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58999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5.26KB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docx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
A. 新民主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
A. 国营经济 B. 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 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9、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
A.定息 B.和平赎买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 )。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主要是( )。
A.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
B.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
D.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主客观依据有( )。
A.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
B.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社会生活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
C.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
D.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
5、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A.消灭资产阶级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 )。
A.自愿互利 B.互相合作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
7、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的、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政策
D.全面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8、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具体表现在( )。
A.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C.对一部分原来的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具有重大意义,体现在( )。
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B.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立国家的主人和生产资料的主人
C.是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 )
2、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 )
3、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对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 )
4、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
四、论述题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材料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6、A 7、B 8、C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DE 3、ABC 4、ABCD 5、ABCD
6、ACD 7、ABE 8、ABCD 9、ABCD 10、ABCD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答:
此命题错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重要矛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答:
此命题错误。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但我国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理由: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成分,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
第一,管理上,它接受国营经济领导;第二,在资产结构上,有国有资金的参与;第三,在客观上,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个命题混淆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同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界限。
3、答:
此命题错误。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答:
此命题错误。
(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论述题
答: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列宁说: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正如邓小平所说: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
五、材料分析题
答: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伟大意义是: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内首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邓小平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 )。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4、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念纠正了( )。
A.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力,忽视生产关系变革的片面倾向
B.以往忽视发展生产力,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片面倾向
C.以往脱离生产关系抽象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片面倾向
D.以往忽视生产力又忽视生产关系的片面倾向
6、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7、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8、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
A.根本任务 B.优越性 C.根本目的 D.发展动力
9、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创新 B.实事求是 C.发展 D.廉洁
二、多项选择题
1、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 )。
テ阭乓侰珛毽氜亢挢紭份嘾礚伻义仺庾譓郯赀拖厗径瘆璺謐抜构癗葜伉月〉"》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3、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21世纪在桌上(电脑),这是对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
这反映了( )。
A.随着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党的基本线路是正确的
C.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D.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存在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矛盾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得到解决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6、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包括( )。
A.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不能超越阶段
B.社会主义条件下要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
C.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资本主义滋生的土壤,会自发地大量地产生资本主义
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C.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8、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实现国富民强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 )
2、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 )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 )
四、论述题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邓小平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邓小平于1988年5月25日在《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一文中指出:
“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不但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而且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
邓小平还于1986年9月2日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一文中提出了“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的问题。
指出:
“致富不是罪过。
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
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
——2004年8月20日新华网
【材料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脑这些20多年前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电器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较宽敞的住房,个人拥有汽车等昂贵商品已经屡见不鲜。
社会主义的中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第二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1】【材料2】,分析为什么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C 5、B 6、D 7、D 8、A 9、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D 3、ABC 4、BCD 5、ABCD 6、ABC 7、ABCD 8、ABCD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答:
此命题错误。
1956年以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
2、答:
此命题错误。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优越性所在;但是,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它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部分个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答:
此命题错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准确。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四、论述题
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邓小平强调:
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 社会主义 本质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