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清障对策探讨.docx
- 文档编号:966566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2.75KB
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清障对策探讨.docx
《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清障对策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清障对策探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清障对策探讨
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清障对策探讨
2012-7-259:
23:
00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摘 要: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在98%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达到60%左右,利润总额的比例在50%上下,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40%,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7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在分散经济风险、调节经济波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就业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但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障碍,突出表现为:
产品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设备落后;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经济效益相对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品重合度高,特色产品不多;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制度缺失;家族化现象严重,发展思路缺位;财税优惠政策不多,加大企业生存压力;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过快,企业亏损面扩大。
为清除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应采取以下对策:
合理规划企业布局,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依托区域发展优势,做大做强产品加工和配套业;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引导金融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和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我创新能力;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健全管理制度,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税费,改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生产资料价格平稳运行,降低中小企业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关键词:
中小企业;发展障碍;清障对策
一、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中小企业是在乡镇企业的基础上,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依托各地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劳动力,经过多年的自我积累和自我探索发展起来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极具活力的重要力量,担当起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中小企业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实力,进而决定国家命运,这是很多国家发展经验反复证明了的一个规律。
数字很能说明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不可替代的绝对重要性。
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它们创造了这些国家60%-70%的总就业和55%以上的GDP。
这些数字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应数字大体相当,这说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发达国家并不亚于发展中国家。
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OECD的评价是:
“中小企业在所有国家的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中小企业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也指出:
“中小企业创造了本地区大多数的就业,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脊梁骨。
”
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近几年,刺激发展政策密集出台。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中新增“微型企业”,使相关扶持政策更有针对性,7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10月1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2012年2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工作,4月19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29条支持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陕西省提出像抓“三农”一样,抓中小企业发展;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市场主体培育。
2012年5月7日,省委赵乐际书记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
“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优化一批的思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目前正在抓紧制定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去年以来,西安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宝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激活民间投资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榆林出台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延安从2012年起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一亿元资金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创投基金等等。
陕西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加快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财税政策措施》,从加快推进全民创业、转变资金支持方式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但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有“近忧”:
通胀压力、银根紧缩、欧债危机、成本陡升、招工困难、三角债问题……;又有“远虑”:
产品层次较低、技术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品重合度高、管理水平低下、发展思路缺位……。
如果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不能得到较好解决,中小企业这团水不能活起来,那么,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中等发达省份目标实现、“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建设、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全面小康建设等,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当是各级党委、政府、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小企业总体概况及主要特征的粗浅分析,揭示阻碍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企望给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思路。
二、 中小企业总体概况及主要特征
根据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类,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关于工业的划型标准为: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997年以来,陕西省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步发展,日益强大
早在1997年,陕西省就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统计部门着手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摸底,并研究建立非公有制统计制度。
特别是近几年,陕西省不断强化服务建设,支持、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每年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间,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从6296亿元增加到1619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8.5%增加到48%,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已经形成“半壁江山”格局。
目前,陕西省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40万个,增加值达到5800亿元,实交税金680亿元,利润总额为1500亿元,年末从业人员达725万人。
今年前4个月,在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增速继续提高,全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84亿元、增加值1938亿元、利润总额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18.6%和21.5%。
(二)发挥优势,聚集行业相对集中
陕西省中小企业更多的聚集在服务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上,对调整产业结构有着重大意义。
陕西省中小型工业企业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排在前16位的全部是制造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20个行业占到总体的九成左右,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就占了两成上下。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
在陕西省,由于关中、陕南、陕北不同的地理环境、资源、交通、经济基础、科技文化等条件的差异,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了关中和陕南、陕北三大板块。
陕南、陕北产业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少,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关中相对较好。
(四)市场反应迅速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层次少,更有利于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做出快速的发展决策。
(五)发展动力强劲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生存危机与竞争压力迫使中小企业更加关注市场机会,重视扩大市场。
(六)用人机制灵活
中小企业几乎全是民营经济,管理环节少,大都是企业主一人说了算,用人机制灵活。
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中小企业虽有长足发展,但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仍然不少。
分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不少经营者认为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
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没有形成;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四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五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银行贷款很难,民间借贷利息很高;六是企业税费过重。
