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辨析题.docx
- 文档编号:958834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04KB
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辨析题.docx
《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辨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辨析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辨析题
200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辨析题
辩析题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
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
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正确。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3)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
辨析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正是基于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邓小平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答:
错误。
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
(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
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答:
错误。
3.发展生产力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
(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
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答:
错误。
辨析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
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答:
错误。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
(2)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通过自觉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答:
正确。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将把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1)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因为:
①改革也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
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社会主义中通常的一般性变革,要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广泛性,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
④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党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①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②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
正确。
4.改革、发展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阻碍改革、发展。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稳定是前提。
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
答:
错误。
考核重点——辨析题
1.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加快发展速度为中心。
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
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
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但也会产生矛盾。
(1)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了,才能取得经济效益;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2)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
答:
错误。
2.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同步进行。
(1)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国家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面向新世纪、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正确处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就要注意:
①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已有优势,充分利用有力条件,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应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②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④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⑤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
答:
错误。
3.我国的发展战略是只注重经济发展的战略。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了21世纪中叶以前我国的战略
目标和战略部署,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战
略,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
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
(3)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
错误。
4.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一定量的投入,去取得更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
(2)我国经济活动效益低下,这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多种矛盾的症结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3)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的矛盾;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经济实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答:
正确。
辨析题
1.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这一含义的确定,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也对指导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
Word是学生和职场人士最常用的一款办公软件之一,99.99%的人知道它,但其实,这个软件背后,还有一大批隐藏技能你不知道。
掌握他们,你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Tab+Enter,在编过号以后,会自动编号段落
Ctrl+D调出字体栏,配合Tab+Enter全键盘操作吧
Ctrl+L左对齐,Ctrl+R右对齐,Ctrl+E居中
Ctrl+F查找,Ctrl+H替换。
然后关于替换,里面又大有学问!
有时候Word文档中有许多多余的空行需要删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用“查找替换”来轻松解决。
打开“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对话框,把光标定位在“查找内容”输入框中,单击“高级”按钮,选择“特殊字符”中的“段落标记”两次,在输入框中会显示“^P^P”,然后在“替换为”输入框中用上面的方法插入一个“段落标记”(一个“^P”),再按下“全部替换”按钮。
这样多余的空行就会被删除。
Ctrl+Z是撤销,那还原呢?
就是Ctrl+Y,撤销上一步撤销!
比如我输入abc,按一下F4,就会自动再输入一遍ab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考专升 政治 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