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操作规程管理办法.docx
- 文档编号:9632629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66.52KB
022操作规程管理办法.docx
《022操作规程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2操作规程管理办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2操作规程管理办法
锦州石化公司
操作规程管理办法
ZD/JZSH08.03.02-2006
1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操作规程的编制、执行及修改原则、和要求等。
本办法适用于锦州石化分公司所有生产装置以及相应的公用工程和油品储运系统。
2引用标准和文件
CX/JZSH10.19-2006《生产过程及其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术语
3.1稳定状态:
是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中,可以停留较长时间,进行条件确认或问题处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过渡状态。
稳定状态包括初始状态、最终状态和过渡的稳定状态。
初始状态对应装置或设备开停的起步状态,最终状态是开停之后的目标状态。
工艺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须经过多个稳定状态。
3.2退守状态:
在装置或设备发生大幅度操作波动或事故时,为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防止操作波动或事故范围扩大,经过一系列操作过程,到达的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状态。
在退守状态下,可以从容地考虑工艺装置或设备下一步的处理过程。
3.3操作规程:
是装置或设备从初始状态通过一定顺序过渡到最终状态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步骤、规则和程序。
执行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可以退守到上一个稳定状态,确保安全地逐渐过渡到最终状态。
4职责
4.1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是负责操作规程编制与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批与发布。
4.2技术发展处是操作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核、上报与发布。
4.3生产运行处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执行、使用和监督检查。
4.4车间(分厂)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上报及日常管理,负责组织审批后操作规程的使用与执行。
各车间的技术负责人、设备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并参与本单位操作规程初稿的编写。
4.5生产运行处、技术发展处、机动设备、安全环保处等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制(修)订,并进行专业审核。
技术发展处负责全公司所有装置操作规程内容、格式、标准和进度要求等的确定。
各直属车间主任、分厂主管厂长负责组织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对操作规程初稿进行讨论和认可,并对操作规程初稿进行审核。
生产运行处负责全公司所有装置操作规程中生产组织、系统平衡等方面的审核;
安全环保处负责提出有关安全、环保管理方面的内容及规范性的规定,并负责全公司所有装置操作规程中安全及环保方面的审核;
机动设备处负责提出仪表、设备、电气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内容,统一同类型转动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负责全公司所有装置操作规程中仪表、设备、电气方面的审核。
5工作程序和要求
5.1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
5.1.1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
5.1.1.1操作规程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
5.1.1.2操作规程必须总结长期生产实践的操作经验,保证同一操作的统一性,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有利于生产安全;
5.1.1.3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装置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5.1.1.4操作规程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降低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效率;
5.1.1.5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5.1.1.6操作规程必须能够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往复和螺旋式提高。
