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院专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966999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16KB
航海学院专业发展规划.docx
《航海学院专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海学院专业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海学院专业发展规划
泉州师范学院航海学院航海类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泉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立足泉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为一身,融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大学。
学校抓住国家支持福建海西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工科专业,与航运企业(中泉集团公司、台湾航运公司)和航海院校(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三方携手联合打造航海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高级航运人才。
随着我国政府加入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履约自愿审核计划体系以及STCW78/10公约于200年6月完成修订并在2012年1月生效,我国船员主管机关修订并颁布了一系列涉及航海教育、培训的新规则,提高了教育、培训的相关条件要求,扩大了强制培训范围,加大了审核、检查力度。
这些都会对我校航海教育产生直接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的航海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与组织、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主动积极地适应新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航海类专业建设,在竞争中保持和发展自身优势,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拓展学校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专业建设回顾
(一)基本情况
航海类专业为我校新办本科专业,目前,我校航海类专业包括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预备于2012年秋季正式招收学生160名。
我校把航海类专业作为航海学院的核心和特色专业来建设,在专业申办过程中,形成了“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专业办学新模式。
(二)教学建设准备情况
1.人才培养方案的反复修订
专业申办期间,航海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海事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广泛参考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多方请益,对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进行了多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形成了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高级航运人才”。
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均体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符合国际公约和我国相关法规对高级船员的要求。
(2)把校企合作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3)采用特殊的“1+1”人才培养模式,即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同时,还须获得海船甲类一等三副、三管轮适任证书。
同时,还必须获得海员基本安全培训(B01、B02)、船舶高级消防(B05)等多项专门技能证书。
(4)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和技术培养标准相衔接的教学体系,以岗位能力需求及行业考试、评估为主线设置课程及安排实践、实训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保证学生的实际技能可以满足岗位需求和国家船员适任证书、技能证书考试和岗位技能评估的要求。
(5)融合专业的国际化及综合化教育特点,使培养的人才既掌握扎实的航海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善于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航海英语运用能力。
2.内培外引建设合格师资队伍
(1)学校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无限航区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等适任证书的双师型教师20多人。
(2)学院与中泉集团公司、武汉理工大学、集美大学、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可通过人员互动或人员聘用等渠道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3.初步完成相关课程建设
(1)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适任标准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STCW78/95国际公约履约要求,国家海事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与发证规则》,这一规则对航海类专业人员岗位职能、适任证书考试课程与内容、技能评估的项目及标准都有强制性的规定。
(2)制定了航海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
共完成了54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其中航海技术专业33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21门。
(3)启动了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开展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建设工作,使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4)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夯实课程改革基础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专业申办以来,学校十分重视航海类实验室建设工作。
围绕航海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学校与中泉集团共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3000多万元,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目前,我校拥有航海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和轮机专业实验室。
规划建设的航海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一个基地、四个实训室建设。
一个基地是指水上训练基地,四个实训室是指通信导航实训室、航海仪器实训室、值班水手实训室、航线设计实训室16个。
我校规划建设的轮机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主要由一个中心四个实训室组成。
一个中心是指金工工艺实训中心,四个实训室是指动力设备操作实训室、动力设备拆装实训室、船舶电站实训室、船舶电工工艺实训室。
我校充分发挥“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与中泉集团签订了学生实训与就业协议,保证了今后航海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与毕业就业。
(三)教学运行管理情况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1978/95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培训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各从事船员教育、培训的高等院校和组织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认证,确保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
我校从2011年开始建立了《航海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争取于2012年7月通过了国家海事局的评估和审核。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控制,使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趋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学生管理情况
根据船员岗位的要求和培养的特点,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行为素质和一定的军事素质,培养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耐劳、不畏艰险、责任感强的作风,按照《泉州师范学院航海学院半军事管理条例》,对航海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行在校生半军事管理制度。
半军事管理包含军事训练(队列训练,擒敌拳)、一日生活制度(升旗、起床、晨练、站岗、上课、体质健康训练、晚熄灯、晚点名、就寝等)、内务卫生制度、学生风纪(着装、举止和礼节)、统一着装和日常管理制度等内容。
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做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
(六)不足之处
1.本专业为新办专业,办学经验十分匮乏。
2.师资队伍中具备船员适任证书特别是管理级船员证书和相应资历的教师人数少;教学队伍梯队不完整;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困难重重。
