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乔家靠此生意发家.docx
- 文档编号:962941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72KB
山西乔家靠此生意发家.docx
《山西乔家靠此生意发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乔家靠此生意发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乔家靠此生意发家
山西乔家靠此生意发家
清朝中国已有期货买卖山西乔家靠此生意发家
核心提示:
清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做期货买卖,乔贵发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尽管他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已经是一位走西口的成功人士。
凤凰卫视2月2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
说到走西口,人们脑子里第一感觉呢就是颠沛流离,百姓因为灾患逃离故乡,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去口外的蒙古甚至更远的地方谋生,当然这的确是走西口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回望历史,在走西口的迁徙运动当中,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用耕田种地,看天吃饭却也不畏艰险,义不反顾地一路向西,他们是去干什么的呢?
经商,也可以说是淘金,而他们就是名震天下的晋商。
高春平(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当时也是开始也是商量着咱们去做个生意吧,但是到了口外以后开始很,很不顺当,其中有一年到了年三十了,啥也没挣下,大年三十,不是过年吗,吃年夜饭,三个人熬了一锅稀饭。
解说:
年夜饭,三个人一锅粥,这三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名叫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此时的巴黎只是三个一起合作做生意,又做得不太好的商人,在右玉杀虎口这个地方艰难地维持,虽然杀虎口因为是走西口的关口人丁兴旺,但是他们所经营的肩挑卖货的小买卖仅仅只能算是糊口而已。
这眼看年关又到了年三十的夜里三个人将如何度过呢?
高春平:
奇怪,来了一个蒙古的一个牵着白马的人要进来,他们说你看年三十了嘛,好不容易呢就让他进来了,进来了我们也没有啥,你就喝碗稀饭吧,喝了碗稀饭,那么这个人说,我这个马驮着我的一些包裹,先放在你们这儿,我出去办个事,那么一两天我就回来取这个包裹,但这个人一走以后就再没回来。
解说:
在当时的杀虎口蒙古人很常见,由于经常和蒙古人打交道做生意,他们三个人开始学习了一些蒙语,几年下来已经可以和蒙古人正常交流,而这一次不知道因何原因这个留下包裹的蒙古人却一去没有了消息。
高春平:
把它放在库房不动,不动开始到年关的时候,每年就贴上一个封条,和其他的杂货,隔了好多年没人来取,后来他们说打开看看,这么多年了,别什么东西霉烂了,变了,结果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那么这个时候三个人就商量这个怎么办?
后来三个人就定了,也可能是老天那个时候很讲究故意派个人来给我们送财神来,说是个财神,那么我们可以把它,用它这个钱作为流动资金,我们做生意,如果做好了,我们就把他这个作为原始股,财神股留下来,每年我们给他分红,后来就定了这个财神,大盛魁的财神就这样来的,结果后来用这个钱果然是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大,最后大盛魁做成蒙古地区清代最大的旅蒙商号。
解说:
大盛魁是活跃在清朝年间的山西商号,而初期的建立者就是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三人,这个传颂多年的财神股的故事是他们发家史的神话,但毕竟是个神话,先不说一袋子银子到底有没有,就算是真有这些银子,难道就能发展壮大了吗?
就能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神奇商号吗?
究竟什么才是大盛魁发展的主要由头?
