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夺分法宝之语文.docx
- 文档编号:960508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37.01KB
高考夺分法宝之语文.docx
《高考夺分法宝之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夺分法宝之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夺分法宝之语文
2013高考夺分法宝之语文
【2012高考真题——新课标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方法点拨】A项,芝兰玉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形容对象错了。
B项,闻过则喜: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项,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褒贬不当。
D项,从一而终: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形容对象错了。
【答案】【B】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方法点拨】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
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
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
【答案】【C】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1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方法点拨】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答案】【D】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6分)
材料:
司马迁《史记》记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
“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
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____________,铸造铜器了。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
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____________。
16.【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句式变换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按照要求,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答案示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
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
不要张扬。
答:
1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
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
【答案示例】
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
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
人生需要勤奋。
【2012高考真题——全国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答案B
解析:
A悚然C牾D辗注意错误均排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
解析:
不孚众望:
指不能使大家信服
呼之欲出:
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渐入佳境:
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三项均不符合语境。
D项醍醐灌顶: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答案C
解析:
A“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
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1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2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3“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4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5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6“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与句末关联紧密的应为3,排除D,以4或6开头均显突兀,排除A,B故选C
【2012高考真题——广东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 聒噪/恬静 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 旖旎/绮丽 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 橄榄/鸟瞰 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 殉情/徇私 参谋/参差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jüé/jüé;D项yàn/yīng、xùn/xùn、cān/cē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
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
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
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⑥④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2012高考真题——山东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
B.着实/斟酌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
2.下列词语中,没有特别字的一组是
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
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礼道歉
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
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沟通喧哗B.溶化勾通喧闹
C.融化勾通喧哗D.融化沟通喧闹
【答案】D
【解析】融化:
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
溶化:
指固体在液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012高考真题——浙江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解析:
A质(zhǐ)量应为质(zhì)量;B露(lù)脸应为露(lòu)脸;C笑靥(yǎn)应为笑靥(y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解析:
A倍受应为备受;B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C)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
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解析:
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解析:
该题目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解析:
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并且指定修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示例:
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
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80字)(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语段的压缩和时事评论,其中第一小题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示例: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
(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第二小题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示例:
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2012高考真题——江苏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
A
[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
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C)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
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并不“新”。
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
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体现在成语的区别上,而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
“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
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
答案:
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标准答案:
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
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
意思对即可。
评点:
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这样的题考查的太少,江苏省能有这样的题目出现乃为中学生的大幸,因为当代的中学生“不会听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根基。
不过,这样的题出得再生活化就更好了。
比如类似于这样的题目:
某天一位领导与你相遇了,领导打趣地对你说:
“打老远的地方,我都看见你了,你却没有看见我!
”作为相遇的你,你怎么回答呢?
你可以笑着说:
“领导就是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岂是我能相比的!
”当然这甚有拍马的嫌疑,但这不能不说你有超强的生活表达能力,不然,我们学语文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分)
漫画内容:
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
“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
“好好,爸听你的!
”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纵容、不能一味地满足,否则,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不明是非甚至会习非成是。
标准答案: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所以学生也不难答题。
意思对即可。
[评点]解答这道题的考生,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法宝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