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 文档编号:963120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62KB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20kV南京路变电站整体改造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青岛恒源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02月
批准: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
年月日
目录
编制目的3
工程概况3
编制依据4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3
第二章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4
第三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5
第四章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6
第五章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7
第六章屋面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8
第七章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9
第八章主变、电容器等主设备基础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9
第九章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0
第十章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1
第十一章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2
第十二章母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3
第十三章屏、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3
第十四章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14
第十五章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5
第十六章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编制目的
质量通病控制措施是事先在分析工程项目施工活动中可能出现或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实现对施工项目质量的主动控制。
为了控制及消除施工中的质量通病,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本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及计划。
工程概况
220kV青岛南京路变电站整体改造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水火电互补运行,可取得显著地送电和诸多联网效益,符合发展战略和全国联网的总体格局。
为全力提升220kV南京路变电站改造工程的施工工艺、建筑品质,我项目部坚决贯彻“努力超越安装精品工程服务真诚心系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树立让顾客满意的服务意识,是本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确保工程“零缺陷移交”;将220kV南京路变电站改造工程建设成为全国的示范工程、样板工程、国优工程,为国家电网建设作出新贡献。
我项目部特编写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对本工程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一一提出,并有相应的预控措施,从组织上、技术上、施工管理上各方面都提供了依据,能有效地保证220kV南京路变电站整体改造有效控制现场工艺质量水平,保障本标段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10日起施行)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变电工程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6月)
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基建[2010]19号);
4)《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18号)
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6号);
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8号);
7)《关于开展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基建安全[2010]270号)
8)《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办法》Q/SGCSGDC-325-2005-2007
9)青岛恒源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优化配合比设计,适当减小水灰比。
2.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6.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双层双向钢筋,应设置钢筋撑脚,钢筋撑脚纵横间距不大于500mm,应交叉分布,并对上下层钢筋作有效固定。
7.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8.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9.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性能。
10.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1.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12.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平整度及光洁度。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13.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
14.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并配备专人及时检查调整。
15.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时,应对悬臂构件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第二章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山砂、石粉和混合粉。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
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4.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5.砌体结构宜在砌筑完成后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6.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梁底插筋应采用预埋留置。
7.严禁在墙体上埋设交叉管道和开凿水平槽。
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满足抗震要求的镀锌钢丝网片等材料。
第三章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2.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严禁任意凿洞。
套管应采用钢管并设置止水环,应高出结构层面80mm。
预留洞口的形状为上大下小。
3.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经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4.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掺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进行,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
5.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应比相邻地面低5mm。
7.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8.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mm~30mm,不渗、不漏为合格。
9.室内外回填土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分层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0.楼面混凝土后浇面层及混凝土地面必须设置分格缝,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原浆收光,严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浆收光。