3.现有航海类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管理仍然需要加强。
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规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泉州师范学院2010-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紧紧围绕海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航海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航海类人才。
(二)建设目标
航海学院2011—2015年学科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如下:
要按照“一核两翼三拓展”发展优化专业体系和布局,即以航海类专业群为核心、以驾驶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为两翼、拓展海港管理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商贸物流类专业三个专业群,支持相关专业的起步。
(三)建设规模
考虑到目前国际公约和海事主管机关对于船员培训、考证要求条件的变化以及我校相关资源情况,同时也考虑到航运市场和船员就业市场的总体形势,航海类专业作为学院的核心专业,从行业影响力和规模效益两方面综合考虑,应适当增加航海类专业的建设规模。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十二五”期间,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专业逐渐扩大招生规模,并适当发展相关港口管理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商贸物流类专业。
(详见表1)
四、建设任务
(一)深入研究、践行“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引导,不断完善“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
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不断完善并形成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与提高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健全由学科(专业)专家、校内外教学专家、国内外同行专家、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组成的培养方案评审机制,使培养方案跟随时代科技发展,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体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特色。
在满足学历教育要求的同时,满足STCW国际公约和国家海事部门相关规定的要求,确保考证通过率。
加大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联合办学。
在航海教育方面与国内外的不同国家、地区展开各层次学生的培养与交流合作。
系统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启动名课程、名教材建设工程。
打造精品课程,形成系列精品教材、特色教材。
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大航海英语的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机融合,在教学目标上实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与船员适任英语考证应试能力的辩证统一。
大力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推行教师与学生双向讨论与交流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坚持“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航海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航海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培养为主,专任与兼职相结合、扩大兼职比例,不断优化航海类专业教师的结构;通过激励性政策和强制性要求,促进教师轮流上船顶岗实践,以解决航海类专业教师的持证率问题。
(详见表2)
1、多方位投入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争取泉州市财政加大对我校事业经费和基建经费投入,并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侨乡优势,通过董事会和驻港办事处,加大海内外筹资力度,发动社会力量捐资支持办学;在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培养航海人才协议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交流联系,充分利用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优势,由泉州中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的3000万,设立轮机工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教学设施、引进人才、专业进修培训等;每年从学校预算经费中拨出人才经费220万元,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教师进修培训专项基金、青年教师科研资助基金、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等,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专业进修培训、教师科学研究、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等提供支持。
2、多层次培养
进一步完善《泉州师范学院教师进修培训管理规定》、《泉州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培养办法》和《泉州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等教师选拔培养制度,采取“按需培养,学以致用;择优选拔,滚动发展;有序选派,重点扶植”等一系列措施,促进高层次人才、中青年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等四个层面师资水平的提升。
实施高层次人才拓展计划,以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为导向,积极支持教授、博士出席国际会议,到国外大学、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进行访学或合作研究。
实施中青年教师提升计划,积极推荐、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组织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职培训或进修,每年选派2名中青年教师参加海事主管机关认可的航海类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与泉州中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主办研修班,提高中青年的业务能力。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积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处理好贡献社会和自身成长成才的关系,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站稳讲台。
制订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提高计划,实行“三定”(定方向、定任务、定目标),以高水平、高标准、高学历要求促使青年教师不断进取。
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未来走向,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以挂职顶岗等形式兼职工作,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和实践,逐批派选教师参加“双师型”认证培训和考核。
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如每五年允许“双师型”教师上船换证一次,上船期间享受船员待遇且校内基本待遇不变。
3、多方面整合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学科资源和师资潜力,对15个二级学院的师资进行优化整合。
通过业务转向培训,把应用科技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二级学院的一部分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调整到航海教育岗位上来,确保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
以海峡两岸文化和学术交流为平台,借助区域地理优势,积极探索与台湾高校构建相互了解、密接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尝试实施互换教师计划,实现人才优势互补。
4、多措施引进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海船船员培训教学人员要求》的规定,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以优厚的薪酬待遇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引进、招聘人才。
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探索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引进方式,集中精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和专业教学梯队建设紧缺急需人才;充分利用“桐江学者计划”这一引智平台,做好学科领军人物的引进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吸纳海(境)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和台港澳人才来校工作,贡献智慧。
从2010年开始,每年引进或招聘1名以上持有三管轮船员适任证书的硕士生来校担任专业理论课教师,专业实训课教员可以放宽到持有三管轮及以上船员适任证书且海上任职资历在18个月以上的本专科毕业生。
5、多渠道聘用
