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美术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59377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45.76KB
第二册 美术教案.docx
《第二册 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 美术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五彩的烟花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
你觉得烟花很美吗?
为什么?
(3)揭示课题:
《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
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
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
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
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
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
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相关资料:
油画棒水彩画材料和技法介绍。
(1)油画棒材料介绍。
油画棒是一种固体的绘画颜料,它是在粉画的基础上加进一定比例的油和软蜡,经过加温、加压、冷却、定型而成。
油画棒色彩鲜艳,使用方便,能直接在纸上和画布上使用。
油画棒可以和其他颜料配合使用。
油画棒具有厚重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颜色品种,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是儿童理想的绘画工具。
适合油画棒作画的画纸比较多,一般常用的纸是表面比较粗糙的图画纸,还有各种色卡纸和灰、白卡纸。
另外,水砂纸也是非常好的材料,因为水砂纸不仅容易着色,而且有较沉着的底色,作画效果更具有特色。
目前市场上油画棒的品种很多,最为著名的有台湾产的派通牌和日本产的樱花牌。
这两种品牌的油画棒,质地细腻、松软,色泽纯正、鲜艳,色谱齐全,分为16色、25色、50色等几种。
上海产的马利牌与进口产品性能不相上下,而且价格低,产品分为16色和25色两种,较为普及且容易购买到
第二课水彩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染、吹、淌、滴这些不同水彩技法产生的效果。
2.初步学习运用染、吹、淌、滴这些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形式的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盛有稀释的红、黄、蓝三种水彩颜料的大杯子及一些空杯子供(学生分组及教师示范创作用)等
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
(1)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水,并提问:
这三杯颜料水任意倒出两种互相混合,会出现什么效果?
(2)指名四位学生上台表演水彩游戏的实验,其他同学台下尝试。
2.欣赏范作。
(1)出示使用染、吹、淌、滴技法的范作,提问:
这些画使你想到了什么?
(2)让学生谈谈不同作画方法带来的效果。
(3)学生比较各幅画的不同之处(色彩、纹样、技法等)。
3.学生创作。
(1)学生说说创作计划。
(2)提出建议:
选择一种或几种水彩技法随意或有意地进行创作,作品完成时可以适当地综合,并将作品作整体调整。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讲评与拓展。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自评为主,他评为辅(评价建议:
水彩图案是否与添画协调一致;题目是否适合画面内容;是否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等)。
(2)拓展:
混合其他的水彩颜料,做做水彩游戏;尝试运用不同作画工具及底板创作水彩画。
相关资料:
技法介绍
(1)刀刮法。
用一般削铅笔的小刀在着色的纸上先后刮划,以破坏纸面而造成特殊效果的一种方法。
着色之前先在画纸上用小刀或轻或重、或宽或窄地刮毛,以破坏部分纸面,着色之后出现较周围颜色重一点的形象。
这是因刮毛之处吸色能力强,所以变重了些。
它表现虚远的模糊形象或隐约可辨的细节效果较好。
着色过程中进行刀刮,水多时会产生重的刀痕,水少时浮色被刮掉又会产生较亮的刀痕,处理有关细节可用此法。
另外在颜色完全干透之后,用刀刮出白纸,或轻巧断续地刮,以表现逆光时的亮线、亮点或较小的亮面、闪动的光点和冬天飘落的雪花等,虚虚实实,自然有趣。
(2)蜡笔法。
用蜡笔或油画棒,着色前涂在有关部分。
着色时尽可大胆运笔,涂蜡之处自然空出。
用以描绘稀疏的树叶、夜晚的灯光、繁杂的人群等都比较得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吸洗法。
使用吸水纸(过滤纸或生宣纸)趁着色未干吸去颜色。
根据效果需要,吸的轻重、大小可灵活掌握,也可吸去颜色之后再敷淡彩。
用海绵或挤去水分的画笔吸洗画面某些部分,也别具味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4)喷水法。
有时在毛毛细雨的天气下画风景写生,画面颜色被细雨淋湿,出现一种天趣,引人入胜。
有时在着色前先喷水,有时在颜色未干时喷水。
喷水壶要选用喷射雾状的才好,水点过大容易破坏画面效果。
(5)撒盐法。
颜色未干时撒上细盐粒,干后出现像雪花般的肌理趣味。
撒盐时,应视画面的干湿程度,过晚会失去作用。
盐粒在画面上要撒得疏密有致,随便乱撒会前功尽弃。
(6)对印法。
在玻璃板或有塑料涂面的光滑纸上,先画出大体颜色,然后把画纸覆上,像印木刻一样,画面粘印出优美的纹理,颇得天趣。
此种效果用细纹水彩纸容易见效,以对印为主,稍作加工即可成为一幅耐人寻味的水彩画。
有的局部使用对印方法,大部分仍然靠画笔完成。
(7)油渍法。
水与油不易融合,利用这一特性,着色时蘸一点松节油,会出现斑斓的油渍效果,使平凡的色块增加变化,也是颇具天趣的。
第三课时缤纷花布
教学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
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利用点、线、面巧妙地设计花布。
教学难点:
设计时能够做到形状和色彩的和谐统一,富有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了解、欣赏花布,准备铅画纸、蜡笔(或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教师)各种各样的花布、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花布。
播放课件:
图案精美、色彩各异的花布及用花布制作的艺术品。
提问:
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
2.揭示课题。
揭题:
《缤纷花布》。
3.知识传授。
(1)传授点、线、面的知识:
点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对的,如:
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以及不规则的点等;线有长短、宽窄、粗细、曲直、动感、力感、空间感等变化,线具有多种表现功能;面也有长度、宽度、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化,面可由点排列而成或由线排列或封闭而成。
(2)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法和倾斜式组织法等。
(3)运用点、线、面纸片拼贴各种形状的花布。
4.学生创作。
(1)主题: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如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