5.1.2操作规程编制方式
5.1.2.1成立编制小组。
在公司组织下,各车间(分厂)成立操作规程编制小组,每一个小组必须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的编制人员,至少有四人组成。
车间(分厂)主任(厂长)具体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班长和岗位操作人员)参加。
5.1.2.2集体研究讨论。
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操作规程正确和可操作。
5.2操作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5.2.1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目录参见附件一。
5.2.2工艺技术规程的内容包括:
5.2.2.1装置概况:
生产规模、能力、建成的时间和历年改造情况;
5.2.2.2原理与流程:
该装置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流程描述;
5.2.2.3工艺指标:
包括原料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公用工程指标,主要操作条件,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5.2.2.4生产流程图:
工艺原则流程图、工艺管线和仪表控制图、工艺流程图说明。
流程图的画法及图样中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5.2.2.5装置的平面布置图:
必须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
必要时可单独画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图;
5.2.2.6设备、仪表明细:
将设备、仪表分类列表,注明名称、代号、规格型号、主要设计性能参数等。
5.2.3操作指南是正常生产期间操作参数调整方法和异常处理的操作要求,编写要点:
5.2.3.1编写思路:
以生产期间操作波动的调整为对象,以控制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5.2.3.2编写方法:
首先确定针对的范围和目标;经影响因素分析后确定对象(必须用图),超过目标就认为操作波动,阐述正确的控制方法,最起码要定性描述,最好定量描述;针对可能产生的操作波动,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最后明确操作参数失控后所对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5.2.3.3每个控制目标的操作指南应包括:
控制目标、控制范围、相关参数、控制方式、正常调整、异常处理。
控制范围不能超出工艺卡片规定的范围(大指标),保持与安全阀定压值、参数报警值的差距,不能触及安全限制,预留安全操作空间;控制目标要给定更为严格的指标(小指标),确保操作平稳和优化;控制方式要以文字说明并画出控制回路图。
5.2.4基础操作规程是装置进行各类复杂操作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描述机、泵、换热器、罐和塔等通用设备的开停和切换规程。
主要内容包括:
各种机泵的开、停与切换,风机的开、停与切换,中、低压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关键部位取样等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5.2.5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规程的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
5.2.5.1结构格式。
按照以下顺序编写:
纲要、操作、解释。
5.2.5.2分级编写。
通过纲—目分级来携领和建构其内容,分三级编写:
A级是规程的纲要,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对所有稳定状态及该状态下的操作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主要用于统筹各个岗位或系统的操作。
B级描述详细操作过程,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
包括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最终状态卡,操作目标以及目标下全部具体操作动作。
B级操作步骤的编号与A级对应一致。
C级是要点和说明,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包括安全、设备、工艺流程图表等。
C级编号与B级对应一致。
5.2.5.3操作步骤的语句构成。
操作规程编写用语应统一规定,使规程具有通读性,使得对同一个操作动作的描述语言在各个装置的使用者看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装置使用有不同的理解。
语句格式为:
“(操作者代号)+(操作性质代码)+(谓语动词)+(宾语及宾语补足语)”的语言格式表达要阐述的内容,且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
一个动作规定了动作的性质、执行人、动作的内容以及要求达到的目的。
5.2.5.4操作者代号和操作性质代码。
分别用M、I、P作为操作者代号表示倒班班长、内操和外操;分别用“()、[]、<>”作为操作性质代码表示对某项操作的确认、对某项具体操作的动作描述、对安全操作的描述。
