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62176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29KB
第二套答案.docx
《第二套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套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套答案
潍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
(二)试题参考答案
(赵红卫老师录入)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吕氏春秋》、《谏逐客书》
2、《七发》、“七体”
3、《子虚赋》、《上林赋》
4、《甘泉赋》、《羽猎赋》
5、《吊屈原赋》、《鵩鸟赋》
6、抒情小赋、贾谊
7、纪传体、传记文学
8、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十二本纪、八书
10、《古诗十九首》
11、《长城歌》、《咏史》。
12、《两都赋》
13、《二京赋》
14、《鲁灵光殿赋》
15、《述行赋》。
16、《归田赋》、骈体赋
17、《刺世疾邪赋》
18、《洞箫赋》
19、《洞箫赋》
20、王褒、《长笛赋》、《琵琶行》
21、张衡、赵壹
22、赵壹、《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23、《汉书》、《吴越春秋》
24、纪传体
25、《论衡》、《潜夫论》
26、《封禅仪记》
27、《咏史》
28、《赠妇诗》
29、《文心雕龙》
30、《文选》
31、“汉末实录”
32、王粲
33、《步出厦门行?
?
观沧海》或《观沧海》
34、王粲
35、曹丕
36、曹丕、七言诗
37、《咏怀诗》
38、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39、《咏史》
40、《咏史》
41、《兰亭集序》
42、“池塘生春草”
43、馀霞散成绮
44、谢灵运
45、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
46、《五柳先生传》
47、田园诗、《归去来兮辞》
48、心远地自偏
49、带月荷锄归
50、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1、《归去来兮辞》
52、《西洲曲》、《木兰诗》或《木兰辞》
53、吴歌、西曲。
54、《梁鼓角横吹曲》
55、《木兰诗》
56、志人、志怪
57、郦道远、杨衒之
58、《世说新语》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C
6、B
7、A
8、A
9、B
10、A
11、B
12、D
13、D
14、A
15、D
16、B
17、B
18、D
19、A
20、C
21、C
22、A
23、D
24、C
25、D
26、C
27、D
28、B
29、D
30、D
31、C
32、A
33、B
34、A
35、B
36、B
37、B
38、B
39、A
40、B
41、A
42、A
43、A
44、C
45、D
46、D
47、A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1、乐府:
乐府原来是政府音乐机关的名称,到了汉代,人们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过的诗歌也称为乐府。
2、建安风骨:
是指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及蔡琰为代表的诗人们。
他们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传统,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
风格慷慨悲凉、质朴刚健,也叫做“建安风力”。
3、三曹:
指建安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建安时期的诗歌风貌和最高创作成就,他们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传统,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
风格慷慨悲凉、质朴刚健,同时父子三人诗歌特点又各不相同,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4、徐庾体:
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
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
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
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
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
5、《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
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者第一次从这种悲剧中发现了深刻的人生教训和社会意义,并用汉末时已臻于成熟的五言诗体作了完美的体现。
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语言生动活泼,剪裁繁简得当,结构完整紧凑,都达到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水平。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此诗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6、正始诗歌:
曹魏后期诗歌的一种风貌,因为他开始出现在魏齐王曹芳的正始年间,所以称之为正始诗歌。
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等。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7、太康诗风: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太康诗风总体特征是“繁缛”,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8、玄言诗:
是东晋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
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诗风大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9、新体诗:
新体诗是与古诗相对而言的,是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重要一环。
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理论的产生和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周顒、沈约对声律理论的建立都做出了贡献。
创作新体诗的主要作家有谢朓、沈约、周顒、王融等,而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是谢朓。
10、建安七子:
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他们都亲受汉未离乱之苦,后聚于曹氏父子门下,又号“邺中七子”。
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或抒发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创作上各具个性,又具有有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共同风格,代表了建安时期较好的诗歌创作成就。
11、永明体:
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人把四声的学问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造了一套要求诗歌掌握平仄,声韵的规律,要求避免四声八病,同时讲究对仗,字数,这就是永明体。
12、宫体诗:
指梁陈年间贵族文人创作的一种以描写女子的容貌姿态为主,语言雕琢婉巧,诗风浮靡轻艳的诗歌。
13、大小谢:
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眺。
他们开创了南朝的山水诗歌,扭转了玄言诗歌笼罩诗坛的传统,成为南朝诗坛的一个重大变化。
14、二谢:
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眺。
他们开创了南朝的山水诗歌,扭转了玄言诗歌笼罩诗坛的传统,成为南朝诗坛的一个重大变化。
15、古诗十九首:
汉代文人所作的一批五言诗,流传至后世,既无题目,亦不知其作者,南朝梁蕭统的《文选》,选录其中的十九首,标为“古诗十九首”。
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其风格自然浑朴,委婉深沉,被推崇为“五言之冠冕”,对后世文人诗有深远影响。
16、“七体”:
西汉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
它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17、《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
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