(2)注意: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画出心中新颖美观的花布;提倡随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间疏密匀称,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变化;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出图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统一。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结合上面的拼贴游戏作指导)。
5.课外拓展。
(1)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块新颖、色彩鲜艳的花布(课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试着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做其他用途。
相关资料:
民间印染花布
民间印染花布在我国传统染织艺术中独树一帜。
它以单纯的色调、朴实的造型、清新的风格给人以永恒的魅力。
印染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明、清以后在民间广为普及,深受人们喜爱;它以民间土靛与土布为原料,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方便。
品种有印染、蜡染、扎染等,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它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尽显其纯朴自然之美。
民间印染花布题材涉及广泛,大都蕴含吉祥的意义,其纹样风格清纯、质朴、大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第四课时美丽的盘子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教学难点:
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
(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
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
你最喜欢哪个盘子?
为什么?
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
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
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
(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
(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
第二课时:
1.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2.示范操作。
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
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
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的盘子)。
4.作业讲评。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
5.课外拓展。
(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
(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
相关资料:
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
此盘高9.2cm,口径51.2cm,为明代宣德年间所制。
明代青花以宣德所制为佳,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极为丰富,用料技法已达到完美成熟的阶段。
纹饰用鸟兽、虫鱼、花卉、草木以及云龙、海水、人物等,配合得当。
此盘绘画纹饰精细明快,盘形为折沿莲瓣口,通体作十六莲花瓣形,盘心平坦,圈足,盘心绘枇杷一枝,枝上鸟作回首衔果状,简洁生动,宛如一幅宋人图画。
盘的造型是元末明初流行式样,器形大而规整,堪称精品。
第五课时粘贴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油画棒等
(教师)范作、动物挂图、动物头饰、收集的有关动物的谜语等
1.游戏。
(1)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动物世界(说明:
为了激发创作热情,每个学生头上都戴着自己喜爱的或熟悉的小动物头饰进教室)。
(2)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动物的动作,让另外的学生猜动物名称(还可以让学生猜猜动物谜语,也可以让学生互猜。
举例:
长得像条鱼,大得像艘船,背上冒喷泉,你猜我是谁?
答案是鲸)。
2.欣赏。
认识各种动物,并观赏动物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比如:
大象生活在森林里、老虎爱吃肉、狮子是百兽之王、小鱼儿离不开水、小鸭子会游泳和公鸡穿着花外衣等等)。
3.设计。
(1)要求构思设计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小动物,可用夸张变形等方法。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2)说说自己的绘画作品注意了哪些细节,哪些需要改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黏土)、小刀、牙签、底板(卡纸或三合板等)
(教师)范作、挂图
教学过程:
1.复习。
挂出动物图片,重温上一节课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2.创作。
(1)请学生拿出上节课画的小动物设计稿,编编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2)欣赏范作,让学生猜猜这么漂亮的小动物是怎样粘贴的。
(3)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主要步骤:
小动物的整体构思;粘贴法和浮雕法粘贴,动手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4)注意事项:
动物的动态、外形、色彩、纹路等特征;组织上应做到疏密有致;造型活泼、生动、有趣;可利用夸张和变形等方法;可以添加小装饰物;粘贴时要细心、卫生、安全。
3.讲评。
(1)按自己设计的小动物画稿进行设计粘贴。
(2)学生创作完毕,展示作品。
(3)在制作技巧等方面教师作指导,然后师生共评。
4.表演。
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进行动物狂欢。
5.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组或独自(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粘贴出小动物的故事、动物城
相关资料:
彩色泥塑的工具、材料。
彩色泥塑制作最主要的工具是泥工刀,一般用木头、塑料或有机玻璃等材料,有各种形状,有的是一头尖另一头扁,有的似一片柳叶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其他形状和规格。
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找一些物品作工具,如小梳子、毛线针、笔杆、小剪刀、小刀等。
泥塑的材料一般有黏土、橡皮泥、彩泥等几种。
本书主要选用彩泥为材料。
彩泥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可塑性强。
彩泥在文具店或商店里都可以买到。
彩泥有许多颜色,初学者一般只要选购红、黄、蓝、黑、白几种就可以了。
另外,还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大头针、火柴梗、牙签等。
彩泥泥塑的基本方法
搓:
两手心相对,均匀地转动,把彩泥搓成一个圆球,或把彩泥来回搓,搓成圆柱体。
要求无裂缝。
捏:
用手指将彩泥捏压扁或弯曲成所需要的形状。
接:
用火柴梗或牙签将彩泥的两个或多个部件连接起来。
压:
用手掌或手指将彩泥压扁,或用工具压出所需形状或花纹,如用小木梳可以压出一排平行而整齐的条纹。
贴:
将一块或多块彩泥压放在另一块彩泥上。
刻:
用泥塑刀在彩泥面上刻出所需的纹样。
