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学基础.docx
- 文档编号:962982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66KB
手术学基础.docx
《手术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学基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术学基础
外科手术学基础:
是研究外科手术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应用各种器械、内窥镜和介入放射等,对病变组织或器官进行切除、修补、重建或移植,解除伤病员疾病痛苦。
基础知识:
局解、生理、病理。
外科手术学基础的学习内容: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切开、分离、止血、结扎、显露、引流、缝合、拆线、器械、保护);常见中小手术的步骤方法和有关解剖。
局部损伤(组织损伤、出血失液、炎症感染、疤痕形成);全身影响。
缝合分期:
一期缝合、延期缝合、二期缝合。
愈合分期: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三期愈合。
外科无菌技术概念:
是防止细菌进入术野,避免术后感染所采取的一系列消毒灭菌措施、操作方法和规则的总称。
基本概念:
灭菌术、抗菌术、消毒术、清洁。
手术伤口细菌来源和控制途径:
外源性感染(空气、飞沫、皮肤、物品);内源性感染(感染病灶和空腔脏器)。
空气:
净化空气、更衣、少走动;清洁、污染手术不同室。
飞沫:
戴口罩、少讲话、扭头咳,感冒不上台。
皮肤:
刷、消毒、戴手套、铺巾、保护伤口;皮肤感染不上台。
物品:
灭菌,定期消毒污染、过期物品不上台。
病灶:
无菌操作,防扩散污染物品不重用。
外科消毒灭菌的方法:
机械法(刷洗、隔离、过滤);物理法(高温:
煮沸、蒸汽灭菌、干热法、火烧,紫外线照射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化学消毒法(选择消毒剂的原则:
灭菌广谱、杀菌力强、刺激性小、腐蚀性小、毒性小、作用快、禁忌少)。
手术人员无菌准备:
一般准备:
洗手,衣、裤、鞋,指甲、口罩、帽子。
刷手“五个三”:
三遍、三分钟、三段、三重点、三碰。
冲洗、擦干。
手术区消毒顺序和范围:
3%碘酒、75%酒精,各用2-3次;消毒范围一般由切口至其周围15-20cm为宜,以便需要时能够延长切口或另作切口。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①分区(分清有菌无菌区);②敷料(布类物品如已湿透,即不能隔离细菌);③皮肤(切皮肤之前,已戴手套的手,勿触摸手术野的皮肤);④切口(切开及缝合皮肤以前,再次消毒皮肤);⑤防污染(切开空腔脏器或感染病灶钱,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操作所用的器械不可随意乱放);⑥少讲话;⑦巡回(随时纠正手术人员帽子和口罩的位置,勿使头发和鼻孔外露);⑧参观(参观者不应太靠近手术人员,30cm)。
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分离、止血、结扎、显露、引流、缝合、拆线、器械、保护。
切开:
切口选择原则:
显露好、损伤小、功能好。
注意事项:
绷紧皮肤、刀口利、起止刀垂、移行斜、深度一致、分层切、腔膜切开、防伤脏。
止血方法:
⑴压迫止血:
渗血,暂止,填塞;
⑵结扎止血:
①单纯:
中、小血管,快、准、少;②缝扎:
大中血管,可靠、损伤组织多;③双重:
大血管,单扎+缝扎、三钳法。
⑶电凝止血:
高频电流,凝固渗血点,快、省时,减少线头,可靠性差;
⑷止血剂止血:
渗血创面—明胶海绵、生物胶、粘合剂、骨蜡、自体组织;
⑸临时血管阻断:
止血带:
橡皮、袖带、尼龙扣,血管夹:
银夹、血管夹。
切口的保护:
目的:
防污染——皮内残菌、术中污染扩;保护组织——术中最小暴露,减少蒸发。
方法:
洗水巾、纱布、贴膜、覆盖、包裹、保护。
引流:
目的:
引渗液(血)、排脓、减压、防感染扩散、促伤口、残腔愈合。
分类:
①被动引流:
液压,虹吸,多为开放式;易有逆行性或外源性沾染;不易使死腔迅速缩小。
②主动引流:
负压吸引;可使死腔迅速缩小;防止逆行沾染,易堵。
常用引流物:
①橡皮片:
浅部伤口或浅部脓肿;②凡士林油纱:
表浅创面和脓肿切开;③烟卷(香烟):
深部脓肿及腹腔引流;④橡皮管:
胸腔及深部伤口引流。
注意点:
①严格掌握适应征,引流物选择适当;②位置正确:
置腔底、避神经血管,深部的不从主伤口出;③固定好、易拔出,防掉入体内或脱出;④保持通畅,注意引流物性质、记录量;⑤拔除时间:
一般24—48小时、香烟48-72小时、内腔2周。
伤口缝合:
缝合原则:
①由深而浅逐层缝合,不留死腔;②缝合针距、边距、松紧要适当;③切缘缝合组织等量、对称、对合整齐;④
