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15次形考作业.docx
- 文档编号:967964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40KB
会计制度设计15次形考作业.docx
《会计制度设计15次形考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设计15次形考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制度设计15次形考作业
会计制度设计1-5次形考作业
知识点1:
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与内容(第一章)
任务一:
1.会计制度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2.怎样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内部控制的导向性
答1.
(1)、实地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索要文档。
(2)、分析研究方法:
文字说明法、表格法(表格尺寸统一、划线标准、制作控制)流程图法(框图式、符号式)。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式:
纵式、横式设计流程图时注意的要点:
(1)、注明业务处理流程经过的部门和经办人;
(2)、注明凭证、报表名称和份数,用流程线反映其传递的流程;(3)、反映业务处理几张个情况记账情况及凭证和报表归档保持情况。
2.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后,企业为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发展建立制约关系的产物,是企业为达到预期的营运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执行的过程控制制度。
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往往涉及到多个管理职能部门,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制度,而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遵循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部分。
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是要涉及到现金和物资,由于现金、物资的流动性大、收支频繁,较容易发生损失浪费和贪污盗窃现象;一些重大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如投资方向、资产处置、资金调配等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
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经济业务决策和执行中的差错和舞弊行为,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目前国企改制分流中资产处置风险,也具有一定的规避作用
知识点1:
货币资金(第四章)
任务一:
A公司出纳员对公司的货币资金业务管理和核算的相关规定不甚了解,出现了如下两件事情:
一是在本年度6月10日和14日两天的现金业务结束后的现金清查中,分别发现现金短缺50元和现金溢余20元,对此他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原因,他为了维护面子和息事宁人,同时考虑到两次账实不符的金额较小,因此,他决定短缺部分自己补齐,现金溢余部分自己暂时收起;
二是A公司经常对其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心中无数,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公司日常业务的结算,公司经理因此指派有关人员检查一下出纳员的工作,结果发现,他每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只根据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加或减对账单中企业的未入账款项来确定公司银行的实有数,而且每次做完此项工作以后,出纳员就立即将这些未入账的款项登记入账。
问题:
出纳员对这两件事情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该公司应设计怎样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答:
1、出纳对以上业务的处理不正确。
第一、出纳经管的现金出现短款,首先需要通过财务主管履行清查核对等检查工作,短款原因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应作为出纳责任短款履行赔偿义务,因此,需要通过会计账务处理方式予以正确的记录。
第二、出纳在2007年6月10日,发现现金长款,如果按照第一步的处理程序后,客观上于007年6月8日的短款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未按照第一步要求处理的情况下,其长款可能与前面的短款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论是否有关系,出纳不能私自处理自己经管现金的长、短款,发现长款也应当提请财务主管实施清查手续,无法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应按照规定如实进行长款的会计处理。
2、出纳员对以上业务处理不正确。
因为未达账项在本质是企业与银行对部分跨期结算业务因相关结算凭证的传递而产生的会计记录与银行对帐单记录不一致现象,这种现象经过编制未达账项余额调节表以后,会验证企业与银行记录的一致性。
这部分未达账项在下个月随着相关银行结算凭证的传递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记录差异,形成自动平衡,因此,会计对这部分未达账项不能在未达账项的发现当期,在没有相关银行结算凭证为依据的情况下,将未达账项提前登记入帐,否则,会在下个月有关上个月的未达账项的银行结算凭证传到财务后形成重复入帐的差错。
3、该公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理由如下: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及环境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
①货币资金的安全性。
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库存现金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②货币资金的完整性。
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人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③货币资金的合法性。
即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④货币资金的效益性。
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
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
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管理决策者。
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
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约束,同时通过民主集中制、党政联席会等制度加强对其的监督。
(2)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在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之中,如果任何一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可以导致某项控制失效,比如,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由不同的人保管,如果保管印章的会计警惕性不高,出门不关抽屉,将使保管空白支票的出纳有机可乘。