挖:
用泥塑刀或其他工具挖出一部分彩泥进行造型。
切:
用泥塑刀分割彩泥,也可用线来分割。
剪:
用剪刀剪开彩泥,使之成为所需的形状。
编:
用两条或两行以上的彩泥条按编织的方法编织成所需的形状。
插:
用大头针、牙签、火柴梗等直接插在彩泥上,或将这些物品先包上彩泥,再插在彩泥上。
糅: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彩泥糅合在一起,使色彩及花纹产生变化。
第六课时船儿出航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教学难点:
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
航行中的船。
思考:
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
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
思考:
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
船儿出航。
(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
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评价作业。
让学生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
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
思考:
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
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
(1)播放课件:
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
思考:
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安全等)。
4.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
航船在我心中。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
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
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
第七课时“蘑菇”家园
教学目标:
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设计有自己特色的“蘑菇”家园。
教学难点:
综合创作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有关蘑菇的知识(如蘑菇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形状、色彩、用途等),准备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录像、范作等
教学过程
1.交流特点。
(1)播放录像:
蘑菇的生长过程。
思考:
蘑菇是怎么长大的?
(2)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
教师小结。
2.作品分析。
(1)播放课件:
蘑菇作品。
提问:
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2)提供欣赏意见:
画面整体的处理,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
(3)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
(4)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
美丽的“蘑菇”家园。
(2)提出创作建议:
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己爱家园的情感。
(3)学生创作,同桌互相帮助,指出存在的问题。
(4)作业讲评:
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4.回家作业。
(1)回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2)准备下节课的纸塑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小装饰物等
(教师)“蘑菇”家园模型图、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分析问题。
(1)师生共同分析上节课存在的问题。
(2)明确本节课任务:
用泥塑的方法创作“蘑菇”家园。
2.欣赏范作。
(1)欣赏“蘑菇”家园模型,提问:
这座“蘑菇”家园你喜欢吗?
你觉得哪一部分最漂亮?
有什么地方存在不足,需要修改?
(2)教师小结(强调创作时的注意点)。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创作目标。
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蘑菇”家园(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
(2)教师巡回指导,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讲评作业。
(1)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作品,小组自由交流。
(2)教师评价小结。
(3)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4)同桌或小组合作,介绍自己的家园或表演有关的小节目。
5.课外拓展。
课外进一步探索蘑菇的特点,发现新的秘密。
相关资料:
蘑菇的基本常识
(1)蘑菇喝饱了水会长得更快吗?
雨停了,空气里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树林里传来小鸟的歌声。
小鸟从树上飞下来,站在湿湿的泥地上,觉得特别舒服。
“哇,这么多蘑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
”小鸟惊讶地叫道。
蘑菇晃了晃它的大脑袋说:
“小鸟,我刚才喝了好多好多的雨水,身体就一下子变大了,你看,我长得多高多快呀。
”
(小知识:
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们称为“蛋白蔬菜”。
常吃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病毒和癌细胞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
)
(选自马加等主编:
《新世纪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
(2)为什么蘑菇生长不需要阳光?
蘑菇是食用真菌的统称,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
蘑菇既能在野外生长,也能在室内生长。
不过,它喜欢阴暗潮湿,不需要阳光。
在阳光下,它反而不能生长,甚至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蘑菇是一种较奇特的植物,它的外形像一把把小雨伞,有的伞面大如脸盆,有的则小如图钉,而味道也各有不同。
蘑菇不像其他植物那样靠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质以提供自己生长的需要,它没有叶绿素,它的生长繁殖完全靠菌丝分解,吸取营养茎中一些现成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
因为它具备这样较奇特的生理机能和构造,所以生长时不需要阳光。
只要留意,你会知道在野外蘑菇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人工培植蘑菇时,都得把窗户封闭起来,还得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这样蘑菇才能长得更好。
第八课时各种各样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结构、外形和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册 美术教案 第二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