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957235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4.32KB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数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之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借助小棒图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年级下册又出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借助方块图理解算理,没有笔算的过程。
41页例1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由会笔算提升至口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再迁移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通过对比学习,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
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必要、必须的。
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转化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来计算,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大部分学生年龄8、9岁,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并且情景贯穿于整节课的主线,一是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二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评测练习
1.做一做。
60×10= 30×20= 40×20= 13×200= 90×90=
100×60= 80×80= 5×300= 11×30
2.填一填
3.“智慧城堡”
(1)帮小兔子回家
40×40= 23×20= 300×3= 80×40= 600×3= 70×90=
(2)神奇的宝塔
20×3= 200×3= 200×30= 43×2= 430×2= 430×20=
(3)小蜜蜂采花蜜
19×20= 89×30= 50×68= 24×40= 71×80=
(4) 体育场的观众席共分20个方阵,每个方阵有座位35个,这个体育场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
35×20=700(名)
4.解决问题。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糖葫芦
(1)1串糖葫芦12个山楂,穿30串这样的糖葫芦需要多少个山楂?
(2)1串糖葫芦卖3元,30串能卖多少钱?
教材分析
在例2中,通过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这个问题进行引入,提出6×10的口算方法,把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口算乘法的组成部分:
口算乘法内容:
教材第41页,42页的买的情境图,在例1中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每筐装15盒草莓,买3筐草莓有多少盒”这个问题进行引入,让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练习,从15×3拓展到150×3.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
在例2中,通过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这个问题进行引入,提出6×10的口算方法
3、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估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
口算乘法
教学设计
汶上县实验小学
口算乘法(例1,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1,42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口算乘法中的相关练习,并且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果,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
2、水果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课件出示例一:
仔细观察,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汇报:
每筐装15盒草莓,妈妈准备要买3筐.
4、请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筐草莓有多少盒?
5筐草莓有多少盒?
……
大家真是善于思考和发现,会学习的孩子,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
我们就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进行研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
(生:
有)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
1、教学例1: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问题:
3筐草莓有多少盒?
怎样列式呢?
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地出示:
3筐草莓,每筐15盒,一共有多少盒?
用什么方法来求呢?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15×3= (盒)(板书)
(2)15×3怎样计算呢?
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学生汇报对15×3﹦的计算情况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想到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每筐15盒,2筐就是15+15=30(盒),3筐就是15+15+15=45(盒),15+15+15可以写成15×3,所以15×3=45(盒)。
另一名学生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10×3=30 5×3=15 30+15=45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想,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具体方法就是将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的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乘,最后想加的和就是得数。
3个15就是3个十和3个5的和)
(3)有人能尝试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吗?
我们上学期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我是列竖式进行计算的。
15
×3
45
小结:
先算10×3﹦30,再算5×3﹦15,30+15﹦45
口算方法:
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
学生回答:
15×3= (盒)(板书)
教师追问:
运算的答案和口算的答案一样吗?
(一样)记得验算一下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3、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
(一)问题:
想一想150×3﹦?
(合作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要求学生想一想15×3的结果是多少。
(2)这道题你还会计算吗?
因为15×3=45所以150×3=450
100×3=30050x3=150300+150=450
(二)教学例2
1、橙子每盒6个,要求10盒有多少个。
谁能告诉我算式怎么列?
结果怎么求。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写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2
2、出示例2第
(1)题下面的4个算式题。
提问: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做题并观察,然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结:
整十的数乘一个一位数可以先将0去掉进行计算,再在计算结果上,先前去掉了几个0,就添上几个0,便得到最后结果。
3、教学例2第
(2)题
指导学生将例1和例2第
(1)题中的方法结合起来解答下面的小题。
采取以下歨骤:
(1)整十的数怎么做?
(去掉0,20变成了2)
(2)12×2时,应该怎么做?
(12分解成10和2)
(3)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10=20,×22=4)
(5)最后怎么办?
(末尾去掉几个0就添生上几个0结果为240)
三、知识运用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口算方法,你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做一做。
60×10= 30×20= 40×20= 13×200= 90×90=
100×60= 80×80= 5×300= 11×30
2.填一填
3.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城堡”,看一看里面有什么等着大家?
(1)首先,我们看到了一只小兔子回不了家了,同学们来帮帮他吧!
40×40= 23×20= 300×3= 80×40= 600×3= 70×90=
(2)小兔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看前面有什么?
(神奇的宝塔)
20×3= 200×3= 200×30= 43×2= 430×2= 430×20=
(3)同学们,真棒!
看前面的花好漂亮!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9×20= 89×30= 50×68= 24×40= 71×80=
(4) 小蜜蜂采到了很多很多的花蜜,它嗡嗡叫着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前面那个大广场是什么地方,我们快去看看吧!
体育场的观众席共分20个方阵,每个方阵有座位35个,这个体育场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
附答案:
35×20=700(名)
4.解决问题。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糖葫芦
(1)1串糖葫芦12个山楂,穿30串这样的糖葫芦需要多少个山楂?
(2)1串糖葫芦卖3元,30串能卖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总结:
我们学会了怎样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乘法,多加练习,相信我们的口算能力会不断加强。
板书
口算乘法
例1:
15×3= 45 (盒) 例2:
6×10= 60 (个)
10×3=30 6×9=54
5×3=15 54+6=60
30+15=45 6×10=60
效果分析
本课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心选取典型的的情景事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课堂辩论,同位互相说一说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感悟、讨论、交流、辩论中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总结的方法来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
1.借助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
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4.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
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
两个乘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
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口算 乘法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