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966368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23.15KB
生物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生物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下面是某同学对生物科学的几个经典科学实验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①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结论②普利斯特利指出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③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④卡尔文:
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在C3和合成的糖类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梅耶: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的结论
A.1项B.2项C.3项D.4项
2.如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进行①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C.④过程既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
D.①③④过程的发生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
3.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过程:
将三个边长分别为lcm、2cm、3cm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泡NaOH溶液10min后取出,切成两半,每块NaOH扩散的深度如图中阴影所示(琼脂块中数据表示未被扩散部分的长度)。
关于该实验及相关推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因变量是NaOH进入琼脂块的深度
B.NaOH在边长1cm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最大
C.通过本模拟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D.本实验中,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4.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C.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5.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D.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6.有丝分裂指数是指在某一有丝分裂的细胞群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所占比例。
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对萌发的蚕豆种子分别处理24h,实验结果如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使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B.实验过程中需要统计观察到的细胞总数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
C.该指数可用于测定分裂不同步的细胞群中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
D.实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7.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上移
8.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9.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仅考虑一对遗传因子,则有4种不同的交配组合
B.杂合子(如Aa)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之比,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易的方法
D.孟德尔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
10.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表示)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让F1测交,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
1
B.由F2出现了“3:
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
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
2:
1
12.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表现为( )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
1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
1
C.都是隐性个体D.都是显性个体
13.下列各项中,所进行的细胞分裂属于减数分裂的有 ( )
A .用甘蔗的叶肉细胞培育成甘蔗植株
B .将一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中,将其培育成一只羊
C .雌性蜜蜂卵细胞的生成
D .烟草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植株
14.如图所示为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含4个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
15.某植物的正常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
1),且细胞中存在纺锤丝,则该细胞正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6.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有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b可表示DNA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
17.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基于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则必须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
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等位基因
C.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比为9:
3:
3:
1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D.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18.已知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个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4种配子,其比例为Ab∶aB∶AB∶ab=4∶4∶1∶1,该植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的双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A.1/16B.1/64C.1/100D.1/160
19.一雄性生物体,其体细胞有n对同源染色体,在不进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能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以及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
A.1,2n,2nB.2,2n,2nC.2n,2n,2nD.2n,4,4
20.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男性的细胞中一定含有两个 Y 染色体的是 (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B .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D .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2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22.某一生物有4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1:
1B.1:
2C.1:
3D.0:
4
23.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生成量多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先升后不变
24.玉米中含直链淀粉多而无黏性(基因为A)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蓝色,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基因为a)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棕色。
A对a完全显性。
把AA和aa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F1植株上的花粉和所结籽粒,分别用碘液处理,结果为( )
A.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
B.蓝色花粉︰棕色花粉=3︰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
C.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1
D.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0
25.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乙(aabb)杂交,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如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且甲作为父本时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B的雄配子有50%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交的结果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它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C.植物甲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
D.正反交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
26.如图是雄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C.图Ⅲ中a和b或者c和d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应相同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27.在某哺乳动物(2n=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一定在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甲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细胞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细胞乙不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28.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象,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C.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29.下图中错误的是( )
A.①③④B.①④⑤C.⑤⑧D.⑦⑧
30.若某动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
