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956993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62.70KB
加固施工方案.docx
《加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固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固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部署……………………………………………………………………2
四、施工准备……………………………………………………………………3
1.碳布工艺及标准………………………………………………………………4
2.防火涂料工艺及标准…………………………………………………………10
3.粘钢工艺及标准………………………………………………………………12
4.湿式外包钢工艺及标准………………………………………………………17
5.植筋(栓)工艺及标准………………………………………………………21
五、质量预控……………………………………………………………………25
六、主要保证措施………………………………………………………………25
七、工程验收……………………………………………………………………28
八、冬施注意事项………………………………………………………………29
一、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加固施工图》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367-200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2-2002)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我国先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及消防等有关规定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二、工程概况
武汉桥建大厦二层楼板更改使用功能经整体计算,大部分构件在正常使用和极限承载力方面都难以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对于柱子的加固,纵筋及角筋不能满足的,采用粘贴型钢方式(图纸中的柱加固方式一)。
对于柱子轴压比超限的,采用加大截面的方式(图纸中的柱加固方式二),对于抗剪不足则采用碳布环形箍方式(图纸中的柱加固方式三)。
对于梁的加固,大部分的400(450)X850均由于抗剪不足,采用粘贴U型箍来增加其抗剪能力(梁加固大样图中的JGKKL1&2),对于挑檐部分的悬挑梁采用粘钢的方式进行(梁加固大样图中的JGTL1)。
对于250X600的框采用的加固方式比较多,详见加固大样图及明细表。
对于板的加固,正负弯距均采用粘碳加固。
对于洞口的加固,方式较多,详见洞口加固大样图。
三、施工部署
1、工程目标:
严格按ISO9001标准程序,把握整个施工过程,在整个施工管理、工艺质量、工期及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上创一流水平。
2、质量目录:
加固施工确保达到施工图纸要求、《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等其它相应规范之规定。
3、工程目标:
合理统筹安排,确保甲方施工需要工期,如施工场地及水电能的到保证,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现场管理目标:
强化施工现场科学管理、创一流水平工地,坚决杜绝一切重大安全事故,贯彻执行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有关规定,争创安全文明工地。
5、任务划分:
本工程由我公司负责粘碳、粘钢、柱湿式包钢、构件防火分项施工工作。
6、施工安排:
本工程拟按施工工作量及现场实际结合工序要求组织分区分段施工。
7、本工程施工顺序: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段穿插施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四、施工准备:
1、施工材料准备:
脱脂棉丝、丙酮、焊条、钻头、电锤头、防火涂料等。
2、主要施工机具:
二级电箱
手提电箱
博世电锤
树脂角磨机
灌浆机
金刚石角磨机
电焊机
振动器
气泵
搅拌机
吹风机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2
若干
16
60
4
46
3
6
2
2
12
3、施工技术准备
3.1、熟悉图纸及相应施工技术规范。
3.2、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3、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求落实到班组。
(一)粘碳工艺和验收标准
一、碳纤维加固简介
武汉桥建大厦二层楼板机房加固碳布加固主要在楼板的板底、板面及梁和部分柱子。
具体详见图纸。
二、材料要求
碳布:
楼板采用高强2级,梁柱高强1级,均为300g/m2。
三、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基层处理(待粘砼面)——配置并涂刷底层树脂——配置找平材料并对不平整处修复处理——配置并涂刷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粘贴碳纤维片材——固化、养护——检验、验收
四、具体施工方法
1、定位放线
首先熟悉图纸,明确加固范围及部位,然后在构件上弹线,弹出粘贴位置(轮廓线),并在此基础上四周各加宽不小于20mm的加宽打磨区。
2、基层处理
