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旅游业的思考.docx
- 文档编号:959486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1.89KB
三明旅游业的思考.docx
《三明旅游业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旅游业的思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明旅游业的思考
三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三明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参与阶段,处于旅游发展的上升期,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及其旅游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而在现实实践与开发利用中却存在着很大不足,特别是面对旅游消费已经越来越具有求新求异和逐步升级的市场化特征,而做为旅游产品生产者本身,并没有完全在这一点上提高认识,或是认识上惘然,对自身提供的产品转型升级缺失应有的理念和具体化、科学性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使得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很快就进入了“衰弱期”。
故而,随着产品特色逐渐为更多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便随之逐渐改变,与日俱减。
因此,根据这一规律,三明的旅游企业和有关部门应适时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把目光和精力,投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焦点上,即,要加大旅游产品转型提升的研究和站在更高更新的战略位置上,重新审视各景区景点已进入衰退阶段这一现状,转换思路,更新策略,让传统景区换上“新装”,赋予新的“看点”,新的“卖点”,新的“闪光点”,以期长盛不衰,进而在更深的层次上重新挖掘、包装、打造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具时尚消费元素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
纵观三明的旅游发展,本人更多看到的是许多已经营20-30年的景区景点,大多都处在衰退期,如果此时不尽快加以转型升级,势必造成日渐萧条的残局。
基于这个判断,本人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对三明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应当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近年来,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也将三明旅游作为“海西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市政府已经把三明旅游事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
同时,我市各级政府都积极响应,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加以推进。
其中泰宁县把旅游定为“生命产业”。
另外,市政府也将出台相应政策,政府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一定会为三明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转型升级:
新时期推进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从传统旅游业到新型旅游业
90年代以前,全国旅游市场尚处在成长阶段,旅游产品以标准化、低成本、大市场为特征,紧紧依托现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并将主要力量投放在完善旅游设施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上,以此来参与竞争。
可以发现普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旅游活动是以商务旅行占据主导地位。
3.旅游活动多为消遣性活动。
但是,从90年代以后,由于受旅游消费行为趋新及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无论是国际旅游市场,还是国内旅游市场,都面临着新变化,新挑战,竞争内容和竞争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现代旅游的迅猛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群众性。
现代旅游活动不再是少数富有者的特权,而发展成为不受性别、年龄、阶层、地域限制的广泛的群众性活动。
现代旅游者的人数和规模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世界国际旅游的人数,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间增长了176倍。
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成为现代旅游活动的主体。
2.旅游内容的综合性。
现代旅游是包括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活动。
旅游着外出旅游,不再是单纯地游山玩水,观赏风景名胜古迹,而是把品尝风味,享受美食,体验富有异乡情调的生活环境,体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购买异国他乡的各色土特产品,领略神奇的娱乐仙境,焕发精神,陶冶情操等多种高尚需求结合起来。
3.旅游范围的区域性。
又称旅游的国际性、世界性。
旅游发展到现代,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所发生的孤立现象,各国和各地区的诸多旅游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现代旅游的竞争非常激烈,然而这种竞争是在互相依存、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展开的。
飞机用于民航,标志着航空旅游时代的到来,它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
旅游时间缩短了,旅游范围扩大了,国界、洲界被冲破了,形成了一种区域性的局面。
4.旅游种类的多样性。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现代旅游的种类、方式、内容出现了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受到不同旅游者的欢迎,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传统与现代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观点,突出体现在传统的依存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在竞争中的作用相对弱化,而逐渐趋向通过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来实现竞争效应的最大化。
因而,我国各地都将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确立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加以重视,但做法不尽相同,从总体上看,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做法。
旅游业提出转型升级始于上个世纪末,近几年一些地方旅游业从实际出发,在不同领域付之行动,小有成果。
把转型升级作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是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这是我国旅游业历经30年发展,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提出的行动纲领。
首先,我国旅游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转入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旅游业已从行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转入到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等整体推进的发展阶段,产业综合性、关联性、配套性显著增强。
其次,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影响。
