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965523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45KB
《小石城山记》教学实录.docx
《《小石城山记》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城山记》教学实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石城山记》教学实录
《小石城山记》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了,
教师:
上课!
学生:
老师好!
教师:
同学们好!
请坐!
我们知道,古人曾说过一句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的意思同学们能理解吧?
就说那些智慧的人都喜欢什么,山、水。
为什么喜欢山水?
学生:
因为……
教师:
仅仅因为山水长得漂亮好看?
学生:
是啊!
教师:
是啊,这也是一个原因。
还有呢?
重要是,这里面包含着智者可以借着山和水抒发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和山水有关。
所以,我们来翻开《唐宋散文选读》第一课《小石城山记》。
一看题目,我们知道了“记”,“记”是什么啊?
我们讲过的。
学生:
是一种文体。
教师:
对一种文体。
所以,作者柳宗元我们学过的,那篇文章学过的?
学生:
《段太尉逸事状》……
教师:
对,《《段太尉逸事状》,必修五的课本里面的,所以我们在作业里面有一个问题了,请你写出对柳宗元的三个印象,到底是什么呢?
你们有什么印象呢?
学生:
寂寞……
教师:
寂寞?
哪里说到有寂寞了?
学生:
……
教师:
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也就是说,你是在那篇文章里面看到的?
学生:
《江雪》
教师:
对《江雪》,没错。
还有什么呢?
学生:
《小石城山记》
教师:
还有《小石城山记》,对吧。
我们已经看过预习了,还有我们看过这个柳宗元的背景资料,知道了他字什么?
学生:
子厚!
教师:
子厚。
对。
我们对柳宗元的印象包括从他的文学作品,以及他的记,他的人生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大家做出来的结果。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
(展示PPT):
1.《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鞭贾》
2.子厚,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永州司马,多次被贬,在永州待了十年
3.十三岁写文辞,才华横溢
4.《江雪》,刻画了一个独钓老渔翁的形象,孤寂寂寞
教师:
第一个,是他写过的作品。
就是我们学过的和即将要学的,大家知道有《永州八记》,在永州写的山水游记,《小石城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还有一个《鞭贾》,在哪里?
学生:
书本最后一个单元。
教师:
在哪里啊?
第五单元。
学生:
是的,第五单元。
教师:
好了,第二个内容就是那个柳宗元有关的。
字子厚,我们称他为柳河东,或者是柳柳州。
是吧?
好,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好多同学在写他的印象的时候,写得非常好的,他说:
在永州被贬了,被贬在永州十年。
是不是啊?
学生:
是!
教师:
同学们看资料很仔细。
好,这是第二个。
那么第三个是,他的才华横溢的人生。
是吧,十三岁写文辞了,多少岁中了进士?
学生:
18岁,21岁……
教师:
21岁,对不对?
21岁中了进士。
还有另外一个内容就是另外刚才同学提到的那个《江雪》,刻画了一个独钓老渔翁的形象。
还记得这首诗歌怎么读吗?
学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师:
塑造了一个独钓老渔翁的形象。
我们也知道,其实这个老渔翁是谁啊?
学生:
柳宗元!
教师:
柳宗元自己。
这个是我们对柳宗元的初步的印象。
下面我们先翻开我们的试卷的第一页。
那么在我们的作文里面平时设计到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找到没有?
我们齐读一遍,然后告诉我,这段话以什么为载体所写的内容?
好,“子厚先生,我……”预备起!
(学生齐读):
子厚先生,我想对你说,我始终不能忘了那个独立船头在寒江独钓的老人。
那镜头就像一个永恒的梦,覆盖着我的童年。
水的流声我不能听到,船是否晃荡我不能看到,我所有的想像,只有那上下起伏的鱼漂,伴随着鱼儿争食的节奏,由缓慢到激烈。
我有过那种感觉。
我也曾驾过船儿,在船头上抛过钓竿,但我没钓到鱼儿,我常常心不在焉,不停地把思绪转向遥远的地方。
我不为其他的人钓到鱼儿着恼,有了思索还会有缺憾吗?
千山的鸟都已飞绝了,所有的路上没有一个人的足迹,在这种地方摆一只小舟,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无论是不是老翁,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如果不是一个被生活所逼,就一定是隐居世外的高人。
子厚先生,你一定不是高人。
你没有隐居者的那种心态,虽然也唱过: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东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那只是你的一种感觉。
你的心远没有你的诗更为放达!
子厚先生,是不是每一个男儿一生要背着很多东西呢?
蓦然回首,我看到落日在天际处,斜斜地照着柳州,照着一棵古老的柳树。
教师:
好。
请问它是以什么为载体表现所写的内容?
学生思考中。
教师:
写的什么呢?
