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鑫峪沟煤业采区设计 推荐.docx
- 文档编号:958130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144.80KB
介休鑫峪沟煤业采区设计 推荐.docx
《介休鑫峪沟煤业采区设计 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休鑫峪沟煤业采区设计 推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介休鑫峪沟煤业采区设计推荐
第一章矿井的基本情况···························2
第二章采区布置及装备····························33
第一节采区储量计算··································33
第二节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7
第三节采区开拓方式································38
第四节采煤方法及采煤工作面机械装备······44
第五节采区运输系统及装备·························52
第六节供电、排水系统······························53
第七节采区通风系统···································53
第八节监测监控系统···································53
第九节洒水降尘及防灭火系统····················54
第十节压风系统···········································55
第三章采区巷道掘进····································56
第四章采区风量计算及分配·························59
第五章技术经济分析····································67
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
采区设计
第一章矿井的基本情况
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
2010年10月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提交了《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井田内5、9、11号煤层地质构造中等,煤层稳定,全井田大部可采。
2010年10月26日,山西省煤炭工程项目咨询评审中心对该地质报告进行了评审,于2010年11月4日下发了“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联合会审意见书”,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文件《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晋煤规发【2010】1437号)对该地质报告予以批复,井田勘查程度达到了勘探。
二、地质概况
㈠区域地质
1.地层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部边缘,地层发育情况与沁水煤田其他地区及其西邻的霍西煤田相似。
区域上(西起介休市洪山,东至平遥县辛村,北起平遥县城,南至平遥县千庄,面积710km2)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上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等。
从西往东依次出露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沿沟谷和山梁有不同程度分布。
区域地层走向总趋势表现为北东走向,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2.构造
井田位处华北地台山西断隆之沁水台凹西缘。
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总体上呈一向北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影响区域煤层赋存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如化家窑地垒和F2正断层。
化家窑地垒北断层:
整体走向NEE,倾向N,延伸15km以上,地垒内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地层,两侧出露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最大落差可达700m以上。
该断层自西向东横穿原板峪煤业南端,断层下盘出露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断层上盘出露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F2正断层:
西起强南村南附近,向东延伸至井田西部,自原振兴煤业西北部延伸出井田,北东至孙村东南尖灭,延伸长度约7200m。
断层整体走向NEE~NE,倾向N,倾角70°,最大落差(井田西侧)约140m。
断层错断新增区及原振兴煤业西北部各煤层。
3.区域含煤特征
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山西组一般含煤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号、2上号、2号、3号和3下号,其中,3号煤层为不稳定的零星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太原组含煤8层,其中5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9号煤层较稳定大部可采,11号煤层较稳定大部可采。
㈡井田地质
1.地层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部与霍西煤田交界处。
井田内地表大多被第四系全新统(Q4)及上更新统(Q3)覆盖,中部沟谷地带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西部边缘零星出露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东部、中部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东南部出露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深部赋存山西组(P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地层。
依据钻孔和地面地质资料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02s)
加9号钻孔揭露该组地层,揭露厚度107.80m。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石灰岩夹泥质灰岩,石灰岩呈厚层状,隐晶结构,性脆,坚硬,岩溶裂隙和溶穴发育。
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
岩性为深灰色、灰色石灰岩夹灰色泥灰岩,溶孔、溶穴发育,一般为方解石充填。
加9号钻孔揭穿该组地层,厚度94.05m。
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厚度24.65m~26.30m,平均厚25.40m。
下部为褐铁矿层(山西式铁矿)、铝土矿及灰色铝土岩、粘土岩等;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细粒砂岩为主;夹0~2层石灰岩,常相变为粗粒砂岩或泥岩。
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组厚78.90m~109.60m,平均98.08m。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细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和煤层;9号煤层之上一般发育4层石灰岩,自下而上编号为K2、K2上、K3和K4。