由此造成出纳携款潜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3)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因素还很多,如组织练枫、管理控—甸1玄法\授权租分配责任的方法等等—。
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改善其控制环境。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
1,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
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的范围包括各种收入及欠款回收。
具体地说,是单位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按规定计入有关账户。
通过检查销售、采购业务或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回和归还情况,或余额截止日后人账的收入和支出,查找未人账的货币资金。
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发票、收据控制。
发票、收据控制是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手段。
发票分类很多,例如增值税发票、运输发票,因为这两种发票涉及国家税收,且有国家税务机关负责监督检查,因此涉及这两种发票的货币资金收入一般较完整。
但目前餐饮服务业等发票及收据管理较混乱,给控制设计增加了难度,如企业违规开具“大头小尾”、“小头大尾”发票,多给、不给客户餐饮发票,空白收据、发票到处可买,自制收据,收据不连号或五号,或以白条代替收据等。
因此,对于发票、收据必须加强其印、收、发、存的管理,建账核算。
在此基础上,利用这类发票的连续编号,设计一岗位,负责其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2)银行对账单控制。
银行对账单控制是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以发现未达账项,分析其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物料平衡控制。
物料平衡控制是利用物质不灭定律,复核主要原材料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量上是否平衡,以确保生产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这种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加工行业……(4)业务量控制。
业务量控制是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来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比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台班记录的业务量,复核其货币资金收入。
(5)往来账核对控制。
往来账核对控制是通过定期与对方核对往来账余额,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以评价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人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的一种控制方法。
特别应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
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由于应收、应付票据的变现能力较强,故也将其纳入货币资金控制范围内。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账实盘点控制。
账实盘点控制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如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账实盘点按盘点的时间分为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但不定期盘点的控制效果通常比定期盘点好,不定期盘点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击性强,会给货币资金相关岗位产生一种无形的、无时无刻、无不存在的压力。
(2)库存限额控制。
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库存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或汇交某一银行账户,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
利用此方法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统筹使用,特别适用于货币资金短缺的企业。
(3)实物隔离控制。
实物隔离控制是采取妥善措施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不得接触实物的控制方法。
比如,现金只能由出纳保管,银行承兑汇票也只能由一人专管,否则将导致责任不清,不法分子很可能会混水摸鱼,侵占货币资金。
同时还应采取选择合格的保险箱、选择安全的场所等保障措施,以确保货币资金实物安全。
知识点1:
生产活动与成本核算(第五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任务1:
现阶段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能对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成本核算规范,并且企业会计准则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在发挥着直接的约束作用,这就是说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完全设计权。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
不认同此种说法。
因为:
(1)企业会计准则并不是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也不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
产品生产意味着资产消耗,因此资产价值与成本费用间具有一定的等量关系,资产的账面价值决定着成本费用水平。
(2)《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与第八条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具体明细划分进行了规范,就形成了实践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
(3)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较大的设计权但并不是完全设计权,因为只要设计到具体核算,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的,比如成本核算的总分类账户体系的设置。
财政部2006年12月4日正式颁布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要求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除外)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五章是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共十一条,主要围绕成本控制、费用管理、研发费用管理、社会责任的承担、业务费用的支付、薪酬办法、职工劳动报酬、职工福利、缴纳政府非税收入的义务与权利、企业与个人的支出界限等方面做出规定。
比如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址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