这必须要从清朝康熙年间说起,公元1690年,蒙古准噶尔部大汗葛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率两万多骑兵向内蒙古进犯,而葛尔丹的这一行动使得康熙皇帝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然而康熙此时的对手葛尔丹已经经过了十多年来不断地壮大,在草原上建立了极大的威信,就算是军事实力强大的康熙御驾亲征,也未必能够一举拿下。
王德功:
草原地区的蒙古王爷抵制情绪很大,到处就,说不定哪一个王爷就和你大军对抗起来了,不给你吃的,不给你水。
解说:
其地不毛,间或无水,至瀚海等砂碛地方运粮由苦,这就是当时大军要面对的作战环境,然而此时大军已经出发,后勤却成了阻碍康熙亲征的大问题,对于行军打仗的队伍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解决后勤保障,大军只能在出征的路上就地想办法。
王德功(民间学者):
可以说是部队康熙皇帝带领着三路大军亲自征讨葛尔丹,那么为了保证康熙三路大军的后勤供给,所以以杀虎口、右玉杀虎口,就是右卫杀虎口就形成了一个后勤供给的大本营,源源不断地西延伸,那么所以我觉得所谓的走西口的高潮就是康熙皇帝带着大兵在前边打仗,可以说是打通了走西口的通道,当地的官员可以说是全力以赴,所以部队在前边打,行政长官在后边督导,也同时还鼓励民间的商人运盐、运粮、生活日用品紧跟着大军。
解说:
商人跟随大军前进,这样行军的队伍也能得到一部分生活必需品的补给,商人们也能从中获利,此时在这些随军商人中,有三个普通的年轻肩挑小贩,他们在商人队伍中实在不起眼,可就是因为有了这次随军商贩的经历,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
刘建生(山西大学晋商研究所所长):
大盛魁它就是原来在杀虎口当时三个穷汉祁县人、史大学等三个穷汉。
王德功:
就是在右卫这个地方就是在杀虎口以三个人的小本经济。
刘建生:
办的一个吉盛堂,一个小店铺,小打小闹,规模很小。
王德功:
跟随着大军。
刘建生:
他们是随着康熙西征平叛大军。
王德功:
西征他们一个方便的条件就是当时因为在杀虎口这个地方,就懂得和蒙古人打交道,懂蒙语,会和蒙古人交流,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啊,他们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他们用肩挑,推小车,肩挑的小商贩。
解说:
王相卿、史大学、张杰他们在这次随军西征的路上并没有赚到超出他们预计的收入,然而在这次西行的路上,他们却看到了新的商机,蒙古地区物资紧缺,急需内地的商品,如果能把内地的商品卖到关外,利润肯定非常丰厚,再加上康熙西征大军胜利在望,眼看着大清的铁骑将让草原回复和平,在如此有利的局势下,走西口做关外生意成为了这三兄弟最好的选择。
刘建生:
后来呢随着汉蒙关系的融合,他们进入了蒙古地区,形成了就是在最早他是从吉盛堂,杀虎口的吉盛堂后来发展起来以后,到现在外蒙古科布多地区,建立了总号,逐渐发展起来,以至于规模呢达到极盛时期是七八千从业人员,有几千峰骆驼,他们自豪地说,说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路上有骆驼,形象点说,他们自己说了,说是五十两一个的银元宝一个挨一个,能从库仑就是今天的乌兰巴托,外蒙古首都一直排到北京城。
陈晓楠:
说起大盛魁的发家史,人们更喜欢听到的故事还是那个在神仙相助点拨之下,三位穷小子发家致富的故事,而其实呢他们更多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独到的眼光,跟随康熙平叛大军做随军的生意,就是因为在这一路上,他们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蒙古腹地因为这之前的封闭而资源匮乏,这就是现在所说到的商机,当然看到这一商机的绝对不止大盛魁一家。
解说:
骆驼这是晋商走西口做买卖的主要运载工具,自从清朝康熙皇帝西征平叛之后,这样的队伍逐渐多了起来,走西口的管道也成为了主要的物流线路。
刘建生:
商人嘛走西口,他主要是什么?
一个是张库大道,就是从张家口沿着过去的驿道一直到像我们所说的到赛尔乌苏,从赛尔乌苏再到库仑,库仑再到恰克图,这叫张库大道,是官方驿道,而官方驿道呢它实际上呢要走很长的沙漠地区,官方驿道呢是隔几十里就有一个驿站,由政府派官员在那儿驻扎。
解说:
有了官路,有了这些马和骆驼,关外的物资运输规模开始壮大起来,大宗的内地物资开始迅速流向关外。
而为了运输更大更重型的物资,走西口的路上也出现了勒勒车这样的内地载具。
刘建生:
就是牛车,牛拉的,另外就像我们说的从杀虎口出来往包头城那边走到归化城市,然后往包头那边走,还有是啥呢?
就是从归化城一直到赛尔乌苏,向北一直到恰克图,还有就是从赛尔乌苏往西走,到乌里亚苏台科布多以至于新疆迪化,塔尔巴哈台和伊犁等地。
解说:
大盛魁的生意范围不但做到了呼和浩特、包头这些地方,甚至做到了当时俄国的恰克图,形成了一条关内的南方地区,向西向北的穿越蒙古草原,直至俄蒙交界的恰克图这样一条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商路,然而大部分的商人还是把重心放在了关外的蒙古族地区,因为蒙古族地区很少有手工业者,缺乏加工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能力。
陆柳(民间学者):
驮商你比如说我们从内地从山西,那么这个驮队运输的就是物资运到草地以后,你比如说一盒火柴,咱们现在叫火柴,去牧区就能换一只羊。
解说:
内地的生活用品经过走西口一路到了蒙地,价格就能翻几番,甚至十几番,然而在这些商品中,以茶叶为其中的主要货品。
陆柳:
蒙古民族有一句,有一句俗语说三天可以不吃,一天不能没有茶。
高春平:
因为他那个地方吃牛羊肉特别容易上火,干燥,所以最喜欢茶。
陆柳:
他因为喝饱了以后,出去要放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牧,所以这个早上得喝茶,喝奶茶很重要。
解说:
茶叶成为了关外最受欢迎的生活必需品,这些产自南方的茶叶自重小,比较占空间,并不方便携带,为了运送更多的货物,减少成本,晋商们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
高春平:
所以当时晋商的砖茶,三九砖茶,各种砖茶,在蒙古就最受欢迎,压上,为什么要压成?