该组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ls)
厚29.10m~55.83m,平均厚度为37.62m。
岩性为黑、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
煤层主要发育于中、上部。
该组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煤8层,3号煤层不稳定零星可采,其余不稳定不可采。
底部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或粉砂岩(K7)。
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厚77.80m~120.00m,平均厚度96.52m。
中部发育一层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K9),将本组地层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灰绿、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砂岩的岩性组合;下部为深灰色~灰黑、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粉砂岩、煤线或薄煤层(炭质泥岩),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K8),井田东南部出露上段地层。
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由灰绿、黄绿、灰紫红、蓝紫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夹砂岩组成,组厚438.25m~506.20m,平均厚472.27m。
依据岩性组合分为三段,井田内零星出露。
8)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
为一套浅紫红色泥岩夹砂岩的岩性组合,底部为厚层中粗粒砂岩(K14)。
201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厚186.35m。
9)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
浅灰紫红色细粒砂岩、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粉砂岩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含杏仁状泥砾。
201孔揭露厚度236.25m。
10)第四系上更新统(Q3)
为浅棕黄、浅棕红色砂质粘土,底部为厚层砂土和碎石土。
厚0~175m,平均35m左右。
大面积分布于山顶、山坡地带。
11)第四系全新统(Q4)
为近代沟谷冲-洪积物,由卵石、砾石和砂土等组成,厚0~35m,平均12m。
2.含煤地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3.构造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背斜,轴部位于井田东侧,地层倾角一般为5°~13°,局部可达30°。
断裂构造发育。
井田构造属中等类型。
1)褶曲
S1背斜:
位于井田东部边缘,自原沟底煤矿东南部延伸至原振兴煤矿东北边界之外,绝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层掩盖,仅有零星出露,核部和两翼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s)和下石盒子组(P1x)。
2)断层
井田内断裂构造发育。
由于井田煤层大多位于深部,故断层构造的影响主要为对煤层连续性的破坏和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F1正断层
位于矿区西北部,自新增区西界延入井田,新增区北界延伸出井田北边界,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
为第四系黄土层掩盖,钻孔揭露,太原组三段地层缺失,根据钻孔标志层和煤层埋深推断,落差约25m。
(2)F2正断层
为区域断层。
位于矿区北部,自新增区西界延入井田,至原振兴煤业西北边界处延伸出井田北边界,断层走向NEE~NE,倾向NWW~NW,倾角70°。
为第四系黄土层掩盖,根据钻孔标志层和煤层埋深推断,井田内最大落差约120m。
(3)F3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自新增区西北边界延入井田,由东北边界延伸出井田,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
绝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层掩盖,仅在矿区东北部有一露头。
在露头处,断层上盘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中段灰紫色砂质泥岩夹砂岩,下盘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中段灰紫色砂质泥岩、灰绿色砂岩,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左右,落差40m~60m。
根据钻孔揭露、二维地震资料和露头实测确定。
(4)F4正断层
位于矿区北部、原振兴煤矿中部,向西南延伸至新增区东南部,断层走向NE~NEE,倾向NW~NNW,倾角70°左右,落差20m。
为黄土掩盖,根据钻孔间标志层和煤层深度关系、二维地震资料确定。
(5)F5正断层
位于原沟口煤矿与振兴煤矿交界地段,向西南延伸出井田西边界,走向NE,倾向NW,倾角70°,落差15m~20m。
根据井下巷道揭露和钻孔对比结果综合确定。
(6)F6正断层
位于矿区中部,巷道揭露,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34°,落差20m~60m。
(7)F7正断层
位于矿区中东部,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区内最大落差约60m。
井下巷道揭露。
(8)F8正断层
位于井田东部,走向NE,倾向NW,倾角75°,最大落差30m,根据井巷揭露和地面观测情况确定。
(9)F9正断层
自西向东横穿井田南侧、原板峪煤业井田南部,从原沟底煤业南边界延伸入井田,至新寨村西延伸出井田。
根据井巷揭露和地质填图情况综合确定。
走向E~NE,倾向N,倾角70°,落差20m~40m。
(10)F10正断层
位于井田中部、F3正断层南侧,走向NE,倾向NW,倾角70°,最大落差约10m。
(11)F11正断层
位于F7正断层南侧,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70°,落差约15m。
井下巷道揭露。
(12)F12正断层
位于矿区中部,井下巷道揭露,与F6正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北东端为F6正断层截止,向南西方向延伸出井田。
走向NE,倾向SE,倾角70°,落差20m。
表2-1-1褶曲统计一览表
编号
相对井田位置
轴向
延伸长度(m)
其他特征
可靠程度
S1
东部
N
3000
基本对称
可靠
表2-1-2断层统计一览表
编号
相对井田位置
延伸长度(m)
产状
控制程度
F1
西北
1000
NW∠70°H=25m
可靠
F2
西北
3200
NW∠70°H=120m
基本可靠
F3
北
3300
NW∠70°H=40m~60m
基本可靠
F4
北
1600
NW∠70°H=20m
基本可靠
F5
北
2300
NW∠70°H=15m~20m
基本可靠
F6
东南
3100
SE∠34°H=20m~60m
可靠
F7
东
1300
NW∠70°H=60m
可靠
F8
东南
1000
NW∠75°H=20m~30m
可靠
F9
南
1400
NW∠70°H=20m~40m
可靠
F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介休鑫峪沟煤业采区设计 推荐 介休 鑫峪沟 煤业 采区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