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1节《温度》听课体会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966290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78K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1节《温度》听课体会与反思.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1节《温度》听课体会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1节《温度》听课体会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1节《温度》听课体会与反思
《温度》之教研叙事
一、我的困惑
在听这节课之前,我认真地看了书本上的内容和导学案的教学目标,做了导学案上的题目。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书上开始的小实验,将两只手指分别伸到冷水和热水中放一段时间,再同时伸到温水中,感受水的冷热程度,我就在想分别用什么温度的三杯水可以让学生的感受更分明?
2、因为自制温度计没有刻度,把自制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的时候怎样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水柱上升了?
3、我认为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比较难讲,书上有一句话专门介绍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这句话很长,很难理解,有几个名词要跟他们解释,比如“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等等,本来概念就难,再加上很多他们不懂得名词,就直接跟他们讲的话他们肯定理解不了,甚至因为太难而不听,我也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跟他们讲解。
4、在学刻度尺的时候学生就比较难理解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又该怎么样让学生能够理解?
5、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差别,为什么把体温计从人体内拿出来后温度不会变化?
二、课后反思
1、关于冷、温、热水的实验,王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听到我们班上去做实验的那个女生,把手一伸进60℃的水中就说好烫,课后我又准备了60℃的热水,自己试了一下,让几个学生分别试了一下,手指放进去两三秒中就感觉很烫,会把手指收回来,由于这个实验要把手放在热水中一段时间再放到温水中,我认为热水的温度定在50℃会比较好,温水定在30℃,冷水跟温水的温差大一些会更好。
2、王老师将自制温度计水柱中的液面高度正好跟一个小铁夹的高度一样,夹上小铁夹,放到热水中,水柱中的液面超过小铁夹就可以明显看到现象。
3、关于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和温度计的区别、温度计读数偏大偏小,王老师在课上都有很好的演示。
可以借鉴王老师讲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方法来讲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4、关于温度计读数偏大偏小的问题,有老师提出来说讲刻度尺的时候不一样,一般刻度尺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的读刻度尺,就我们学校的学情来说是不是可以在刻度尺读数的时候偏大偏小不教,以免学生弄混了。
三、对今后课程的思考
1、每节课还是要经过精心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保持着一定的兴趣,多让他们自己动手,平时多询问学生的意见,他们想怎么上物理课,哪种形式是他们最喜欢的?
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才会让学生更加喜欢这门课。
2、学生的接受程度取决于老师的准备程度,老师将这节课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简单化了,以一种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讲出来了,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
3、在中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堂内容,他们的接受能力被老师低估了。
我还教信息课,我们学校没有电子白板,但是计算机室的所有学生电脑老师都可以控制,可以把学生带到计算机室去,用PPT的形式教学,每个学生一个屏幕,老师所展示的内容学生都可以看到,这样学生的课堂就更加的丰富多彩了。
4、课后的作业一直都做得不理想,抄袭现象很严重,以后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当堂做当堂改,当堂指出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
课后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做。
《温度》教研心得体会
我很感谢王老师给我们新教师这次学习的机会。
通过王老师亲自授课,我受益匪浅,以下是这次教研活动的一些感受:
1、分析班上学情,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要针对学情,自己作为新老师,总喜欢一把抓。
没有针对班级,合理设计内容。
中学这个班级,在全区处于下游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同样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认真分析了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老师在授课时,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程度,合理的预期。
知道学生要学到什么,而不是仅仅注意到我要教什么。
2、认真备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突破重难点。
温度计原理、构造、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温度计读数偏大偏小问题、双金属片温度计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
王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动手观察温度计,加上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启发等方法,有效调动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
