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docx
- 文档编号:967093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91KB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概述
理解两个重要观点:
一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
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把握三个时期:
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第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突破。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外交辉煌的成就。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读教材,理结构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
“另起炉灶”:
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同两国确认并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它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①目的: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②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③成果:
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④意义: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①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内容: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③特点:
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④成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⑤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由来:
①1945年联合国成立。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所占据。
③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也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的缓和
(1)原因:
双方的共同要求
美国: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同时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中国:
为了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了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也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国需要改善中美关系。
(2)过程:
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的改善
(1)直接原因:
中美关系的改善
(2)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
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
3.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
(1)、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研教材,勿混淆
易错点
1.注意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3.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4.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5.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6.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7.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8.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9.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易混点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三者各有侧重。
“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2、用对比记忆法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当堂练,查漏洞
一.2013高考试题(精选)
1(2013·安徽文综·18)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C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2(2013·广东文综·17)
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答案】B
3(2013·江苏单科·1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答案】D
4(2013·四川文综·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
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8分)
【答案】
方面: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8分,每点2分)
二.2012高考试题(精选)
1(2012·上海单科卷·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
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A
2(2012·福建文综卷·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答案】A
3(2012·山东文综卷·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A
4(2012·北京文综卷·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
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
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5(2012·天津文综·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C
三.2011高考试题(精选)
1(2011·天津文综·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答案】C
2(2011·江苏单科·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
3(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C
4(2011·海南单科·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A
5(2011·福建文综·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12分)
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答案】
(4)表现:
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
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6(2011·上海文综·31)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
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制定《共同纲领》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
(填写编号)
历史进程
新中国诞生
中国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一国两制实施
标志性史实
③
【参考答案】②①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历史 必修 第七 单元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