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65470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39.16KB
九年级上教案.docx
《九年级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教案
新平县建兴中学教案
学科语文(九)课题20.岳阳楼记教师曾颖珍、潘绍昌、张有强2009年8月2日①
教学
目标
1.熟练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和停顿;2.学习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重点
理通文意,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
理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
这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化名人范仲淹的故事。
他在少年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
景德初,随继父到淄川(今淄博),就读于我县长白山澧泉寺,每日只以粟米熬粥为食,待冷凝后分成四块,早晚各一块中午一块,就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功成名就,做到了北宋时期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唱《岳阳楼记》
预习
尝试
1.朗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读准“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 霏(fēi) 樯(qiāng) 楫(jí) 冥(míng) 谗(chán) 偕(xié)”等字音;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标出重点实词、虚词,弄清意思;
3.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
基本训练
齐背并默写古诗《登岳阳楼》
成果
展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断句,以小组的方式把本组认为需要注意的字句向同学展示;2.请3-5名学生展示第2题;3.请小组代表展示第3题。
练后
讲评
1.同学点评
2.老师讲评: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学生回答已学过的“记”)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象《岳阳楼记》。
再次
尝试
1.齐读课文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及断句
2.以小组形式翻译一遍全文,对疑难句子进行强化。
3.小组之间合作交流:
随意抽查学习情况。
板书
设计
岳阳楼记(出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语音: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同“嘱”)
通假字:
具属
古今异义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
古义:
写文章今义:
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词类活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动词,做……太守
一词多义:
夫观极去开
达
标
检
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é()守朝huī()夕阴薄暮míng()yín()雨fēi()()心旷神yí()宠辱xié()忘浩浩shāng()()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中的名句。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课后探究.练习二)
4.翻译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微斯人,吾谁与归?
课堂
小结
1.请2—3名学生说说本堂课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课后
作业
1.整理笔记;
2.背诵课文。
教后
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
新平县建兴中学教案
学科语文(九)课题20.岳阳楼记教师曾颖珍、潘绍昌、张有强2009年8月2日②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把握思想内容;2.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对体现出文章主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把握思想内容;2.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2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名楼”风范照千古,忧乐情怀启后人。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名篇,学习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志向的。
同学们,
预习
尝试
1.再读课文,看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用“//”标出结构,并归纳出各部分大意;2.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
(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因为主张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被贬谪。
);3.作者写了哪些景?
请在文中标出;4.你认为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基本训练
齐背并默写古诗《塞下曲六首(其一)》
成果
展示
1.请小组代表展示第1题;2.请1-2名学生展示第2题;3.请2-3学生展示第3题;4.请1-2名学生展示第4题
练后
讲评
1.同学点评
2.老师讲评:
再次
尝试
1.齐读第四段,思考交流:
(1)文段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2)在写景时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进行的?
【①写了和煦春风(触觉)、明媚的春光、万顷碧波、翔集沙鸥、游泳锦麟、青青岸芷(视觉)、郁郁汀兰(嗅觉);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听觉)。
②渲染了一种喜悦的气氛。
抒发了一种喜悦的感情——以物而喜。
③先空间:
空中—水里—岸边;后时间:
白天——夜晚。
】
2.小组上齐读第五段,讨论交流:
(1)“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①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②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③否定。
)
(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
3.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来体现出文章主旨,请结合具体的语段试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第1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第2段:
(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3段:
(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4段:
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5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
板书
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叙述 一、作记缘由(叙述政绩)
描写 二、写景
洞庭湖大观。
抒情 抒迁客骚人情――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物喜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己悲
议论 三、议论探求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哉?
――阔达胸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远大抱负
达
标
检
测
1.根据内容填写句子:
(1)以拟人手法写洞庭湖的气势的句子是:
(2)描写洞庭月夜美景的语句是:
(3)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
(2)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以物喜,以已悲。
)(4)“进亦忧,退亦忧”分别指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
4.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1.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法来体现中心?
2.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
作业
1.抄写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语句;
2.背诵课文。
教后
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
新平县建兴中学教案
学科语文(九)课题20.岳阳楼记教师曾颖珍、潘绍昌、张有强2009年8月2日③
教学
目标
1.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体会范仲淹这一封建士大夫的人格魅力,学习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2.体会本文工于对仗、协和音律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领会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导入
新课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情怀?
什么样的政治抱负?