(1)首先应清除被加固构件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砼,露出砼结构层,并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
(2)应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3)被粘贴砼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处砼结构新面,且表面平整度应小于5mm/M。
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
(4)砼表面应用强力吹风器吹净并用丙酮清理干净,同时应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燥。
当表面含水率大于4%或环境温度小于5摄氏度时应采取措施,(含水率大可用酒精喷灯烘烤,环境温度可根据具体环境做围护加温处理)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
3、裁剪下料
被粘布材应按照设计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准确下料,要求裁剪下料时不乱丝,不断丝。
裁剪后织物宽度不宜小于150mm,不应小于100mm。
4、配制、涂刷底层树脂
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底层树脂,配胶应由专人负责,调胶工具应为低速搅拌器或人工搅拌,搅拌应均匀且无气泡产生并防止灰尘等杂质混入。
用专业滚刷蘸配制好的底层树脂均匀涂刷于打磨清理过的待粘混凝土表面,要求无漏刷,无流坠。
(调配好的胶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超时后的结构胶不能使用)待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五、找平处理
(1)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找平材料,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棱角。
(2)转角处用找平材料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
(3)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6粘贴碳纤维布材
(1)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规定配置粘贴树脂并均匀涂刷于已指触干燥的底层树脂表面;
(2)将碳纤维布材表面擦拭干净无粉尘,如粘贴第二层时,重复上述工序并对底层碳纤维布两个表面均应擦试干净;
(3)擦拭干净的碳纤维布应立即粘贴于混凝土构件表面。
(4)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沿同一方向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5)两层或三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应在纤维表面浸渍树脂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6)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粘贴完后应在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如需抹灰可在涂刷后的树脂表面均匀喷撒中砂,待树脂固化后进行抹灰工序施工。
7、固化养护
碳纤维布粘贴好后,须固化约72小时,固化期间不得对碳纤维布有任何扰动。
8、检验、验收
(1)施工前应确认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粘贴材料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复核材料与证件批号是否一致;具体措施参见《碳纤维片材加固砼结构技术规程》(CECS125:
90)及《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相关条款之规定。
(2)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时,应严格按工序要求进行隐蔽工程检验验收,如达不到工序要求,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返工。
(3)碳纤维布实际粘贴面积不少于设计量,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mm。
(4)碳纤维布与砼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碳纤维布的表面来检查,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
应符合《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
2003)相关条款之规定。
8、修复
如检测有空鼓发生且空鼓面积较小时,可用专用针孔注胶器注入粘贴树指。
如空鼓面积较大时,可用裁剪刀将空鼓部分割下,然后重新裁剪碳纤维布,要求每边大于裁下部分150mm且与原碳纤维布纵向纤维方向相同,再用粘贴树指粘贴于空鼓缺损部位。
9、安全注意事项
(1)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时应远离电器设备及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布的弯折。
(3)碳纤维布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同时粘结剂材料不得沾染生活水源,废弃物不得倒入下水道,应按环保要求集中处理。
