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58619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172
- 大小:137.56KB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重点难点:
懂得“不懂就问”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外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一、自主阅读。
1.看懂文中每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
2.能用一段话描述出图中描述的情景。
二、搜集资料。
搜集一些有关实践的名言。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看课本第一页插图。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汇报。
a.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b.第2幅图是在哪里?
从哪里看出来?
图上有哪些人?
分别在干什么?
c.第3、4幅表现的是在哪里?
怎么知道的?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看完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交流,然后总结。
(1)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从大自然中获取。
(2)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
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3)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
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2.交流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实践的名言。
也可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体会。
3.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阅读探究:
1.看一看
按一定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
2.想一想
结合生活经历想想你是如何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看了2、3页上的图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观察第2、3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
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到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
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
指名说。
4.小结。
(二)观察第二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
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
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同桌讨论、交流。
小结。
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字的同学。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指名说。
(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课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
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
(三)观察第三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指名说。
讨论:
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2)抽签背诵古诗文。
教师评价。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
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
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
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
指名说。
教师评价。
(四)观察第4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2.展览各组课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
指名说。
(五)观察第5页6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
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
指名说。
3.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
4.小结。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后记:
1.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田字格中的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的布局谋篇;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写作的方法;学会首尾呼应和拟人、反复等写作手法。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我会想:
读一读课题:
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
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
我会读:
1.读一读课文:
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2.读一读词语:
气概乳汁哺育依恋尘埃荡涤奔去灌溉磅礴
3.读读想想: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赞颂了。
全诗共有两小节,第一小节先写,
第二小节写。
表达了之情。
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会写:
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
2.自我检测:
看拼音,写汉字。
dàngdíguàngàiqìgàichénāi
()()()()
fēngcǎibǔyùrǔzhī
()()()
我知道:
课外搜索:
搜集与长江有关的背景资料、文段、诗句等,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录下来。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
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读
荡涤灌溉磅礴依恋哺育气概
(2)听写
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一)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
写什么)
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4.对于这首诗,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文围绕课题怎么写的?
)
(二)探究问题:
1.课文是一首诗歌,诗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全诗共有两小节,第一小节先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了解“副歌”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两个自然段中均出现过的诗句,在下面画上横线。
2.简介“主歌”和“副歌”:
有些歌曲前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歌词每段都会有变化,称主歌;另一部分的歌词固定不变,称副歌。
副歌集中体现了整首歌曲的主题,亦即作者直接抒发的情感,通常放在主歌的后面。
3.这首歌曲的副歌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4.齐读副歌。
5.从副歌中你读懂了什么?
(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强烈感情:
赞美、依恋。
)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交流:
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2.交流:
(1)出示第一节,指名读。
(2)作者是怎样描写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的?
交流:
①写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交流感受: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
②写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交流感受:
“哺育各族儿女”:
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相机指导朗读,
3.再齐读第1节。
4.指导背诵第1节。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自学课文第2节,思考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么写?
第二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长江之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交流。
2.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的?
交流:
(1)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指名读。
交流: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
“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
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交流: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母爱是纯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