因为它你想茶叶它比较,你要是长途跋涉,万里从江南,因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火车,有飞机运过去的话它就成本就特别大,时间也长,所以他压成那种砖茶。
解说:
砖茶自然更容易携带,而且买卖起来也更加方便,这样就降低了成本方便了物流,正如当下的经营模式一样,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市场扩大化,而面对关外的大片土地,不同的民族如何才能将一样商品主流化大面积扩大销量呢?
刘建生:
而山西商人呢是开拓市场,因为俄国人也不知道茶叶是什么,尽管在内地我们大家都知道茶叶,而且是作为饮品人人都离不了它的,但是他分析市场以后就感觉到,俄国人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国人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差不多,主要是素食腥膻,也就是吃牛羊肉,而茶叶具有提神克食这样一种功能,我可以向你介绍引导你消费,逐渐地打开市场,以至于呢俄国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天喝七八次,一次喝三四碗,这个量就非常大了,这样的话山西又不产茶叶,因此山西人千里迢迢到武夷山去贩运茶叶。
解说:
不管是选择商品还是引导消费,这些都彰显出晋商们的精明,而选择走西口做买卖更是体现出他们的大胆和远见,走西口的路上因为有晋商的出现,加速了口内外的繁荣,使得在清朝的后期晋商和走西口同时来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陈晓楠:
很多晋商因为走西口把生意做大了,成为了大型跨国贸易集团,晋商的名号也因为更是响亮起来,直到如今说起山西晋商,那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商人当中的典范,他们诚信,敢于冒险,还充满的智慧,而就在几年前一部风靡中国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当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众多学者研究加上影视剧的来袭,晋商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的代表,正如《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这个角色一样丰富多彩。
解说:
这就是晋商乔家留下的乔家大院,它坐落在山西省祁县,占地有4175平方米,有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光是走过这313间房子都会花去很长的时间,足可见当年乔家的盛世,然而说到乔家之所以能如此繁荣,最重要的却是因为走西口。
高春平:
好多这个山西商人发家的都是通过走西口发家的,你比如说典型的像乔家的乔贵发,乔家的创始人,乔贵发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可以说走西口就是说有典型意义的一个人,这个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很小就父母双亡,就是没娘没爹的,那么他就在小的时候就在祁县东关镇他舅舅家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他这个舅妈非常虐待他。
解说:
乔贵发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乔致庸的爷爷,也是乔家走上从商这条路的始祖,相比乔家后来的富甲一方,乔贵发年轻时不过是一个穷小子,回到乔家堡,年轻力壮的他本来想在这里找个一般的活计生活下去。
高春平:
回去以后因为他父母亲双亡,但是这个人有时候就天造一样,虽然这个生活很苦,但身体还挺好,力气挺大的。
解说:
走西口对于当时的晋陕地区的百姓来说,通常都是因为躲避灾荒或者是在家乡实在没办法生活才选择的,而乔贵发究竟又是因为什么下了去口外发展的决心呢?
高春平:
这是什么事,就是在他年轻时候呢有一次,他本家的一个侄儿,农村不是分一个家族的本家结婚了,那么结婚按照理儿他也帮忙去了,帮完忙以后,当地有个风俗,就是结婚第三天,三天就认亲了,新娘子要认这个男方家的所有亲戚,所以在认亲的时候呢,认完亲准备吃饭的时候,这个时候村里帮忙的看闲事的就说凉话了,说乔贵发你还有脸认亲呢,你侄儿都娶了媳妇,你还是光棍一条,你还不嫌丢人,你还有脸是吧,所以这就说到中国一句话了,骂人不揭短,砍树不剥皮,这下让这个乔贵发大庭广众之下非常难堪,因为他本来就很可怜很穷苦的,结果又在这个事情上红白大喜事上,这么多人,所以他一怒之下干脆我不见你们,我走口外去了。
解说:
年轻气盛的乔贵发这一次被这几句话戳到了痛处,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无法接受自己失败的人生,乔家堡已经不能容下他的理想,走西口成为了乔贵发此时最想干的事情。
高春平:
那么就在这个时候呢,只有一个寡妇,村里的一个寡妇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影响了乔贵发的一生,甚至后来他的婚姻都和这个有关系,这寡妇说了句什么话呢?