2007年3月16日颁布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同步实施。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的第17条关于收入、支出、资产计价、成本的规定。
比如条例第34条取消了对计税工资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第21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知识点2:
资本公积(第七章所有者权益业务会计制度设计)
任务1:
案例:
2010年初,甲公司向乙公司购进一批材料,应付购货款为10万元,合同约定3个月内结清款项。
3个月后,甲公司因财务困难而无法支付货款,便与乙公司协商进行债务重组。
双方协商的结果是乙公司同意将10万元购货款转为对甲公司的股份,转股后甲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60万元,甲公司用于抵债的股权占其注册资本的1%,年末债务重组各相关手续均已办理完毕(乙公司已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万元的坏账准备)。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
应付账款——乙公司100000
贷:
实收资本50000资本公积——资本溢价50000
要求:
试分析甲公司这样的账务处理有何不妥之处
答:
题目分析:
甲公司对与乙公司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错误,同时应该调增万元计税所得额的处理。
该凭证仅在摘要栏中简单记载了“债务转股权”五个字,没有说明具体情况。
在上述会计处理分录中,应付账款为甲公司所欠的10万元货款,实收资本5万元为甲公司抵债股权占其注册资本500万元1%的份额,资本公积5万元为重组债务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10万元与甲公司所转1%股权(注册资本)5万元之间的差额。
关键问题是对甲公司抵债股权占甲公司注册资本1%的理解问题。
乙公司的股权占甲公司注册资本的1%,实际上有两层含义:
一是表明甲公司500万元注册资本中的1%计5万元为乙公司投入的股本,即乙公司对甲公司可以履行股东权利的份额也为1%;二是表明乙公司对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享有1%的份额,由于甲公司净资产为760万元,所以,甲公司净资产中有万元系甲公司拥有。
从这两层含义再结合上述情况又可以看出两点:
一是乙公司以放弃10万元债权为代价,仅换取了对甲公司1%的股权(5万元的股本)及总共万元的净资产;二是在此债务重组中,乙公司放弃(损失)了万元债权,而甲公司收益了万元。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甲公司而言,其对乙公司的实收资本应计为5万元,因重组而由乙公司享有的万元净资产超过实收资本部分的万元,应作为资本溢价,重组差额万元作为资本重组利得;对于乙公司而言,其对甲公司拥有的投资额应为万元,损失为万元,但由于已预提万元坏账准备,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仅是万元。
因此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付账款——乙公司10万元贷:
实收资本5万元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万元
营业外收入——资本重组利得万元至此,甲公司不得不承认了对与乙公司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错误,同时还接受对调增万元计税所得额的处理。
知识点3:
内部结算制度的设计(第九章责任会计制度设计)
任务1: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转移价格按成本(包括税金)加上小额利润制定,由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计算。
试分析这属于哪一种内部结算价格,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
是以选定的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加上一定比例的内部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属于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具有多种定义,如完全成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实际成本等,故以不同成本概念为基础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对存货估价决策、业绩评价等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完全成本为基础制定转移价格的优点在于:
(1)获取完全成本信息的代价极低。
因为完全成本信息是根据财务报告的要求计算的,可直接从会计记录中获取。
(2)能够合理地计量到某些间接费用。
因为如果转移的产品需要开发、设计工作,则其成本会包含于间接费用中,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完全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到这些费用。
以完全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1)对卖方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作用。
因为以完全成本作为转移价格,一方面,会使卖方得不到任何利润;另一方面,卖方的成本全部转移给买方,客观上使卖方经理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
2)买方则需要承担不受它控制而有其他部门造成的工作效率上的责任。
因为对于买方而言,制造部门的成本无论高低都将全额转移给它。
所以如果不克服以上缺陷,采用以完全成本为内部转移价格,对买卖双方业绩进行评价,就会出现偏差。
通常情况下,该方法主要作为企业内部各成本中心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计价、结算依据。
尽管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得出的完全成本作为转移价格缺乏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中它们还是被广泛运用。
用标准成本取代完全成本,来弥补完全成本的缺陷。
因为标准成本可以减少低效率问题,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便于正确评价各责任单位的业绩。
但是,它仍然无法真正解决实际完全成本导致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因为即使是采用标准成本,仍然存在将卖方的固定成本作为买方的变动成本处理的问题,由此决定了它仍不能很好地解决目标一致性的问题。
另外,如果卖方生产能力有剩余,可以按变动成本转移;若卖方无闲置生产能力,则应以市价为其转移价格。
以变动成本为转移价格存在以下问题:
(1)以变动成本为转移价格会使买方过分有利。
(2)这种方法只能用于成本中心,因为如果责任中心只计算变动成本,就不能用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和经济增加值对该中心进行业绩评价。
(3)如果无限制地将一个责任中心的变动成本转移给另一个责任中心,将不利于激励成本中心经理控制成本。
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加成价格,制定转移价格的优点在于:
能保证提供商品的一方能够通过商品的捉供获得一定的利润,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但实际成本加成价格也存在缺陷,会将提供商品一方的浪费转嫁给买方,削弱了双方降低成本的责任感,导致责任中心经济利益的不合理分配。
同时,加成的利润率的确定很容易掺杂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而加成利润率的偏高与偏低均会影响对双方业绩的正确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制度 设计 15 次形考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