有没有写柳宗元13岁怎样,14岁怎么样,21岁怎么样,有没有?
都没有写,对吧?
学生:
没有!
教师:
那究竟用什么为载体写的?
学生:
诗。
教师:
诗,什么诗?
学生:
《江雪》!
教师:
《江雪》对。
文章里说了,他没有隐居者的那种心态。
这个关于柳宗元的内容。
那么我们现在要学的课文《小石城山记》,这是反映柳宗元人生追求的一篇文章。
好,我们来听朗读,听完后,请把投影上的字的读音标出来。
听朗诵《小石城山记》
(展示PPT):
逾()垠()睥睨()窥()数()偃仰()堡坞()
傥()狄()
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黑板,把这些词语的读音说一下,好第一个。
师生齐读:
逾(yú)垠(yín)睥睨(Pìnì)窥(kuī)数(cù)偃仰(yǎn)堡坞(wù)
傥(tǎng)狄(dí)
教师:
这就是全文的重点读音,同学们要注意了。
这篇课文我们都预习过了,好的,先齐读一遍第一段。
“自西山道口径北……”预备起!
(学生齐读):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粱(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教师:
那我们来看看重点字词的意思。
(看PPT):
1.自西山道口径北副词,径直
2.逾黄茅岭而下越过,翻过
3.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稍;不超过
4.有积石横当其垠边,界
5.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城墙上的女墙
6.窥之正黑十分,特别
7.良久乃已停止
8.环之可上,望甚远盘旋攀登
9.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美好;更加,格外
10.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密集好象安排布置
教师:
好,这是第一个内容,我们已经预习过了,也知道。
这第一段内容其实在写什么?
学生:
讲小石城的样貌。
教师:
想想,游记嘛,游记一般开始写什么?
学生:
……
教师:
游玩的这些景物的特点。
另外一个就是写得是什么啊?
学生:
感想。
教师:
感受或者是议论。
好,现在我们需要讨论一个问题了,第一个。
(展示PPT)。
PPT:
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教师:
因为这是一篇游记,首先看到什么景物?
换一个立足点又看到什么景物?
请同学们找出来。
学生在思考,在文章中寻找。
教师:
同桌之间交换一个意见,看你找到哪些?
学生交换意见。
教师提问学生1:
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1:
竹子,树木。
教师:
哦,那些树木竹子是吧。
好,还有吗?
学生1:
洞。
教师:
洞洞?
就是写的是那些山洞。
那还有写了什么东西?
学生1:
……
教师:
或者说他写山洞,写了山洞的什么?
学生1:
……
教师:
把石头投进去发出水声。
那说明这个洞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1:
深。
教师:
很深对不对?
好,还有吗?
学生1:
没有了。
教师:
没有了,好,请坐下。
教师:
好,有些同学找到两个,一个是写了山上的树木和竹子。
树木竹子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
……
教师:
什么特点啊?
那里有个词的。
什么特点啊?
学生:
奇,美。
教师:
什么?
奇而坚。
奇特而且坚固,坚实。
而且还写了个洞,这个洞的特点是:
深。
因为把石头丢进去,发出一种响亮而激越的声音,对不对?
除此以外还有吗?
提问学生2。
学生2:
古堡。
教师:
什么是为了写古堡而写的呢?
学生2:
不是。
教师:
不是,那是为了衬托什么东西啊?
学生2:
奇。
教师:
衬托出“奇?
”是吧?
好,先坐下。
教师:
衬托出山石的奇特。
是不是?
学生:
是。
教师:
所以,我们可以综合几个同学的意见,可以找到一下特点:
三个景物以及特点,分别是:
(PPT展示):
石山之形状
山洞之深窈
林石之情态
特点:
奇
教师:
对于这些景物,作者发出了一声感慨了。
什么感慨啊?
学生:
类智者所施设也。
教师:
类智者所施设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啊?
像智者的有意安排。
好这是第一段的内容。
好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段。
我们先齐读一下第二段。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预备起!
学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教师:
这是抒发作者的一下议论和感慨。
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完成一下黑板上的选择题。
(PPT展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愈以为诚有 (真的)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以…为怪)
C是固劳而无用(坚固)
D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展示)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列是夷狄(指边关少数民族)
B.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成为,动词)
C.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而:
表顺承
D.神者傥不宜如是(或许,倘若)
教师:
好,第一题选什么?
学生:
C!
教师:
C,好。
“固”的意思是?
本来,对不对?
“是固劳而无用”的“是”怎么翻译?
学生:
这。
教师:
对。
怎么翻译呢?
这本来就是劳而无功的。
其他的三个是对的。
看一下你笔记上面有没有,没有就补充上去。
好,第二题,选什么?
学生:
C!
A!