旅游业是新技术应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和促进者,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1/3的旅游产品订购通过互联网进行。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虽然相对较慢,处于弱势。
还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世界旅游组织把旅游业的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相联系,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在促进就业、消除贫困、改善环境、保护文化、传播文明、倡导尊重等方面开展了实际行动,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业的人文精神。
作为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旅游业必须用世界和人类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把为社会、为人类、为环境创造福祉,作为追求发展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国旅游业正处在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大舞台的关键时期。
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中,必将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能量。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目前正迈向服务经济时代。
服务经济,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服务需求增加,使服务业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全部就业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
服务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任何国家或地区都难以违背客观规律而超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离迈进服务经济时代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并强调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旅游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
2001年国务院出台9号文件,把旅游业定性为现代服务业,并给予政策扶持。
从这个意义上看,旅游业被作为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各地按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去争取发展条件,可摆脱“传统服务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约束,争取获得应得到的重视和支持,对现有经济产业定位发挥一种补充性、强化性和巩固性的促进作用。
三明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基础,通过推进旅游转型提升,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全市服务业和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不仅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指出:
经济发展过程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转换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
当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时候,要求对产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当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后,又会为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快速增长提供条件。
因此,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配第一克拉定理),伴随着产业结构从一个支柱产业群向另一个支柱产业群的转换(罗斯托定理)。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进程看,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经济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必然趋势。
从现实经济发展看,发达国家不仅已经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而且服务经济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相当的比重。
我国经济发展在初步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之后,必须大步迈向服务经济时代。
旅游业被作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属性上愈加显示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些业内人士和研究者认为,我国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业的过渡阶段。
加速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旅游业适应我国加速现代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速实现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推进旅游转型提升,加快旅游业和服务经济的发展步伐,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都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也是发挥三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步迈向服务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认为: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着生产,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旅游消费,是人们为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资料的总和,是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之后而产生的高层次的精神消费需求。
因此,旅游消费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
随着现代旅游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基本旅游消费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不断地提出和产生许多新的旅游需求,从而对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要使旅游产品能够被旅游者所接受,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时刻注意洞察和捕捉旅游消费的新动向和新信息,及时做出主动反应,适时地开发和组合适应新的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旅游者不断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本国或本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纲要就紧紧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借鉴其它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推进旅游转型提升,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既是旅游消费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也符合旅游业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趋势,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面对世界资源急剧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社会公平失衡的挑战,继续通过工业化路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行不通了。