5.2.5.5稳定状态卡。
操作步骤进行到规定的稳定状态时,需要插入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和最终状态卡,并列出进行条件确认的内容。
5.2.5.6提示卡。
操作步骤之间,可根据需要插入提示卡,说明操作过程中的应引起注意的操作事项。
提示卡内容必须注意细化、量化,避免原则性提示。
5.2.6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和专用设备操作规程,须按下列程序编制:
5.2.6.1确定稳定状态。
按照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的特征,规程编写小组集体研究确定装置的稳定状态。
在稳定状态之间是具体的操作动作,用于实现稳定状态之间的过渡,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状态和简单无误的操作动作,从而实现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一个装置的稳定状态不宜过多,一般以常规开停工大步骤为基础。
5.2.6.2分级编写。
按照分级编写的要求分别编制A级纲要、B级操作和C级解释。
5.2.6.3编制统筹图。
按照A级的操作步骤,编制开停工统筹图,并安排相应的时间进度,协调开停工过程中各个岗位操作。
统筹图操作步骤、编号与A级对应一致。
5.2.7事故处理预案是装置发生一般生产事故或操作大幅度波动的状态下,避免扩大事故范围,使事故向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的安全受控状态的处理步骤。
其作用是帮助操作人员判明事故真相,决策处理目标,明确操作处理方案。
内容和要求是:
5.2.7.1事故名称:
每个事故处理预案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标题。
5.2.7.2事故现象:
事故发生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异常,如异常的声音、气味、报警灯闪烁等等。
5.2.7.3事故原因:
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5.2.7.4事故确认:
列出确认事故的必要充分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是”或“否”的判断,从而确定事故的属性。
5.2.7.5事故处理,包括:
a、立即行动:
用明确的、简洁的语言指出必须立即进行的操作行为。
b、操作目标:
用简洁的语言表明事故处理的努力方向。
c、潜在问题:
提示处理过程中应努力避免的事故后果。
d、A级操作步骤:
以框图的形式列出操作步骤清单,各操作步骤都设有编号,要列出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的事项。
e、B级操作步骤:
顺序排列出包含具体操作的各处理步骤。
5.2.7.6退守状态:
执行完成操作方案后,装置应达到相对安全的退守状态。
5.3操作规程的审批、使用和存档
5.3.1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
编制小组向车间(分厂)主任(厂长)提交操作规程正式文稿,车间(分厂)主任(厂长)审查签字后,经技术发展处、生产运行处、机动设备处、安全环保处等相关部门会签,由技术发展处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生效执行。
5.3.2操作规程的卡片化。
正常生产中,装置操作室除在固定位置摆放操作规程合订本以外,必须以活页形式准备好履行完成审批手续的单行本操作规程,并且按岗位分工分别装订,便于操作变动时使用,包括装置开工规程、装置停工规程、单体设备投(停)用和切换、事故处理预案、装置紧急停工规程等。
操作卡片的量化指标必须在操作指南、操作步骤、状态确认等方面与工艺卡片紧密结合。
5.3.3装置管理人员组成操作规程使用监督指导小组,车间(分厂)主任(厂长)为小组负责人。
现场至少有一名监督指导小组成员担任监督指导责任人,随时处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5.3.4操作规程最终由生产班组执行。
5.3.4.1操作人员执行具体操作前,由车间技术人员准备好完成审批手续的岗位操作卡片。
5.3.4.2班长下达操作指令,遇有问题及时向监督指导责任人汇报。
5.3.4.3操作过程中,内操指挥外操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执行操作,外操执行完成的操作必须汇报给内操,由内操或外操在卡片上做出标记,标记符号为“√”或签字。
做到操作有监控,步步有确认。
5.3.4.4使用后的操作卡由车间(分厂)收回,保存期为1年。
5.3.5对于操作规程未包括的特殊情况,按照操作规程的总体要求,装置可以下达临时操作卡,作为必要的补充。
5.3.5.1装置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策略并编制针对性的操作卡,称为临时操作卡。
临时操作卡编审批手续同操作规程的合订本,班组执行。
5.3.5.2使用后的临时操作卡由车间收回,保存期为1年。
5.3.5.3车间(分厂)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临时操作是否纳入正常操作规程的管理。
5.3.6操作规定管理。
对生产过程中难以用规则语言来描述的操作行为可以采用操作规定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与操作规程具有相同的效力。
5.3.6.1长期操作规定
a、长期操作规定的每条内容只能规定一项操作,尽量达到简洁、明确、具体的要求。
b、必要时可以将有关的图表编写在操作规定中。
c、长期操作规定可以多次使用,长期有效。
5.3.6.2定期操作规定