(4)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在室内进行,其操作环境及施工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5)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五、碳纤维加固检验标准
1、材料检验
(1)碳纤维布:
供应商经营许可证、合格证、检测报告。
粘贴树脂:
应与之配套的环氧树脂,要有合格证、检测报告报告单,
(1)采用符合本表要求的粘贴剂进行改性后配制而成的底涂胶和修补胶,其胶体的性能及工艺性能允许由生产厂商确定,但其粘结能力不得下降。
(2)当为仰面或立面粘贴时,粘结剂的下垂流度40℃时应不大于3mm。
(3)试验室测定正拉粘结时,应使用专门浇注的砼块为基材,其度等级为C40-C45;
(4)ftk为砼抗拉强度标准值。
(5)αt为检验系数,对强度等级为C15和C20的砼;αt=1.2对于强度为C25的砼;αt=1.1,对于强度大于C25的砼,αt=1.0;
(6)粘贴板材,砼等级不得低于C20;粘贴碳纤维织物,砼等级不得低于C15;
2、工序检验
(1)定位放线:
校核是否与图纸标准尺寸、位置的一致性。
(2)砼基层处理:
1)基层处理是否为砼的结构层,非装修层;
2)平整度:
控制在2-5mm/m;
3)打磨范围:
粘贴位置每边应大于2-2.5cm;
4)打磨程度:
打磨掉砼表面浮浆外道层,深度为1-2mm,砼表面无松散结构;
5)清洁程度:
表面无浮灰、油污、清洁、干燥,指触不染指;
6)阴阳角处理程度:
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3)裁布下料:
1)下料尺寸与图纸要求的一致性;
2)长度允许偏差:
5-8mm(总长);
3)宽度允许偏差:
2-4mm(总宽);
(4)配胶:
1)台秤计量准确性;
2)胶的配比:
底胶、找平胶、浸润胶严格按胶的品种、说明书配制;
3)搅拌均匀性:
无单一组份胶的颜色;
4)使用时间:
常温下应在2小时内用完;低温下应在3-4小时内用完;
(5)粘贴:
1)各层之间控制操作时间:
严格以指触干燥为标准,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砼面必须涂底胶且必须均匀;
3)粘贴:
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无气泡,纤维布浸透,非空鼓率控制在95%以上,单一小块空鼓控制在1000mm2以上;
(6)固化:
常温下24小时内不得扰动;
(7)验收:
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相关条款规定。
碳纤维片材:
当工程使用的碳纤维数量大于1000m2时,每1000m2用量提供一次材料质检(包括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报告,检验数量不少于3组,(每组试样数量为5个);工程使用的碳纤维材料数量少于1000m2时,可引用本年度其它项目使用同批产品时抽检的质检报告,若无此报告,也应抽检一组,其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二)防火涂料工艺及验收标准
1、底涂层施工:
(1)尘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后方可施工,钢结构表面的杂物应清除干净,其连接处的缝隙应用防火涂料或其它防火材料填补堵平后方可施工。
(2)底层一般喷2-3遍,每遍喷涂厚度不应超过2.5mm,必须在前一遍干燥后,再喷涂后一遍,喷涂时应确保涂层完全闭合,轮廓清晰。
(3)操作者要携带厚针检测涂层厚度,并确保喷涂达到设计规定的厚度。
(4)当设计要求涂层表面要平整光滑时,应对最后一遍涂层作抹平处理,确保表面均匀平整。
2、面涂层施工:
(1)当底层厚度符合设计规定,并基本干燥后,方可施工面层。
(2)面层一般涂饰1-2次,并应全部覆盖底层,面层应颜色均匀,接搓平整。
(3)配料时应严格按配合比加料或加稀释剂,并使稠度适宜,边配边用。
(4)喷涂施工应分遍完成,必须在前一遍基本干燥或固化后,再喷涂后一遍,喷涂保护方式、喷涂遍数与涂层厚度应根据施工设计要求确定。
(5)施工过程中,操作者应采用测厚针检测涂层厚度,直到符合设计规定的厚度,方可停止喷涂。
1)喷涂后的涂层,应剔除乳突,确保均匀平整。
2)当防火涂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喷;
涂层干燥固化不好,粘结不牢或粉化,空鼓、脱落时。
涂层表面有浮浆或裂缝宽度不大1.0mm时。
3、工程验收:
(1)防火保护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包括消防监督部门在内的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2)竣工验收时,检测项目与方法如下:
用目视法检测涂料品种与颜色,与选用的样品相对比,用目视法检测涂层颜色及漏涂和裂缝情况,用0.75-1kg榔头经击涂层检测其强度等,用1m直尺检测涂层平整度。
(3)按规范附录四的规定检测涂层厚度。
1)无漏涂、脱粉、明显裂缝等。
如有个别裂缝,其宽度不大于0.5mm。
2)涂层与基材之间和各涂层之间,应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等情况。
3)颜色与外观符合设计规定,轮廊清晰,接搓平整。
4)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如厚度低于原订标准,但必须大于厚订标准的85%,且厚度不足部位的返续面积的长度不于1m,并在5m范围内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5)涂层应完全闭合,不应露底、漏涂。
6)涂层不宜出现裂缝,如有个别裂缝,其宽度不应大于1mm。
7)涂层与基材之间各涂层之间,应粘贴牢固,无空鼓,脱层和松散等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固 施工 方案