下列各组精子中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是(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3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杂合子(Aa)约到50岁就会患心肌梗死,纯合子(AA)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死。
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已生育一个男孩和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预测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1/3 B.2/3C.1/2D.3/4
32.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短食指由遗传因子TS控制,长食指由遗传因子TL控制,已知TSTS、TSTL在男性为短食指,TLTL在男性为长食指;TLTL、TLTS在女性为长食指,TSTS在女性为短食指;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1/4B. 1/3C. 1/2D. 3/4
33.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红花比白花约为9:
7);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34.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35.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 )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6.假设控制番茄叶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叶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无性状分离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
1
C.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D.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
37.如图表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①与④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a过程可使卵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D.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②和⑤
38.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
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D.卵细胞
39.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它有中心体,所以该细胞应为动物细胞
B.一般可认为,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7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40.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遗传因子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且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遗传因子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A.6~14厘米B.6~16厘米
C.8~14厘米D.8~16厘米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
41.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
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之外,还包括 ,这些色素分布在 (填具体结构)。
(2)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
(3)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
42.野生型果蝇的腹部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
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
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腹部有短刚毛)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
③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是两个A基因 (填促进/抑制/没有影响)胸毛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 (填有/无)此效应。
43.如图 1 为某动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 2 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
(1) 图 1 中 A 细胞形成 B 、 E 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_____________ 。
A 细胞形成 C 、 D 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_____________ 。
(2) 图 1 中 _____________ 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叫 _____________ 。
(3) 图 2 中 a 、 b 、 c 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_____________ , 图 2 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 1 中的 _____________ 细胞(填字母)。
(4) 若 A 细胞上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对遗传因子 Y 、 y 和 R 、 r 。
在细胞 A→C→D 中, Y 与 y 、 R 与 r 的分离发生在 _____________ 细胞(填字母),基因 Y 与 Y 、 y 与 y 、 R 与 R 、 r 与 r 的分离发生在 _____________ 细胞。
D 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 。
44.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①由实验一可知,该遗传符合______定律,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的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色物质.
④请写出实验一中F1到时F2的遗传图解:
【参考答案】
1.分析:
①、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结论,正确;
②、普利斯特利指出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正确;
③、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正确.
④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正确;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正确.
.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C3.D
4.分析:
A、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A错误;
B、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要待滤液干后,重复划线2~3次,B错误;
C、实验运用的是纸上层析法,要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正确;
D、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D错误。
故选:
C
5.解析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
(1)能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A正确;
B、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
C、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C错误;
D、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正确。
6.分析:
A、染色体已被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
B、实验过程中需要统计观察到的细胞总数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以计算细胞分裂指数,B正确;
C、细胞分裂指数是指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所占比例,该指数可用于测定分裂不同步的细胞群中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C正确。
D、孔雀石绿溶液浓度为0的一组是对照组,图中各实验组的有丝分裂指数都高于对照组,所以该实验结果只能表明孔雀石绿能促进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指数的升高,D错误;
7.D
8.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花开放以前就可以完成自花传粉,所以杂交应在豌豆花开之前进行去雄和授粉,故杂交需要考虑雌蕊、雄蕊发育成熟的程度。
隐性亲本是否纯合可以直接观察性状确定,显性个体的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相同,从性状上是无法区分的。
所以A、B、C说法错误。
孟德尔之所以成功发现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自然状态下容易获得纯种,便于完成杂交实验。
D说法正确,本题选D。
9.分析:
A、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种群中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鉴别和保留纯种抗锈病(显性)小麦的方法有自交法和测交法,其自交法是最简易的方法,C正确;
D、孟德尔通过通过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而不是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D错误.
故选:
C.
10.D项,有蜡粉的基因型为E_,无蜡粉的基因型为ee,根据产生的后代中有蜡粉与无蜡粉的比例为3:
1,可知EE:
Ee:
ee=1:
2:
1,则丙组中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4,即1/2,故D项错误。
A项,由丙组实验可知,有蜡粉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有蜡粉与无蜡粉的比例为3:
1,即可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故A项正确。
B项,由甲组和乙组可知,植株进行正反交的结果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以上三组实验的结果均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属于细胞核遗传,所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故B项正确。
C项,由丙组实验可知,有蜡粉为显性性状,无蜡粉为隐性性状,则有蜡粉的基因型为E_,无蜡粉的基因型为ee。
甲组中,无蜡粉植株只能提供e,若想在后代中得到无蜡粉植株(ee),还需有蜡粉植株提供e,故甲、乙组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为Ee。
丙组中,仅在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为Ee的情况下,才能使产生的后代中有蜡粉与无蜡粉的比例为3:
1。
所以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故C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分析:
演绎推理内容是F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四川省 射洪县 射洪 中学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