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术初探.docx
- 文档编号:958392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64KB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术初探.docx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术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术初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术初探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术初探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术初探
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潘岔小学教师:
陆秀林
摘要: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应该体现和反映班级管理的特殊性,不能与学校教育中其他的工作相混淆。
首先,班主任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令他们自主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和“理”动其心,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构建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
关键词:
班级;管理;技术
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重要的环节。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不仅包括对学生的管理,还包括学生的参与管理。
在对班级管理中,要想有成效,必须既有科学性、也应是全面人文管理:
为学生所接受,所参与。
在此将班级管理归纳为:
一、熟悉每个人,激励每个人
相信每个学生,使其具动力前进,自觉做好每件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才艺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班级的总目标。
当然,班主任对学生应足够了解,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个人。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
“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有位叫陈义涛的学生,听说以前的他听课不认真、作业不工整,应为他身材高大,还喜欢欺侮其他同学。
可班主任发现他劳动积极,不仅在班里
表扬了他,还让他担任劳动委员。
一下子,他做什么都起劲,连授课老师都惊讶:
作业工整许多,上课认真听讲,还积极举手发言。
所以,在管理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制定班级目标、个人目标、还必须采取各种手段使其目标具体化,在一步步的行动中实现目标。
再次,要经常运用各种激励的方法。
比如,有位同学朗读总是上句不接下句,“你朗读课文感情真挚,非常好。
”比批评他要管用得多。
主要是以表扬为主,但一定程度上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自主参与原则
现在的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较强,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比班主任的一人承担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
它对于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班长一般都是班主任比较放心的班级管理者,但班长如果喜欢用棍棒责打“不听话”的同学,这又该怎么办?
所以,我们常说的“自主参与”与不负责任的放任不管是完全两码事。
我们在讲自主参与的同时,强调纪律和秩序,强调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学生自主参与原则要注意做到:
1、管理者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每个学生同样的地位和权利。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我们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全体的学生进入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计划,贯彻执行,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要让学生参与,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才会把班主任建议完成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使命,学会做班级的主人。
2、必须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切忌家长作风。
班级自习课一直是令班主任头疼的事情,让学生自行学习往往变成了游戏、讲话课,语文课代表翁兆梅就提出建议:
在自习课前拟定一个题目,分正反两派,然后自行找材料,自习课大家来个辩论会,班主任采纳了她的建议。
果然,自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大家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口才,一举两得。
而且,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管理者的肯定并得以实施,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3、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等组织的权限。
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
不要随便进行干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
要让他们去大胆开展工作,锻炼和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和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4、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比如:
每周设立一节“班级管理全员谈话课”等。
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计划实施过程中,不但能集思广益,使目标更切合实际,使计划更周密,而且能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的自觉性。
在这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启发,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大家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具有可行性。
班集体规范有纪律、舆论、班风诸要素形成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
“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之所以是一个有机体,就因为那里有机构、有职能、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
如果这样的因素一点也没有的话,也就没有集体了,所有的只是随随便便的一群人罢了。
”[1]例如:
五年级的《班级公约》就贴在教室黑板的旁边,而且《班级公约》的制定不容忽视,既然它是班级的共同行为的准则,就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制定,广泛征集意见,具有民主
性、权威性。
所以《班级公约》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
规矩有了以后就要认真落实,坚持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检查形式可以多样:
(1)学生自检。
(2)学生互检。
(3)干部检查。
(4)集体检查。
(5)班主任抽检。
班集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一个学生在多种班级管理岗位得到锻炼,提高管理能力,应成为新型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
选举班干,看似麻烦,但他们代表了学生的要求和利益,使“民主”得以体现。
首先班主任强调班干部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要成为班级中模范。
有全班同学及班主任老师投票表决,产生班委会成员,当场宣布结果。
这样民主选举班干部,他们今后的工作也必然会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和支持。
各小组设组长,各学科有课代表,每天有值日生轮流值日,目的是让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
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班主任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约束他们的行为,实行严格教育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同时令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而且要引导学生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
例如:
勤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按时作息……等。
并要认真执行,经常检查,及时总结,进行评比。
当然,班主任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参与,发扬民主,使班级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变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
只有在他么自己参与并制订了工作计划时,才使他们更积极遵守和维护。
