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9591294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02
- 大小:107.33K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古诗三首
单元
1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6年级
学习
目标
1.目标知识与能力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章、泣、盈、脉、栖、鸦”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重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寒食》,再来看一下加点字的读音?
韩翃五侯
2、回顾一下课文,《寒食》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王侯贵族享有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牛郎织女》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年,家喻户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他们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出示课题:
迢迢牵牛星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复习、叙述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Zhāngqìyíngmòqīyā
章泣盈脉栖鸦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章、泣、盈、脉、栖、鸦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
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
泣、脉、栖、鸦
上下结构:
章、盈
(2)加一加:
熟字加偏旁
木+西=栖月+永=脉
牙+鸟=鸦立+早=章
(3)换一换:
熟字换偏旁
脉-月+氵=泳栖-木+氵=洒
鸦-牙+又=鸡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章、泣、盈、脉、栖、鸦”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
章:
“立”横要稍长点,“早”的横要少短些。
组词、造句
泣:
“氵”要写得小,“立”要稍大点。
组词、造句
盈:
“皿”的横写得稍长一些。
组词、造句
脉:
“月”字旁要小,“永”注意笔画的穿插。
组词、造句
栖:
“木”作为偏旁要写得小一下,最后一笔变成点要写的有力。
组词、造句
鸦:
“牙”与“鸟”注意笔画的搭配。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简介《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理解词语:
迢迢:
遥远。
河汉女:
诗中指织女星。
河汉,指银河。
札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
织机的梭子。
章: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盈盈:
形容清澈。
脉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6.理解诗意。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四、赏析诗歌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找出诗中的叠词读一读。
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C.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想想写了什么?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2)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
织女的心情是怎样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点明了织女“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札札弄机杼”。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写出了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4)找出诗中的叠词读一读。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朗朗上口。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是极难得的佳句。
(5)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通过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抒发了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课堂小结: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五、学习《十五夜望月》
1.导入新课
每到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唐朝诗人王建用他的神来之笔描写了思乡怀人的情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十五夜望月》
出示课题:
十五夜望月
2.走进作者
王建:
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3.简介中秋节
中秋节: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六、初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阅读古诗,说说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
秋天的露水。
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理解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七、赏析古诗
1.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说一说:
“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鸦露桂花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2)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
(3)说一说:
“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八、拓展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延伸: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识字、理解词语。
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
问题活动探究
通过合作掌握字音、字形。
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通过探讨、合作,体会诗人对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通过探讨、合作,体会诗人思念故乡之情。
课堂练习
一、填空。
《迢迢牵牛星》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夜,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天上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阻隔
地上人间男女社会背景影响
离愁别绪
十五夜望月
王建
画面美:
白栖湿情感美:
秋思
表达美:
间接抒情拟人情结美:
望月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美)阿姆斯特朗
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美)斯蒂芬·威廉·霍金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好奇心引领人类进步
是商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让我们从甲骨的卜辞中窥见历史的一隅。
是古巴比伦国王对于社会法则实践形式的好奇,让我们从汉谟拉比的石碑上目睹三千年前的制度典籍。
是好奇,让屈原疾声发《天问》;是好奇,让阿基米德觅得翘起地球的理论依据。
是好奇,让林则徐睁眼观看世界的列强;是好奇,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用以点亮世界的灯芯。
是好奇,让人类的足迹踏上月壤;是好奇,让中华民族的健儿遨游太空千万里……埃庇米修斯在无意间促使了潘多拉魔盒的开启;金主完颜亮为“十里荷香,三秋桂子”策马挥师南侵;日不落王国的舰队带着资本家的奢望开赴马可·波罗口中的东方帝国;英法联军将满清皇家园林的奢华火焚掠洗……好奇心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轮,也时常为我们带来沉重的苦难经历。
但是,好奇心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所有对于未知的好奇都值得称颂。
而好奇心注定要付诸实践,实践的动机却良莠不齐。
对于真理的渴求激发科学的探知。
对于财富、地位、名誉的渴望实则是萦绕人心许久的贪欲。
只有那些将好奇心投射向真知的人,不但能获得智慧女神的特殊垂青,还能因其对社会的贡献名扬千里。
曾子“一日三省吾身”,在探求思想内核的路途中,成为孔门著名的弟子。
马克思说他希望“质疑一切”。
好奇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他,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影响至今。
伟人如是,平凡人亦如此。
我们曾经拿出放大镜观察蜻蜓蚂蚁,为发现它们身体的奇特自豪无比。
我们曾经多少次为能够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大动脑筋。
我们憧憬着自我的未来,在成长中,还将会为体味到更丰富的人生而欣喜。
《列子》中那两个辩日的“小儿”,就是每一个平常人的写照——有好奇心的我们完全能与圣贤的思想颉颃相比。
除了因好奇发问,时代赋予我们更多的机遇去践行。
不满足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要将这真知的“道”加以名状和传扬。
即便“夕死”,也要将这“道”投入实践的熔炉,在锻炼中检验它的真伪;要将这“道”沉浸实践的酒窖,期待它酿出甘甜的佳酿。
让我们一生都把那上下求索真理的好奇之花别在襟上,让我们在漫漫千里之行中,能时刻嗅到它的芬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
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本题作文仿照2018年全国高考三卷作文样式拟题,要求围绕三则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
题目提供了三则材料:
一是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浪漫想象;二是登月宇航员的切身感受;三是科学家征服宇宙的豪迈誓言。
三则材料以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太空)的想象和探索为主线,在考查学生相关历史、科技、文化常识的同时,旨在引导学生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把握人类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史,感受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展现的伟大精神,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知识视野、自我认识和审美趣味的提升。
学生应该立足“科技”和“人类”两个支点,结合自身体验,说认识,讲道理,谈感悟,紧紧围绕材料情境展开写作。
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审美追求;②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好奇心),始终引领着人类不断前行;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④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发展史,是一首动人心魄的壮美史诗;⑤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等。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
阅读的意义。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时候,中山国人酿的酒享誉天下。
有个鲁国的酒店老板想得到他们的酿酒秘方,始终未能如愿。
后来,他想方设法弄了些中山国的酒糟,用自己的酒浸泡,对人说:
“这是中山国的酒。
”
慕名来喝酒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国酒。
有几个曾经喝过中山国酒的人也说同原先喝过的没两样。
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的酿酒师傅来到鲁国,听说这里也有中山国酒卖,就买来喝,刚呷一口,便吐了出来,苦笑着说:
“这哪里是中山国酒?