11.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并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第四章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外墙抹灰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
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水泥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
2.抹灰粉刷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清除干净,并提前1d洒水湿润。
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裂纹。
3.墙面抹灰砂浆要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
4.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接缝应留置在楼层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
5.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6.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置多余洞眼。
外墙脚手孔应使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次塞实成活,并在洞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
7.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轻质砌块基层应采用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来增强基层黏结力。
抹灰基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8.当抹灰层总厚度≥35mm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镀锌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层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
抹灰层总厚度超过50mm时,加强措施应由设计单位确认。
9.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0.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控制在6~8mm;面层宜为7~10mm,但不应超过10mm。
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7d。
11.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12.腰线、雨篷、阳台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滴水线宽度应为10~20mm,厚度不小于12mm,且应粉成鹰嘴式。
13.外墙面层涂料前应对墙面抹灰基层进行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涂料。
第五章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
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预留5—8mm间隙。
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
门窗拼接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
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5.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6mm深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
内窗台应较外窗台高10mm,外窗底框下沿与窗台间应留有10mm的槽口。
6.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
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7.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易于维修、清洗;当采用外开窗时,窗扇固定的措施应可靠。
8.卫生间应有通风装置(进、出风口),门框与墙地面连接处应打防水封闭胶,窗户采用磨砂玻璃。
第六章屋面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1.屋面防水工程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资质。
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2.出屋面管道、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上打孔、开洞。
3.屋面隔气层、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保温层、防水层不得在雨天及(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施工。
4.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含水率。
5.卷材防水层泛水收头施工:
当女儿墙为钢筋混凝土时,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防水层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密封材料封边,并在上部用镀锌铁皮等金属材料覆盖保护。
6.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试验或淋水试验。
第七章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以钢管为立杆时壁厚不小于2mm;2.进场的钢管材、木制扶手堆放时应有垫木,防止表面损坏或变形。
2.栏杆加工、规格、尺寸、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实际尺寸编号。
安装焊接必须牢固。
栏杆的竖杆应与预埋件可靠焊接。
3.栏杆扶手安装时,若地面石材已安装完毕,扶手施工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焊接火花烧坏地面石材。
4.室外台阶与建筑物墙面结合处应设变形缝。
5.室外金属栏杆接地应简洁美观。
6.不锈钢栏杆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满焊,焊缝应进行抛光处理。
第八章主变、电容器等主设备基础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规范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3.外露部分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
4.基础施工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禁止留设垂直施工缝,未经设计认可,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
5.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6.设备预埋螺栓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
7.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
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
8.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应浇筑密实并保证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
9.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架500mm范围内进行保护。
第九章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混凝土电缆沟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砖砌电缆沟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压顶。
2.电缆沟施工前应精确计算电缆沟长度与盖板合模,并保证过水槽位置上为整块盖板。
3.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
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应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出现气泡。
4.伸缩缝与电缆沟垂直,应全断开、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填缝要求饱满,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密封处理应美观。
5.电缆沟回填土前,应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并经检验合格。