第二、所制订的规章制度要明确具体,宽严恰当,便于记忆,利于执行,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所订的规章制度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限制防范,比如简单地与“不准”、“禁止”、“处罚”划等号。
会打消其积极性,效果反而不好。
第四、规章制度一经制订,就要坚决执行,不能随意放松要求。
否则,学生会松松散散的。
四、“情”与“理”并存
我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是对学生的管理。
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必须有感情的激发和熏陶。
首先,要动之以情,以爱动其心。
所谓感情管理,具体表现是:
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地指导,生活上热心地照顾,遇到困难时能耐心的帮助。
其次,是要以理服人。
班主任决不能一概因事论作简单处理,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改过自新。
第三,要科学地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有理无情”,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要将情理有机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
理中含情,情理交融。
也就是说,管理制度上要严明、公正,要一丝不苟,体现一种“刚性”;而在情感上则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体现一种“柔性”。
五、营造良好优雅的班级环境
教师是学生的“家”。
让教师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令人赏心悦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因素。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案、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以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良好的班级环境就如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老师,它总是提醒着每位学生你该做些什么,而不该做些什么。
班级环境建设,首先要以教室的布置开始,教室的左右两侧墙壁精选名人名画、名言名句;流动小红旗则挂在黑板的一侧;教室后墙可以办“学习园地”,将他们的优秀作业、书法展示在其中,让学生有交流思想、交流学习经验的沟通作用。
而且在教室栽种一些盆栽,可以调节教室里气氛,美化学习环境的作用。
这是一个班级环境建设的案例:
教室里要养花。
要养鱼。
窗户上还有窗帘,教室
前面还有脸盆、毛巾、香皂等吸收工具;还要有暖壶、茶杯等饮水用具;有推子、剪刀等理发工具;有纸篓,有痰盂等加在一起是八样公共用品,管它们叫“八有”。
八种备品的集体所有制、承包制,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增强了班集体的吸引力。
[2]教室环境布置可以说是班级整体形象的代言,教室环境的美化,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向上感觉,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六、协调班级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共同合作
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
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
因此,班主任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发挥教师的作用,就需要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把班级管理好。
其次,班委会是学生集体的核心,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班集体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班主任应经常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向家长们反映学生的情况,争取他们的配合支持。
七、将班级构建为学习型团队
个人和组织能不断学习及运用系统思考,结合成员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尝试各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扩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以改变或转化整个组织行为,并透过建立共同愿景,结合团队学习的方法,以增进组织变革和创新的能力,而达成组织目标。
可见,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断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包括个人、团队、组织及外在社群互动等不同层次的学习;学习型组织用系统思考解决问题,并扩充个人知识和经验;学习型组织发展必须获得共享的成果。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把班集体建设成学习型团队。
1、构建共同目标。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首先应该设立共同目标,班主任必须坚持不断的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目标,有了这个目标班级才有为之奋斗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所能做的只是附和别人的目标,奉命行事;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目标,就如同没有方向盘的航船难以找到前进的方向。
2、激发学生“自我超越”的精神。
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学生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
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
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智慧和
天赋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在低于他的才能的水平上学习。
对于后进生,班主任要看到其潜力之所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能力所能及的成就。
”[3]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防止学生落后的现象。
我们不允许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儿童在低于他们的能力的水准下进行学习,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有超越的意识。
3、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变化万端,没有人能在头脑里装进所见所闻的一切,所装的只能是对重要事物的印象、看法和理论假设。
人们依据所得的印象、所拥护的理论假设和所形成的看法、观念,构成了认识周遭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标准方式。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一些很好的看法、直至经过小规模实验的成功经验,为什么在实施和推展中都困难重重?
那就是人们头脑中固有模式和行为相抵触。
看来,要正确的认识和改造周遭世界,就必须重新改善自己头脑中固有观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从一定意义上讲,固有观念能不能适应现实是班级和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经常审视,才能察觉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改善它。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发扬班集体的优势,同心协力
做好班级工作。
4、加强各方面通力协作。
5、系统思考、共同进步。
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组织起来的团体,或是具有共同愿望,彼此需要他人行动的一群人。
大的组织,不仅人多而且包括很多小的团体,因此必须依靠个人的成绩以及团体良好合作,而个人必须了解彼此有相互帮助的需要,并要努力设法使大家更有效的结合起来,建立高度默契的关系,充分发挥潜在的团体智慧。
有才能的团体是由有才能的个人组成的,不断激发个人能量是提高团体力量的大前提。
同时,又有良好的整体搭配,如果只有个人能量的不断增强,成员各自朝着不同的目标努力必然造成混乱。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以为组织又可以说是个人和团体的辩证综合体。
班主任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这是其主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既是一门具体学科的科任教师,又应当给予学生的是一种整体世界的图景,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分割的零乱的知识,不是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模式。
”[4]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就是要把自己和不同科任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影响力相结合,形成教师集体影响力,进而培训班集体,塑造完整人格。
参考文献:
[1][苏]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03.
[2]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4年版,194-198.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版,47.
[4]张忠维,管理科学的变革-析《第五项修炼》的有机管理,科技管理研究,2002,4.5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主任 班级 管理 技术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