教师:
到底选什么?
提问学生3。
学生3:
A!
教师:
A,夷狄是什么?
学生3:
偏远的永州。
教师:
偏远的永州与边关少数民族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永州就是边关了嘛。
所以要选的话,就只能选?
学生:
C!
教师:
C,这个“而”表示什么?
学生:
转折。
教师:
转折。
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怎么翻译?
师说齐说:
用来安慰那些贤能却被贬谪到这里的人。
好,我们来看第三第四题。
(PPT展示):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B.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C.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而列是夷狄
D.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更:
更正
B.神者傥不宜如是宜:
应当
C.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伎:
通“技”,技艺,这里指美景
D.愈以为诚有诚:
如果
教师提问学生4。
学生4:
D。
教师:
“为”是什么意思?
学生4:
造就。
教师:
造就,大家同不同意?
学生:
同意。
教师:
好,那其他的加点字你们也要知道啊。
第一个“其”难道,副词。
第二“其”它的,代词。
“楚之南”的“之”是?
学生:
的!
教师:
对,“的”。
另外一个“之”的意思是“它们”,指代山石。
那下个选项的第一个“而”是?
学生:
又!
教师:
很少人,多石头。
多石头,少人。
什么关系?
并列。
对。
“而列是夷狄”而字什么关系?
学生:
转折。
教师:
转折。
对。
所以答案选择C。
好,最后一题,选什么?
学生:
好像没有答案。
教师:
啊?
那选什么?
学生:
A和D。
教师:
A和D。
“更”的意思是?
更替,或者历经。
“诚”是真的。
所以没有答案了。
那么这是第二段的虚实词。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了。
看PPT:
●第二段中“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是否影射自己?
作者抒发了怎么样的身世感慨?
教师:
那我们也知道了,古人喜欢山也喜欢水,原因是山水可以把自己所有的不满寄托在里面。
那这个《小石城山记》这个山石有没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面?
学生:
有!
教师:
有,为什么?
学生:
因为……
教师:
他和那个小石城山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板书:
我
小石城山。
——偏远——。
教师:
他们相同的地方是:
第一个,他们都在什么地方?
都在偏远的永州。
然后还有呢?
山石都非常的奇特。
而柳宗元他自己怎么样?
很有才华,但是却不被重用;山石是不被人赏析。
所以这就是他们相通的地方。
好,怀才不遇,或者说,被贬,表达了一种非常悲愤的心情。
这就是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通过这个《小石城山记》来表达的内容,抒发了他的心志:
被贬荒原之地无法舒展才华,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好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
既然作者自己把这种身世感慨寄托在小石城山上,山石有了作者的影子。
那么我们在表现手法上,这就叫做什么手法?
学生: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
教师:
借景抒情吗?
应该是什么?
什么叫“借景抒情”?
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而“托物言志”呢?
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中。
那本文属于什么?
学生:
托物言志。
教师:
山石就是作者的影子。
所以是托物言志。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全文的内容。
PPT展示:
课文小结
明代著名文论家茅坤:
“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
”
在古人的山水游记中,山光水色,花草树木并不是简单的自然风物的呈现,也不仅是抒情的对象。
它们还是作者志向、理想的寄托之物,隐含之所。
文人们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志向,寄寓于自然景物当中,表面写景,实为言志,所以自然山水也是人文山水。
教师:
表面是写景,实际是抒发自己的志,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这种感受。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
现在我们来思考第二个问题了,柳宗元我们学过他很多的文章,也学过他很多的诗歌,但是,柳宗元所写的诗歌和我们学过的其他诗歌,如王维、孟浩然、李白等人的诗歌是不是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呢?
那么我们去看一下。
柳宗元的诗歌中的山水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知道什么叫意境吗?
学生:
就是……
教师:
融入了情感的景物就是意境了。
我们来看一下下列这首诗,分析柳宗元所写的山水诗歌的特点。
PPT展示: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
然而,却有一位老翁坐着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身披着蓑衣,头戴着斗笠,在飘洒着大雪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教师:
请概括这首诗歌所营造的氛围。
学生:
寂寞……冷清……
教师:
我们说氛围,常常用什么词来概括啊?
学生:
形容词。
教师:
那本诗用什么形容词呢?
学生:
孤寂,冷清……
教师:
对,孤寂的,凄凉的,冷清的,所以这是柳宗元山水诗歌的第一个特点:
清冷幽寒。
请把它记好,勾好。
他和李白、孟浩然、王维所写的诗歌不大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等一下,我们会讲到这个事情的。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首。
PPT展示: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教师:
第一首是《渔翁》我们读资料的时候读过的,第二首是《溪居》。
看一下这两首诗歌,分析一下这两首诗歌写的是一种什么生活?