因而走可持续社会和谐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和众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选择。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资源消耗大,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可提供的资源数量决定旅游业发展的规模,但是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一般都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所以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加以利用,利用时尽可能加以保护。
因此,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标之一,反过来生态环境保护又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保证,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转型升级:
三明市旅游业面临的重要抉择
(一)三明旅游业的现状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和区域性人才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
目前,世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
我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全面系统升级的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关键时期。
国家规划到2010年,全国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当今,旅游产业提升及产业结构升级,正在带动整个旅游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三明旅游业凭借良好的地理、区位、生态优势和较为独特而富集的旅游资源,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下,其发展凸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旅游项目建设得到加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其关联带动效应日益显现,有力地促进了三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经过20多年发展,三明旅游业己发展成为全市重点产业,形成一个能够满足旅游者行、游、住、食、购、娱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
全市拥有1个世界级品牌,36个国家级品牌(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4A级旅游区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60多个省级旅游品牌,建成以“山、水、洞、林、石、古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区(点)60处,建成星级饭店37家、旅行社58家、旅游车船公司8家,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
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全部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泰宁、永安、将乐等旅游重点县(市)设立了旅游管委会,三明市和泰宁、永安、沙县等地还成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培训中心和导游管理机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三明资源优势和未来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新形势,围绕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市场导向、企业自主经营的旅游发展体制,以壮大旅游产业为中心,以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提升旅游形象为重点,以品牌创建和精品建设为抓手,打响水上丹霞、生态休闲、客家祖地特色品牌,从观光旅游做起,向休闲度假旅游延伸,逐步把三明建设成以优美生态环境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海峡西岸生态旅游胜地,至2015年旅游业力争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二)三明传统旅游业存在主要问题
1.单一性。
目前,我市的旅游业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如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等所占比例很少,且都没有进行深度开发。
对于这些旅游产业,经营者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随之趋于多样化,但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在开发上却存在着类型重复、迟滞单一等问题,无法向各个目标市场提供其所需要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2.低层次性。
当前我市的观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业开发的水平存在着差距,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知识性。
3.类同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当今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
目前我市的旅游产品中,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少,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大都千篇一律。
而且抄袭之风盛行,当某个经营者设计出很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后,这时会有大量的经营者采用“跟风”的方式,模仿、抄袭这些好的产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极大的挫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产品的积极性。
而跟风的经营者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用低价格来吸引旅游者,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
4.资源分散性与可通达性。
三明的旅游资源地点比较分散,由于受地形的原因,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距离也较远,游客在参观各个不同景点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行”上,浪费了游客的宝贵时间和体力,导致旅游成本的增加和期望值的下降。
北部的泰宁旅游被武夷山遮蔽,尚未独立成为一个成熟的旅游单元;南部以宁化、清流为代表的旅游不成规模;中部城市旅游不成气候,永安旅游孤军奋战。
三明作为一个完整旅游目的地没有被建构起来,产品组合不成体系,各个旅游单元无法形成旅游合力,三明旅游发展的内聚力严重不足。
虽然我市大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省级交通干线的等级急需提升,特别是县域旅游环线、旅游景区(点)间的交通连线还较滞后,大交通快捷、小交通顺畅的旅游交通格局尚未形成。
(三)三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将三明旅游作为“海西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市政府已经把三明旅游事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
全市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加以推进。
其中泰宁县把旅游定为“生命产业”。
市政府也将出台相应政策,政府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从一定程度上,会为三明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这些都为三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基础。