与我们的泡糟水一个味啊。
”客人知道受骗,一哄而散。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拒绝盲从,人生精彩
曼德拉夫曾经告诉我们:
“盲目跟风随大流有时对你的伤害是致命的,没有理性,就没有方向。
”我们没有了理性,就如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小船,跟风走,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终点,因此,我们要学会理性,拒绝盲目跟风。
在这个故事中,酒店老板固然有错,不诚信经营的下场就是名誉扫地。
但是,我更感到悲哀的是众酒客的盲目跟风。
并且,正像鲁迅先生揭露的那样,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通病。
不知你是否流连于淘宝网上的小物件不肯关闭页面?
不知你是否被路边卖的小玩意儿吸引驻足?
人是群体动物,喜欢跟风,爱人云亦云。
可盲目成了我们的致命缺点。
借你一双理性的慧眼,把谣言的本质看穿。
当谣“盐”也能防幅射时,一男子买了一万三千斤盐,“请神容易送神难”,缺乏理性,盲目从众,让他赔了一万多块钱。
当自以为聪明的苍蝇,盲目跟从大多数飞舞的苍蝇时,它冲向了布满黏液的牛皮纸。
如果那个男子理性些,就不致于赔一万多块钱;如果那只蝇子理性些,就不致于走向死亡。
是的,盲目,不理性,只能给你带来祸患。
因此,要学会理性看待你看到的现象。
不要迷恋表面现象,它可能只是个诱惑。
苹果很红很大,它可能有毒;火腿很美味,它可能有瘦肉精;奶粉很甜,它可能有化学添加剂。
不迷恋表面现象,理性对待,你会取得意外的成功。
现实生活中,像“喝过中山国酒的人”这样的大有人在。
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自己就是真理,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
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
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
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
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
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
“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
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毫无生机。
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死水。
拒绝盲从,人生精彩。
托尔斯泰说过这么一句话:
“理性,使人看得更远,站得更高!
”人的高度不在于身体的高低,而在于思想的高度。
正如帕斯卡尔的名言: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
”我们也许是那柔弱的苇草,可是,有了理性,有了思想,我会十分坚韧。
也许你曾经盲从过,也许你曾经迷恋过,也许你曾彷徨过,过了很久,你会发现你所迷恋的,盲从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理性的对待,拒绝盲从,人生必定精彩。
不盲从,扬帆远航,不迷恋,人生绚烂。
用一双的慧眼,去收获夏花般灿烂的精彩人生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作文材料来自刘基《郁离子•窃糟》,附原文如下: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
‘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
‘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原文讽刺了那些一知半解又夸夸其谈的学术骗子,告诫人们,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所谓道理,其实不过是拾人牙慧的糟粕而已,我们不必过于迷信。
本材料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改编。
将“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改为“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国酒”,是想增加立意角度,“没喝过,却说是地道的,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增加了“有几个曾经喝过中山国酒的人也说同原先喝过的没两样”,意欲告诉考生,知道真相、了解外面世界的人要给大家传递准确信息,以免让人产生错误认识。
材料涉及到两个国家“鲁国”和“中山国”,可联系当今时代,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分清精华与糟粕,要提高对外来信息的鉴别力。
参考立意:
酒店老板:
①要诚信经商,不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②假象终会被揭穿,行骗者终将自食其果;
③自以为取得真经,其实往往只是拾人牙慧;
众酒客:
①没有见识过,不知道不为过,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②盲目跟风不可取,不必迷信“见多识广”的人提供的信息;
曾经喝过的酒客:
①只是一知半解,不可自诩通晓;
②知真相要勇于揭示真相,不能给不知者提供错误信息;
中山国酿酒师:
实践出真知,敢于说真话。
可用素材:
1、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
“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
”他对店主说。
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纠缠说:
“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
”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
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
“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
“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2、人与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拥有思想,会思考。
如果说羊群盲目跟风是出于动物的本能,那么,人的盲从则是缺乏头脑,把自己等同于动物了。
所以,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反对盲从,做一个清醒而理智的人。
3、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古希腊有句俗语: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
”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
参考结构:
开头从酒店老板的角度概述故事,亮明观点:
诚信经商,才能走得长久。
第二部分,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论述诚信经商的重要性。
正面例子可以举海尔冰箱检测不合格,张瑞敏怒砸冰箱的例子;反面例子举天津权健老板从保健行业龙头到沦为阶下囚的例子。
第三部分,论述为什么要诚信经商。
分析投机取巧者的心态,指出他们的做法只能蒙骗一时,最终会付出惨痛代价。
第四部分,论述当今诚信经商的重要性。
人民越来越智慧,法律越来越完备。
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那些被查处的所谓“名牌”,如何从神坛跌落,呼吁广大消费者敢于同不诚信经营者做斗争。
最后,呼应开头,给酒店老板提个建议。
【点睛】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 课时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