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束缚不可否认。
实际上,从现存的中小企业来看,其外部环境因素只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外因,并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因为凡是基于外部的如政策、资源、资金等优势只能是暂时的优势,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真正可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市场开发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实中有不少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做大做强了。
因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扩张的真正因素是企业内部本身。
当然,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外部环境因素。
总体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等诸多问题。
(一)产品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
以中小工业企业为例。
陕西省中小工业企业的行业门类虽然比较齐全,但产品层次较低,初加工产品和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较多,主要集中在进入门槛较低、投资较少、技术要求较低、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四个行业:
一是以资源为依托的非金属矿物开采和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二是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三是以大工业为依托的零部件加工制造业;四是造纸、纸制品业以及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
由于陕西省中小工业起步较晚,经济基础差、技术装备水平低,在产品的生产上主要表现为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手工劳动、简单劳动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比较少。
(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设备落后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我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60%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企业自身人员素质较低,中小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一成,初中以下的职工占六成左右,企业科技人员不足且流失严重,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是创新资金来源不足。
中小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低,且总量小,难以应对技术创新成本高、回收期长等风险;融资难,使很多企业因资金缺乏而无力搞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
三是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四是创新服务能力弱。
已有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产品少,服务面窄,服务缺乏深度,部分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
五是信息不畅。
中小企业获取信息途径少,不及时等,也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看,技术资金投入不足,装备水平差,企业的落后设备不能及时得到改造和更新,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带病运转,甚至一些五十年代的设备还在超期服役。
调查总队曾对某镇进行过专门调查,结果是该镇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达到90年代前期技术水平的只占20%;80年代后期技术水平的占34.6%;80年代前期技术水平的占17.0%;有约10%的企业使用的是70年代的设备技术。
陕西省中小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工作环境、条件、待遇等因素影响,一些大学、中专毕业生不愿在中小企业就业。
企业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大多数为土生土长人员,高级技术人才奇缺。
中小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利用能力不强。
陕西省中小工业企业中,除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为大企业配套外,多数企业都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形成和发展的,产品大都为技术含量低的初级品。
主要有生产建筑材料类的砖瓦、砂灰、石材等。
农副产品加工类的豆制品生产、小食品加工、刺绣加工、木质家具等。
由于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三)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
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且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抵押资产有限,企业融资难度很大。
按照现行金融货币政策,不少中小企业在银行很难得到贷款,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取得贷款,但往往要支付很高的利息。
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贷款覆盖率达到100%,中型企业也达到90%,而小微企业仅为20%。
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2012年一季度,有银行贷款需求的小型微型工业企业中,有41.9%的企业没能从银行获得资金,微型企业更是达到了45.7%。
此外,一些大企业拖欠货款,加剧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
有的中小企业互相借贷,形成“三角债”问题,资金链一旦断裂,便发生“跑路现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于2012年4月对重庆、西安等中西部多个省市开展的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
在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的诸多因素中,资金紧张因素仅次于原材料上涨因素位居第二,进入2012年,资金紧张或不足对小微企业的掣肘表现更趋强烈。
调查总队也曾对212家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问卷中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它们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成长前进中的桎梏。
由于资金紧缺,企业在一次性投入固定资产后,无力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仅生产经营受到了限制,而且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后劲不足,一些企业只是靠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四)经济效益相对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近年来,陕西省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态,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在“两位数”以上,中小企业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态。
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虽然与全省宏观经济及大型企业基本保持同步,但经济效益相对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1、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辐射不强。
陕西省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以能源化工为主的行业,这些行业产业链较短,对资金、技术的要求较高,对中小企业辐射不强。
这些行业的高速发展,难以带动中小企业的同步增长。
2、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各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大多为大型企业,惠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如融资政策、用地政策、设备更新及技术升级改造基金的使用等政策。
一些地方、部门的做法往往是对大企业“锦上添花”,而对中小企业的“雪中送炭”少之又少。
3、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陕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在煤炭、石油、非金属矿产资源方面,矿产资源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中小工业企业中,以矿产资源开发和产品加工为依托的企业在中小工业企业中占有相当比重。
这些资源型企业一方面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又是受国家政策限制发展的五小企业。
这类企业在资源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夹缝中生存,日益受到资源、环境、能耗政策的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五)产品重合度高,特色产品不多
中小企业产品重合度过高,无个性、无特色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导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结果。
产品重合度过高,必然造成供过于求的市场窘境,成为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六)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普遍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较混乱。
这既是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和劳动保障得不到较好落实的重要原因。
中小企业在制度建设上有很多先天的不利条件。
譬如,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因为组织快速的成长而经常调整,以及战略方向因为外在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企业影响很大而经常调整,以致企业的制度和流程的适用性经常发生变化。
加上中小企业缺乏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人才,大都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更加导致制度和流程的适用周期的缩短。
凡此种种,从表象上让企业主感觉中小企业不需要制度和流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大企业而言,制度和流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有带来多大的管理效益。
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当企业管理靠经营者亲力亲为无法实现有效管理的时候,相信经营者会明白制度和流程其实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一种延伸。
这还不是问题的根源,制度和流程的集合是系统化的管理框架。
没有这个平台,许多新的管理方法就很难应用,很难落实到位。
而且先进的管理思想难以在企业沉淀下来,虽然通过经营者的一时说教,可以起到一些即时效果,但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会随着这些人员的流动而流失,不能在企业内传承和发扬,至少会打折扣。
(七)家族化现象严重,发展思路缺位
中小企业是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体,而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创业,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的。
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企业就很难拓展经营视野,形成发展战略,集聚要素资源,获得核心竞争力。
另外,家族化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和成长。
依靠家族经营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几乎没有企业对市场进行详细研究。
一个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且不说是停留在“坐商”的思想意识上,就从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角度来看,没有方向,怎么来确定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确保持续发展?
