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63420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3.27KB
届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五校2018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
填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据《历史》记载:
“人民的统治的优点首先就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名声,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者所期望的“人民的统治”出现在
A.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伦王国B.依法律治国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C.希腊“古典时代”的所有城邦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雅典城邦
2.房龙曾评价道:
“基督教是以‘爱’表达了深受压迫、丧失权利的人们的呼声,并传遍了四面八方。
”这种呼声最早发自于
A.两河流域B.希腊半岛C.巴勒斯坦D.阿拉伯半岛
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学说上有师承关系,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
A.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解释世界B.探讨上帝的人类的影响
C.探究法律制度的作用D.追溯历史记忆
4.某校学生在参观某遗址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该遗址出土的文物
建筑
工具
生活
物品
类似宫殿的遗迹
石制或骨制的铲、镰、斧
饲养猪狗鸡羊
青铜器和礼器
由此他们推断
A.先人的生活距今有一万多年B.先人生活在原始平等社会中
C.当时的社会分化已经较明显D.金属工具开始在农业中推行
5.《史记》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人……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
”这一现象大约发生于
A.公元前21世纪早期B.公元前17世纪早期
C.公元前11世纪中期D.公元前8世纪早期
6.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
A.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B.汉朝初年的丞相
C.明朝初年的内阁大学士D.清朝初年的军机大臣
7.古代有人说: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居之。
”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有时会成为政权交替的常态。
下列最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是
A.秦至汉朝前期B.唐代前期C.五代至北宋初期D.明代中叶至清
8.“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
谓著书之心术也。
”该文献应选自
A.《史记》B.《资治通鉴》C.《史通》D.《文史通义》
9.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写道“司马温公作《通鉴》,取千三百余年之事迹,十七史之记述,萃为一书,然后学者开卷之余,古今咸在。
”司马温公的《通鉴》
A.保留了牧野之战的最早记录B.编录了孔子一生中的主要事迹
C.借鉴了《史记》中部分内容D.记载了“靖康之变”详细过程
10.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一说法表明他主张
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11.有段史料记载: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2.美国史学家朱迪斯·本内特在他的书中写道:
“当时的伦敦人以他们的城市为豪:
‘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
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
”材料中的“当时”应是
A.中世纪早期B.中世纪后期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13.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14.恩格斯在评述中世纪大学时曾经说到:
“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多了。
”当时,“一般教育”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摆脱教会控制B.师生自由探索C.商品经济发展D.市民阶层产生
15.据史载:
中世纪后期西欧某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设置市议会及成立法庭,实行自治。
市民的特许状主要来自
A.法兰克国王B.封建领主C.等级代表会议D.基督教会
16.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17.“《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
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
”这些“社会原则”确立于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合众国宪法》
18.“1860年代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体现在
A.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B.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
C.实行联邦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D.建立苏维埃同时保留封建残余
19.“上海”在历史上是一个外延不断扩大的概念,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以“上海”作为县名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0.1864年,有人称:
“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
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21.基于“一人独学,不如群人共学,群人共学,不如合什百亿兆人共学。
学则智,群则强,累万亿兆皆智人,则强莫与京(京:
强或高大)”的认识,康有为
A.发起“公车上书”B.推动成立强学会
C.掀起“百日维新”D.推进清末“新政”
22.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23.观察右图,若为漫画中的标识补上文字说明,
可写上
A.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B.《凡尔赛条约》,归还山东
C.《九国公约》,保证门户开放
D.《国联盟约》,制裁日本侵华
24.下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一个国家。
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的国家,除荷兰(B)比利时(C)卢森堡(D)外,还有
A.AEFB.EFGC.AEGD.EFH
25.1898年英国首相说:
“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
这种全球扩张的强大动力是:
A.资本输出加强垄断B.自由竞争商品输出
C.推销机器抢夺资源D.拓展领土张扬国威
26.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
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
“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
27.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
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28.“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
30.“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O、l、1、3分。
选出量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
从
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
据此可以推断出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
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
32.右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3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
“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
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
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
A.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B.办理对外交涉,形成外交制度
C.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D.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
34.下面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的漫画,其主旨是
A.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
B.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C.体现了西欧各国积极探索共同体的模式
D.期待着早日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35.对下图所示的这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分析,较为全面的认识是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A.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内地B.进一步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二、非选择题(75分)
36.瓶颈定律(10分)
历史上的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
……秦、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短命王朝,它们各自终结了一段长期的纷乱局面,统一中国,并开启了继之而起的汉、唐盛世,但是它们却都无法通过瓶颈危机的考验,黯然消失于历史舞台。
——柏杨《秦隋论》
问题:
(1)秦、隋“各自终结了一段长期的纷乱局面”分别指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概述秦朝“无法通过瓶颈危机”的原因。
(2分)
(3)怎样理解是秦隋开启了汉、唐盛世?
(6分)
37.史学与社会(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材料二: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五校高三 第二次 联考 历史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