砖砌电缆沟回填土时,应采取防治沟壁变形的措施。
6.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应设变形缝。
7.盖板不得有裂缝及变形现象,与电缆沟采用柔性连接(固定橡胶条或预埋橡胶钉),保证盖板平整、稳定。
电缆沟端头处不得有探头(局部悬空)盖板。
8.镀锌扁铁焊接应保证不变形,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扁铁宽度,三面围焊,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第十章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土料须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5%的粘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使用表面耕植土、淤泥、冻土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
2.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不得有表层耕植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
3.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地基的压实系数,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搅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
5.混凝土道路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筑完成。
6.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施工。
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7.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
8.道路面层宜采用抗滑、耐磨措施。
9.郊区型道路、散水棱角宜作倒圆角处理。
10.收面时不得任意在路面上走动,面层应一次成活,采用原浆收面,禁止加浆或撒干水泥收面。
11.与电气安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道路浇筑时间,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护期为14d,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
12.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
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
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13.道路坡度正确,防止积水。
第十一章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充油(气)设备渗漏主要发生在法兰连接处。
安装前应详细检查密封圈材质及法兰面平整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螺栓紧固力矩应满足厂家说明书要求。
主变压器充氮灭火装置连接管道安装完毕,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可以单独对该部分管路在连接部位密封后进行试验;也可以与主变压器同时进行试验。
参考试验方法:
主变压器注油后打开连接充氮灭火装置管道阀门,从储油柜内施加0.03-0.05MPa压力,24小时不应渗漏)。
2.在设备支柱上配置隔离开关机构箱支架时,电(气)焊不得造成设备支柱及机构箱污染。
为防止垂直拉杆脱扣,隔离开关垂直及水平拉杆连接处夹紧部位应可靠紧固。
3.在槽钢或角钢上采用螺栓固定设备时,槽钢及角钢内侧应穿入与螺栓规格相同的楔形方平垫,不得使用圆平垫。
4.结合滤波器到电压互感器(CVT)的连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连接。
5.充油设备套管使用硬导线连接时,套管端子不得受力。
6.加强母线桥支架、槽钢、角钢、钢管等焊接项目验收,以保证几何尺寸的正确、焊缝工艺美观。
7.对设备安装中的穿芯螺栓(如避雷器、主变散热器等),要保证两侧螺栓露出长度一致。
8.电气设备联接部件间销针的开口角度不得小于60°。
第十二章母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支持瓷瓶不得固定在弯曲处,固定点应在弯曲处两侧直线段250mm处。
2.相邻母线接头不应固定在同一瓷瓶间隔内,应错开间隔安装。
3.母线平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母线立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左向右、由里向外穿,连接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4.户外软导线压接线夹口向上安装时,应在线夹底部打直径不超过φ8mm的泄水孔,以防冬季寒冷地区积水结冰冻裂线夹。
5.母线和导线安装时,应精确测量档距,并考虑挂线金具的长度和允许偏差,以确保其各相导线的弧度一致。
6.短导线压接时,将导线插入线夹内距底部10mm,用夹具在线夹入口处将导线夹紧,从管口处向线夹底部顺序压接,以避免出现导线隆起现象。
7.软母线线夹压接后,应检查线夹的弯曲程度,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得有裂纹。
第十三章屏、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屏、柜安装要牢固可靠,主控制屏、继电保护屏和自动装置屏等应采用螺栓固定,不得与基础型钢焊死。
安装后端子箱立面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电缆较多的屏柜接地母线的长度及其接地螺孔宜适当增加,以保证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2个接地线鼻的要求。
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应接地或接零。
第十四章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1.电缆管切割后,管口必须进行钝化处理,以防损伤电缆,也可在管口上加装软塑料套。
电缆管的焊接要保证焊缝观感工艺。
二次电缆穿管敷设时电缆不应外露。
2.敷设进入端子箱、汇控柜及机构箱电缆管时,应根据保护管实际尺寸进行开孔,不应开孔过大或拆除箱底板。
3.进入机构箱的电缆管,其埋入地下水平段下方的回填土必须夯实,避免因地面下沉造成电缆管受力,带动机构箱下沉。
4.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由里向外穿,以免划伤电缆。
5.电缆沟十交叉字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间距大于800mm时应增加电缆支架,防止电缆下坠。
转角处应增加绑扎点,确保电缆平顺一致、美观、无交叉。
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0mm以上。
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要规范、统一。
6.不同截面线芯不得插接在同一端子内,相同截面线芯压接在同一端子内的数量不应超过两芯。
插入式接线线芯割剥不应过长或过短,防止紧固后铜导线外裸或紧固在绝缘层上造成接触不良。
线芯握圈连接时,线圈内径应与固定螺栓外径匹配,握圈方向与螺栓拧紧方向一致;两芯接在同一端子上时,两芯中间必须加装平垫片。
7.端子箱内二次接线电缆头应高出屏(箱)底部100~150mm。
8.电缆割剥时不得损伤电缆线芯绝缘层;屏蔽层与4mm2多股软铜线连接引出接地要牢固可靠,采用焊接时不得烫伤电缆线芯绝缘层。
9.电流互感器的N接地点应单独、直接接地,防止不接地或在端子箱和保护屏处两点接地;防止差动保护多组CT的N串接后于一点接地。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线应套端子头,标明绕组名称,不同绕组的接地线不得接在同一接地点。
10.监控、通讯自动化及计量屏柜内的电缆、光缆安装,应与保护控制屏柜接线工艺一致,排列整齐有序,电缆编号挂牌整齐美观。
11.控制台内部的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数据线等应使用电缆槽盒统一布放并规范整理,以保证工艺美观。
第十五章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钢表面损伤、锈蚀。
2.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否则应采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等措施使其贴合紧密。
3.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专用线鼻子,并加装热缩套,铜与其他材质导体连接时接触面应搪锡,防止氧化腐蚀。
4.镀锌扁钢弯曲时宜采用冷弯工艺。
5.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安装在钢构架上的爬梯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与主网可靠连接。
6.构支架接地引下线应设置便于测量的断开点。
第十六章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
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地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3、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