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docx
- 文档编号:964024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94.71KB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docx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
钢筋加工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01上道工序:
技术交底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钢筋备料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钢筋应平整、无局部折曲
2
机械检查使用
使用钢筋冷拉机、切断机、弯曲机,应遵守钢筋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先检查后使用,使用后切断电源,设备应做好“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3
下料
弯曲钢筋下料长度=总长度(扣除保护层后,钢筋外皮尺寸)+斜段增加长度—弯折量度差+端部弯钩增长值(根据设计图计算,设计无规定时设标准弯钩)。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10d箍筋直径+箍脚长度(不应小于5d和50mm)。
根据下料长度和设计图纸编制配料单,钢筋下料依据配料单进行。
使用切断机断料时不能超过机械的负载能力,在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送料时距离刀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
4
弯制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起钢筋应做成平滑曲线,钢筋的最小弯曲半径:
HPB235钢筋的最小弯曲半径为10倍钢筋直径,HRB335钢筋的最小弯曲半径为12倍钢筋直径,HRB400钢筋的最小弯曲半径为14倍钢筋直径。
钢筋应在常温下加工,不宜加热。
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续上表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5
储存
加工好的钢筋应编号、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钢筋存放场地需进行硬化,有防雨防潮措施
下道工序:
安装
钢筋标准弯钩图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L≤5000
L>5000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20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
注:
L为钢筋长度(mm)。
光圆钢筋(HPB235)弯曲度量调整表
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弯曲调整值(d)
0.35
0.5
0.85
2
2.5
HPB335和HPB400弯曲半径大,弯曲调整值适当增加。
钢筋闪光对焊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102上道工序:
技术交底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班前安全检查
机械质量完好,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外壳有接地线。
穿绝缘鞋、配戴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当焊件表面潮湿、覆盖有冰雪,或在下雨、下雪刮风期间,焊工及焊件先无保护措施时,不应进行焊接
2
街头处理
焊件组装焊接前,对焊接接触面和焊缝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等清除干净,露出钢材金属光泽
3
布置接头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配置在“同一界面”(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同一截面”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4
试焊
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试焊
5
正式焊接
对Ⅱ、Ⅲ级钢筋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是:
一次闪光,闪平为准;充分预热,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对Ⅳ级钢筋,应掌握适当的温度,其焊接参数应根据温度适当调整。
其操作要点是:
一次闪光,闪去压伤;预热适中,频率中低;二次闪光,稳而强烈;顶锻过程,快而有力得当
续上表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6
外观检查
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方可提交二次验收
7
取样检验
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下到工序:
钢筋电弧焊接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03上道工序:
技术交底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班前安全检查
电焊机外壳保持完好无损,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
遇恶劣天气(如雪、雨等)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电焊机设专用电源控制开关,开关的保险丝容量为该机额定电流的1.5倍
2
接头处理
焊接前清除钢筋或钢板焊接部位与电极接触的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
3
布置接头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配置在“同一截面”(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mm)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同一截面”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4
试焊
每批钢筋及每工作班正式焊接前先进行现场条件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5
正式焊接
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电焊机和钢筋材质进行选取。
搭接焊:
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走向应位于同一直线上;采用双面搭接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5d,采用单面搭接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帮条焊:
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
焊接时,在搭接焊形成的焊缝中引弧,在端头收弧前填满弧坑,并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熔合;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
续上表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5
正式焊接
好,不得应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搭接长度,焊缝的高度、宽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清除焊渣时,作业人员要戴防护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试焊工作结束,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6
外观检查
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焊缝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接头弯折角度不得大于4°;接头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7
取样检验
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下道工序:
安装
钢筋绑扎接头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104上道工序:
技术交底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接头布置
仅在确无条件实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
在钢筋密列的结构内,当钢筋间浄距小于其直径的1.5倍或30mm(竖向)和45mm(横向)时,不得使用搭接接头)。
跨度大于10m的梁,不得采用搭接接头。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配置在“同一截面”(两绑扎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以内)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同一截面”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2
弯钩加工
受拉区内Ⅰ级光圆钢筋末端应做成彼此相对的半圆弯钩,Ⅱ级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对的直角弯钩
3
搭接
最小搭接长度受拉区Ⅰ级钢筋30d、Ⅱ级钢筋35d,受压区Ⅰ级钢筋20d、Ⅱ级钢筋25d。
受压光圆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纵向钢筋末端可不作弯钩,当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
4
绑扎
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采用铁丝绑扎结实。
靠近模板的绑扎接头铁丝外露部分不得深入保护层
下道工序:
安装
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05上道工序:
技术交底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水泥验收
水泥应按批进行验收。
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时必须再进行强度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2
矿物掺和料验收
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同品种、同等级且连续进场的矿物掺合料,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检测一次
3
粗、细骨料验收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地质均匀坚固的材料,宜采用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
粗骨料存放场应有冲洗设备,确保骨料中粉尘含量不超标。
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4
外加剂验收
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
同一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5
水验收
搅拌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同水源检查不应小于一次
6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
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相关验标要求。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满足相关验标要求
下道工序: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06上道工序:
原材料与配合比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机械设备检查
应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
检查电源、水源应符合要求,连接应可靠。
电气控制柜必须由技术合格的专职电工管理,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打开。
认真检查电气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称量装置应能正常使用,计量应准确,其误差不能超过1%。
输送带的张紧度要适当,不得跑偏。
储料区内、提升斗下是否有人或异物,搅拌站工作时,以上区域禁人或异物进入。
进料、排料闸门以及搅拌鼓得磨损情况。
磨损超限时应及时更换。
各部位螺栓应紧固。
连接称量斗是否符合要求
2
含水率测量
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含水率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
3
搅拌设备的润湿
搅拌设备使用前应使用水泥浆或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来润滑搅拌设备内壁
4
投料
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5
拌和
分次投料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续上表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6
设备清洗和保养
彻底清洗机械设备及现场。
对搅拌鼓内的残余混凝土必须清洗干净。
对称量系统的刀座、刀口应认真仔细清洗,确保称量精度。
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对个润滑部位加注润滑油(脂)。
对需保护部位涂油防锈
7
冬期施工
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浇筑条件。
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C,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C,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8
夏期施工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人搅拌机温度不大于40°C。
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取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