a、每个定期操作规定必须设定定期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b、定期操作规定可根据需要编制支持性文件。
支持性文件为操作规程时,须以操作卡的形式使用和管理。
5.3.6.3临时操作规定
a、临时操作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在有效时间栏内)有效;
b、临时操作规定编审批手续同操作规程的合订本;
c、临时操作规定超过规定的有效时间必须及时从现场撤出。
5.3.7操作卡的分类存放。
操作卡按下列要求分别以活页形式放置在控制室的资料柜中,须注明名称,并以不同颜色的文件夹加以区分:
5.3.7.1操作规程(合订本)整体出版;
5.3.7.2事故处理预案保存在红色文件夹内;
5.3.7.3临时操作规定不设封面,存放在绿色文件夹内;
5.3.7.4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单体设备操作卡等单项操作规程分别放在不同的蓝色文件夹内。
5.4操作规程的审核和修订
5.4.1操作规程使用前的审核
5.4.1.1装置进行重大技术或设备改造后、紧急停工以及新装置开工,必须由技术发展处组织对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会签,主管经理批准。
5.4.1.2装、或临时停工规程使用前,必须由技术发展处组织生产运行处、机动设备处、安全环保处审核、会签,技术发展处批准。
5.4.1.3技术发展处是装置开、停工规程管理的归口单位,负责组织编写、审核、批准工作。
5.4.1.4生产车间的生产、设备主任工程师负责装置开、停工规程的编写,主任负责审核。
5.4.1.5生产运行处、机动设备处、安全环保处负责装置开、停工方案的审核会签,审核会签单位由副处长以上人员签字。
5.4.2开、停工方案编写方法
以操作规程中的开、停工规程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变动部分要从字体上加以区别,以方便审核并节省时间。
正常检修装置的开、停工方案要在开、停工的前10天交审核会签单位,5天内完成审核会签交技术发展处批准。
临时停工装置的开、停工方案要在开停工的前5天交审核会签单位,3天内完成审核会签,然后交技术发展处批准。
新建装置的开工方案要在开工的前30天交审核会签单位,20天内完成审核会签,然后交主管副经理批准。
停工方案要在停工的前15天交审核会签单位,10天内完成审核会签,然后交主管副经理批准。
技术改造装置的开、停工方案要在开、停工的前10天交审核会签单位,5天内完成审核会签,然后交主管副经理批准。
紧急停工抢修的装置如果来不及编写停工方案,其停工过程按照操作规程中的相关内容执行。
开工方案要在开工前完成编写、审核和会签并由主管经理批准。
开、停工方案由生产车间、生产厂、技术发展处存档存档,存档时间为一个生产周期。
开、停工方案封面格式
对于正常检修和临时停工的装置开、停工方案格式如下(分厂对照执行):
**装置开(停)工方案(2#宋体加粗)
QJ/JZSH**.03.03.**—****(以下均为4#宋体)
编写:
审核:
车间主任:
生产运行处:
机动设备处:
安全环保处:
批准:
技术发展处
**年**月**日
对于新建、技术改造及紧急停工的装置开、停工方案格式如下:
**装置开(停)工方案(2#宋体加粗)
QJ/JZSH**.03.03.**—****(以下均为4#宋体)
编写:
审核:
车间主任:
生产运行处:
机动设备处:
安全环保处:
技术发展处:
批准:
**年**月**日
5.4.3开、停工方案的内容
5.4.3.1组织机构
5.4.3.2开、停工要求;
5.4.3.3开、停工准备(包括原料油、辅助原材料、动力、设备等的准备);
5.4.3.4改造项目明细表;
5.4.3.5新装置开工方案需要说明主要设备情况、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5.4.3.6开(停)工统筹图
5.4.3.7开(停)工纲要(A级)
5.4.3.8开(停)工操作(B级)
5.4.3.9说明(C级)
5.4.3.10开(停)工盲板方案
5.4.4操作规程的修改
5.4.4.1开停工、事故处理预案、基础设备、专用设备等操作规程使用一次后以及操作规程的其它部分内容需要修改时,须将修改内容补充完善到操作规程正本中,并保留电子版本,编审批手续同合订本操作规程。
5.4.4.2修改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修改内容记录在操作规程对开的空白页上,并标上对应的操作序号;对某一张或某一部分进行更换。
5.4.5新建装置首先编制操作规程(试行)版,试用一年后,更新为正式操作规程。
5.4.6操作规程每年评审一次,每五年全面修订一次,重新审批、出版和发放。
5.4.7操作规程在技术发展处存档,由技术发展处发放到公司有关部门和生产单位,生产单位根据不同的岗位再进行发放,存档时间为5年。
6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附录1操作规程目录
附录2附录二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流程解释
附录3开停工操作规程通用词语(参考)
附录4 操作规程封面格式(示例)
7附则
本规定由技术发展处负责解释
起草部门:
技术发展处起草人:
翟军
部门审核人:
李杰批准人:
附录1操作规程目录
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1装置概况
1.1.1装置简介
1.1.2工艺原理
1.1.3工艺流程说明
1.1.4工艺原则流程图
1.2工艺指标
1.2.1原料指标
1.2.2半成品、成品指标
1.2.3公用工程指标
1.2.4主要操作条件
1.2.5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第二章操作指南
第三章开工规程
3.1开工统筹图
3.2开工纲要(A级)
3.3开工操作(B级)
3.4说明(C级)
3.5开工盲板方案
第四章停工规程
4.1停工统筹图
4.2停工纲要(A级)
4.3停工操作(B级)
4.4说明(C级)