对,这节课我们来体会这一封建士大夫的人格魅力,。
预习
尝试
1.小组合作背诵课文;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范仲淹人格魅力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3.本文语言特色是:
工于对仗、协和音律,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基本训练
齐背并默写古诗《凉州词》
成果
展示
1.请2-3个小组展示背得最熟的段落;2.请1-2名学生展示第2题;3.请小组代表展示第3题。
练后
讲评
1.同学点评
2.老师讲评:
再次
尝试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理解。
2.本文由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
试从文中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他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3.全班齐背一遍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板书
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精巧的构思:
借题发挥
层层蓄势
精美的语言:
骈句整齐:
如三四两段
散句灵活:
如第一文段
骈散结合:
如二五两段
达
标
检
测
1.根据内容填写句子: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
悲“”喜“”
(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3)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4)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实际上已透露了全文的主旨。
( )
②第五段巧妙地利用设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忧君思想。
( )
③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 )
④第五段论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
( )
3.划分朗读节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课堂
小结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人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课后
作业
熟练背诵课文。
教后
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
新平县建兴中学教案
学科语文(九)课题21.醉翁亭记教师曾颖珍、潘绍昌、张有强2009年8月3日①
教学
目标
1.熟练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和停顿;2.学习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重点
理通文意,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
理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导入
新课
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新课,并理解其意(现在常用于比喻别有用心)。
预习
尝试
1.朗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读准“滁 琅玡 壑 辄暝 伛偻冽 肴蔌 觥 翳”等字音;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标出重点实词、虚词,弄清意思;
3.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
基本训练
齐背并默写古诗《塞下曲》
成果
展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断句,以小组的方式把本组认为需要注意的字句向同学展示;2.请3-5名学生展示第2题;3.请小组代表展示第3题。
练后
讲评
1.同学点评
2.老师讲评:
补充—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第二年,写了本文。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再次
尝试
1.朗读读课文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及断句
2.以小组形式翻译一遍全文,对疑难句子进行强化。
3.小组之间合作交流:
随意抽查学习情况。
板书
设计
醉翁亭记(游记,抒情散文)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语音:
环滁(chú) 琅玡(lángyá) 林壑(hè)辄醉(zhé)林霏(fēi)阴翳(yì)伛偻(yǔlǚ)酒冽(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觥筹(gōng)
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一词多义:
临而名
达
标
检
测
1.在横线上依照注音写出原课文的汉字。
(1)林__(hè)尤美
(2)水声___(chánchán) (3)饮少___(zhé)醉 (4)_____(yǔlǚ)(5)山_____(yáo)野____(sù)(6)_____(tuí)然 (7)树林阴______(yì)(8)____(lúlíng) (9)泉香而酒____(liè)(10)云归而岩穴______(míng)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课后探究.练习二)
3.翻译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课堂
小结
1.请2—3名学生说说本堂课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课后
作业
1.整理笔记;
2.熟读课文。
教后
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
新平县建兴中学教案
学科语文(九)课题21.醉翁亭记教师曾颖珍、潘绍昌、张有强2009年8月3日②
教学
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
2.理解课文,把握内容;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结构,把握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导入
新课
同学们,《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乐”这条主线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的。
预习
尝试
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含有“乐”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
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各段大意;
3.文章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
(醉能同其乐。
)
基本训练
齐背并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成果
展示
1.请小组代表展示第1题;2.请1-2名学生展示第2题;3.请2-3学生展示第3题;4.请1-2名学生展示第4题
练后
讲评
1.同学点评
2.老师讲评:
再次
尝试
一、齐读第三段,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本段可分为哪几层?
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①可分为四小层。
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②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
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
3.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
4.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
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
二、独立阅读第四段,思考交流:
1.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
从太守游而乐。
)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
板书
设计
醉翁亭记—欧阳修
情感主线
——“乐”——
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一、亭之概况:
环境、亭名由来
二、亭之美景:
自然美:
朝暮图、四时景
人情美: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三、游亭之乐:
游人去,禽鸟乐
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达
标
检
测
1.按要求填写句子:
文中描写山间之朝暮的句子是:
;描写山间之四时的语句是: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节课你的“乐”是什么?
课后
作业
1.抄写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的语句;
2.熟练朗读两遍课文。
教后
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
新平县建兴中学教案
学科语文(九)课题21.醉翁亭记教师曾颖珍、潘绍昌、张有强2009年8月3日③
教学
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2.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3.在朗读中体味本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及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的韵味。
导入
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欧阳修寄情于山水,写山水是抒发“得知心”的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寄情于山水的真意的。
预习
尝试
1.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请有感情地朗读,把文章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铿锵悦耳的特点体现出来。
2.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基本训练
齐背并默写古诗《相见欢》
成果
展示
1.请3-4名小组代表朗读展示认为最拿手的语段;2.请2-3名学生展示第2题。
练后
讲评
1.同学点评
2.老师讲评:
再次
尝试
1.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
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2.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
板书
设计
醉翁亭记—欧阳修
写景顺序:
(l)写亭的环境:
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
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
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
从外到内
达
标
检
测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上有误的一组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玡(yá)
B、潺潺(chán) 瞑(míng) 觥(gōng)筹交错
C、山肴(yáo) 野蔌(sù) 阴翳(yì)
D、晦(huì)明 宴酣(gān) 颓(tuī)然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本文选自《 》,作者,他是时著名的 家, 家。
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来指代。
3.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译: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
课堂
小结
1.学生小结:
学习课文后,你知道作者以什么为了?
2.教师小结: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文中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文章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用了21个“也”逐层推绘出新的艺术境界。
课后
作业
完成课后探究练习三中的作文训练。
教后
反思
教研组长签名
新平县建兴中学教案
学科语文(九)课题11.学问和智慧教师曾颖珍、潘绍昌、张有强2009年8月4日①
教学
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理解、积累新词。
2. 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内容。
3.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教学难点
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导入
新课
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
请同学们讲讲。
赵括有没有学问?
他为什么却大败呢?
(学生答)大家说的便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
预习
尝试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 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3.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基本训练
齐背并默写古诗《浣溪沙》
成果
展示
1.齐读生字词两遍;2.请1-2名学生展示第2题;3.请2—3个小组代表展示第3题。
练后
讲评
1.同学点评
2.老师讲评:
再次
尝试
1.作者对学问和智慧先教学解说,再进行论述,请用“//”具体标出起讫段落。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句子,即 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
联系是什么?
3. 请结合上下文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
这一节与“开卷有益”矛盾吗?
板书
设计
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一、解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概念不同
学问离不开智慧
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二、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达
标
检
测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