选择合适缝线(类别粗细);⑤选择合适缝合方法。
缝线:
数越大越粗、0越多越细(7--1←0→1/0--5/0)。
组织反应依次递增:
钽丝→不锈钢丝→合成线→涤纶线→丝线→羊肠线。
术者:
手术方案决定、手术的主要操作、指挥者、术后手术记录者。
助手:
手术的主要配合者、负责消毒、显露、协助操作
器械护士:
器械配合、负责器械的整理、传递、清洁、清点工作。
麻醉师:
拟定麻醉方法,麻醉中,给药、记录、监测生命体症,记录麻醉单。
巡回护士:
台下协助上台、供物、输液、对灯、擦汗、核对器械等。
手术组人员:
一般4-7人。
静脉切开术:
目的:
静脉穿刺失败、不能保证快速扩容时、手术中和静脉高营养时。
①切口:
内踝前上方1m,1-2cm横行/斜形切口;②分离静脉:
钝性分离,勿伤隐神经;③结扎远心端:
双线,剪断,结扎远心端;④剪开静脉;⑤插入导管5-6cm;⑥结扎近心端;⑦缝合切口,固定插管;⑧固定插管;⑨拔除插管,加压包扎。
清创术:
是开放性损伤初期处理的主要手段,包括切开、切除、清洗、清除、止血、缝合、引流。
目的:
在细菌感染或侵入之前,不失时机对伤口彻底清创、防止感染,为伤口I期愈合创造条件。
术前准备:
①伤员全身情况;②伤口局部情况、污染程度、血迹;③气候对伤口影响;④全身及局部早期处理情况;⑤时间越早越好(≤6-8小时)。
伤口周围皮肤准备:
无菌纱布盖住伤口、剃去毛发、用软毛刷蘸肥皂水、由内向外刷,盐水冲洗连续3遍,双氧水消毒,有油污用松节油(或汽油)除污。
①清洗伤口:
除去伤口纱布,常规消毒皮肤,用刷子蘸双氧水加肥皂冲洗,取出伤口异物、血块、坏死组织、止血(伤口小、可用纱布块不用毛刷)后换手套消毒铺巾。
②清创:
由浅入深探查伤口,充分显露,必要时延长伤口,经关节时“S”或“Z”形延长,防止疤痕增生,注意功能恢复,注意深筋膜切开,切除失活组织。
①刷洗伤口周围皮肤;②冲洗伤口;③切除创缘不整齐皮肤;④扩大创口;⑤切开深筋膜。
各种组织处理:
皮肤—尽量多保留,防止张力过大;肌肉—根据色泽、张力、收缩、出血判断,完全去除去死组织;筋膜—切开,防止筋膜间隙综合症,不缝合;血管—小血管结扎,大血管吻合,移植;神经—争取一期修复,否则做标记二期处理;肌腱—一期吻合或移植;骨片—完全游离小骨片应去除,大游离骨片,清洗干净回原处;关节襄—冲洗干净,缝合囊腔,必要时修补。
缝合原则:
类别
I期
延期
II期
时间
≤12h
4-7天
10-14天
伤口
污染轻、
清创彻底
污染重、
清创无法彻底
有化脓感染、有化脓腔隙
循环
好
差
有坏死组织
炎性反应
无
有
重
腹股沟疝修补术:
境界(三角形):
内界—腹直肌外缘;下界—腹股沟韧带;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水平线。
层次:
皮肤、筋膜、肌肉与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层腹膜。
腹外斜肌:
腹股沟管外环、腹股沟韧带、陷窝韧带、耻骨梳韧带、腹股沟翻转韧带。
腹内斜肌:
下缘于精索前面下降形成提睾肌。
腹横肌:
与腹内斜肌下缘融合形成联合腱。
腹横筋膜:
形成腹股沟内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
腹股沟管: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的三角形裂隙(长度:
3-4cm;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肌肉;后壁:
腹横筋膜;底壁:
腹股沟韧带槽)。
腹股沟三角:
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之间,位于外环后方,易发生直疝,经外环突出。
直疝
斜疝
年龄
儿童青壮年
老年多见
突出
直疝三角
腹股沟管
降至阴囊
不
可以
精索
在疝囊前外方
在后方
腹壁下动脉
内侧
外侧
嵌顿机会
极少
较多
疝块外形
半球形
椭圆或梨形
斜疝修补术:
原则:
高位结扎、切除疝囊。
①切口:
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上1.5-2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到耻骨结节,6-8cm。
②显露腹股沟管:
切开皮肤下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环;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环;分离及显露精索弓状缘和联合腱,腹股沟韧带,保护好神经。
③处理疝囊:
提睾肌切开线;切开提睾肌显露疝囊;切开疝囊;小的疝囊在高位贯穿结扎后,全部切除;大的疝囊横断后疝囊颈内作荷包缝合;疝囊残固定于腹内肌弓状缘以上。
④缝合提睾肌修补内环:
间断缝合提睾肌及精索内筋膜,内环较大时缝合部分腹横筋膜。
⑤重建腹股沟管:
精索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及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逐一结扎缝线后放回精索;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疝常用的修复方法:
巴希尼法:
加强腹股沟前后壁;何斯台德法:
加强腹股沟后壁;马克维氏法:
联合腱固定于耻梳骨韧带上;福可森可法:
加强前壁。
注意事项:
①勿伤及肠管,有困难经腹做;②勿伤及神经血管脏器;③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④重建腹股沟管非常重要;⑤术后处理措施要跟上。
小肠壁的结构:
浆膜层:
壁层腹膜;系膜附丽缘无浆膜;肠系膜三角:
肠壁与肠;系膜两层浆膜形成;肌层:
内环外纵;粘膜下层:
坚韧;粘膜层松弛,环行皱襞。
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
适应症:
肠坏死、多处穿孔、严重肠系膜损伤、肿瘤、局限性炎症等。
切口选择:
经腹直肌切口或正中旁切口。
探查:
目的:
判断病变范围,确定切除多少。
肠管活力判断:
颜色、光泽、蠕动、动脉搏动。
肠系膜处理:
确定切除肠管段:
断端距病变5cm;(恶性肿瘤10cm)“V”形剪开系膜;钳夹切断结扎血管,分离1㎝近肠管系膜。
肠管切除:
①450~600钳夹拟切肠管;②5cm处用肠钳夹住肠管;③湿纱布保护周围组织;④紧贴止血钳切断肠管;⑤断端消毒:
0.1%新洁尔灭消毒。
肠吻合类型:
端端吻合:
符合生理,用于吻合口相称者;侧侧吻合:
不受肠腔限制,易形成盲袢综合症;捷径手术:
远近肠管侧侧吻合,病变不能切者;端侧(侧端)吻合:
用于肠腔相差悬殊时。
肠吻合要求:
开放式、二层缝合法。
小肠端端吻合步骤:
①作牵引线:
系膜缘、对系膜缘浆肌层,边距0.5cm,闭合肠系膜三角;②后前壁全层缝合:
后壁毯边,前壁连续褥式内翻,边、针距0.3~0.5cm;③清洁术野:
去除污染敷料器械,术者洗手;④前后壁浆肌层:
间断缝合,针距0.3cm;⑤肠系膜裂隙:
间断缝合;⑥检查吻合口:
大小、溢漏、渗血、颜色;⑦关腹。
小肠损伤修补术:
适用:
损伤穿孔较小,分散,不影响血运;直径小于0.5厘米穿孔,荷包缝合;大的伤口,作横向缝合,间断缝合浆肌层加固
腹前壁外科解剖及剖腹术:
腹壁体表标志:
腹白线:
一浅凹槽;腹直肌:
带状隆起;横行凹陷的腱划;半月线:
弧形浅沟;胆囊底:
右锁骨中线与九肋交界处。
腹前壁解剖层次:
1.皮肤;2.皮下组织;3.腹外斜肌;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膜外脂肪层;8.腹膜;9.腹直肌前鞘;10.腹直肌;11.腹直肌后鞘;12.腹白线。
肌肉与腱膜:
肌肉名称
肌纤维走向
腹外斜肌
外上→内下
腹内斜肌
上部外下→内上
中下部:
横行
下部:
内下
腹横肌
中上部:
横行
下部:
内下
腹直肌
纵行、横行腱划
腹直肌鞘的组成:
部位
前鞘
后鞘
肋缘以上
腹外斜肌腱膜
缺如,仅5~7肋软骨
肋缘至半环线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叶
腹内斜肌腱膜后叶、腹横肌腱膜
半环线下
三层扁肌腱膜
缺如,仅腹横筋膜
腹横筋膜:
与腹直肌后鞘层粘连较紧;腹膜外脂肪层:
位于腹横筋膜与壁层腹膜之间的蜂窝组织;壁层腹膜:
衬于腹壁最内面。
切开或缝合:
经腹直肌切口将三层视作一层处理。
腹部切口的选择原则:
显露好、损伤小、功能好。
切口的种类及切口层次:
正中切口4;旁正中切口4;经腹直肌切口5;肋缘下斜切口6;马氏切口5;联合切口“卜、L”。
切口选择
切口类型
腹壁切开
左腹旁正中切口
盲肠切除
右腹经腹直肌切口
疝修补
腹股沟韧带内上1.5厘米
小肠切断
经腹直肌切口或正中旁切口(术中正中切口)
静脉插管
大隐静脉
剖腹术方法与步骤:
消毒:
常规消毒铺巾,皮肤再消毒。
经腹直肌切口:
①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至腹直肌前鞘;②结扎止血保护切口;③切开腹直肌前鞘;④钝性分离腹直肌,结扎腱划血管;⑤切开腹直肌后鞘和腹膜。
探查:
气、液、血、病。
腹内术后关腹:
①清点器械纱布无误;②缝合腹膜:
钳夹腹缘,自上角开始用7#线连续缝合,将上下角腹膜结扎于缝线内;③4#线间断/“8”字缝合前鞘;④去除保护巾,酒精消毒皮肤;⑤1#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⑥挤去切口内积血,对合皮肤切缘,纱布包扎。
①选择最佳切口;②无菌操作;③切口内外等长;④止血彻底;⑤关腹时,勿缝腹内器官;⑥分层缝合,勿错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术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