4.5停工盲板方案
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
第六章基础操作规程
6.1机泵操作法
6.2冷换设备操作法
6.3关键部位取样操作法
第七章事故处理预案
8.1事故处理原则
8.2紧急停工方法
8.3事故处理预案
8.4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规定
第八章操作规定
7.1定期工作规定
7.2长期操作规定
7.3临时操作规定
第九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法
9.1DCS系统概述
9.2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及工艺控制流程图(PID)
9.3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规程
9.3.1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图
9.3.2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9.3.3机组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
9.4异常处理
第十章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10.1安全知识
10.2安全规定
10.3装置防冻凝措施
10.4本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10.5本装置易燃易暴物的安全性质:
爆炸范围、闪点、自燃点
10.6本装置主要有害物、介质(易燃易爆、有毒)的有关参数
10.7本装置污染物主要排放部位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10.8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附录
11.1设备明细表
11.2主要设备结构图
11.3装置平面布置图
11.4可燃气体和硫化氢报警仪布置图
11.5装置消防设施布置图
11.6安全阀规格及定压值
11.7控制参数报警值
11.8常用的基础数据和主要计算公式
11.9装置给排水平面示意图
11.10工艺原则流程图
11.11工艺自动控制流程图
11.12盲板位置总图
11.13扫线流程图
附录2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流程解释
附录3开停工操作规程通用词语(参考)
序号
词语
解释
1
放空阀
设备和管线顶部排空阀和设备底部排液阀
2
排凝阀
管线底部排液阀
3
打开…阀
开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4
关小…阀
关小的程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5
稍开…阀
有少量流体通过
6
关闭…阀
7
全开…阀
8
联系送电
用于开送电票,通知电工送电,由班长完成
9
联系拆除(加)…盲板
用于盲板拆除或掉向,由班长完成
10
配合拆除(加)…盲板
用于盲板拆除或掉向,由外操完成
11
确认泵具备启动条件
作好泵启动前的一切准备(不包括送电),包括加油、投用冷却水和冲洗油、灌泵、盘车、投用压力表等
12
改好…吹扫流程(停工)
所改流程畅通,支线关闭,设备和调节阀付线阀开,换热器入口阀开,调节阀下游阀关闭,调节阀手动全关,泵出、入口阀关闭,出入口跨线打开,沿线排凝关闭
13
改好…贯通流程(开工)
所改流程畅通,支线关闭,设备和调节阀付线阀开,上游阀和排凝阀打开,下游阀关闭,调节阀手动关闭,泵出口阀关闭,泵出入口跨线打开,沿线排凝阀打开
14
改通…流程(停工)
所改流程畅通,支线关闭,沿线设备(换热器、泵)和调节阀投用,付线阀关闭,沿线排凝关闭
15
改通…流程(开工)
所改流程畅通,支线关闭,沿线设备投用,泵出口阀关闭,沿线排凝关闭,调节阀手动关闭,上下游阀打开,付线关闭。
16
投用调节阀
(LV、TV、PV、FV)
关闭付线阀和排凝阀,打开上下游阀,手动关闭调节阀,是外操执行的操作
17
投用压力表
18
吹扫液位计并投用
分别吹扫贯通上下引出阀和上下排空阀,然后投用液位计
19
调整…,OP=…
手动调节控制回路的OP值(不可以用调节、手动控制等词语)
20
…投自动,SP=
打自动,给定设定值。
21
启动
开启转动设备
22
逐个打开…,贯通
用于并联的管线和设备,分别试通
23
检查处理泄漏点
用于贯通试漏过程
24
LV、PV、FV、TV
指液位、压力、流量、温度现场调节阀组
25
收
接收装置外物料
26
送
向装置外送出物料
27
引
使N2或蒸汽等进入流程或容器
28
调整
调整(温度、火嘴、透平转速)操作以达到目标
29
减空
减空容器或管线,使目标内部不再有相关介质
30
建立循环或液位
使流程中有流量,介质引入容器直至液位能看见
31
置换
用另一种介质替换原介质
32
闭路循环
将介质引入到一条或多条工艺管线中闭路循环
33
调节阀
不可以叫“控制阀”
34
液态烃
不可以叫“液化气”
35
酸性水
不可以叫“污水”
36
阀门
不可以叫“手阀”
37
N2
氮气,不可以用文字表述
38
O2
氧气,不可以用文字表述
39
H2
氢气,不可以用文字表述
附件4 操作规程封面格式(示例)
(见下页)
QB
中国石油××石化公司企业标准QJ/JZSH**.03.02.**—****(注:
宋体小三)
××××××装置
操作规程
(注:
方正小标宋简体一号字体)
(注:
照片为本装置最新彩色照片)
200×年×月×日发布(注:
宋体小三)200×年×月×日实施
中国石油××××石化分公司发布
编写人:
审核人:
车间主任:
生产运行处:
机动设备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2 操作规程 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