这都是些什么样的画面呢?
同桌间讨论一下,分析一下这两首诗歌讲了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
教师:
讨论好了,叫同学发表一下意见。
提问学生5。
学生5:
写了作者追求平静淡雅的生活。
教师:
你怎么知道这个生活是平静淡雅的呢?
学生5:
因为像隐居一样。
教师:
那句诗写得像隐居的?
学生5: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教师: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是吧?
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
……
教师:
偶尔像隐士一样,偶尔耕一下田。
这个同学非常好,能才诗歌里面找到合适的句子作答。
诗人在诗歌中表现了一种怎么的生活?
学生:
田园。
教师:
田园的生活。
能不能说他是隐士的生活?
学生:
不能!
教师:
什么原因?
跟他的生活有关。
要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一下他的人生经历。
刚才大家总结得很不错。
这是一种宁静淡远的意境。
而这种意境是伴随他在描写这个山水田园诗的生活的前提下所营造出来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同样类型的诗歌,它们是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我们就考虑一下是不是这种意境,宁静淡远。
这是第二个。
那我们来看一下第三个。
小石城山记中的笔下山水。
PPT展示:
《小石城山记》笔下的山水
3.山水景物人格化的表达形式
总结:
柳宗元一生好佛,佛禅为柳宗元的山水诗提供了宁静、淡远的意境,而“统合儒释”的思想又使他对社会表现出比对自然更多的关切,因而其山水诗又表现出难耐的寂寞。
教师:
那我们讲过,《小石城山记》笔下的山水表面上是写奇石,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影子。
这个叫做“山水景物人格化的表达形式”。
好,先把这三种意境记下来。
哪三个?
学生:
清冷幽寒,宁静淡远,山水景物人格化的表达形式。
教师:
而这三种意境氛围的营造,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极大的关系的。
好,那我们现在来阅读一下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在试卷的第二页。
看一下,他的诗歌具有这种氛围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认真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材料。
教师:
柳宗元的人生是很矛盾的,既想出世,又想入世,他想像王维那样子,但是他有忘不了去入世的那种意志,所以才会导致他笔下的山水有这样一种复杂的特点,所以不是隐士的特点。
看完这个之后,翻过试卷第四页,我们来看作业当中的练习题了。
我们刚才说过了,这是山水田园诗类型。
好先把这首诗歌读一遍。
学生齐读: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教师:
问题是:
本诗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现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一问应该很好答。
这是明显的意境型的题目。
意境型有三个答题步骤,第一个是氛围特点,二是分析,三是情感。
氛围特点已经有,是什么?
学生:
宁静淡远的。
教师:
好,宁静淡远的。
关键是把第二步第三步补充出来,这首诗歌到底抒发了什么感情?
找一下,我们说过诗歌的感情通常不止一种的,比较复杂,你要结合诗歌里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看每一句包涵了哪些感情。
(学生做题)。
教师:
请一个学生来回答这是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
提问学生6
学生:
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师:
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好,请坐下。
就只有这一种吗?
还有什么?
提问同学7:
学生7:
闲适的心情。
教师:
闲适的心情,是吧?
还有吗?
学生7:
怀才不遇。
教师:
为什么啊?
学生7:
……
教师:
因为他是柳宗元,所以怀才不遇,是吧?
学生笑。
教师:
对的,柳宗元是怀才不遇。
我们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很容易写出来,原因是什么?
分析第三、第四句,五六句都是写田园生活的景物。
但是它的重点是第一第二句,你们是不是把它给漏掉了呢?
第一二句写的是什么呢?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学生:
官场的事情。
教师:
长期就被官场所劳累所拖累,幸好这次被贬到这里。
这是写是官场事务,对不对?
有一个词!
学生:
“幸”!
教师:
对,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在里面?
到底是伤心还是悲伤,是高兴还是悲伤,这里面?
学生:
开心。
教师:
稍微有些高兴的。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之所以这个,因为他已经厌倦了这种长期的官场的拘束。
看PPT。
PPT展示:
1.作者通过对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晨出夜归的田园生活的描写,
2.展示了一幅悠雅清淡的图画,
3.表现了作者已厌倦了长期官场的拘束,在被贬之地的悠闲惬意的心境。
教师:
所以再次强调诗歌鉴赏里面的感情通常都不是只有一种的,都有两种或以上,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表达感情的句子,如果是绝句就有四句,是律诗就有八句。
我们要仔细去看一下。
《溪居》诗歌后面那两句话我们也要了解一下。
他说,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看到吗?
学生:
碧!
教师:
来来往往都看不到认识的人,所以感觉到什么?
舒畅啊,所以放声高歌啊。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课啊。
学生:
谢谢老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石城山记 石城 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