通过闽台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渠道,拓宽师资来源,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聘请海峡两岸合作院校以及集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优秀教师、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来校讲授专业课程;聘请泉州中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台湾台塑海运股份有限公司、长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万海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航运公司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学,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优化组合、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原则,根据专业建设和国家海事局对船员培训项目配置设备要求,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设备,补充现有不足设备,加大经费投入,购置新增项目所需设备,合理配置,高效利用。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针对目前航海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善我校学生实习实训的条件,拟在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充实、完善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与中泉集团联合建立航海专业实践实训基地。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
3.建立航海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绩效评价体系,制定航海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绩效评估办法,确保所有基地都在有效地运行。
(五)课程建设
依据STCW78∕10公约对船员技能的要求,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
围绕两个专业考证的七门课程,全力推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重组,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考证课程通过率的极大提高。
100%的课程要完成网络课程的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建成2~3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力争建成1门以上的省级精品课程。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力求共同开发出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课程内容。
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的培育、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拟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培育。
(六)教材建设
1.着力抓好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
优先考虑使用能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反映工作过程、具有明显特色的教材;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或者特色专业建设起支撑作用的高质量教材。
2.积极鼓励教师开发能满足核心课程教学需要的航海类教学素材库及音像媒体中心等电子、多媒体教学资源。
3.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争取开发2门以上的校企合作教材;加强校校合作,壮大教材开发力量,扩大所开发教材的使用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调动专业带头人的积极性,使航海类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积极调动教师上实践课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大力推行课程教学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师资管理制度。
制订《泉州师范学院航海学院航海类专业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航海类专业教师上船实践,保持甲类船员职务等级证书的有效性,确保航海类专业教师的持证率。
同时,航海类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时,适当考虑教师上船实践经历。
鼓励航海类专业教师在职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其学费报销在现有规定基础上给予政策倾斜。
学校定编定岗时,充分考虑上船实践的实际情况,给航海学院适当的编制倾斜。
加强实验员队伍岗位培训,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实验人员一专多能,适应教学实验中心的发展和需要。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深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改革,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和完善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机制;大力开展和扶持各种形式的学生创新活动;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
加强实验实训室管理,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完善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业务进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实施细则,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实验室的管理真正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确保教育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
按照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实施全过程监控。
注重研究教学管理的客观规律,强化目标与过程管理意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高效规范管理、严谨治学态度、自由学术氛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航海类学生半军事管理
加强和改善航海类学生教育管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达到管理目标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按照培养目标提出针对性要求
航海类学生由于毕业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自律能力、团队精神、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领导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相比起一般工科学生都有着特别要求,因此,实施真正的半军事管理是需要的,也需要在管理资源和其他方面做出安排,给予政策倾斜。
为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的运作便利性,可以参考目前其他主要航海高校的做法,进一步修订《半军事管理条例》,以加强针对性管理。
2.配备能体现管理特点的管理队伍
我校目前对于航海类学生管理干部配备没有制定特别要求,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难以体现管理特点和实现管理目标,为达到管理效果,可以采取:
(1)选用有军事背景的干部(或直接聘用复转军官/士官)作为一线学生管理干部;
(2)在提高管理干部的政治思想配备条件的同时,加强干部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可选用政治觉悟高的毕业生直接送到部队过一段时间训练生活以及与部队共建,共同培养学生管理干部的措施)。
3.提供必需的管理资源
学校在航海类学生管理资源方面应有所倾斜,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区别化管理的措施,在航海类学生集中安排住宿,管理干部队伍配备和培养,管理工作津贴,学生军训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
抓好航海类学生的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我校航海类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可以为我校学生管理树立标杆,对端正学生风气,显现管理特色,提高学校整体学生管理水平起较大的作用,学校可以从中获得综合效益。
(五)其他保障措施
1.加强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1)学校制定有关规则,规范和鼓励各种校内外交流活动。
在目前,特别重要的是推行有效的校内交流制度,通过定期规范的主题教研等活动(活动的范围不仅限于本教研室或本部门,应该是包含专业和管理范围),使相关部门和教师能够共享、分析和整合各种信息,研讨相关专业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促进各方面工作。
(2)航海学院和相关专业教师要主动加强行业联系交流,管理和教学措施以及教学内容有效与否都很大程度上基于对于信息的掌握。
学校要为这种交流提供条件和方便。
(3)学校的各种相关机构应该承担信息整合、整理、按需要宣传和传达以及保存的工作。
2.加强办学的国际联系
3.加强校内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
附表:
附表1“十一五”期间航海类专业发展规划表1
年度
专任教师
专业招生人数
在校生人数
现有专业
新办专业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附表2“十一五”期间航海类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年度
专任教师
高职称人员比例
高学历(学位)人员比例
总计
正高
副高
博士
硕士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航海 学院 专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