1.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后发优势。
三明旅游资源的原态和源头是三明旅游发展的亮点,概括地说突出表现在水上丹霞、绿海洞天、闽江之源、温凉泉乡、大地史书、青清世界“六大地脉”和闽人之源、客家祖地、长征起点、理学源地、文化遗产、精神文明“六大文脉”。
目前,全市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品牌、3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和60多个省级旅游品牌,旅游资源的密度和丰度、旅游品牌数量和等级均位居全省前列,极具发展旅游的后发优势。
2.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提供的新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峡西岸旅游区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7年,国家旅游局将“海峡西岸旅游区”列入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优先建设的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首。
三明作为海峡西岸旅游区中绿色生态旅游带和闽西北旅游经济圈的重点城市,成为“海峡旅游”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3.交通格局不断完善带来的新变化。
随着泉三高速、永武高速、永宁高速、向莆铁路、三明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特别是三明(沙县)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项目的建设,三明将逐步成为东进西出、南联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三明对接福建沿海、华中内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三明的进出更加顺畅,直接可以突破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通过海西铁路直接向海西腹地延伸,向华东辐射,这样把几个市场延伸起来后,通过市场炒作,三明旅游业的发展肯定有很大的前景。
4.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契机。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主流。
特别是生态旅游,是非常时髦的旅游,也是国际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非常受人欢迎的旅游方式,以我国而论,旅游产业已从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型转变,休闲旅游已走进了多数城镇居民和少数农村居民的家庭。
三明作为福建省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无疑给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体、文化旅游资源为辅的三明旅游转型升级为有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生态休闲胜地和山水安养乐园带来新的契机。
三、他山之石:
国内外旅游业成功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与借鉴
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成熟产业,在中国市场体系日趋成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源不断提升的同时,旅游业中的各种新型业态也相应的开始大量涌现。
这些新兴业态在原来的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经过转型升级和产业间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创新,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产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在此,笔者对近些年来,国内外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等众多新型旅游形式的出现而转型升级发展起来的产业形态进行了动态分析,并按照一定层次将其分类考察,归纳出三大类型的转型升级新形式,以便为三明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大类:
与旅游要素衍生分化出的新业态。
主要是围绕分时度假、换房旅游、旅游营地、旅游集散中心、购物旅游、旅游娱乐业、影视旅游业等七大种方式。
对传统的旅游产业内各要素进行了重新组合与挖掘,并结合新时代社会时尚新需求的特征,重新衍生分化出新的旅游形式,无疑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1.分时度假:
引领休闲度假的新潮流。
在国外:
“需求强劲、方兴未艾”,它具有很强的需求优势,已经成为一种大众产品而被平民家庭广泛接受,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
在国内:
“刚刚起步,有待培育”,加盟的度假地多以产权酒店的形式出现,分时度假的市场还没有真正培育起来。
2.换房旅游:
旅游住宿业的新生儿。
在国外:
“初具规模、会员众多”,它50年前起源于欧洲,现日渐盛行,已初具规模。
有的国家还设立了换房旅游交换公司和网站以及俱乐部、换房网等。
在国内:
“初具端倪,萌芽阶段”,2004年开始于“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在上海、深圳、西安、广州等大城市,在年轻人中间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
3.旅游营地:
旅游出行的新挑战。
在国外:
“风靡全球、行业联合”,它结合了国际露营运动和自驾车旅游发展应运而生,营地提供应的有服务(包括车辆维护)及户外活动等,营地规模越来越大。
在国内:
“起步阶段、局部发展”,主要依托景区和休闲娱乐市场,规模小、数量少,服务简单,营地建设主要以大城市为主。
4.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交通的新市场
在国外:
“自由灵活、便民利民”。
主要以美国“灰狗巴士”和日本“鸽子巴士”为代表,沿途任由乘客下车观光,并以优惠的价格(与专程车辆、飞机相比)让游客享真正的实惠。
在国内:
“试点示范,推广发展”。
主要以散客再分解再组团的形式出现,实现各大城市集散中心的联网,极大地方便了散客。
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全面启动。
5.购物旅游:
旅游商品的新亮点
在国外:
“重点扶持,提升质量”。
它是在“旅游购物”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更鲜明、过程更精细的内涵延伸,将购物与旅游完美融合,形成旅游价值链。
如巴黎、香港、新加坡等地,购物旅游已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龙头。
在国内:
“潜力巨大,有待提升”。
我国旅游与购物的关联度较好,特别是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存在很多问题,让游客不放心,怕上当受骗。
6.旅游娱乐业:
文化娱乐与旅游共生共荣
在国外:
“人造景观、历久弥新”。
艺术形式多样化,景区景点文化化,旅游娱乐大众化是其主要特点,且倍受游客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
在国内:
“突破困难,创新发展”。
娱乐形式过于传统,娱乐项目多数雷同,缺乏新意,且收费标准各自不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7.影视旅游业:
影艺活动与旅游交相辉映。
在国外:
“经典时尚、精彩无限”。
影视拍摄现场成为公众参观浏览地,周边附设高档的旅馆、网球场、游池、高尔夫球场、舞厅、购物中心等都能吸纳大量游客。
国际性的电影节也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大舞台。
在国内:
“大有作为,错位竞争”。
我国也兴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先后有30多家,除了无锡中视影视城与旅游结合成为典范后,其它家便开始了无序竞争,相互杀价,渐而失去了原有创意。
第二大类:
与现代服务业相交叉融合的新业态。
主要是围绕商务旅游业、会展旅游业、高尔夫旅游业、修学旅游业、医疗旅游业等5大种方式,对现代旅游业性质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对旅游产业功能和发展规律的把握日趋深入,这在宏观战略层面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1.商务旅游业:
现代商务活动的新伙伴。
在国外:
“起步较早,潜力巨大”。
19世纪末在欧洲迅速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明 旅游业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