南宋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其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
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18、纪传体:
以记叙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写作方式。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19、述志赋:
是东汉赋向抒情方面转变的一个新发展。
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代表作家的作品主要有冯衍《显志赋》、班固《幽通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20、纪行赋:
所谓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东汉赋家时有续作。
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和那些铺张扬厉的京都大赋明显不同。
纪行赋是汉赋发展过程中开辟出的一个新的境界,是赋家在抒情言志上别寻新途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21、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有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怪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爱憎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
如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
22、《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23、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他们的辞赋作品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代表作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散体大赋《西京赋》、《东京赋》等。
24、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
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
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等。
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
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又程复兴趋势。
清未渐趋衰微。
25、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这类志人小说既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志人小说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三类:
一、笑话。
二、野史。
三、逸闻轶事。
其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简论《史记》的风格特征。
答:
(1)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2)浓郁的悲剧气氛。
(3)强烈的传奇色彩。
2、简论《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答:
(1)传记文学的开端
(2)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
(3)人文精神的弘扬
(4)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
3、简论《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
答:
(1)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
(2)荒幻离奇的浪漫色彩
(3)性格刻画和外貌描写
4、简述汉大赋的结构特点。
答:
(1)结构宏伟,篇幅较大,以铺张扬厉地铺叙事物为主要特征。
(2)采用主客问答,骈散兼行的结构形式。
(3)字数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
(4)结尾加以讽劝。
5、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有哪些的开拓性?
答:
(1)西汉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2)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
(3)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4)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5)《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
它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6、简论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答:
(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3)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7、汉赋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
(1)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汉人模拟屈原所写的作品,称之为“骚体赋”,但内容上转为抒发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如贾谊《吊屈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以及司马迁、班固等人之作。
(2)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多年时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期。
这一时期汉大赋的体制发展成熟。
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扬雄《甘泉》《羽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3)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转为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的放心求志的“抒情小赋”,如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
8、简论《子虚》《上林》赋的艺术成就。
答:
(1)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最大的功绩是完成了汉赋这种文学体裁,贾谊的骚体赋还没有摆脱楚辞体的窠臼,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变。
但它到底还不是汉赋的本体,直至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的出现,汉赋形式的发展才臻于成熟。
他的赋标志着汉赋发展的最高阶段,成为两汉赋家效法的对象。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人物问答组织成篇,以“若乃”“于是”联结成文,首尾用散,篇中入韵,句式长短不一,但多用三、四、六言,选韵变化无定,行文铺张扬厉,语言华丽雕琢,对客观事物描绘精细,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
汉赋自司马相如始以歌颂王朝声威和气魄为其主要内容,后世赋家相沿不改,遂形成一个赋颂传统。
9、简论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答:
(1)五言诗创作的腾涌。
(2)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3)建安风骨的形成。
10、简论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1)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与他的汲引罗纳有很大关系。
(2)勉励建安文人集团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3)他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兴盛。
11、简论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
答: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以古题写时事。
(2)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色。
(3)在体裁上,四言、五言兼善,就五言而言,他是开建安文人五言诗之风气者,就四言而言,他则《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