下道工序: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07上道工序:
混凝土搅拌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设备检查
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2
道路检查
应保证运输混凝土道路平坦畅通
3
搅拌车运输
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卸料前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料斗
4
泵送
1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
2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及输送管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应采取泵送水泥浆、泵送与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等措施来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3采取泵送混凝土时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4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不宜小于12°,并应先把输送管上气阀打开,待输送管下段混凝土有了一定压力时,方可关闭气阀。
5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
6当混凝土泵出现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
续上表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4
泵送
7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8泵送管起始水平管长度不应小于15m。
除出口可采用软管外,管道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
9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入泵。
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
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应将管内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5
冬(夏)期施工
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下道工序: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08上道工序:
混凝土运输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针对工程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
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
2
下料
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3
铺摊
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c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c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10cm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4
冬期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物。
当环境气温低于—10°C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件加热至正温。
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
当混凝土不需要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
续上表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5
夏期施工
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局部气温不超过40°C,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6
大体积混凝土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000mm)前,应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留循环冷却水系统
7
混凝土性能检测
应采用专用设备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进行检测,高性能混凝土还应该对含气量、拌和物温度进行检测。
只有拌和物性能符合设计和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
高性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C~30°C
下道工序: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09上道工序:
混凝土浇筑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准备工作
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作业范围进行分区
2
振捣
机械振捣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捣固棒作业:
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振动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业半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等。
振动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下层初凝前)的深度应不小于5~10cm。
在振动过程中应不断的将振动器上下抽动,使混凝土均匀受振,振动器拔出时应缓慢。
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和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拌和物。
表面振动器作业:
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分区域分块定时向前移动。
附着式振动器作业:
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应通过实验确定,并与模板紧密连接。
振动台作业:
振动台作业应预先进行工艺设计
3
表面收光
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在混凝土终凝前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2遍,抹面时严禁洒水
下道工序: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10上道工序:
混凝土表面处理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初凝前养护
应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
2
带模养护
带模养护期间,应采用带模包裹、浇水等措施进行保温、潮湿养护
3
自然养护
采用麻布等材料将混凝土暴露面覆盖,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保湿材料包裹。
包覆物应完好无损,时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温差不得大于15°C。
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采用喷涂养护时应确保不漏喷。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C。
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
气温低于5°C时不得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4
蒸汽养护
蒸汽棚应密闭保温,不宜使用帆布等简易覆盖保温材料。
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不低于5°C,浇筑结束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超过10°C/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温度不宜超过60°C,最大不超过65°C,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配合比及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C/h
下道工序:
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混凝土类型
水胶比
大气潮湿(50% 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RH<50%), 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 气温T(°C) 潮湿养护期限(d) 日平均 气温T(°C) 潮湿养护期限(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合料 ≥ 0.45 5≤T<10 5≤T<10 T>20 21 14 10 5≤T<10 5≤T<10 T>20 28 21 14 < 0.45 5≤T<10 5≤T<10 T>20 14 10 7 5≤T<10 5≤T<10 T>20 21 14 10 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合料 ≥ 0.45 5≤T<10 5≤T<10 T>20 14 10 7 5≤T<10 5≤T<10 T>20 21 14 10 < 0.45 5≤T<10 5≤T<10 T>20 10 7 7 5≤T<10 5≤T<10 T>20 14 10 7 注: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天。 混凝土冬期施工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11上道工序: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1 气温控制 当连续3d尽夜平均气温低于5°C或最低气温低于—3°C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 2 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控制 冬季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胶比和较小的坍落度。 当混凝土掺用防冻剂时,其试配强度应较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3 热工计算 施工前应进行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浇筑条件 4 原材料加热 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C,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C,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5 混凝土拌制 搅拌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10°C的厂房或暖棚内,搅拌前及停止搅拌后,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鼔筒 6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容器应有保温设施。 运输时间应缩短,并减少中间倒运 7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物。 当环境气温低于—10°C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件加热至正温。 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旧混凝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 续上表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7 混凝土浇筑 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 当混凝土不需要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8 自然养护 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 混凝土未达到抗冻强度前均不得受冻。 气温低于5°C时不得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9 蒸汽养护 采用蒸汽养护时,蒸养棚应密闭保温,不宜使用帆布等简易覆盖保温材料。 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不低于5°C,浇筑结束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超过10°C/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温度不宜超过60°C,最大不超过65°C,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脱模强度要求、配合比及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C/h 10 拆模 模板拆除除达到必要的强度条件外,还应满足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C,当温差在10°C以上,但低于15°C,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宜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的混凝土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0°C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C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下道工序: 混凝土夏期施工工序作业要点卡片 卡片编码: 桥112上道工序: 序号 工序 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桥梁 工程施工 作业 要点 示范 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