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我们有很有利的教学资源------实验教具。
自制的温度计贯穿整个课堂,直观简单的让学生认识到温度计。
学生回答了热胀冷缩,忽略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王老师及时的点拨“如果是固体,那就动不了”,让学生深深的意识到温度计的原理。
自制温度计没有刻度,顺理成章引出了摄氏温度的规定,配合课前的板图,明了清晰的又解决了一个难点。
通过一个管子一个细管,让学生直观认识到体温计特殊构造的原因。
最后一个指针式温度计的实验,充分展示了物理的魅力,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通过王老师这节课,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备课没有备到关键位置,只注重自己应该教什么内容。
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自己要充分认识到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如何利用资源去突破重难点。
3、注重课堂调控能力。
王老师作为班级新老师,通过说明自己是原来的老师的师傅,拉近了与学生距离。
学生课后直接说是师祖教他们,都觉得很新奇很好奇,从内心认可了王老师,从而服从王老师的调控。
平常自己作为新老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现在的学生喜欢幽默的老师,喜欢生动的课堂,不喜欢纯理论的教学。
同时王老师课堂上的一点小幽默,让整节课有活力。
像第五节课,学生有瞌睡的欲望,自己通过一些小技巧,适时调动下课堂。
在物理课伴有实验时,老师要学会收放学生,才能让课堂有效的开展下去。
譬如,和学生订好规矩,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课的规矩,配备一些手势,和其他安排告诉学生,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规矩。
4、课上关注学生掌握程度,课后配备相关练习,落实到位。
课上自己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自己通过批改练习,再把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落实到位。
讲好课同时收好尾。
课要上好,作业更要落实到位。
我们新老师缺乏经验,只能通过自己与学生多打交道,了解学生的困惑、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才能针对问题进行合理布局。
自己也要多研究中考考点,关注教学重难点。
5、课后习惯写教学反思。
每节课,自己讲完了,自己要反思下自己本节课,在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哪方面出现问题。
自己学会发现自己的缺点,怎样改变自己课堂上的这些问题。
每节课做好这个反思的事情,课堂就能事半功倍,找到问题进步也就更快。
对学生提倡以进步为标杆的进步体系,教师对自己也要有这个工作安排,把教学反思当作一个长期工作
6、物理就在生活中。
平常自己在生活中多思考,怎样利用身边的资源制造教具。
生活做个有心人,做物理有心人。
做教师这一行,就要时常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好。
生活就是我们物理最好的课堂,学生也最喜欢生活中的物理。
步入教师这一行,我们新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使命。
我们有专业的技能,最缺的就是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能力,调控学生的能力。
只有多思考,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做好每个环节,我相信,我能迅速的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听课有感
听了王老师亲自讲的一节研讨课我有以下感悟;
第一:
一节好的课,老师一定要精心的备课;王老师在课前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
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把握知识目标的重难点上,王老师很好的抓住了学生认知上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例如,本节课的重点在对温度的认识,以及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上,王老师从”今天的天气很冷“上让学生很形象的感受了温度这一含义;另外在温度计的认识上,王老师用自制的温度计出发,把一个学生都能看的清感知的深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一个重点知识的学习上面。
而最为精彩的部分在于温度计细管结构上的突破,王老师用自己的双手很清晰准确的描绘出了细管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映像深刻。
我觉得精心备课就是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的情况出发,在把握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从深入浅出原则出发,很好的突破学生认知的重难点,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
第二:
从课堂效果方面看,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示范课。
不能不感叹王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从头到尾,很少有学生从王老师的课堂上走神。
一开始,王老师就在心理上对学生给予了期待和鼓励,给学生很大的兴趣和动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很好的调节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一节缺乏趣味的概念变得不那么生硬,让大家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的,老师讲的清清楚楚却不乏生动。
第三:
从分挖掘学生认知上的盲点和错误,并一一重点突破,没有把困难留到下一节。
这个我觉得最值得我学习,因为我现在带的是初三年级,毕业班最需要的扎扎实实的解决好自己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作业上,考试试卷上充分挖掘学生的难点,不将学生的困惑留下,扎扎实实的落实到位。
第四个:
王老师在寒暑表的“解剖”过程中,通过一个双金属片的受热形变的展示,很好的解释了寒暑表的工作原理,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五个是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专研的精神上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王老师在突破学生认知难点上的思考很深入,因此王老师总是能设计出很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教学仪器,这在对学生突破认知难点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个就是王老师在课后反思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后反思是一个年轻老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没有课后评课这个环节,但是作为一个刚入职的老师而言,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后反思上行动起来。
一节课好的东西要发扬,不好的东西更要多多思考,怎样突破新老师教学上的难点多花心思。
第七个就是注重学生情况的反馈,学生的上课情况是最为直接的反馈,但是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是一种间接地反馈。
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来调节上课的速度的难度,在课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
一个优秀的老师是从研究自己学生出发的,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们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真正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温度》——教研心得
听了王老师讲的温度这一节新课,我感触颇多,说实话,温度这节课我去年上了两次,今年又上了两次,我自己也会在每次上课之前尽量保证比第一次上课有改进,而且感觉也改进了不少。
但是,听了王老师的课,我才发现,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还是太年轻了,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对重难点的突破能力仍然欠缺,毫无疑问,王老师在这几个方面就做的非常好。
上课之前对王老师要上的这个班级的情况也有所耳闻,这个班是一个在全区几乎垫底的班级,但听完课我却并不这么觉得,一节课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收获,课堂效果非常明显。
我想,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站在讲台上的是王老师,如果是我,我可以肯定达不到这个效果。
王老师课堂调控的非常的好,从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讲解到最后双金属片温度计的讲解,整个过程构建的非常合理,时刻关注学生并调动学生。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温度这一节的重难点突破,对摄氏温度的规定、体温计的结构和温度计的读数讲解的非常精彩。
对温度计的介绍由自制温度计入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知晓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现象直观明显,学生一目了然自然印象深刻。
对于摄氏温度的规定,更是在课前将部分图像画在黑板上,课堂讲解中逐步完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紧凑、层层递进,最终在黑板上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的讲解更是整节课的亮点之处,尤其是对体温计细管的解释使我眼前一亮,这么直观明显、甚至在我看来比较简单的演示实验,至少我是想不出来的。
我在新课教学的时候仅仅是用了一个体温计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纵使学生知道体温计有细管,用之前需要甩几下,可能也仅仅源于书本的直接介绍,他们并不懂为什么细管水银就下不去,而我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给他们解释。
王老师的小实验让我深刻觉得,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只有多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多发掘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对教学有利。
对于在金中任教我很幸运,因为这里的学生基础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差,我可能不像某些老师那样焦虑学生都不学怎么办,但这并不代表我对物理教学就不认真。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好学生肯定好教些,不用怎么操心,学生想学自然就学的好,不用挖空心思的想着怎么上课,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诚然,基础稍微好的学生的确容易出成绩,但是,抛开成绩不说,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该做的事情。
不管学生好坏,都要认真对待,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每一节课。
我们有着年轻的大脑,有着充沛的精力,在物理教学中就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多多思考、最大可能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长时间下来学生自然对物理保持很高的兴趣,成绩也就上来了。
我很感谢王老师能给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机会,这加快了我们年轻老师的成长。
通过学习,我也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学情的了解、教学语言的组织、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掌控能力上还很欠缺,我相信只要肯思考、多专研,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
教研心得——如何从每一节课中得到提高
第一点,我认为作为一名新老师,对待每一节新课都应该保持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只有自己从学习的角度来上课,才会不断地思索教学中还能改进的地方,因为我们刚刚走上讲台对每一节课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把握很难一步到位,往往我们觉得简单的其实是学生学习突破的关键之处,从王老师的这节研讨课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把握学情,认真研究学生情况的重要性,从简单的课堂幽默的拉近师生关系,到针对导学案预习王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衡量冷热的标准是什么?
”“读数时视线应该怎么样?