假设在发展思路缺位的情况下,企业有若干个不同的业务单元,孰轻孰重,只能是以短期的利润指标、抑或财务指标来考量,这也是中小企业最为惯常的考核方式,而这种思路严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八)财税优惠政策不多,加大企业生存压力
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讲,既没有垄断优势,也没有得到更多的财税政策惠顾。
中小企业承担的各种税费中,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最为普遍,其他由于行业、区域不同,中小企业还需承担类似地方教育费、残疾人就业金、工会经费等税费项目。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止2011年年底,面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收费的部门依然有18个,涉及的收费项目高达69个大类。
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总额达123亿元,该专项资金的补贴对象以中型高科技企业为主,补贴额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2%,但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基本无缘享受。
(九)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过快,企业亏损面扩大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过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近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指出:
在对小微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诸因素中,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最大,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位居第三。
调查总队2012年一季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29.9%的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25.8%的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原材料成本上升过快。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市场销售不畅,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亏损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近1个百分点。
四、清除中小企业发展障碍的对策探讨
近几年,中小企业已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初级阶段快速向中高级阶段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中小企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环境中通盘考虑,合理规划企业布局,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建立为企业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鼓励技术开发,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合理规划企业布局,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陕西省中小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升级、技术改造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程中。
因城市改造需要,一些造纸、化工等高污染企业从大中城市退出;因级差地租、生产成本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东南沿海企业出口受阻、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因素影响,沿海及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转移;企业扩张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分散在各地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差的企业寻求向条件好的地方转移等,都需要政府对全省企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特别是要把中小企业纳入全省企业规划之中,纳入城市化、县域园区和重点城镇建设规划之中,按照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生存环境、基础条件等进行合理规划。
一是要按照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把企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环境中通盘考虑,深化、细化、完善“一线两带”、“关中天水”经济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准确定位企业在宏观经济格局中的“节点”;二是要作好中心城市、市级城市、和区县及重点镇的产业布局,逐步把县域经济有机融入到大中城市产业链和国内外统一的大市场中去;三是要按照产业关联互补和技术层次作好产业的梯形布局,构建大、中、小,高、中、低互为市场,相互配套,一体发展,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四是要构建产业转移通道和建立专业化的产业园区,高度关注园区的区位选择和产业定位,为产业转移与承接、相互吸引创造条件。
(二)依托区域发展优势,做大做强产品加工和配套业
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产业、企业发展千差万别,中小企业必须结合本地实际,依托资源、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优势,确定发展方向。
1、依托资源优势作好产品加工和服务。
一是陕西省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水果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为果品加工提供了丰富资源。
正在实施的优果工程为果业生产服务的配套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套袋技术的应用,果品内包、外包、农作物防病防虫等为纸箱生产、化工企业、仓储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是陕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的加工占有很大比重。
陕南、陕北着重依靠矿产资源优势,做好产品加工和服务。
三是陕西省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丰富,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及文化古都,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多,又是西部商品购销的集散地,商业活动频繁,文化用品市场广阔。
2、依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作好配套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一批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大型企业、大集团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份额,大型、特大型企业纷纷将非核心产业向外扩散,给中小企业带来配套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关中是陕西省的制造业基地,发展配套经济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是要突出抓好主导产业下的下游配套项目,通过实施优势产业带动,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 企业发展 障碍 清障 对策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