寡妇说我们山西有一句话说不要门缝缝里瞧人,小瞧人,就是你不要在门缝里看人,说不定乔贵发多少年还能发了家呢,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所以乔贵发就记住这句话,一怒之下就走了口外。
解说:
乔贵发就这样离开了家乡祁县,他一路向西向北,从关内到关外,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来到了呼和浩特,对于年轻气盛浑身是劲的他来说,很快他就找到了糊口的活计。
高春平:
他到了口外开始在归化,就现在的呼和浩特给人家当短工小工,后来就给人拉骆驼,就是我们说到从归化到包头中间有一段沙漠,那么拉骆驼呢当时还是他拉的头驼,为什么叫头驼呢?
就是拉骆驼当时一走的时候一队一房子,十几头骆驼,或者几十头骆驼一群一组,那么拉头驼第一个拉骆驼的人呢必须要沿路要找路,你要辩路,要到哪儿去,哪儿有水,得熟悉路线,是特别苦的。
陆柳:
非常苦,有的人都死在路途的,有的被狼吃掉了,有的被土匪抢劫了的,有的被绑架了的,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职业。
高春平:
从归化到包头给三块大洋,那么而且当时要求说拉驼的人要求什么?
我们采访内蒙那些老驼工要有什么本事,就是二百斤的货要拿起拿下,就和我们提个什么非常轻便的,就是你力气必须要大,你像骆驼到晚上,到了宿营地以后,要把这个骆驼身上的货架都卸下来,叫骆驼歇一歇,你不能把骆驼累死啊。
解说:
拉骆驼这个工作当时还算是收入不错,但是由于条件过于艰苦而且有很大的风险,愿意尝试的人却不多。
高春平:
钱不好挣,非常辛苦,那么到后来他也看见了包克图,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包头,这个地方,地方也挺好的,他就在这个地方开始开了个草料铺。
解说:
从驼工到卖草,再到卖豆腐,在这些平常的生活中,乔贵发在这些工作中完成了财力和经验的积累,做生意,做生意人成为了他马上就要去做的事情,乔贵发希望可以迈向他人生的一个新的台阶,而对于做生意,这个项目如此宽泛的行当,此时的乔贵发又会选择做什么生意呢?
高春平:
他在包头做过一点生意就是卖树梢,卖树梢,树就是树叶的树。
记者:
树梢。
高春平:
梢就是梢,这个什么道理呢?
后来我研究,我写过文章,它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粮食期货贸易,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是当时他在包头发展起来要做这个粮食生意,他看见这个包头这一带呀黄河水、麦子非常好,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好,他就和农民就做这个订单农业,我们今天的话叫订单,他说我春天不管今年收成怎么样,我跟你预定,你给我种玉米,或者是种麦子,我每斤玉米到秋后我按这个,那会儿就是铜钱,按十两铜钱,几文铜钱我给你收,你放心种就行,这就了不得。
解说:
清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做期货买卖,乔贵发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尽管他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已经是一位走西口的成功人士。
经过多年的奋斗,事业已经步入正轨,只是个人问题却一直没有考虑。
高春平:
所以到乾隆中年乔贵发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一次重大的回乔家堡娶亲,那么当时回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当年的穷光蛋,光棍汉,可以说腰缠万贯,就和我们今天的钻石王老五,大亨那种身份了,那么他回到乔家堡以后,提亲的踏破门槛,各种名门闺秀,大家小姐各种,在这个时候乔贵发意外地做出一个谁也不要,就要当年那个寡妇。
解说:
因为一句信任的话乔贵发最终还是选择的寡妇成家,成就了一段传奇,但成功一定不是偶然的,乔贵发身上这些珍贵的品质成为了乔家的重要传统,代代相传,因为一句话,一个决定走西口就改变了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如果没有乔贵发走西口,也不会有后来的乔致庸时期的发展壮大,更不会有如今的乔家大院。
陈晓楠:
不管是乔家还是大盛魁,他们的发展路上呢都离不开走西口,因为走西口他们才能发展起来,而现在人人皆知的乔家大院实际上就算是在祁县晋商的宅院当中,也不能算是最大的,比如说山西祁县渠家大院有900多间房子,半个县城都是他们家的,他们家也曾经走西口做生意,所以晋商和走西口其实总是脱不掉关系的,而所有这些发家致富的晋商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忘家乡,不忘祖先,走西口发家之后纷纷又回到家乡修院子,修祠堂,开始回来造福地方,明天我们将会为各位继续带来他们的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乔家靠 生意 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