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959114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6.93KB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2.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
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楚辞
(1)产生: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
屈原的《离骚》,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是楚辞体中的名篇。
(3)特点:
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4)地位
①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②“骚体”与“风”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产生: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
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辨析比较]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中常带“兮”字,节奏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作品。
1.《论语·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思想纯正)’。
”这句话反映了《诗经》具有什么功能?
提示 社会教化。
2.汉赋华丽夸张,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气度?
提示 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的繁荣
(1)背景
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③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方面提供了借鉴。
(2)代表: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中唐白居易等。
2.宋词的兴盛
(1)背景
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
又称“长短句”,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3)代表:
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3.元曲的兴起
(1)背景:
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形成:
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
(3)特点
①有格律曲牌限制。
②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
③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
3.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 风格:
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4.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明清小说
1.背景:
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2.成就
(1)明代:
出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等短篇小说集也广受人们青睐。
(2)清代:
出现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红楼梦》、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不满的《聊斋志异》、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儒林外史》等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
3.影响:
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5.从作者自身来说,影响明清小说繁荣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也是明清小说繁荣的重要原因。
6.重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再度关注。
《红楼梦》这部著作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主要鞭挞了什么?
提示 封建礼教。
主题 不同文学体裁的文学特色
1.不同的诗歌形式
史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其犹未悔……——屈原①《离骚》
史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史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③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①是楚辞名篇;②盛唐时期充满浪漫主义奇特想象的伟大诗人;③南宋词人,词风慷慨之激昂,沉郁悲凉。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作品的主要文学特色。
(2)从史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作品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时代特征?
(3)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1)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2)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辛弃疾的词体现了政权分裂、南宋苟且偷安、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3)文学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2.明清小说的特点
史料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①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②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发扬和丰富,在③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国学概要》
史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明清小说的特点。
关键词句是①中“最大限度地包容了……”;②中“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③中“……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上述史料反映了明清小说具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有何趋向?
答案
(1)特点:
明清小说具有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的特点。
(2)趋向:
中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通俗化;文学形式之间不断继承并发展。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辞藻华丽、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
(4)唐诗风格多样,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
(5)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句子长短不一;适于合乐歌唱,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之美。
(6)元曲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
2.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宋代词作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
元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是元曲。
它们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
3.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明清小说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
1.《诗经》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C.反映了自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
D.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答案 C
解析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意即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这就要求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角度去思考分析。
2.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
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自由主义D.理想主义
答案 A
解析 《离骚》和《诗经》分别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源头。
3.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A
解析 本诗用夸张手法再现瀑布的雄伟、壮观,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故选A。
4.“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答案 D
解析 柳永的词迎合、满足市民大众阶层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故本题选D项。
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 )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 C
解析 文学创作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
《窦娥冤》创作于元朝,而封建社会没落是从明朝开始的,排除A项;题干材料揭示了普通民众渴求美好生活与社会公正的愿望,排除B、D两项,选C项。
阅读与思考
导致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原因:
一是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二是小说自身的发展。
自我测评
1.《诗经》保存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大量诗歌,内容丰富,以四言句式为主,反映了周代宗法分封制下的社会规范。
楚辞,句式灵活,反映了社会变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唐诗,既体现唐前期繁荣盛世,也反映了唐后期的动乱与衰落。
宋词,既反映城市繁荣、文化发展的社会特征,也反映了南宋的民族矛盾。
元散曲,反映了汉族文人的失意和社会危机。
2.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章回体裁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反映商人和普通民众生活的小说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明清小说中也有一批以《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批判现实的力作。
主要原因是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基础达标]
1.中国古代有许多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B.《离骚》
C.《春秋》D.《论语》
答案 A
解析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民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离骚》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春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不是诗歌。
2.《史记》记载:
“《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这是对哪一文学成就的评价( )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文学成就涉及风、雅、颂三部分,是对《诗经》的评价。
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
A.楚辞B.唐诗C.宋词D.元曲
答案 A
解析 楚辞想象力丰富,其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气助词“兮”等,故A项符合题意。
4.太史公曰: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答案 B
解析 司马迁与司马相如都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汉赋手法夸张,内容丰富,与《诗经》古朴写实的风格不同,故C项错误;汉赋气势恢宏,文辞铺张,况且“相如虽多虚辞滥说”,与D项表述相悖,故D项错误;B项与题干中“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的信息相符。
5.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
A.社会动乱与经济凋敝
B.国力的强盛
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
答案 B
解析 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因此体现在汉赋上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征,故B项正确。
6.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且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①是春秋《诗经》中的名句,②是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的诗句,③是唐诗,④是宋词,根据题中“北魏”的信息可知,①②符合史实,故选A项。
7.有学者评价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
A.李白B.柳永
C.李清照D.辛弃疾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词作”“慷慨纵横”等关键词语。
A项是唐朝的诗人;B、C两项以婉约派的词作为代表;D项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其作品风格符合材料所述。
8.“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
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走向颓废,故B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发展有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D项错误。
9.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A.半诗半文,辞藻华丽B.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C.重章叠句,语言质朴D.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提供的元曲作品可以看出,其句式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变,抒情叙事兼备,可雅可俗。
故正确答案为D项。
10.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三侠五义》。
这折射出(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C.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答案 B
解析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折射出当时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对现实社会中贪官污吏的不满,故B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提供了研究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D.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305篇诗歌。
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汉赋的特点。
故选C项。
12.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 D
解析 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生活在社会变迁的宋代,由于国家分裂,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的对峙,人民生活困苦,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
13.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
这反映出( )
A.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B.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C.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D.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
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故选C项。
14.鲁迅在谈到明清小说时指出:
“小说的两大主流之一是讲世情。
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
”据此可知,鲁迅认为明清小说( )
①具有世俗性 ②体现了时代特征 ③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④描绘了人情世界的精彩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小说的两大主流之一是讲世情”体现了明清小说具有世俗性,故①正确;“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体现了人情世故,也反映了明清时期衰落的时代特征,故②④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市民阶层的兴起,故③错误,D项符合题意。
1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可知,这种变化趋势无法反映出专制皇权的加强,故①错误;汉赋、元曲及明清小说并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故②错误,故选D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汉武帝至宣帝的90年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期。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汉赋900余篇,作者60余人,大部分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内容大部分是描写汉帝国威震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荣,水陆产品的丰饶,宫室苑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田猎、歌舞时的壮丽场面等。
——《试论汉赋》
材料二 “大唐气象”的顶峰当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他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这都深刻反映着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理想。
——《盛唐时代与唐诗》
材料三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赋发展的主要表现。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唐气象”的特点,分析其出现的社会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答案
(1)表现:
作品众多,内容反映汉代的繁荣。
特征:
大一统。
(2)特点:
诗歌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构成其雄奇豪放、瑰玮绚灿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原因: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
(3)特点:
平民化、通俗化。
时代特征: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思想文化专制。
(4)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促进文学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中国古代 文艺 长廊 总结 诗歌 小说 学案岳麓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