗格网上不得堆满混凝土,要控制供料流量,及时清除超径的骨料及异物。
⑷冬季施工时宜用保温材料包扎输送管防止混凝土受冻。
⑸夏季高温施工时宜用湿草袋等覆盖输送管,防止因输送管道温度过高造成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施工,直至造成混凝土堵管。
3.高性能混凝土浇筑
⑴混凝土的浇筑方法采用混凝土拖式输送泵浇筑。
⑵混凝土浇注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
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5~30℃,夏季气温较高时采用冷却水拌合混凝土,使其入模温度符合要求。
模板的温度为5~35℃,夏季气温较高时采用冷却水喷洒模板,并采取遮荫措施。
⑷桥面施工时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每段浇筑完成后立即抹平进入养护程序。
⑸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按照JG/T306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执行。
⑹为确保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所有混凝土结构均采用定制保护层定位夹(块),其尺寸及形状符合设计要求,布置原则为4个/m2,呈梅花形布置,固定牢固。
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允许偏差为+5mm,并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进行检测。
⑺每次浇筑混凝土采取两台输送泵同时进行,浇筑时间控制在6h内,保证混凝土在达到初凝时间之前浇筑完成。
⑻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气温适宜时进行,并应连续进行,一次浇筑完毕。
⑼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制箱梁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对称连续浇注的方式进行。
浇筑时,先浇筑腹板下部混凝土,然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浇注腹板上部混凝土,最后浇筑顶板混凝土。
4.高性能混凝土振捣
所有混凝土一经灌注,立即进行全面的捣实,使之形成密实、均匀的整体。
混凝土的密实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动器联合振捣的方式进行。
混凝土振捣采用操作台统一控制,操作台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严格控制振动时间及振动顺序。
5.混凝土养护控制
控制混凝土的各种温度主要是为了防止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
混凝土养护要注意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
养护不仅是浇水保湿,还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在湿养护的同时,应该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和所接触的大气温度之间不出现过大的差异。
采取保温和散热的综合措施,可以防止温降和温差过大。
因此,综合考虑,蒸汽养护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原则是:
▲生温不要太早和太高;▲降温不要太快;▲混凝土中心和表面之间、新老混凝土之间以及混凝土表面和大气之间的温差不要太大。
温度控制的方法和制度要根据气温(季节)、混凝土内部温度、构件尺寸、约束情况、混凝土配合比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1)预制梁蒸养采用可移动和升降的养护棚内进行,混凝土养生过程采取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自动监控仪,并编制温度监控程序,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养护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全过程自动报警监控。
预制梁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静停期间保持棚内温度5℃以上,灌注完4h后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不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60℃,降温速度不大于10℃/h,整个养护过程控制梁体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
(2)自然养护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洒水,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梁体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
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采取喷涂养护剂和塑料膜覆盖保温联合养护工艺,禁止对混凝土洒水,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应及时喷涂养护剂,混凝土喷涂的养护剂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15℃,养护剂应符合《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901-2002)的要求。
六、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对策
1、严格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高性能混凝土拌制前,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准确计量。
在具体的施工配备中,即使搅拌设备上装有先进的含水量测定及控制设备,操作人员也应该认真操作,在其稠度发生波动时,及时加以调整,从根源上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搅拌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运输设备限定,则应根据具体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量的大小以及道路气候状况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在运输过程中还要尽可能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运输时间应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浇入模板内并振捣密实。
要求道路尽可能平坦且运距尽可能短,最大限度上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特性在具体施工中的正常发挥。
2、高性能混凝土的科学合理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具体道路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浇筑一般包括布料、摊平、捣实、抹面和修整等诸多工序,混凝土浇筑工作十分关键,所浇混凝土必须均匀密实且强度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保证结构构件几何尺寸准确,钢筋和预埋件位置准确,拆摸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同时,还要正确留置施工缝,采用分层连续浇筑,严格控制所浇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在浇筑过程中,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按要求振捣密实。
加强检查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浇筑后按照工艺仔细抹面压平,严禁洒水。
3、保证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此外,保证水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的重要工艺措施,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水泥水化的速度,而湿度则严重影响水泥水化的能力。
因此,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使用功能。
七、高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点,造价较低,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耐久性的结构形式,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从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至今的150年间,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
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造成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
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而造成结构的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已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
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病害而导致的损失是巨大的,并且耐久性问题越来越严重。
结构耐久性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了人们的估计。
国外学者曾用“五倍定律”形象地描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即设计阶段对钢筋防护方面节省1美元,那么就意味着:
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5美元;混凝土表面顺筋开裂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25美元;严重破坏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125美元。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也是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一方面能对已有的建筑结构物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以选择对其正确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可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设计,揭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从而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
因此,它既有服务于服役结构的现实意义,又有指导待建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丰富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1.混凝土碳化
(1)所谓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碱性物质相互作用,使其成分、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使用机能下降的一种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碳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早期混凝土具有很高的碱性,其PH值一般大于12.5,在这样高的碱性环境中埋置的钢筋容易发生钝化作用,使得钢筋表面产生一层钝化膜,能够阻止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但当有二氧化碳和水汽从混凝土表面通过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时,和混凝土材料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从而导致了混凝土的PH值的降低。
当混凝土完全碳化后,就出现PH<1这种情况,在这种环境下,混凝土中埋置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逐渐破坏,在其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钢筋就会发生锈蚀。
钢筋锈蚀又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破坏、钢筋受力截面减少、结构耐久性能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进行混凝土的碳化规律分析,研究由碳化引起的混凝土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混凝土内部碳化的进行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混凝土碳化的机理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是水泥、水、砂和石子,其中的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物自身具有强度(称为水泥石),同时将散粒状的砂和石子粘结起来,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
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约占水泥用量的三分之一将生成氢氧化钙(Ca(OH)2),此氢氧化钙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结晶,或者在其空隙中以饱和水溶液的形式存在。
因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水溶液是PH值为12.6的碱性物质,所以新鲜的混凝土呈碱性。
然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却时刻在向混凝土的内部扩散,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盐或者其它物质,从而使水泥石原有的强碱性降低,PH值下降到8.5左右。
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CO2+H2OH2CO3(1-1)
Ca(OH)2+H2CO3CaCO3+2H2O(1-2)
(3)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
混凝土的碳化是伴随着CO2气体向混凝土内部扩散,溶解于混凝土孔隙内的水,再与各水化产物发生碳化反应这样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研究表明,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取决于CO2气体的扩散速度及CO2与混凝土成分的反应性。
而CO2气体的扩散速度又受混凝土本身的组织密实性、CO2气体的浓度、环境湿度、试件的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碳化反应受混凝土内孔溶液的组成、水化产物的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可归结为与混凝土自身相关的内部因素和与环境相关的外界因素。
对于服役结构物来说,由于其内部因素已经确定,因此影响其碳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因素,如CO2的浓度、环境温度和湿度。
概况地说,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为:
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
混凝土密实度越大,碳化速度越慢;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越大碳化速度越快比;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越高,碳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性能 混凝土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