12、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
(1)骨气奇高,悲凉慷慨。
(2)辞采华茂,语言精练。
(3)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13、简论与曹操诗歌相比,曹丕诗歌体现出的新变。
答: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14、简论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答:
(1)政治理想的高扬
(2)人生短暂的哀叹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15、简论正始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
(1)曹魏后期诗歌的一种风貌,因为他开始出现在魏齐王曹芳的正始年间,所以称之为正始诗歌。
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等。
(2)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与建安诗坛相比,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3)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16、简述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答:
(1)在两汉乐府诗中,五言诗已是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
(2)汉时流行的五言歌谣是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
(3)东汉开始有文人模仿作五言诗,最早的有东汉初班固《咏史》诗。
(4)汉末则有“古诗十九首”、“苏李诗”等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
(5)到建安时期则出现了“五言腾踊”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诗取代了四言体,骚体诗成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
17、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答: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18、简论《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答:
鲁迅曾概括说: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事简瑰奇."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3)把记言与记事相结合。
(4)《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19、简述“太康诗风”所代表的诗歌特征。
答:
太康诗风总体特征是“繁缛”,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20、简评左思《咏史》八首。
答:
(1)它的主题深刻。
作品虽然写的是左思自己在门阀士族制度下所受到的压抑、抗争与不平,但是这一主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普遍的典型性,反映了整个寒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2)以咏史的方式抒写怀抱,将咏史与抒怀结合,开创了咏史诗创作的新路。
(3)语言精当,出语自然。
钟嵘评他: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
21、简评《木兰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答:
(1)描写有繁有简,前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2)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划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句等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
22、简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1)情、景、事、理的浑融。
(2)朴素中见警策,平淡中见绮丽。
23、简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答:
(1)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
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人生哲理的揭示:
永恆与有限;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忧郁与欢乐;来去亲疏。
(3)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24、蔡邕《述行赋》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
(1)蔡邕的《述行赋》是东汉纪行赋的殿军。
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2)蔡邕的《述行赋》表现出汉赋的明显转变,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
25、谢灵运山水诗有哪些特点?
答:
(1)谢灵运的山水诗,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2)“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26、简论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
答:
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对于文章体貌深有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永明声律说兴起。
二是文笔之辨的深入。
三是不拘常体的呼声。
27、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答:
(1)精工富艳的风格。
(2)细腻的景物刻划。
(3)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
谢诗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的一个玄言的尾巴。
28、简评永明体诗的意义。
答:
(1)永明体诗讲求韵律美,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语言过于艰深沉重的弊病,而转向清新通畅。
(2)由于新体诗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诗歌避免了过去肆意铺排,卖弄才华学问的写法,而变得明净、凝练,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9、简论谢眺诗歌的艺术特点。
答:
第一,谢眺的诗歌大体上承谢灵运,结构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不少作品从遣辞到谋篇都有谢灵运诗歌的痕迹,但玄言说理成分在他的诗中已基本消失。
第二,他的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从而改变了谢灵运诗的那种繁富典重的风格。
第三,他的诗在语言上音律谐适,流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第四,他的诗歌与谢灵运一样,也存在着“有句无篇”的缺点。
30、简论骈文的文体特征。
答:
就文体持征而言,骈文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骈文讲究对偶,并且在句式上多用四六句式,所以骈文又称为“四六文”,骈四俪文是骈文在句式上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在语言上,骈文讲究平仄.讲究平仄的谐和调,是永明新体诗的追求,但这一时期受永明体诗歌创作的影响,文的创作也注意声调的谐美.尽管骈文创作没有象诗歌那样有“四声八病”的严格限制,但追求平仄配合,造成辘轳交往,也是骈文文体的特点之一.
第三、骈文一般注意征事用典和词藻的华丽,因此,可以说骈文实际上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31、简论西晋文学的基本风貌
答:
(1)是模拟古人的拟古之风甚盛.
(2)是追求词藻的华美与对偶的工整.
(3)是总体风格而言,繁缛成为其基本特点.
32、简述永明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人把四声的学问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造了一套要求诗歌掌握平仄,声韵的规律,要求避免四声八病,同时讲究对仗,字数,这就是永明体。
33、举例简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分类。
答:
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地理博物。
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