”“你们知道学习目标中的什么内容”这简短的三句话,恰好引出了温度概念、温度计读数偏大偏小这两个难点问题,并且使得学生带着自己的求知欲进入课堂中。
第二点,教师除了按照书上的实验以及动手动脑之外还要适时地创新、发现新的实验或者实验改进,物理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难懂难以突破的难点只有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比如: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大部分同学在学了《融化和凝固》这一节课后都还会觉得同一个晶体的熔点比凝固点高,那么这个时候一个简单的冰融化成水,水凝固成冰的实验温度对比就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这一问题。
王老师自制的模拟体温计细管原理实验,两个玻璃管对比给了我深刻的启发,通过两个简易的玻璃管,下端有细管的水不容易下落现象,学生一目了然,一些问题老师百遍强调,不如一次有力的实验,教师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学生既直观深刻又轻松易懂地突破了难点。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要从老师自身出发,是不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花心思构思,没有想更多地办法解决难点问题,只是一味的抱怨学生情况,而没有为学生架起学习的桥梁,所以说教师在生活中,教学中一定要做一名探究型的教师,我们花心思探究了,学生自然能够跟上脚步,随着我们思维的海洋一起扬帆远航。
第三点,不管是听课还是被听课,及时反思、反思再反思,与自己教学对比,取长补短,养成及时随时学习的习惯,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反思,首先我在上温度这一节课的时候,从自制温度计的介绍到生活中常用温度计,仅仅只说了两者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并没有从自制温度及的原理构造如何一步步的完善成后来人们使用的温度计,过度比较生硬,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物理探究精神。
其次,没有重视物理学中定标准的问题,就像前面学习中的长度标准1m,时间标准1s,以及本节课0℃,100℃,1℃,这些物理标准是如何一步步的建立,物理学中这些标准都是通过取在生活中基本不会改变的量进行定标的思想。
总之这节研讨课让我受益匪浅,真心的希望以后还能够多多参加此类活动,锻炼自己,每一次听课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如有分析的不得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教研心得
今天在中学听了一堂王老师的展示课:
《温度》。
在课堂上,王老师用幽默诙谐以及多种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进去。
在分析这堂课之前,我先对本节教材自己学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这一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好本节对后面学习几种物态变化有着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和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本节所学“温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
而“温度计”是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温度测量工具,虽然生活中可能使用过,但使用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基于以上的教材地位以及学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王老师做了许多创新性的尝试!
这一切都让我们这一群后辈惊叹不已且获益良多。
首先,王老师充分利用了导学案的知识引导功能。
创新性的运用了“题型分类,挑题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将一题引申多题,将物理联系生活,有效的达到了”讲一题懂百题”的效果。
其次,王老师趣味性的运用”创设情景剧”的形式,自己扮成医生,学生做病人量体温,从读数时数字一直变化这一现象加深学生理解实验室温度计在测量体温时的弊端,自然的引出体温计的独特之处!
教师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幽默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教育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第一高潮。
再次,整堂课王老师进行了多次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
在行动中体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温度计相关知识的理解。
不仅如此,课前黑板上的几幅粉笔画,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从听、看、动手等多种途径刺激感官认识。
在学生实验中,组员团结合作,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进行温度计读数练习,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协作性,开发学生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达到“寓教于乐”的第二高潮。
最后,王老师在本课中创新性的设计了两个实验。
一个为“解惑性创新实验”,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温度计中细管的作用。
王老师运用滴管制作了一只上下一般粗的滴管以及一只上粗下细的滴管。
在管中盛有液体后,发现一般粗的管子液体留尽,而上粗下细的滴管里液体高度不变,由此证明:
温度计中细管具有防止回流的功能。
另一个为“拓展性创新实验”。
王老师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将家用寒暑表拆开来探究内部结构,用吸管放大实验现象,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整个过程,王老师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思想,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性与较高的教师素养。
整堂课内容紧凑,知识完整,环环相扣。
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认认真真研究学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力求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练得扎扎实实。
听了这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我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会不断的努力,在与同事同行的相互交流中不断学习,争取早一点成为像王老师这样成熟而专业又不乏创新的优秀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度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第三 听课 体会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